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糾結,應不應該讓孩子過聖誕節?

2020-12-19 關山聽風

家長應不應該讓孩子過聖誕節,並不是我們家長說了算數,孩子有孩子的視角,社會有社會的氛圍。孩子的成長過程也是對社會文化的一個判斷過程,也是一個接受、消化、揚棄的過程。

要說孩子過不過聖誕節的問題,我是過來人,有這方面教育孩子的經驗。

父親輩教我們怎麼過傳統節日

我的父親與母親都沒有上學堂讀過書,父親認得很多字,毛筆字寫得很不錯,那是為了謀生,從小跟民間儺戲班子跑江湖時學來的;母親鬥大的字不識一個,但她隨口能背出一段段的古文出來,那是她從小由教私塾的外公帶著,在學堂玩時記住的。

我小時候是物資,匱乏的年代。每逢過節時,父母不僅想方計法做些好東西給我們吃,他們還會把他們所知道的節日來歷,及節日民俗規矩詳細地講解給我們聽,且每次都是不厭其煩。現在我才知道,那就是文化的傳承。

記得那時候,我們這家鄉苗寨有一個獨特的節日,那就是苗族四八姑娘節。這個節日是為了紀念苗族先祖中的一位女英雄捨身救兄弟而設立,是屬於我們苗家女孩子的節日。當時我認為這樣的節日與我們男孩無關,但有一些事情必須由我們男孩子去做。四八姑娘節最具代表性的是黑米飯,把糯米用山上採摘的樹木葉子染成黑色,通稱烏飯,也稱為黑米飯。

苗族黑米飯

記得有一年的農曆四月初六晚上,父親要我們在初七這一天,一定要把染黑米飯的葉子砍回家,用來做黑米飯,過四八姑娘節。

這天,我們兄弟貪玩,把砍染黑米飯葉子的事忘掉了,沒有上山砍樹葉,而是下河捉魚去了。傍晚時,我們提著一大串魚和兩隻大土鱉,高高興興回到家裡,心想父母看到我們的收穫後,他們肯定會很高興。然而,父親連看都沒有看我們一眼,一臉怒氣,大聲訓斥我們,反覆說:「你們失了規矩!忘了祖宗啦!」

那天傍晚,天快黑了,父親拿著火籠子,帶著我們上山。我們在火光的照明下,把染黑米飯的樹葉子砍回家。當晚我們把樹葉子摘下來,搗碎,把葉汁泡上糯米時,時間已是半夜。事情還沒有完,母親在家裡蒸黑米飯,父親與我們兄弟分頭去接兩個姑母回家來過節。我與父親一路去接大姑母。我們到達她家裡時,天已放亮。大姑母起來開門,一邊笑著招呼我們,一邊用手擦著眼淚說:「我還以為今年你們不來接我了呢。」按苗族人的傳統習俗,四八姑娘節,要把嫁出去的姑娘(苗族把未嫁女兒稱妹子或者女,把嫁出去的女稱姑娘)接回娘家裡過節。從那時起,我才知道,四月初八,對於我家外嫁的姑娘是一個多麼重要的日子啊,也難怪父親那麼急。

湖南邵陽綏寧苗族姑娘

老師與叔父給我們講聖誕節

我第一次聽到聖誕節是學校老師告訴我們的,那是在小學時,有一篇課文《賣火柴的小女孩》,是丹麥童話故事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話故事,它講述的是一個在聖誕夜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慘命運。記得當年課文上說的是「除夕夜」,同學們不懂外國的除夕夜,以為與中國的除夕夜一樣,是大年三十。老師跟我們解釋說,中國過年與外國過年不一樣,他們過聖誕節,外國的除夕夜就是聖誕夜。因同情賣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慘命運,我那時對西方的聖誕節感到很好奇。

叔父是第一批抗美援朝的復員軍人,戰場受過傷。他常給我們講朝鮮戰場故事。那時他總是提到一個讓我們聽起來很彆扭的外國人名,叫麥克阿瑟的人。說這個人是聯合國軍的總司令,他原本打算在朝鮮作戰要速戰速決,打到鴨綠江邊後就回家過年。我們聽老師說過歐美的過年是聖誕節,當叔父再給我們講朝鮮戰場故事時,講到麥克阿瑟回不了家過年,我就替叔父更正道:「那不叫過年,叫過聖誕節。」叔父忙點頭說:「對對對,當時我們部隊領說的就是過聖誕節。」從那時起,我對麥克阿瑟聖誕節沒有什麼好感。

