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帝王廟:古來帝王誰有資格就坐?明清多次更改,終成政治秀場

2020-12-21 最愛宋詞

歡迎在閱讀之前先點擊右上角的關注。

寵辱不驚,閒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捲雲舒。——《周易》

每個人在世上走一遭,總會留下一些東西,而最重要的就是後人對他的評價如何。有一句俗語很流行叫做「千秋功過,只能留於後人評說」,很多看透了的歷史名人都奉之為圭臬。

作為更為特別的一群人——皇帝,對他們的功過是非的評斷從來都不是一件小事,而是王朝交替、繼往開來的大事。

往小了了說,每一任皇帝去世之後,他的繼任者和大臣們都要給他起個恰當的諡號,相當於蓋棺論定,既有象徵好寓意的文、武、仁等,也有象徵不太好的哀、煬、泯等等,生前再強勢的帝王也無法左右後世對自己的評價。

像一代女皇武則天,霸氣地留下無字碑,因為她也知道,關於自己的功過是非,自己在位的時候也許能讓天下禁言,而百年之後終歸是要爭辯不惜的。

對於歷任皇帝的評價,在明清兩朝更是成為了一個終極的政治秀場,而且為此專門興建了歷代帝王廟這一與太廟、孔廟並稱的神秘建築。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通過歷代帝王廟的前世今生,走進那個明清兩朝歷次大動幹戈、多次增刪名單的歷史背後,去看一看是什麼樣的政治角力。

興建帝王廟,朱元璋開集體祭祀歷代帝王的先河

最先的帝王廟不在北京,而是在南京,因為首創帝王廟的正是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

在朱元璋之前,祭祀帝王的傳統由來已久,只是歷朝歷代全都各憑喜好,而且多在名山大川舉行或者單獨建廟祭祀。比如秦始皇在公元前210年在九嶷山祭祀虞舜、在會稽祭祀大禹;唐玄宗則在長安分別為三皇五帝、周武王、漢高祖分別建立廟宇進行祭祀。

一代雄主的朱元璋首創了把歷代帝王集中在一處(南京帝王廟)進行集中祭祀的方式。在設立之初,這是一個只屬於皇家的境地,一處供皇家進行祭祀的場所。

洪武七年(1374年),在南京城雞鳴山南側朱元璋建起了第一代的歷代帝王廟。在建設過程中,最頭疼的是歷代帝王名單的確定(哪些才有資格入駐)。朱元璋根據「既重一統,又重功德」的原則,通盤考量最終確定了十六位能入帝王廟的名單,分別是:

三皇五帝、大禹、商湯、周武王、漢高祖、漢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元世祖

於是1374年8月,朱元璋帶著百官親自祭祀,正殿中入祀的帝王全都被塑成袞冕(著禮冠)的坐像,三皇居中,其它帝王依次按時間排列兩側。

傳說這一天當朱元璋祭祀到元世祖忽必烈的面前,雕塑卻在落淚,朱元璋對著雕像說道:「你丟掉的天下,本就不是蒙古人的天下;而我取得的天下,自古就是中原漢人的山河,你還有什麼好遺憾的呢?」雕塑瞬間不再落淚。

這一場祭祀更像是一場政治大秀,完成了明朝從元朝手中接過山河社稷其正統性的表演。第一代南京帝王廟在15年後(1389年)毀於一場大火,朱元璋斥巨資重建,為了消除天下人對他誅殺功臣的流言蜚語,在廟內增設東西配殿,選取了張良、蕭何等37位歷代名臣位列其中從祀。

