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和青島農業大學貝類聯合育種團隊實施的「紫海扇貝」新品系育種項目通過現場驗收。經專家現場抽樣測量,煙臺養馬島海域養殖的「紫海扇貝」比同期同海域養殖的扇貝「渤海紅」平均殼高提高20.7%,溼重提高79.1%,柱重提高106.8%,增產效果極其顯著。
自2019年以來,一種被養殖戶稱為「超級貝」、「咖啡貝」,殼色為鮮豔紫紅色的高顏值扇貝悄然在山東萊州問世,由於其個體大、生長快、出肉率高,深受扇貝養殖業者的歡迎,並迅速在山東、河北和遼寧等沿海地區推廣開來,成為扇貝養殖業的新寵。據團隊負責人王春德教授介紹,「紫海扇貝」是團隊繼扇貝 「渤海紅」、「青農2號」和「青農金貝」後培育的又一個雜交扇貝新品種。
為改良海灣扇貝的經濟性狀,王春德教授團隊自2007年開始從秘魯引進個體大、生長快的紫扇貝,並將其與海灣扇貝雜交,首次培育出生長優勢極其顯著的雜交一代扇貝,在青島膠南海域最大個體溼重可達206克。由於紫扇貝和海灣扇貝均為雌雄同體,易於發生自體受精或種內受精,影響雜交扇貝的制種效率。為解決這一問題,課題組經多年攻關,利用回交選育的方法先後選育出多個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及恢復系組合,首次在動物育種中建立了基於雜交一代扇貝雄性不育特性的三系雜交配套育種體系,相關技術已獲得16項國家發明專利授權、4項國際專利PCT授權和1項美國發明專利授權,另有3項美國發明專利即將獲得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