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農業大學培育出紫色大扇貝 雜交技術排世界第一

2020-12-16 水產養殖網

青島農業大學培育出紫色大扇貝 雜交技術排世界第一

2010-11-30 05:42: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半島網-半島都市報        瀏覽量: 4624 次 我要評論

相同生長期的紫扇貝(上)比海灣扇貝明顯個頭大


  為解決北方沿海扇貝養殖種質退化嚴重的問題,青島農業大學動科學院王春德博士把產於南太平洋的紫扇貝與我國海灣扇貝進行雜交,培育出的「混血」新品種個頭大、營養豐富。據悉,這是首次在國內培育出紫扇貝及其與海灣扇貝的雜交品種,該技術在國際上尚屬首例。日前,受農業部委託,青島市農委組織國內貝類專家對這一研究成果進行了現場結題驗收。明年,「混血扇貝」有望走上百姓餐桌。

  ■新鮮

  紫色大扇貝一個半斤重

  漂亮的紫色外衣,金黃色的肉柱,大大的個頭……由青島農業大學動科學院王春德博士培育出的扇貝中的「大塊頭」——金色的雜交大扇貝一亮相就引起了專家和養殖戶的普遍關注。記者看到,培育出的這一扇貝新品種個頭竟是一般扇貝的一倍,最大的竟然將近半斤重。

  那麼,除了一眼能看出來的「大」外,這類大扇貝還有什麼奧妙?對此,王春德告訴記者,他培育出的扇貝是雜交品種,簡單地說就是扇貝中的「混血兒」,既有中國特色,也有外國品種的優良品質。

  「具體來講,這是我國海灣扇貝和南太平洋紫扇貝『通婚』生出的『孩子』。原產於南太平洋的紫扇貝是世界上公認的優良養殖種類,貝殼為漂亮的深紫色,最大殼高可以達到15釐米,且壽命長。而我國多數養殖海灣扇貝顏色變化較少,個體小,壽命也短&nbsp。此外,由於紫扇貝和海灣扇貝同屬於Argopecten屬,有利於實現種間雜交的成功。因此我們把它們進行雜交,新品種就包含了兩類扇貝的優點。」王博士告訴記者,該項目為農業部引進國際先進農業技術項目「紫扇貝引進與種質資源利用」,由他主持,青島市漁業技術推廣站、青島農業大學和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共同承擔,於2008年7月正式啟動。

  ■揭秘

  雌雄同體技術世界「NO.1」

  採訪中記者了解到,紫扇貝和海灣扇貝都是雌雄同體扇貝,在兩種雌雄同體扇貝間進行種間雜交在國際上尚屬首例,該技術是名副其實的世界「NO.1」。

  據悉,早在2007年王春德博士就開始進行紫扇貝引進工作,引進後將其與海灣扇貝進行了種間雜交,成功建立了控制自體或同種受精的方法,形成了紫扇貝的育苗養成技術&nbsp、紫扇貝與海灣扇貝雜交技術及其度夏越冬技術。

  「兩年來,我們共培育出扇貝雜交群體4個,建立扇貝家系39個,其中最優家系比同期培育的海灣扇貝殼高、體重和柱重分別增長46.9%&nbsp、184.7%和224.6%&nbsp。」王春德告訴記者。根據專家現場測定,紫扇貝和海灣扇貝的雜交子代經過5個月的養成,成活率為95%,與同期培育的海灣扇貝相比,殼高增長21.8~38.4%&nbsp,體重增長75.34~119.68%,柱重增長125.43~156.2%。

  ■特點

  富含類胡蘿蔔素,肉質鮮美

  紫扇貝產量高口感甜

  「海灣扇貝一般能存活14個月,一個也就30克左右,存活一年後生長就基本停滯直至死亡。南太平洋紫色扇貝壽命一般在7到10年。我們雜交出的扇貝壽命應該在兩者之間,約5年。目前我們的雜交扇貝僅養了15個月,殼高平均達到&nbsp83.8毫米,體重達137.0克,其中最大殼長為112毫米,最大體重為206克,將近半斤重。如果能夠再養一年,有可能長到一斤左右。」王博士告訴記者,除了具有形體美觀、產量高的優點外,該扇貝的營養也很豐富&nbsp,很多個體由於富含類胡蘿蔔素,肉柱和扇貝邊都呈金黃色,肉質鮮美,專家現場品嘗後對它的口感給予了一致的好評。

  「一般的海灣扇貝金黃色的肉柱和扇貝邊也就佔3%左右,而雜交出的紫紅色扇貝達到50%。此外,口感也很好,吃起來甜甜的。」對此&nbsp,王春德解釋說,這可能說明這種雜交扇貝的糖原含量比較高一些。