我孩子的聖誕節

我的孩子是90後,她童年時代正是我們小縣城超市開始興起的時候,大大小小的各種超市布滿街頭巷尾。商家在營銷上花樣百出,尤其是各種節日,不管是中國傳統節日,還是洋節,他們都加以充分利用,紛紛粉墨登場,一個目的——促銷。於是,聖誕節也成了他們喜歡的節日,各大商場、商店都安放了閃爍著花燈的聖誕樹,帶有聖誕標誌的商品、贈品琳琅滿目。學校也開洋化了,組織開展各種聖誕節活動和晚會,什麼「平安夜」「聖誕祝福」等,同學之間還興起互贈聖誕禮物的風氣。在這種洋文化濃鬱的氛圍裡,由不得孩子們了,他們的心目中又多了一個他們並不很了解的重要的節日,聖誕節。

那時,我個人很反感聖誕節,但孩子要過洋節,心是她自己的,思想也是她自己的,我是無法阻止的,再說,當年大多數的孩子都以過聖誕節為時髦,憑什麼不讓自己家的孩子樂呵呢?

我孩子從小學到初中一直熱衷過平安夜、聖誕節,可上了高中後,突然把過聖誕節熱度降下來了。我想,可能是到了高中階段了吧,學業繁重,沒有心思去過節了。孩子上大學後,第一年的聖誕節是她第一次一個人長時間在外面,我給她發了一個「聖誕節快樂!」的簡訊,孩子迅速地回了簡訊心:「老爸,我不過洋節。」孩子終於將曾經她過得很執鬧的聖誕節拋棄了,回歸過中國的傳統節日。

回想起來,我並沒有要求孩子可不可以過聖誕節,我給了她充分的自主權。但是,我不得不承認,我在後面還是耍了一些手腳的。那就是我在向孩子的爺爺奶奶學習,每逢過中國傳統節日的時候,我不厭其煩地給孩子講節日的來歷和意義,同時,在過節的時候,我把每一個節日都過得很傳統,很有傳統文化氣氛。看來這種灌輸對孩子起了很大作用,這種傳統文化的刻意傳承終於開花結果了。

朋友,你是不是還在為讓不讓孩子過聖誕節而糾結嗎?你贊同我的做法嗎?