朱元璋草根逆襲成皇帝,有了執掌天下的權力,他建起帝王廟對古代帝王進行集體祭祀,這開創了新的模式,從其中名單的選取中也凸顯了他的政治理念和政治抱負。

名單幾度增刪,每一次都和當朝的歷史息息相關

自南京帝王廟建立之後,每年春秋仲月(農曆2月和8月)進行祭祀的制度就確定了下來,包括朱棣奪得皇位將京城遷往北京後的近百年時間裡也不曾間斷。

直到明嘉靖皇帝時期,因為他信奉道教、熱衷祭祀,但頻繁往返與南京確實不妥,於是1530年他下令在北京新建一座帝王廟。

選址在原保安寺的舊址,效仿南京歷代帝王廟,所有的廟制一開始全盤照搬,只是把塑像改成了牌位。2年後北京歷代帝王廟完工,嘉靖皇帝親臨祭祀。

有明一代,只有嘉靖更改了朱元璋擬定的入祀皇帝名單。他做的改變就是一條,那就是拿掉了元世祖忽必烈和隨同祭祀的5位元朝大臣。當時北元軍隊頻繁騷擾大明邊境,逼迫明朝開放大同、宣化等地做馬匹交易,民間仇恨蒙古和元朝的情緒高漲,就連嘉靖皇帝每次寫到有關的「夷狄」字都必然是特別小,其痛惡之心不言自明。因此嘉靖不惜違背老祖宗朱元璋定下的規矩,將元世祖和元朝大臣轟出了歷代帝王廟。

到了清朝,入祀歷代帝王廟的名單發生了3次大調整。

順治皇帝的時候,入祀帝王廟的新增了朱元璋、遼太祖、金太祖、金世宗,元世祖也重新入祀。新增朱元璋,自然是為了表示大清承襲了大明的江山,是正統的延續,對於老朱老說這正是命運的諷刺。讓各位少數民族帝王入祀,則是和清朝同是少數民族政權是一致的。

雍正皇帝的時候,按照康熙的遺訓,對歷代帝王廟的祭祀名單進行了大幅擴容。康熙說「凡曾在位,除無道被弒、亡國之主外,應盡入廟崇祀。」最後入祀帝王人數一下子擴展到了164位,從祀名臣上漲到了79位。這與康熙、雍正時期正處於滿漢交融,極度拉攏漢族力量的歷史條件是分不開的,祭祀的君王和名臣增多,正是滿清政府釋放出更多的親善的誠意,滿清也是從此時才真正走向大一統的。

乾隆皇帝時期,又繼續新增了遼、金兩國諸位皇帝,五代的多位君主以及為國身死的唐憲宗、金哀宗,最後確定帝王人數188位,從祀名臣80人(其中關羽單獨祭祀)。在當時,滿清尚武對戰神關羽崇拜有加,將其視為清朝的保護神,這才有了歷代帝王廟單獨祭祀關羽的做法。

從歷代帝王廟搬遷到北京後,塑像改成了神牌,這也為新任皇帝們更改名單提供了便利。但仔細看每一名單的更改無不是和當時的世情政務相關,看似不經意的一個名單的調整,表達的卻是王朝政治方向的調整。

帝王廟的浩劫,歷盡千帆終成為歷史的最佳見證

第一代的南京歷代帝王廟毀於火災,第二代南京歷代帝王廟在清代也徹底廢棄,北京的歷代帝王廟也就成為了絕版。

自嘉靖皇帝建好到清朝滅亡的380年間,歷代帝王廟舉辦了622場祭祀大典,其中皇帝親自前往祭祀的16次,其中最多的是乾隆皇帝6次。雍正皇帝親自書寫了《歷代帝王碑》,更是享受最高規格的黃流離瓦重簷廡殿頂(故宮紫禁城的規格),60根金絲楠木立柱成為絕世風華。

380年的風光卻在帝制被推翻後蕩然無存,民國之後歷代帝王廟被挪作他用,軍隊駐紮過、辦過武術館、做過學校校舍。

到後來由於常年沒有維護,屋頂雜草叢生、圍牆塌方嚴重。「文革時期」入祀的帝王神位被拿來做切菜板,就連門前的兩座景德街牌樓也逃不出被拆除的命運。

雖然梁啓超全力保護,但1954年1月景德街牌樓仍被拆除,50年後歷代帝王廟修繕後對外開放也沒能回家。直到2005年首都博物館新館開館,其中一座景德街牌樓才作為新館的第一件展品重見天日,只是少了一些古意。

