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網—新型高效四元雜交瘦肉型豬配套系培育與產業化應用

2020-12-19 科學網

 

■餘澤榮

 

我國是世界第一養豬大國,豬肉佔居民肉類消費的63%以上,養豬業產值達1.3萬億元,已成為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產業。然而,我國優良瘦肉型種豬長期依靠進口,國外原種豬幾乎壟斷了我國瘦肉型種豬市場,引進的品種也沒有得到有效選育,生產方式上多採用傳統的三元雜交模式,養殖效率和瘦肉產量與國外先進水平有較大差距。對國外種豬的長期依賴和育種技術的落後成為制約我國養豬業可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

 

在我國老一輩種豬育種專家熊遠著院士上世紀80年代開展的終端父本種豬雜交試驗的基礎上,該項目通過種豬新配套系選育和技術創新,開發出系列豬育種關鍵技術,培育出8個專門化品系和2個配套系。開展大規模的產業化應用,為穩定我國豬肉市場供應和養豬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今年2 月,科技部部長萬鋼在中國博鰲農業(種業)科技創新大會上的主題講話中,將「華農溫氏Ⅰ豬配套系」培育與產業化應用作為重大育種成果案例作了介紹。

 

該項目的技術要點主要包括:

 

1.建立了一套種豬育種關鍵技術。提出和修訂了部分種豬性能評價指標,建立了種豬主要選育性狀的性能測定和基於BLUP遺傳評估方法,自主開發了育種分析軟體,應用多項分子標記技術,構建了種豬常規選育結合分子標記的育種關鍵技術。

 

2.培育了兩個高效瘦肉型豬新配套系。突破了皮特蘭種豬資源的評價和利用瓶頸,解決了多性狀間平衡育種和多元雜交產品整齊度等問題,選育出8個種豬專門化品系,並創新性地培育出兩個四元雜交新生產模式的種豬新配套系;與市場上三元雜交優良瘦肉型種豬相比,主要生產性狀平均雜種優勢提高5%~8%,生長速度加快5%~6%,料肉比降低6%~8%,瘦肉率增加7%~8%,與國際先進水平持平,大大減少了對國外種豬進口的依賴,提高了我國肉豬的生產效率。

 

3.研創了一批豬重要經濟性狀相關的分子標記。持續開展種豬育種技術創新,發現了21個與生長、肉質、繁殖等性狀相關的新分子標記,鑑定了21個與生長性狀、12個與肉質性狀、31個與繁殖性狀顯著相關的SNP位點,並在育種實踐中進行了大量利用。

 

4.培育的新配套系得到大規模產業化應用。自兩個新配套系種豬審定以來,已在全國26個省(市)得到大面積推廣,累計出欄商品肉豬近3500萬頭,產值500多億元;僅近3年來,累計出欄商品肉豬2117.5萬頭,產值330.47億元。

 

該項目提供了我國養豬行業亟需的優良品種,為穩定豬肉市場供應做出了重要貢獻,開發的技術對於提高我國養豬業技術水平具有重要影響;在育種機制上,樹立了我國種豬育種的標杆,形成了以大企業為主體,產學研聯合、公司化運行的種豬育繁推一體化機制,保障了良好的育種效果。同時,該項目主要採用「公司+農戶」模式發展養豬業,近5萬名農民就業,農戶累計獲利27.5億元以上,取得良好社會經濟效益。

 

項目主持人簡介:吳珍芳,男,博士,現任華南農業大學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分子遺傳與豬的育種。博士畢業後,受單位委派在廣東溫氏食品集團進行產學研駐點工作至今,長期在生產一線開展種豬育種工作。熟悉國內外研究和產業動態,先後十多次帶團出訪多個國家,了解國內外種豬育種、研究和生產情況,是廣東省生豬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國家轉基因育種重大專項執行專家。主持國家生物育種高技術產業化專項、國家「863」重點專項和國家轉基因重大專項課題。曾獲廣東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中國科學報》 (2012-03-07 B4 綜合)

