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內地和香港市場創造雙贏

2020-12-16 海外網

近年來,一批內地知名企業先後在港交所上市。圖為小米在香港舉行上市儀式。王申攝(新華社發)

11月17日,「滬港通」運行滿5周年了。作為第一座聯通內地和香港的「資本橋」,5年來,「滬港通」不僅打通了香港與內地的資本市場,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中國內地金融領域改革開放貢獻許多寶貴經驗,帶來重要、積極的影響。

交易總量屢創新高

5年來,「滬港通」成交量穩定增長,不斷贏得市場青睞。

數據是最忠實的見證者。統計顯示,5年來滬股通累計成交金額達到10.74萬億元人民幣,累計淨買入規模達到4807.22億元人民幣;在滬市港股通方面,5年來累計成交金額達到6.53萬億港元,累計淨買入規模達到7346.33億港元。

來自港交所的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31日,滬深港通北向累計成交超17萬億元人民幣,累計8600億元人民幣淨流入內地股票市場,香港和海外投資者通過滬深港通持有的內地股票總額不斷增長,由2014年底的865億元人民幣,激增至12212億元人民幣;南向5年來累計成交87480億港元,累計9870億港元內地資金淨流入港股,內地投資者投資港股的持股總額持續攀升,由2014年底的131億港元增至9995億港元,增長了76倍之多。

「滬港通是一座天天開放的大橋。只要有這座橋在,兩邊的市場、資金和人員,就總會有互相融合的一天。」「滬港通」設計者之一、香港交易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網誌中如是寫道。最近3年來,特別是2018與2019年,外資借道滬深港通北上持有A股的數量與金額明顯大增。李小加預計,未來「滬港通」的覆蓋範圍仍會不斷擴大,外資參與A股的程度進一步提升,產品愈來愈豐富,外資參與的廣度都會愈來愈大。

創新機制服務市場

1993年,青島啤酒開啟了內地企業赴港上市的H股時代。25年後,小米集團踏著港股上市制度改革的鼓點,以「同股不同權」的架構在港交所上市,並於今年10月正式納入港股通,開創了內地企業赴港上市新模式。

2014年11月17日「滬港通」開鑼時,李小加曾說:「今天,『滬港通』1117號列車正式開通,它會帶來新的機會、新的時代、新的未來。」

他的信心正是以兩地交易所不斷創新為依託。過去5年,港交所與內地交易所夥伴和業界緊密合作,不斷完善互聯互通機制,先後推出了針對機構投資者的特別獨立戶口,取消了總額度限制並提升每日額度,對北向通提供實時貨銀對付結算服務,推出了北向通投資者標識符。

「『滬港通』以最小的制度成本,帶來了最大的市場成效,開創了全新的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模式。」李小加表示,「滬港通」不但幫助中國投資者進行多元化的海外資產配置,也方便了國際投資者通過可靠、高效、便利的渠道投資內地市場。

互聯互通更改變了港股的生態。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港交所主板和創業板市場共有2395家上市公司,其中來自內地的上市公司佔比達50%,對應市值佔68%,日均成交量佔79%。香港由此融入中國資本市場的整體發展,並通過接納「同股不同權」、優化盈利等重大上市制度改革措施,吸引內地生物科技企業和創新企業上市,為自身發展注入新動力,也提高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

國際化的關鍵一步

「滬港通」是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互聯互通的開山之作,更是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裡程中的關鍵一步。

有了「滬港通」的先試先行和經驗積累,2016年12月5日,「深港通」順利開鑼。受此啟發的「債券通」也在2017年7月3日成功上線運行。今年,中國資本市場國際化進程再邁一步,中日ETF互通、滬倫通正式落地。伴隨著互聯互通機制的穩健運行,各大國際指數先後將A股市場納入相關指數,加速了全球資本配置A股的進程。

開放促改革,改革促開放。資本市場的持續擴大對外開放,不僅加速了內地自身市場化改革的進程,也對未來持續推進對外開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叢林分析認為,隨著互聯互通持續放大「橋梁效應」,香港市場有望進一步吸引全球創新型企業登陸,並將國際新經濟的投資標的輸送到內地資本市場,從而加快內地資本市場的開放進程,提升上海、深圳等金融中心的國際地位。

「未來香港與內地市場的互聯互通,將不局限於資金、技術和投資標的的互通有無,更將是制度設計、戰略目標和發展路徑的協同共進,將活化中國金融的『一池春水』,共同夯實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金融基石。」叢林表示。(記者 汪靈犀)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9年11月26日   第 04 版)