好在重新修繕的歷代帝王廟重新對世人開放了,就像那首童謠唱的「有橋沒有水,有碑沒有馱,有鐘沒有鼓,有廟沒有佛」,雖然沒有太廟和孔廟的知名度那樣高,卻成為了歷史愛好者難得的旅行秘境。

380年的歷史煙雲,622次祭祀的嫋嫋香火,那裡是政治的重大秀場,記錄了一段段真實歷史,透過西下的夕陽遠遠能夠望見西山,那精絕的古都和蒼茫的歷史也在雲霞中升騰……

相關焦點

  • 明清北京三大皇家廟宇之一——北京歷代帝王廟!
    北京歷代帝王廟是一處以伏羲、炎黃祖先為祭祀中心,以統一多民族帝王系列和歷代功臣名將為祭祀體系的皇家廟宇,俗稱帝王廟。帝王廟位於北京西城區阜成門內大街路北,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先祖的地方,其政治地位與太廟和孔廟相齊,合稱為明清北京三大皇家廟宇。
  • 【國學常識】歷代帝王廟的來龍去脈
    在古都北京的皇家廟宇中,有一座歷代帝王廟。但帝王廟冠以「歷代」二字,則是朱元璋在明朝初年創建的,起因與當時的政治局勢和民族關係有關。中國歷史上,由北方民族建立的割據政權並不少見,而元朝更是一個由蒙古族人建立的大一統王朝。但它實行「人分四等」的民族歧視政策,漢人地位最低,漢蒙之間文化衝突不斷,終成「胡元制主」不及百年的致命軟肋。朱元璋以「驅除胡虜,恢復中華」為口號,推翻了元朝統治,建立明朝。
  • 北京歷代帝王廟博物館將恢復開放
    新京報訊(記者 戴軒)記者從北京市西城區獲悉,經過近兩年的修繕,北京歷代帝王廟博物館將於2020年12月23日再次向社會公眾開放。歷代帝王廟是明清時期專門祭祀古代帝王的皇家廟宇,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正殿祭祀上起三皇五帝、下至明末崇禎的188位帝王,東、西兩個配殿從祀79位功臣名將。其獨有的統一多民族帝王祭祀體系,彰顯了中華民族政權更迭、主權延續的歷史特點,見證了中華統緒一脈相承、源遠流長的歷史淵源,具有極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和建築價值。
  • 歷史上188位皇帝的大聚會,就在這裡——歷代帝王廟!
    由此可見,歷代帝王廟門前原有三座漢白玉欄杆的小石橋出入廟門必須從橋上走從明清兩朝有關北京歷代帝王廟的地圖上看也可以清晰地見到三座小石橋!這下馬碑就是告知所有官員民眾來到歷代帝王廟前必須下馬步行以表示對歷代帝王和先賢功臣們的尊崇!
  • 北京歷代帝王廟博物館下周三重開
    本報訊(記者 張驁)經過近兩年的修繕,北京歷代帝王廟博物館將於12月23日再次向社會公眾開放。歷代帝王廟是明清時期專門祭祀古代帝王的皇家廟宇,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正殿祭祀上起三皇五帝、下至明末崇禎的188位帝王,東、西兩個配殿從祀79位功臣名將。其獨有的統一多民族帝王祭祀體系,彰顯了中華民族政權更迭、主權延續的歷史特點,見證了中華統緒一脈相承、源遠流長的歷史淵源,具有極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和建築價值。
  • 北京歷代帝王廟博物館將於23日再次向社會公眾開放
