歷代帝王都是如何對待乞丐的,只有這位偽皇帝手段「最」霹靂

2020-12-12 歷史店

隨著生產力水平發達,人們大都可以安居樂業,靠著勤勞的雙手過上富裕的生活;即便是生活暫時較為困難的地區,人們也都能衣食無憂。但是在封建社會,由於生產力水平低下,出現了很多衣食無著的乞丐;大多數被生活所迫的乞丐值得同情,只有一小部分「不勞而獲」的乞丐,急需要幫扶和改造。那麼歷朝歷代的皇帝都是如何對待乞丐的呢?今天小編就給您一一揭秘。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除去殺頭沒有怕,人到討飯不再窮,在封建社會,啼飢號寒的乞丐,一直都是社會的不安定因素,為了活命,他們隨時都會揭竿而起,推翻高高在上的皇帝佬。小編遍查典籍,整理出了幾個具有代表性的朝代,對比了一下他們對乞丐的政策,結果發現只有一個皇帝最有創意。這個發現不能說是驚人的,但至少是鮮為人知的,您若想知道答案,那就讓小編給您從唐代說起:

唐宋是中國封建歷史上最繁榮的兩個朝代,雖然如此,但是仍然還有很多的乞丐,為了照顧他們,唐朝設立了專門的「慈善機構」,叫做養病坊;唐玄宗還下詔:「京城乞兒(只限於京城,不用看也是面子工程),悉令病坊收養,官以本錢收利給之」可見當時不僅國家分配房屋,甚至還直接補貼銀子。到了宋朝時期,宋英宗在唐朝制度的基礎上又設立了統一管理的南北福田院,也是政府出錢出力,但是力度和規模比較小,與唐朝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

明清時期,國家設立了養濟院制度。《明太祖實錄》中記載,洪武五年朱元璋下詔:「詔天下郡縣立孤老院」,後來孤老院改名為養濟院。為了讓養濟院的制度可以落到實處,朱元璋還在《大明律》中做了強制性的法律規定:「凡鰥寡孤獨及篤疾之人,貧窮無親依靠,不能自存,所在官司應收養而不收養者,杖六十。」到了清朝,為了進一步控制這群人,清政府又設立了棲流所;《保甲書》中記載:「……剩下的老幼病殘者送棲流所管束。」清朝和明朝相比還有一點進步,因為明朝對這群人沒有管束,只是提供生活物資,到了清朝,政府官員還會有所督促和教育他們,讓其早日「脫貧」。

小編發現,這些朝代對乞丐的管理政策和幫扶制度都差不多,給住的地方,給吃的,有病給免費治病,但有一點,這些「福利」只是毛毛雨,為何這樣說,咱們就以當過乞丐的皇帝朱元璋為例,他在南京城中,為乞丐們修了幾百間房子,然後來了一個「三碗白飯」(白吃,白住和白(治病))可是問題出來了,幾百間房子,只能住幾千個乞丐,全國幾十萬,上百萬的乞丐怎麼辦,朱元璋準備來了一個「熱拌」,那就是將自己給乞丐修房子的成功經驗推向全國,可是最終的結果是——徹底失敗。

失敗的道理很簡單,輸血只能一時,造血才能一世。三碗白飯很好吃,但常年地吃,國家也承受不起。

對待乞丐,辦法最強硬,幹得最徹底的就是新朝的王莽,可以用八個字「思想激進,手段霹靂」來形容。

新朝處在西漢和東漢之間,是王莽篡位建立的政權,只存在了16年時間,就被劉秀給滅掉了。這十六年間,倒黴的新朝天災人禍連年不斷,天下百姓民不聊生,乞丐遍地,流民四起;為了應對這樣的局面,王莽頒布了一系列極為激進的政策,最典型的就是「土地國有制」,將土地收為國有,然後統一分配到每家每戶,號稱是「人人有其田,每夫一百畝」。在這樣的政策之下,王莽管理乞丐們就好辦了,直接給土地讓其勞作,而且是強制性的,如果不勞作,光想著伸手討要,那就要受到嚴厲的處罰——罰款一塊布。(究竟是多大一塊布,歷史上沒有留下記載,小編也不能亂說,反正將其理解成罰款就錯不了)

王莽要做的就是徹底消滅「貧困」,改造「乞丐」,雖然他最後還是被滅國了,但不走尋常路的「激進的思想,霹靂的手段」還是讓歷史牢牢地記住了他!