  養殖方法同普通扇貝

  那麼,一旦選擇大面積養殖,是否需要特殊的技術?對此&nbsp,王春德表示,養殖方法和海灣扇貝如出一轍,但市場價卻可能是它的10倍左右。「目前一斤海灣扇貝價格在1元左右,而大個頭、營養豐富的雜交紫扇貝價格可能達到8到10元一斤。」此外,王博士表示,扇貝的價值還大有潛力可挖,例如肉吃掉後剩下的漂亮紫色外殼還可以加工成精美的工藝品等。

  「我們的這一技術填補了青島附近海域無大型養殖扇貝的空白。」王春德說,此外,雜交新品種的適應性也很強,實驗表明雜交扇貝的溫度耐受範圍為3℃~29℃,適合在我國北方的大部分海區養殖,課題實施期間已在山東、遼寧、河北等地進行了中型規模試養。

  好吃又好看的紫扇貝何時能走上市民餐桌?對此,王博士向記者透露,明年營養豐富的雜交扇貝將進入島城各大飯店,並進一步走上老百姓的餐桌。此外,他們還將進一步改進技術,以優中選優的方式對新品種進行改良。受農業部委託,青島市農委組織國內貝類專家日前對這一研究成果進行了現場結題驗收。

  文/圖記者&nbsp孟琳達&nbsp通訊員 陳太安&nbsp劉曉華



 資訊分類

相關焦點

  • 青島農業大學專家培育紫色扇貝獲認可
    科學時報:青島農業大學專家培育紫色扇貝獲認可 青島農業大學專家培育紫色扇貝獲認可  個體大 生長快 適應性強 營養豐富 本報訊 「我養了十幾年扇貝,還從來沒見過這麼大、
  • 青島農業大學培育紫色扇貝獲專家百姓普遍認可
    「我養了十幾年的扇貝,還從來沒見過這麼大、這麼好看的扇貝,最大的竟然將近半斤重……」11月21日,膠南扇貝養殖戶葛明軍看著剛從自己養殖場撈出來的扇貝非常興奮,他養殖的這種貝殼為漂亮的紫紅色的扇貝目前在國內可是「稀罕物」,這是青島農業大學王春德博士把產於南太平洋的紫扇貝與我國海灣扇貝進行雜交培育出的新品種。
  • 秘魯的"爹"美國的"娘"生出紫色扇貝
    我們餐桌上常見的扇貝是紅色的,未來就有可能吃到紫色的扇貝了,並且個頭更大。青島農業大學從秘魯引進南太平洋紫扇貝,與從美國引進後在本地培育的海灣扇貝和墨西哥灣扇貝雜交,成功繁育出紫海雜交扇貝和紫墨雜交扇貝。
  • 青島農業大學又一雜交扇貝新品種通過國家審定
    青島農業大學又一雜交扇貝新品種通過國家審定 時間:2018-05-29 來源: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 日前,農業農村部發布公告
  • 青島農業大學「紫海扇貝」新品系育種項目通過現場驗收
    近日,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和青島農業大學貝類聯合育種團隊實施的「紫海扇貝」新品系育種項目通過現場驗收。經專家現場抽樣測量,煙臺養馬島海域養殖的「紫海扇貝」比同期同海域養殖的扇貝「渤海紅」平均殼高提高20.7%,溼重提高79.1%,柱重提高106.8%,增產效果極其顯著。
  • 海鮮餐桌添新品 雜交扇貝新品種「紫海扇貝」通過驗收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金震近日,由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和青島農業大學貝類聯合育種團隊實施的「紫海扇貝」新品系育種項目通過現場驗收。經專家現場抽樣測量,煙臺養馬島海域養殖的「紫海扇貝」比同期同海域養殖的扇貝「渤海紅」平均殼高提高20.7%,溼重提高79.1%,柱重提高106.8%,增產效果極其顯著。
  • 快來瞧瞧咱家的大寶貝——「紫海扇貝」!
    中國科學院煙臺海岸帶研究所和青島農業大學貝類聯合育種團隊實施的「紫海扇貝」新品系育種項目通過現場驗收。經專家現場抽樣測量,煙臺養馬島海域養殖的「紫海扇貝」比同期同海域養殖的扇貝「渤海紅」平均殼高提高20.7%,溼重提高79.1%,柱重提高106.8%,增產效果極其顯著。
  • 青島扇貝種質退化 "混血扇貝"有望上市民餐桌
        10月18日,記者從山東省海水養殖研究所獲悉,由該所引進的朝鮮扇貝與本地櫛孔扇貝雜交培育的新品種扇貝獲得成功,並有望推向市場。據介紹,這是青島海洋科學家培育出的又一個跨國雜交的扇貝新種,該項目主要是為解決目前日益突出的扇貝種質退化問題。
  • 「紅色記憶」發端於青島的扇貝養殖浪潮
    發端於青島的扇貝養殖浪潮 青島海灣扇貝養殖場景1982 年,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張福綏院士首次從美國引進海灣扇貝,突破產業化生產的一整套工廠化育苗與養成關鍵技術,在中國北方海域形成一個海灣扇貝養殖的新產業,
  • 青島造動車組再出口阿根廷;紫扇貝基因組測序帶來什麼