    經過近兩年的修繕,北京歷代帝王廟博物館將於12月23日再次向社會公眾開放。 據了解,歷代帝王廟是明清時期專門祭祀古代帝王的皇家廟宇,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正殿祭祀上起三皇五帝、下至明末崇禎的188位帝王,東、西兩個配殿從祀79位功臣名將。
  • 經過近兩年修繕 北京歷代帝王廟博物館下周三重開
    歷代帝王廟博物館下周三重開  本報訊(記者 張驁)經過近兩年的修繕,北京歷代帝王廟博物館將於12月23日再次向社會公眾開放。  歷代帝王廟是明清時期專門祭祀古代帝王的皇家廟宇,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正殿祭祀上起三皇五帝、下至明末崇禎的188位帝王,東、西兩個配殿從祀79位功臣名將。其獨有的統一多民族帝王祭祀體系,彰顯了中華民族政權更迭、主權延續的歷史特點,見證了中華統緒一脈相承、源遠流長的歷史淵源,具有極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和建築價值。
  • 歷代帝王廟恢復開放 採取實名制網絡分時段預約參觀
    歷代帝王廟恢復開放 每日預約400人 採取實名制網絡分時段預約參觀,目前僅接受個人預約,暫不提供團體預約 昨日,北京歷代帝王廟,遊客參觀,拍照留念。攝影/記者 王嘉寧 昨日,北京歷代帝王廟博物館恢復對社會開放。
  • 乾隆為何將萬曆、泰昌、天啟的牌位移出帝王廟?而把崇禎加了上去
    乾隆皇帝不僅是一位極具政治頭腦的帝王,還是一位非常看重思想文化以及意識形態培養的帝王,這主要表現在他對於歷代帝王廟的重視。顧名思義,歷代帝王廟就是祭祀幾千年來幾乎所有帝王的廟堂,它於明朝嘉靖年間修繕完成,其中,供奉著將近兩百位古代帝王的牌位。可以說,這個歷代帝王廟是明清之前所有的帝王之集合。
  • 歷代帝王廟重陽之夜首演《國樂盛典》
    原標題:歷代帝王廟重陽之夜首演《國樂盛典》   光明網訊 10月2日晚7時,平日寂靜無聲的歷代帝王廟,絲竹悅耳、管弦動聽。由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政府與中國廣播藝術團合作打造的《國樂盛典》大型民族交響音樂會在這裡舉行。
  • 明朝的帝王廟中,為何會供奉著元朝的忽必烈?看看朱元璋怎麼說
    唐太宗李世民,天下盛世萬國來朝皆為國之本事。以上這些皇帝我們也都挑不出問題來,也的的確確是眾多學者經過深思熟慮的。可是在南京的帝王廟中,卻有一個帝王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不是因為他做的不好,而是因為他做的再好也不應該出現在
  • 寧波市中心帝王蟹
    寧波市中心帝王蟹,將慢生活和當代時尚藝術融合與並存,賦予品牌更加年輕時尚,有情感,高品質的創新理念,構建一個精緻優雅有溫度的瑧食料理公司。寧波市中心帝王蟹, 中國園林萌發於商周,成熟於唐宋,發達於明清。商周時期,帝王粗闢原始的自然山水叢林,以狩獵為主,兼供遊賞,稱為苑、囿。
  • 北京歷代帝王廟博物館恢復向社會開放
    12月23日,市民在北京歷代帝王廟博物館的姓氏查詢系統前拍照留念。當日,經過近兩年的修繕,北京歷代帝王廟博物館恢復對社會開放。2019年5月,在秉承「不改變文物原狀」最小幹預性的原則下,北京歷代帝王廟文物修繕項目正式開工。修繕項目於2020年11月竣工。
  • 帝王廟「整容」,一招一式都有講究,明年中亮相