相關焦點

  • 帝王如何養生:長壽的皇帝愛吃素
    中國皇帝的平均壽命比普通人還要低近18歲。帝王們絕大多數在宮廷內的生活是養尊處優,肉食淫佚,這是促使他們中很多人短壽、早死、夭亡的重要原因。而在這些帝王中,也有少數長壽者,在長壽的皇帝中名列前茅的是乾隆皇帝(89歲)和梁武帝蕭衍(86歲)。
  • 明朝最帥的皇帝,因身體原因只有一個女人,他死後明朝再無賢君!
    明朝最帥的皇帝,因身體原因只有一個女人,他死後明朝再無賢君! 圖:朱元璋畫像 明朝是由一個由「乞丐」創立的朝代,歷時276年,共誕生了十六位皇帝。
  • 歷代皇帝都是穿黃色龍袍,為何只有秦朝穿黑龍袍?說出來別不信
    當秦始皇統一六國,從登基開始就身著黑色龍袍,他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自稱為「皇帝」,並且將皇帝作為最高統治者的稱號,象徵自己是真龍天子。秦始皇便運用了陰陽五行的手段在思想上壓制,那時的人們都對五行學說十分敬畏崇尚,他們相信世間萬物由金木水火土構成,萬物相輔相成。周在五行中以火為表徵,五行中只有水能克火,而水在五行中表徵為黑色,將黑色作為龍袍的顏色可以壓制周朝火的屬相,所以秦始皇一直穿著黑色龍袍,冕冠的顏色也是黑色。
  • 古代帝王究竟是如何來選擇後宮嬪妃的?其中有一條標準最至關重要
    古代帝王究竟是如何來選擇後宮嬪妃的?其中有一條標準最至關重要話說古人講究「治天下者,正家為先,正家之道,始于謹夫婦」,古代帝王們打著這樣理直氣壯的旗號,把挑選嬪妃充裕後宮當成國家大事,大肆採選美女也成了事關天下百姓福祉的要事。
  • 乞丐也能做皇帝?看看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三個乞丐
    乞丐是指以乞討為生的人,也被人稱作叫花子,別小看乞丐這個人群,有很多比較厲害的人物都是從乞丐做起的,或者說他們都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做過乞丐,在中國古代歷史上就有三位比較厲害的乞丐,後期非常出名。北齊的皇帝高緯,這位皇帝當乞丐可不是真當過乞丐,準確的說應該是體驗了一把乞丐的生活。高緯的出身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擬的,出生在556年,是南北朝時期北齊的第五位皇帝,在位期間是非常有名的昏君,朝廷被高緯整的是搖搖欲墜,荒淫無道。
  • 真正厲害的人:擁有菩薩心腸,具備霹靂手段,你有嗎?
    善良必須要有霹靂手段,你才會發現,這樣的路才會走得更遠。我們要想成為厲害的人,就需要兩手都要抓, 兩手都要做好充足準備,既要有菩薩心腸,又要有霹靂手段。一、菩薩心腸:善良是一個人做人的底線王陽明曾說,每個人內在都有自己的良知,你的良知會指引你去哪裡。
  • 帝王蟹和皇帝蟹的區別,帝王蟹其實不是真正的螃蟹
    帝王蟹的鑑定方式是否為蟹類。真正的螃蟹有四對腳加上一對蟹鉗子。腳關節的連結處是往前曲,帝王蟹則只有三對腳加上一對蟹鉗(較大的蟹鉗稱為「killer」,較小的是稱為「feeder」,它們的腳是向後彎。真螃蟹是疾行者,帝王蟹則是優哉的散步者。
  • 來一場我行我素的穿越,偶遇歷代吃素的帝王
    中國三千年的歷史中,歷代皇帝有確切生卒年月可考者共有209人。這209人平均壽命僅為39.2歲。中國古代人口的平均壽命可達57歲。中國皇帝的平均壽命比普通人還要低近18歲。
  • 歷代帝王廟:古來帝王誰有資格就坐?明清多次更改,終成政治秀場
    ——《周易》每個人在世上走一遭,總會留下一些東西,而最重要的就是後人對他的評價如何。有一句俗語很流行叫做「千秋功過,只能留於後人評說」,很多看透了的歷史名人都奉之為圭臬。作為更為特別的一群人——皇帝,對他們的功過是非的評斷從來都不是一件小事,而是王朝交替、繼往開來的大事。
  • 評價最高的五個皇帝諡號,擁有其中一個的皇帝,幾乎都是千古帝王
    根據諡法,諡號有一百多個,但縱觀中國數百位皇帝,起碼有一半的諡號沒有被皇帝使用過。今天小編給讀者們介紹評價最高的五個皇帝諡號,分別是「高皇帝」、「文皇帝」、「武皇帝」、「宣皇帝」、「明皇帝」,即高文武宣明。中國數百位皇帝,擁有高文武宣明其中一個諡號的皇帝,毫無疑問,他們幾乎都是千古帝王。
  • 真實的雍正帝菩薩心腸霹靂手段還穩準狠
    清王朝雍正皇帝不管是歷史上,還是現在大家在討論清朝傑出帝王的時候,都是首推康熙帝,乾隆帝而夾在中間的雍正帝,少有人提及。皇十四子文武雙全,又有戰功都比雍正更適合做皇帝。可是事實真是這樣嗎?在康熙朝皇八子胤禩是康熙表面上最優秀的皇子之一,同時也是最有勢力的。太子兩次被廢其背後都離不開八皇子團隊的推動。