相關焦點

  • 什麼是配套系豬?配套系豬有什麼主要優點?
    「配套系」種豬是國外利用基因技術將世界上30多種名優種豬的遺傳基因進行最優化組合培育而成的。       「配套系」豬種有4大優勢:一是瘦肉率更高。「配套系」瘦肉率在65%~70%之間,「洋三元」在60%~65%之間。二是繁殖能力更強。「配套系」一胎產仔12頭以上,兩年5胎,「洋三元」一胎8頭~9頭,一年2胎。三是生長周期更短。
  • 五系配套豬,生長速度快,利用優秀大白豬、皮特蘭豬等豬種作素材
    PC公司推行三元和更先進的五元雜交育種系統,把幾個品系的特點巧妙地組合,對繁殖力、生長性能、抗病性能、瘦肉率、肉品質等生產性能進行改良,生產出最佳的三元和五元雜交商品豬。其產仔成活數9.43頭,母豬年產2.23胎,日增重750g,背原厚2.03cm。
  • 湖南「國保」名豬保種實現產業化
    湘沙豬配套系通過農業農村部評審,已出欄商品豬20多萬頭,每頭豬利潤比普通商品豬高200元左右  湘沙豬配套繫於7月5日通過農業農村部組織的專家現場評審。這是湖南第一個培育成功的畜禽配套系,開創了地方名豬保種新模式。
  • 湘沙豬配套系選育實現既定目標
    湘潭在線11月2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黃武平 通訊員 夏敏)10月31日,市科技局組織農業部種豬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湖南農大、省家畜育種站等科研院所、高校的有關專家,對市畜牧獸醫水產局家畜育種站和偉鴻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聯合開展的「湘沙豬配套系選育研究」進行現場評議。
  • 我國最早的瘦肉型豬之一,熊遠著靠它成為院士,曾在湖北最常見
    說起瘦肉型品種,多數朋友想到的都是長白豬、大白豬、杜洛克豬、漢普夏豬這些進口品種,而本土品種也成了脂肪型豬的代名詞,但其實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我國也曾培育過幾個瘦肉型品種,包括湖北白豬、三江白豬和浙江中白豬等幾個品種,其中湖北白豬是最早的瘦肉型豬品種之一。
  • 漢普夏豬與其他瘦肉型豬比較,存在著生長速度慢的缺點
    杜長大是以長大二元母豬作為母本豬,杜洛克公豬作為父本豬雜交生產的三元豬;杜大長是以大長母豬作為母本豬,杜洛克公豬作為父本豬雜交生產的三元豬,這兩種三元豬即人們常說的洋三元豬,一般作為商品豬育肥上市。它們的生長速度、瘦肉率、抗逆性等較為相近,一般達100kg體重日齡小於159天,屠宰率75%,瘦肉率64%。原產於美國肯塔基州。毛色特徵突出,即在肩胛結合部(包括肩和前肢)有白帶,其餘均為黑色,故有銀帶豬之稱,按照美國種豬登記協會規定尾、蹄可允許有白色。但若體軀白色超過23,或頭部有白色,或上半身有旋毛或紅毛就為不合格。
  • 開創地方名豬保種新模式 湘沙豬配套系通過專家現場評審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7月7日訊(記者 張尚武)湘沙豬配套繫於7月5日通過農業農村部組織的專家現場評審。這是湖南第一個培育成功的畜禽配套系,開創了地方名豬保種新模式。 據湘沙豬配套系選育課題負責人吳買生研究員介紹,原產於湘潭的沙子嶺豬,具有耐粗飼、肉質好、繁殖率高、抗病力強等特點,是湖南省地方優良豬種。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洋豬」大量引進,地方豬由於生長慢、肥肉多,市場競爭乏力,沙子嶺豬種群一度嚴重萎縮。
  • 新型雜交瘦肉型鴨品種:騾鴨的生產性能介紹
    騾鴨是由棲鴨屬公番鴨與河鴨屬母家鴨進行遠緣雜交生產的瘦肉型鴨,雜種優勢較強。
  • 中韓科學家培育出轉基因「肌肉豬」(圖)
    金振秀說,過去人們為培育一種動物新品種需要耗費幾十年時間,但在基因技術幫助下,在較短時間內就能完成。不過,研究人員尚沒有把「肌肉豬」引入人們日常食譜的打算。當前不少國家規定,由於不清楚轉基因肉類對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影響,不允許銷售這種肉類。(荊晶)  另據中國吉林省延邊大學網站消息,此項成果系該校尹熙俊教授課題組與韓國首爾國立大學Jin-Soo Kim團隊合作完成。
  • 養豬小知識:我國本土的瘦肉型豬種有哪些,哪種最適合飼養
    我國本土的瘦肉型豬種有哪些,哪種最適合飼養上海白豬上海白豬產手 上海市郊區。額寬面平或微凹,嘴長短適中,耳中等大,略向前傾,胸寬而深,背腰寬平,腹部較大,後腿肌肉豐滿,被毛色白而細,乳頭7對以上。產仔數11.6頭左右,初生重1.02千克。2月齡斷奶重14.9千克。
  • 聚焦地方豬|榮昌豬