    正在修繕的歷代帝王廟內,腳手架旁的施工馬道曲折迴轉,延伸向十多米高的作業面。今年74歲的張三來如履平地,不用扶著把手就輕盈地爬到了屋頂,和正在安裝瓦件的古建工匠交代著施工要領。昨天上午,在歷代帝王廟,工人正對古建築琉璃瓦面進行修繕。 本報記者 鄧偉 攝張三來是帝王廟修繕項目的技術顧問,來自首開房地總承部第八項目部。「瞧瞧這綠琉璃瓦多漂亮,要還原古建築的風貌,一招一式都有講究。」說起古建修繕,張三來興致頗高。
  • 朱元璋修了座帝王廟,元朝皇帝與唐宗宋祖並列,最後被嘉靖帝轟了出去
    子淵之前曾為大家介紹了明太祖朱元璋和宋太祖趙匡胤之間的故事,今天咱們就來聊聊他和元朝皇帝忽必烈之間的因緣際會。▲雞籠山明朝初年,太祖皇帝朱元璋決定在南京的雞籠山南麓修建一座帝王祀廟,主要供奉歷史上的傑出帝王。經過商議,最後確定了18位帝王,包括三皇五帝、漢高祖劉邦、唐太宗李世民和元世祖忽必烈等。有的朋友或許會納悶,朱元璋不應該痛恨元朝嗎,怎麼反倒供起元朝皇帝了?
  • 清朝入關後,祭祀用了太廟,太廟裡原來明朝的帝王牌位去了哪裡?
    可是往哪裡放呢,順治身邊的漢族大臣出了個金點子,說明朝嘉靖年間,北京曾經修建了一座"歷代帝王廟",裡面供奉的是中國曆朝歷代皇帝配位。順治一聽茅塞頓開,就把原來在太廟供奉的明太祖的神主移到歷代帝王廟裡。
  • 中華古代民俗:古代政治禮儀-宗廟祭祀
    人們在陽間為亡靈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廟,它是供奉歷朝歷代帝王牌位、舉行祭祀的地方。●古代宗廟的由來古代的宗廟制是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庶人不準設廟。宗廟的位置,天子、諸侯設於門中左側,大夫則廟左而右寢。庶民則是在寢室中灶臺旁設祖宗神位。
  • 明清浙東學者的政治思想及啟示
    從政治學的角度看,明清浙東學術思想中關於民主啟蒙、民本思想、清廉政治等符合時代要求的真知灼見,在當時閃耀著思想光輝。 在民主啟蒙思想方面,明清浙東學者對封建王朝的弊政及兩千多年的君主政治進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反省,提出了民主啟蒙思想。黃宗羲是其主要代表。
  • 北京歷代帝王廟今天恢復開放
    經過近兩年的修繕,今天(23日),北京歷代帝王廟博物館恢復對社會開放。開放後,《三皇五帝與百家姓》專題展與《關羽身首魂尊》專題展將以嶄新的面貌與公眾見面。2019年5月,在秉承「不改變文物原狀」最小幹預性的原則下,北京歷代帝王廟文物修繕項目正式開工,主要對北京歷代帝王廟的景德門、景德崇聖殿、東配殿、碑亭、祭器庫、鐘樓等16座單體建築進行了局部整修。
  • 京城看展再添打卡地,您的姓氏有啥講究?來這了解
    全新《三皇五帝與百家姓》專題展、《關羽身首魂尊》專題展、最新的「魔牆」展示技術,經過近兩年的修繕,北京歷代帝王廟博物館將於2020年12月23日再次向社會公眾開放。屆時,喜歡看展的小夥伴將再添打卡地。歷代帝王廟是明清時期專門祭祀古代帝王的皇家廟宇,始建於明代嘉靖年間,正殿祭祀上起三皇五帝、下至明末崇禎的188位帝王,東、西兩個配殿從祀79位功臣名將。其獨有的統一多民族帝王祭祀體系,彰顯了中華民族政權更迭、主權延續的歷史特點,見證了中華統緒一脈相承、源遠流長的歷史淵源,具有極其深厚的歷史、文化和建築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