相關焦點

  • 聖誕節到底應不應該過?
    明天就是12月25日,人們所說的聖誕節,但是我們發現現在中國比國外都歡迎這個節日,明明是外國的新年,可是現在許多年輕人過得比國內的新年都要熱烈,我們就不禁思考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現在的年輕人都熱衷於國外的節日,而對自己的傳統節日卻毫不關心,不聞不問呢?
  • 中國孩子,到底應不應該過洋節?
    襪子掛在最顯眼的地方,明擺著為了吸引孩子。現代社會買賣自由,不會有人逼著我們去消費。只是,這些年很多幼兒園,每逢萬聖節 聖誕節,都挖空心思舉行盛大的活動。商場裡也早早把聖誕樹裝扮起來,西方節日深入孩子的心。因為孩子充滿期待,大人也會不由自主被帶歪節奏。
  • 這個聖誕節,咱中國人應不應該過?
    2018年的聖誕節,似乎有了另一副模樣。雖然是一樣的紅帽子、白鬍子,但是那個悄悄在你襪子裡放禮物的老爺爺今年有了中文名字——鰲拜。正當人們聖誕節過得不亦樂乎時,一場關于洋節的撕x大戰又開始了。不知道從何時起,各大社交平臺颳起了一股抵制潮。其中不乏為吸引人眼球的多年前謠言「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
  • 「中國人該不該過聖誕節?」,這從來就不應該成為一個問題
    前兩年,突然出現了一些抵制洋節的主張,聖誕節首當其衝,很多人紛紛跟風,甚至有人不惜編造謠言來擴大影響力……一時之間,中國人該不該過聖誕似乎成為一個上升到道德層面的大問題。冷靜下來想一想,其實這個問題本來不應該成為一個問題。聖誕節作為一種文化表現形式,本身不具有任何危害性。
  • 幼兒園帶孩子過萬聖節 家長糾結「合適嗎?」
    幼兒園的、小學的,很多老師都在領著孩子為這個活動做準備。殊不知最忙碌的還是家長們,要給寶寶採購裝扮,還要動手幫著做南瓜燈。為了參評,質量不好都不行。26日,一位糾結的媽媽給我們打來電話,「幼兒園裡過萬聖節,真的合適嗎?」糾結的爸爸:長春市民李先生,在高校任職。最近,有個問題讓他很困擾,那就是兒子的幼兒園讓家長幫忙準備裝備,這個周末要過萬聖節。
  • 羨慕「別人家孩子」的聖誕節?萊讀教你過專屬你的聖誕節!
    但是有很多聖誕節的歡慶活動和宗教並無半點關聯。那麼,應該怎麼跟孩子過一個意義非凡的「聖誕節」呢?01打卡聖誕景點聖誕節當天,廣場、遊樂園、商場會有特別的聖誕節展覽布置。還有針對小朋友的活動,迪士尼的聖誕遊行和商場裡的聖誕派對等等,都是帶孩子打卡遊玩的好去處~帶孩子感受不一樣的節日氣氛,使得孩子性情會比較活潑,善於社交,更有利於成長。通過戶外活動,孩子們不僅開闊了眼界,認識外界許多事物,同時還能從中提供語言表達能力。
  • 中國人應該過聖誕節嗎?聖誕節習俗是什麼中國人怎麼過聖誕節?
    中國人究竟該不該過聖誕節?讓我們一起分析。一、為什麼聖誕節在中國熱度如此高?中國的傳統節日繁多,聖誕節是僅次於春節的熱鬧節日。有孩子的家庭、戀愛中的情侶對聖誕節都無比的期待和喜愛。年輕人對聖誕節格外重視,他們喜愛熱鬧與自由,他們在聖誕節這天結伴出遊享受購物和用餐的喜悅。
  • 還在糾結聖誕節送什麼禮物嗎,紅包太俗氣,試試送這幾款蛋糕
    聖誕節是西方的傳統節日,不知何時中國人也過起了聖誕節。我們會在聖誕節送禮物給心愛的人,也會在平安夜吃蘋果圖個吉利。很多大學生借著這個節日會向心儀的女生或者男生表白,也有許多人在糾結應該送什麼給心愛的人,發紅包太俗氣而且錢太少沒面子,如果是直男就不要挑禮物了,送的禮物女生也不會喜歡。試試送蛋糕,送一款創意蛋糕或者聖誕主題蛋糕,如果是自己親手做的話,女生應該會欣喜若狂了吧。下面就來介紹幾款適合聖誕節食用的蛋糕。第一款巧克力蛋糕。
  • 聖誕節,你給孩子送了啥?
    ,表示簡直偷窺了他們聖誕節的生活,話說養娃真是既考驗演技又考驗財力,但你以為只靠這兩點就夠了嗎? No!得有儀式感! 提到儀式感,它到底是什麼?《小王子》裡面解釋道:「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 你應該過一個有意義的聖誕節
    聖誕節馬上又來臨了,好多人開始謀劃怎樣過一個開心、有意義的聖誕節,尤其是情侶之間早就開始計劃了,在這裡和大家說幾點建議,或許對你有點幫助,希望你過一個快樂、祥和的聖誕。聖誕應該是西方人比較注重的一個節日,現在在中國大家也開始過,首先,要考慮和誰過聖誕,參與人物不同,方式也就不同。和家人一起過聖誕,就最好在家裡,把家裡稍稍裝點一下,做些好吃的,大家聚聚可以增進家人之間的親近。企業單位同事之間過聖誕,場合可以選擇在外面的餐廳,大家在一起平時工作忙,利用節日放鬆一下,處理好同事之間的關係。
