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恭王府,半部清朝史,這是史書對恭王府的評價,為什麼這麼說呢?讓我們追溯一番這座王府的前世今生。
恭王府始建於清乾隆年間,先後作為清代權相和珅、固倫和孝公主、親王永璘、恭親王奕欣等幾代皇親貴族的府邸,而它的始建者就是歷史上最著名的貪官和珅。
公元1776年,也就是乾隆41年,當朝寵臣和珅外出辦事,行至北京後海一帶,和珅突然叫停隊伍,看到一處院落,就決定要在那建個宅子。和珅的眼光不錯,這一片地方的確是一塊風水寶地,相傳北京有兩條龍脈,一是土龍,即故宮的龍脈;二是水龍,在後海和北海一帶,也就是和珅選中的這一塊地方,和珅用了十多年終於在1788年建成了自己富麗堂皇的和宅,很是舒坦的在這裡過起了日子,然而11年後,和珅在乾隆皇帝去世的第二天便被嘉慶帝白綾賜死,他所建的這座豪宅也被嘉慶皇帝賜予其弟永璘,為什麼賜予永璘呢?這說起來就有趣了。
早在乾隆年間,眾皇子們已經對當道的和珅是忍無可忍,於是做出了處決和珅的決定,而不愛江山愛豪宅的十七皇子永璘最終是得償所願,住進了這座豪宅,從此和宅成為慶王府,到了1851年,慶王府又被鹹豐帝賜予恭親王奕欣成為恭王府,可此時的清王朝已經是內憂外患。
從鎮壓太平天國到開展洋務運動,從總理國家大政到開展外交活動,恭親王奕欣常年活躍在晚清的政壇,為搖搖欲墜的清王朝謀劃了一次次的改革,這日夜為國操勞的恭親王哪有心思欣賞著恭王府內的美景?可惜王朝虛空回天乏術,恭親王直至逝世也沒能看到他夢想中的太平大清。
經歷歷史巨變,到了民國時期,恭王府先後被用作教會學堂,新中國成立後又被八家單位和300多家住戶佔據,過去極為精緻考究的王府早已被改建損壞的支離破碎,後來有專家說,恭王府是紅樓夢中大觀園的原型,恭王府才再次被世人關注,並引起了國家的重視,周恩來總理親自考察並批示重修恭王府,這之後恭王府進入了艱難的重修階段,光府內騰退工作就用了28年。
2008年8月20日,恭王府終於對公眾開放了,修繕後的恭王府基本再現了他當年的樣子,分府邸、花園兩部分,東中西三路,讓我們一起走進恭王府,讀一讀,這半步清朝史吧一個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