責編:陳亞楠

31670970,.為內地和香港市場創造雙贏,.2019-11-26 03:44:47,.204309,.陳亞楠

相關焦點

  • 香港資本市場:內地和國際市場「超級聯繫人」
    站在內地改革開放40周年的歷史關口,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用「史無前例」這個詞形容了6月1日在香港召開的「新時代香港資本市場再出發」研討會。與會人士認為,改革開放中,香港與內地實現了雙贏。在未來的進一步開放中,香港「超級聯繫人」的作用將愈發凸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必將越來越鞏固。
  • 內地果品在香港市場情況
    其次為泰國,1999年約9.5億港元,約佔香港市場總量的一成二,主要品種是榴槤(4.87億)、龍眼(1.58億)、鮮椰子(0.5億)、山竹(0.46億)、柚子(0.38億萬)、香蕉(0.37億)。第三位為祖國內地,近年都在8億港元左右,約佔香港市場總量的一成。
  • 香港市場遇荊棘 內地是周生生的未來嗎
    歷史上看,周生生業績深受內地經濟、訪港旅客以及匯率變動等因素共同影響,所以我們看到周生生多年來的運營業績雖整體有所增長,但波動性十分大。進入2019年上半年,環境不確定性大增。6月前,內地和香港經濟表現較為平穩,內地訪港旅客一如既往的川流不息,在香港,內地旅客相較2018年首五個月增長17%。
  • 香港市場遇荊棘,內地是周生生的未來嗎?
    6月前,內地和香港經濟表現較為平穩,內地訪港旅客一如既往的川流不息,在香港,內地旅客相較2018年首五個月增長17%。但5月開始,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焦慮情緒升溫,人民幣下跌,金價上漲,6月訪港旅客大幅減少(受香港社會事件影響)。因此,周生生在香港市場的同店銷售額於6月份變成雙位數下跌,拖累公司今年上半年營收額。
  • 香港大昌行借道我買網進軍內地食品市場
    日前,中糧我買網與大昌行集團有限公司於香港大昌行集團大廈籤訂戰略合作協議,以進口食品為核心開展戰略合作,全面布局全球食品生態鏈,開啟大陸香港兩地食品生態合作新局面。  在籤訂儀式上,中糧集團總裁助理兼我買網董事長張東風與大昌行集團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葉滿堂分别致辭,並共同表達了對此次合作的信心。
  • 方舟: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青年創造發展機遇
    一方面,香港目前的產業結構相對單薄,導致當地民眾尤其是青年在就業市場的選擇較少,「年輕一代普遍感覺職業向上流動的空間是比較窄的」。另一方面,香港受到土地面積的限制,發展所需空間以及生活居住空間存在局限性,由此產生了房價貴、租金高的問題,使一般的年輕人感到承擔不起。「國家希望能夠通過整個大灣區的整合,為香港創造更多產業空間腹地和生活空間腹地。」方舟說。
  • 【香港拍住上】華潤帶你再闖內地
    > 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和兩地交流發展 默默貢獻力量的 三名(超級)靚仔的傳奇故事 其實早在2002年,在香港經濟不景氣、大學生就業困難之際,華潤集團就推出了
  • 「同根同心 ‧共創雙贏」2019香港巡迴展覽在濟南舉行
    由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駐山東聯絡處主辦的「同根同心‧共創雙贏」2019香港巡迴展覽濟南站於12月17日至22日在濟南恒隆廣場舉行。   此次展覽的主題為「同根同心 ‧共創雙贏」,展覽通過豐富資料及精彩圖片,與趣味盎然的互動遊戲,展示及介紹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獨特優勢
  • 屠光紹:香港和內地資本市場合作互動 促進兩地資本市場更好的發展
    會議以「雙循環新格局與資本市場新徵程」為主題,廣泛邀請政府與監管部門負責人、專家學者及業界領袖展開高水平的思想交流,分享真知灼見、展望前沿趨勢。在此盛會上,金融界作為合作媒體全程報導,為投資者帶來最及時的監管思考以及業界聲音。
  • 香港恒生銀行:我們想在內地開設分支行