    ②青島農大完成紫扇貝基因組測序  青島農業大學在扇貝育種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校海洋科學與工程學院王春德教授課題組成功完成紫扇貝基因組的測序和分析,這是繼我國包振民院士團隊完成蝦夷扇貝和櫛孔扇貝基因測序之後的世界第三個扇貝基因組測序,相關研究成果在開放期刊《GigaScience》上在線發表。
  • 《動物森友會》紫色菊花雜交方法及培育指南
    紫色菊花雜交簡易流程(第一種方法) ①在狸貓商店購買白色菊花種子 ②白色菊花種子等間隔種下(V字型交錯播種) ③等播下的種子開花(三天後) ④等待盛開的白色菊花和白色菊花雜交即可:白×白=紫 · 從狸貓商店購買種子 紫色菊花需要白色菊花和白色菊花雜交才能獲得。
  • 海灣扇貝養殖有望雄風再起
    我國第一代雜交海灣扇貝在青島金瀛海洋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誕生。近日,被稱為「海灣扇貝之父」的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張福綏院士、我國老一輩知名的貝類養殖研究權威青島海洋大學王如才教授等組成的專家組對此項成果進行了驗收,並對這項研究於中國的海水養殖將產生的深遠意義、科學的研究方法和已取得的初步成果給予了高度的評價和讚賞。
  • 孕育生生不息的藍色希望——中國海洋大學培育海水養殖新品種紀實
    李琪教授(中)在查看長牡蠣「海大3號」養殖情況(攝影:馮文波)  牡蠣育種:接二連三傳喜訊牡蠣是世界上第一大養殖貝類,我國牡蠣養殖產量位居世界牡蠣養殖產量的首位。包振民從導師王如才手中接過接力棒,重點對黃、渤海區普遍養殖的櫛孔扇貝進行研究,並創建了以BLUP育種技術為核心的扇貝育種技術體系。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2006年,我國自主培育的首個扇貝新品種櫛孔扇貝「蓬萊紅」誕生。
  • 兩年攻關治扇貝「不孕不育」 「混血」後代專產黃金貝柱
    昨日記者從青島市科技局獲悉,由青島農業大學王春德博士主持的「廣溫型紫扇貝與海灣扇貝雜交品種的培育」項目通過了專家驗收。今天王春德將前往萊州,與來自全國各地的苗種商見面,讓青島誕生的「混血兒」後代,北上南下紮根全國。  兩年攻關治扇貝「不孕不育」  「我們培育出的第一代紫海雜交扇貝生長特別快,但出現了不育的問題,光解決這個問題,就用了兩年的時間。
  • 包振民:想培育一些更好的扇貝
    第二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海洋大學教授包振民坦言:「高興的是,扇貝成了大眾貝類,價格很便宜,老百姓吃得起;失落的就是,名貴的海珍品,價錢越來越低,變得不那麼珍貴了。我們想培育一些品種更好的、品質更高的扇貝,有利於大家的身體健康。」
  • 中國-俄羅斯智能農機裝備與先進技術研討會在青島農業大學舉行
    11月25日下午,由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和俄羅斯科學與高等教育部指導,中國農村技術開發中心、青島農業大學和俄羅斯農業工程中心聯合主辦,中國農業機械化科學研究院、中國農機流通協會、酒泉奧凱種子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農業大學協辦的「中國-俄羅斯智能農機裝備與先進技術研討會
  • 科學網—新型高效四元雜交瘦肉型豬配套系培育與產業化應用
    ■餘澤榮 我國是世界第一養豬大國
  • 汕頭大學培育出華貴櫛孔扇貝「南澳金貝」新品種
    3月30日,農業部發布第2242號公告,公布了第五屆全國水產原種和良種審定委員會第二次會議審定通過的25個水產新品種,由汕頭大學培育的華貴櫛孔扇貝「南澳金貝」名列其中(品種登記號:GS-01-009-2014),適宜在南海和東海部分海域區域養殖推廣,這是我校第一個自主培育的國家級水產新品種。
  • 《動物森友會》紫色鬱金香雜交方法及條件介紹 紫色鬱金香怎麼雜交
    《動物森友會》中的紫色鬱金香需要滿足一定條件才能雜交成功。許多剛剛入坑的小夥伴可能還不太清楚它的具體雜交方法。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一下《動物森友會》紫色鬱金香雜交方法及條件,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青島農業大學開設水族專業 校友育出58萬一條錦鯉
    這些老百姓平時琢磨的問題,進了大學課堂,成了大學生的研究對象。昨日,記者從青島農業大學了解到,為了「伺候」好這些的寵物魚,該校海洋技術與工程學院增設了「水族科學與技術」專業,從今年秋季學期起開始招生,計劃招收一個班35名學生。據了解,大學設專業培養「魚保姆」在全省尚屬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