  • 聖誕節,讓孩子這麼過最有意義
    大家都知道生活需要有儀式感 情人節、結婚紀念日、 七夕節,聖誕節,元旦等等 只要你想的節日 都應該有滿滿的儀式感 這樣生活才有趣
  • 孩子過「陰曆」生日還是「陽曆」生日?了解4種情況,就不糾結了
    離女兒的生日還有一時間,婆婆突然買來了一堆玩具,還帶著塊生日蛋糕來看孩子,小可雖然很感謝婆婆,但他很疑惑:婆婆是不是記錯了孩子的生日呢?小可跟婆婆說,本來合計過幾天孩子生日時,咱們一家人聚一聚呢,沒想您提前來了。
  • 給家長發信息,不讓孩子在校內外過聖誕節的學校,真的很low
    我們弘揚傳統文化,但我們也宗教信仰自由,那麼問題來了,弘揚傳統文化和學生過聖誕節等節日衝突嗎?首先,所謂的聖誕節真的是「宗教活動」嗎?如果在一所小學裡,隨意找出100名學生來,你問他們聖誕節是什麼節日?
  • 過聖誕節就是崇洋媚外嗎?你過不過聖誕節?
    過聖誕節就是崇洋媚外嗎?你過不過聖誕節?隨著時代的變化,越來越多的外國節日傳入我國,比如情人節,聖誕節 尤其是在青年群體中受到了很大的歡迎,在國內一直有兩種聲音,一種是歡迎的態度,一種就持反對態度,認為是崇洋媚外,不知道你是怎麼看的呢?先給大家科普下何為聖誕節。
  • 聖誕節前夕,媽媽準備了「一大箱」聖誕禮物,兒子收到後笑不出來
    文/孕媽咪育兒經(原創丨歡迎轉載分享)聖誕節將至,你是否也在期盼等待著聖誕老人帶來的禮物?稍微年長一點的人都懂得,這只不過是編織出來的一個美好的童話罷了,意在讓小孩子們開心。反對方:過洋節沒意義,讓孩子過中國的傳統節日更重要一年365天中國的傳統節日那麼多,為什麼非得學西方人過聖誕節、情人節呢?類似的中國也有春節、七夕,照樣是相同的意思。既然是洋節,中國人就不應該過,更不應該大張旗鼓地過。
  • 中國人到底應不應該過萬聖節?
    近年來,萬聖節與聖誕節、情人節被人們並稱為「三大洋節」,這些節日在瘋狂「入侵」中國的同時,也得到了很多兒童以及中青年群體的青睞。一年下來,中國的傳統節日和已「入侵」的一些「洋節」加起來非常之多,具體筆者還沒有做過統計。
  • 聖誕節快要到了,中國人應該過聖誕節嗎?
    聖誕節是基督教的節日,譯名為「基督彌撒」,是為了慶祝「耶穌」的誕生而設立的節日,實際上「耶穌」並不是一個名字,他的意思為「救贖」,基督教是耶穌基督的一個泛稱,在中國習慣吧基督教的分支之一「新教」稱為基督教,這裡就不多講了,聖誕節的來歷和「耶穌」的事跡應該已經非常普及了,但是作為一個宗教性的節日
  • 孩子應該過陰曆生日,還是陽曆生日?
    網友:巧兒媽媽農村人都喜歡過陰曆的,但是城市人基本上都過陽曆。 陰曆的話,每年都不一定是同一個日子;陽曆,就是每年同一個日子嘍!我覺得還是陽曆的準吧!畢竟,你就是那一天生出來的,還是陽曆好!如果你是一個比較重視傳統的媽媽,建議你給寶寶過陰曆生日好!過陰曆生日有以下優點:1、陰曆生日是以月亮的圓缺為準的,是我國特有的曆法,給孩子過陰曆生日,不管孩子多大,不管他將來走到哪兒,都會在心裡牢牢印刻下中國人的特有文化符號,有助於增強孩子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和熱愛。
  • 孩子:聖誕節快到了,我想給老師送蘋果;家長:我鼓勵還是制止?
    現在聖誕節快到了,孩子提出來想要給老師送蘋果作為聖誕禮物,作為父母,我們應該是鼓勵?還是制止呢?要說洋節,聖誕節是名副其實的洋節,說不該過分推崇過洋節,也是有道理的。但是,過個節,就要上綱上線,說成是崇洋媚外,不愛國,這對孩子來說,未免也過於嚴肅和緊張了。在孩子們的眼裡,過節意味著會放假,能收禮物,可以和爸媽或者小夥伴們一起慶祝、玩耍。孩子的世界很單純,但是成人的世界卻很複雜,很糾結。
  • 為孩子準備聖誕節禮物,你應該注意以下幾點,要不然白送了
    聖誕節還有幾天,家裡的孩子都開始期待起來,到底聖誕老人會送什麼禮物給他呢?關於為小孩子準備禮物,我有以下幾點意見:最好不要直接告訴孩子,聖誕老人就是你,讓孩子保持點童真,多一點期待和希望,也是很美好的。如果一早就知道其實沒有聖誕老人,他就沒有了過聖誕節的欲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