    榮昌豬為世界八大優良地方豬種,其育成歷史已有300多年,被列為國家一級保種資源,以其耐粗食、適應性強、雜交配合力好、遺傳性能穩定、瘦肉率較高、皮薄肉嫩、肉質優良、鬃白質好等特點譽為「國寶豬」。榮昌豬主要開發利用措施(一)新品種(系)培育1 新榮昌豬Ⅰ系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重慶市畜牧科學院開始以榮昌豬為基本育種素材,導入25%長白血緣,開始了新品系的培育,1996年成功育成了國內第一個低外血含量(25%)的瘦肉型豬專門化母系—
  • 我市成功培育湖南省第二個新品種(配套系)湘沙豬
    2020年9月底,湘沙豬配套系已經國家畜禽遺傳資源委員會審定通過。根據《畜禽新品種配套系審定和畜禽遺傳資源鑑定辦法》的規定,目前正在農業農村部網上公示。在省市科技、農業等部門的持續支持下,2008年啟動湘沙豬配套系選育科研課題,項目由湘潭市家畜育種站主持,聯合省畜牧獸醫研究所、偉鴻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湖南農業大學進行科技攻關,以原產湘潭的沙子嶺豬和引進品種巴克夏豬、大約克夏豬為育種素材,採用常規育種和分子育種技術,通過十多年持續選育,育成了生產性能遺傳穩定的湘沙豬配套系。
  • 用三系配套技術培育優良辣椒品種 - 經濟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刊
    不育系辣椒不繁殖後代,所以還必須在同系中找到保持系,通過與不育系授粉雜交後,雜交一代要保持其能繼續開花不結實的種性。有了不育系和保持系還需要恢復系,向不育系授粉後雜交一代恢復掛果種屬性。三系互相作用,缺一不可。 在實踐中,為培育出優良辣椒雜交一代新品種,陳炳金制定了4項辣椒育種標準。
  • 未來可以雜交留種嗎?
    除了太湖豬生長周期長,屠宰率低和瘦肉率低的因素,之所以太湖豬這麼高產的一個豬種,沒有推廣起來,與國內種豬育種體系和普遍引種國外豬種也有直接關係。 1、國外歐系豬產仔性能也挺高 國內目前養豬配套系以杜長大三元豬為主,就是大白和長白的後代,二元母豬再與杜洛克雜交,產出的杜長大三元豬,是目前主流育肥豬種。國內目前這個配套系,逐漸由美系和加系往丹系、法系轉變,因為法系和丹系產仔性能高,平均單胎能達到14頭左右,與高產太湖豬種只差了2頭。
  • 不同規模豬場如何選擇母豬品系?
    1、長大二元其中這一配套系豬,根據原產地和培育地點不同而也分為美系、新美系、加系、臺系、法系、英系、丹系等,其中前些年主要以美系和加係為主,近些年主要以新美系和歐系(英、法、丹)為主,尤其是丹系豬,產仔性能突出,近幾年特別流行,國內一些集團豬場為了提高豬群繁殖性能,爭先引種丹系豬種育種
  • 本土肉兔配套系破空而出
    2006年,青島康大兔業發展有限公司、山東農業大學以伊普呂兔配套系祖代兔、泰山白兔、香檳兔等為素材,培育肉兔雜交配套系,5年多時間,康大公司累計投入上千萬元。  目前,康大肉兔配套系已經具備了9個獨立的專門化品系(Ⅰ—Ⅸ),各品系已經建立核心群,縮短了我國良種及育種工作與發達國家的差距,在一些具體指標上甚至超過發達國家。
  • 會養豬更知豬,帶你認識豬的發展史,好吃豬肉的演化史!
    人類養豬就是為了獲取肉食,而曾經的野豬進化到家豬後,產仔量、瘦肉率和增重速度都十分有限,隨著人口數量的大幅增多,對豬肉產量有著較高的要求,人們的專注力也傾向於挖掘、塑造高效高產的豬
  • 中國本土豬種有哪些?您了解嗎?
    我國是一個養豬歷史悠久的國家,由於我國的幅員遼闊,環境複雜,在經過幾千年的馴化過程中形成了64個形態各異的地方豬品種。按照地域特點分為華北型、華南型、華中型、江海型、西南型和高原型6個區域豬品系。華北型代表豬品種有:東北的民豬、西北的八眉豬、黃淮海黑豬。華南型代表豬品種有:兩廣小花豬、海南豬、滇南小耳豬、香豬。華中型代表豬品種有:湖南大圍子豬、寧鄉豬、華中兩頭烏豬、浙江金華豬、廣東大花白豬。江海型代表豬品種有:太湖豬、姜曲海豬。
  • 我國目前主流豬種介紹!
    二元雜交後代用體的眼肌面積增大,瘦內革有所提高。在國外三元雜交中常用作母本,或第一父本。三,杜洛克原產於美國東北部,它是目前世界上分布較廣的瘦肉型豬種之一(一)、外貌特徵毛色棕紅,結構勻稱緊湊,四肢粗壯,體軀深廣,肌肉發達,屬瘦肉型肉用品種。
  • 小型白羽肉雞配套系專利轉讓920萬元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與煙臺大地牧業股份有限公司「一種小型白羽肉雞的三系配套制種方法」專利轉讓籤約儀式在國家畜禽改良中心舉行,轉讓總金額達920萬元。據牧醫所雞遺傳育種科技創新團隊趙桂蘋研究員介紹,「一種小型白羽肉雞三系配套制種方法及其應用」於2017年獲得發明專利,是國內第一個小型白羽肉雞培育方面的國家發明專利。該專利利用了快大型白羽肉雞、黃羽肉雞和高產蛋雞的雜交優勢,實現羽速、羽色的自別雌雄,在雞肉品質、胴體質量、生產效率等方面具有綜合優勢,技術含量高,市場競爭力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