  • 【國學常識】歷代帝王廟的來龍去脈
    康熙曾為中國開創了又一個強大而繁榮的盛世。他在位61年,深感在這個古老大國做皇帝之艱辛與不易。康熙在人生的最後兩年,十分關注歷代帝王廟的入祀問題,他超越了各種紛爭,為歷代帝王廟劃定了入祀底線。 康熙六十年(1721年)四月,他頒布諭旨,首先回答了兩個重大問題。一是祭祀歷代帝王之原因。
  • 歷史上188位皇帝的大聚會,就在這裡——歷代帝王廟!
    因此就算是選擇節假日去這裡參觀遊人也是很少的不同於故宮的是這裡是皇帝生前住的地方歷代帝王廟卻是皇帝駕崩後供奉的地方雖然沒有故宮的生機盎然但是這裡卻是獨有的一處靜謐之地有趣的順口溜這下馬碑就是告知所有官員民眾來到歷代帝王廟前必須下馬步行以表示對歷代帝王和先賢功臣們的尊崇!
  • 泰山封禪的皇帝為何只有6位?1人拉低了標準,其他人不願與之為伍
    依類託寓,諭以封巒——司馬相如中國有5000年的文化傳承,歷經了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經歷了上百位皇帝。有明君自然也就會有昏君,在中國古代帝王為了加強自己的統治,都是以君權天授的理論來治理國家。在古代用來強調君權神授的手段就是封禪祭祀。而最著名的封禪莫過於泰山封禪。
  • 看了這位女生的「獨居日常」:拒絕偽精緻,生活是過給自己的
    但是打開今天的文章分享,也許你會發現,事實並非如此,精緻體面的生活,其實都在於你如何看待你的生活,如何選擇過你的生活。如圖所示,看了這位女生的「獨居日常」,她拒絕偽精緻,認為生活是過給自己的。就算一個人居住在一間面積不大的房屋裡面,但是也能夠把日常過出品質。
  • 龍袍是帝王的象徵,為何到了宋朝,皇帝們都不穿龍紋袍了?
    引言:在觀看古代電視劇時,古代帝王每每出現,身上都會穿著一件繡著飛龍的「龍袍」。然而細心的朋友會發現,唯獨宋代皇帝的服飾極其樸素,幾乎都是一身素衣,沒有龍紋等象徵權力的圖案,這似乎不合古代皇家的規定。在中國古代,皇帝被譽為「真龍天子」。因此皇帝所穿著的服飾被稱為「龍袍」,以此來象徵至高無上的皇權。尤其胸前的龍紋威風凜凜,更加彰顯了帝王的威嚴。千百年來,老百姓也相信皇帝就是龍的化身。因此無論在網上搜索歷代帝王像,還是通過影視劇觀看帝王,他們大部分有一個共同的特徵,那就是身上都會穿著龍紋的服飾,大氣磅礴,非常符合帝王的身份。
  • 歷史上最有名的4大乞丐,第三當了開國皇帝
    在古代,乞丐也並不是那麼不受人待見,比如還有丐幫呢,所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再看看現在在杜拜乞討的還成百萬富翁了呢,然很多名人做乞丐都是因為各種原因落難淪為乞丐的。當乞丐的經歷,讓他們接觸到了社會底層人士之後大展宏圖的呢,今天我們就來看看古代最為厲害的乞丐吧。
  • 皇帝對小乞丐說:以後你是我兒子!乞丐為報恩,打下一個省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了解過明朝的一個家族,誓死效忠明王朝,鎮守雲南,當年朱允炆若是派人請這個家族來支援的話,可能朱允炆就不會敗,這個家族就是沐氏家族,說起這位家族的老祖宗,跟朱元璋還與一段淵源頗深的故事。朱元璋作為乞丐出身的皇帝,自然會對乞丐有同情心和憐憫之心,在他還未登基之前,雖說還不是皇帝,起碼也是數萬士兵的頂頭上司,有一天,他竟然帶領一個小乞丐到了軍營,同吃同住,還收他為義子。說起他們認識的過程,堪比小說的狗血劇情。
  • 帝王旒冕進化史!看古代皇帝的帽子都長啥樣
    不過,並不是什麼樣的男子都可以戴冠的。《釋名》中說:「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可見,只有士以上的人才有資格戴帽子;平民百姓則沒有戴帽子的權利。天子、諸侯以及大夫祭祀時所戴的冠,人稱「冕」。冕由冠衍生。由于冕的出現,將冠分出了身份等級。《說文解字》裡專門註明:「冕,大夫以上冠也。」這其中,又以帝王冠冕為尊。
  • 堪稱中國最仁慈的皇帝,駕崩後,連敵國皇帝和百姓都號啕大哭
    提到皇家,那便有一句話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話——最是無情帝王家。可正是在最冰冷的地方,卻誕生了一個最溫柔的人。他的溫柔,不僅打動了身邊人,也折服了"對岸"的人。而這位與眾不同的皇家子弟,便是宋仁宗趙禎。趙禎,初名受益,宋真宗第六子,也是最小的兒子。他的生母本是李宸妃,但因為真宗寵愛的劉娥無子,便被宣稱是劉氏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