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伴隨著朝代交替,文明的演進,也產生了獨樹一幟的建築特色,如蘇州拙政園,上海豫園,黃山腳下的宏村,晉中平遙古城等,都是中國古典建築的代表。
杜牧在《阿房宮賦》中如此描繪這座宮殿「五步一樓,十步一閣;廊腰縵回,簷牙高啄;各抱地勢,鈎心鬥角。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長橋臥波,未云何龍?復道行空,不霽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東」。
歷史上的阿房宮究竟如何,我們不得而知,但在北京的胡同裡,也藏著這樣的勝景。
▲恭王府正門
比鄰什剎海
翻開北京的地圖,以故宮的三大殿為中軸線對摺,你會發現,在這條線的西側,幾乎都是大大小小的海子,
北海
、
什剎海
都在附近,
「
海子」是蒙古語,意思是湖,遊牧
民族
逐水而居,
而
在
老北京
,
又有
東富西貴一說,
因此,這一地區是實打實的高端住宅區。其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當屬「恭親王府」。
▲恭王府示意圖
和紳舊宅
這裡最早並不是「恭王府」,這裡原是內務府旗人的居住地,被乾隆朝有名的貪官—和珅看中,
乾隆
四十年
,權傾一
時
的
大貪官和珅為了住的
離皇上近點,看上了這處風水寶地,
便斥資購入土地,遷走了原來在此居住的旗人,花了五年時間,建成了這座「和第」。
▲和珅
老北京都知道,後海和北海一線的風水僅次於紫禁城的風水,是少見的寶地。而和珅正是看中了這條被「蟠龍水」環抱的地方,才要將府邸建在這裡。
其規模和
豪華程度,堪比皇宮,
其
正堂裡有整堂的金絲楠木家具,
和珅
被抄家時,有一條罪狀,就是「逾制」
看來風水再好也禁不住自己作死。
▲乾隆
一分為二
和珅借著乾隆這棵大樹,順風順水的過了二十年的好日子,真驗應了「蟠龍水」的風水局,這條龍脈保佑他成了自古以來最大的貪官。可是俗話說風水輪流轉,自己德行不修,再好的風水也保不了家宅平安。
有道是
一朝天子一朝臣,
嘉慶當太子時
就
看和珅不順眼
,登基後雖想懲辦和珅,但
大清
的實際權力還掌握在退居
三希堂
的乾隆手中,嘉慶
只能
忍耐,直到嘉慶四年,乾隆帝駕崩。
乾隆爺
頭天咽氣,
第二天
嘉慶就
奪職抄家
,徹底的清算和珅,
一點也沒有顧及剛過世的乾隆的顏面。抄沒的家產足以抵清朝十年稅賦,和珅被賜自盡。
▲乾隆
嘉慶皇帝一生碌碌無為,查抄和珅是他一生僅有的高光時刻,而在這一行動中,為嘉慶立下大功的是一奶同胞的親弟弟,慶郡王永璘。事後,永璘拒絕了其他的封賞,只想要這座宅子。可這樣一個簡單的要求卻讓嘉慶犯了難,思來想去,只好給了一半。
▲乾隆十公主
為什麼只賞了一半呢,因為當時在這裡住著的還有十公主夫婦。十公主從小就受乾隆寵愛,長大後也沒有按照清朝的習慣遠嫁蒙古和親,而是嫁給了和珅的兒子,
和珅論罪
之後,十公主和駙馬還住在府裡,
嘉慶帝
總不能把親妹妹給趕出去吧,所以
無奈之下,
慶郡王只得了半個府,
公主過世後,這座「和第」才又合二為一,只是此時永璘早已過世。
▲
奕訢
晚清
風雲
到了鹹豐朝,慶親王早已因爵位遞減制度,成為了一個不大不小的「輔國將軍」,自然是不能住在親王府的,鹹豐皇帝就轉而將王府賜給了自己的六弟—恭親王
奕訢
奕訢
是晚清權臣,歷經鹹豐
、
同治
、
光緒
三朝,
鹹豐帝在承德駕崩後支持兩宮,剷除了顧命大臣肅順及其黨羽,輔佐同治帝開創同治中興的局面,慈禧太后賜了鐵帽子王,是清朝王爵的最高等級,這樣的王府規模自然不小。
奕訢
得到之後,又做了大規模修繕,增添了多處景致,成為了今天看到的「恭王府」。
▲恭王府老照片
在晚清到民國的百年間,中國戰亂不斷,軍閥徵戰,外國入侵,很多古蹟損毀嚴重,但這座王府卻有幸保存了下來。
新中國
成立後
,王府
被多家機構作為辦公用地,其間還夾雜著
居
民住宅,
直到
2008年,
所有
辦公單位和居民才全部搬走
,
王府完成全面的修繕工作,作為旅遊景點對外開放,我們才得以有幸看到這座親王府邸。
▲如今的恭王府
結語
:
「一座恭王府,半部晚清史」,這座王府見證了康乾盛世的餘輝,經歷了封建王朝的衰落,又在新中國煥發了生機。當年朱門緊閉,護衛重重的王府,現如今,成了北京的網紅景點,普通百姓也能一睹真容。
【參考資料】《恭王府沿革》《搶睹恭王府裡深藏的中國「秘密」 》《醇親王府北京十大王府之一 》
【文案編輯】蔬菜黃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