    ,這也是《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籤署4個多月來,誕生在內地的首家來自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銀行支行。  他說,恒生非常重視在內地的網點布局以及與內地居民的服務貼近性。包括恒生在內的外資銀行目前已可從事本地居民的外幣業務,到今年底,還可申請針對內地企業的人民幣業務,銀行業務量有望迅速上漲。「我們想今後每年都在內地新開幾家分支行,還希望進入潛力巨大的信用卡市場,也非常有興趣尋找合適夥伴,參股內地銀行。」
  • 一周回顧:香港青年攜「陸地衝浪板」開拓內地市場
    據本臺香港之聲報導,2016年初帶領團隊進駐前海夢工場的香港青年馬頌棋在10月12日攜帶一款自主研發的獨輪子平衡電動滑板亮相深圳「雙創周」會場,吸引不少投資方的眼球。馬頌棋攜電動「陸地衝浪板」亮相(圖片來源:央廣網)  出生於香港的馬頌棋,14歲隨家人搬遷到加拿大生活,後回到香港供職於飛利浦、貝爾金等知名企業。
  • 內地名店開到香港
    據香港《大公報》報導,近年香港經濟復甦,市民消費意欲大增。同時,內地名店紛紛來港開設分公司,調派一兩名管理人員來港。可以說,他們一人來港,已為香港創造了百個就業職位,香港就業情況也得以改善。  香港入境處助理處長(籤證及政策)陳詠梅表示,由於商機所在,不少內地大企業銳意開拓香港市場,故在港設立分公司,在香港聘請的員工數以百計。
  • 內地與香港合辦推介會助港企拓內銷市場
    中新社東莞12月17日電 (李映民 李獲)「港企拓內銷·合作享商機」推介會17日在廣東東莞舉行,本次推介會旨在有效幫助港資企業拓展內銷市場,擴大內銷份額,在內地開創事業發展新局面。本次推介會由中國商務部、廣東省、香港特區政府聯合舉辦。
  • 香港中小企業「遊」進內地市場「養大魚」
    匯聚了千餘海內外品牌的展會上,富有「動感」和「時尚」元素的「香港館」堪稱一大亮點,受到不少內地代理商的青睞。    近年來,大批香港時尚品牌藉助CEPA(《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的「東風」,積極進軍內地市場並成長為知名品牌。廣闊而有活力的內地市場,正成為眾多香港中小企業「養大魚」的「風水寶地」。
  • 香港「麗星郵輪」主攻內地市場
    香港「麗星郵輪」主攻內地市場 2002年4月22日12:49  人民網   人民網香港4月22日電 香港「麗星郵輪」集團行政總裁林有慶日前指出,該公司未來將重點發展內地市場。
  • 香港電影靠什麼套路搏擊內地市場?
    香港電影其實長久以來,一直佔據內地市場的主要份額,在內地出品影片尚未形成好的產業化之時,香港電影用高速、便捷和系統化的出品,成為內地電影票房的支柱。在內地電影逐步成為了觀眾的觀影首選後,香港電影在近幾年多少還是陷入了低迷,但香港電影在兩廣地區仍然飽受歡迎,並時不時成為拯救內地電影市場的救命稻草和及時雨。
  • 史美倫:香港與內地市場的發展不是零和遊戲 未來合作空間廣闊
    在資本市場改革方面,她建議,機構投資者可以發揮更大的功能,此外,衍生工具在風險管理方面有很大發展空間,香港可以扮演內地市場風險管理中心的角色。作為內地對外的一個橋梁,香港可以在助力中國改革開放方面發揮更大作用。以下為發言內容整理。內地企業赴港上市是水到渠成說起中國資本市場的建立,香港是一個受益者。
  • 香港貿發局:禮品業界看好內地市場前景
    新華社香港5月2日電(記者張雅詩)第三十二屆香港禮品及贈品展和第十二屆香港國際印刷及包裝展日前在香港結束,合共吸引6.2萬名買家進場。主辦方調查指出,業界普遍看好今年的禮品市場,並且最多人看好中國內地市場前景。
  • 港龍航空更名國泰港龍航空 「姊妹花」各自營運促雙贏
    1月28日電 (記者 孫自法)今後,選乘港龍航空公司航班的乘客,將更清晰明了港龍航空和國泰航空的關係。香港國泰集團28日宣布,國泰航空的全資附屬姊妹航空公司港龍航空,更名為「國泰港龍航空」。  這次品牌更名後,國泰航空、國泰港龍航空將繼續以各自的牌照營運,並共享航空資源,一起開拓市場,以推動香港這對「姊妹花」航空企業實現雙贏。
  • 香港玩具企業借「迪斯尼」急拓內地市場
    >  對於香港冠升國際發展有限公司(下稱「冠升公司」)來說,從香港市場轉攻內地銷售玩具,意味著一次「大轉型」的開始。冠升公司是迪斯尼產品授權商,目前在香港特區擁有15家店鋪。  由於技術壁壘、原料限制等因素對內地玩具企業的出口業務造成巨大障礙,尤其是歐盟即將實施的「新普惠制」對內地玩具企業來說意味著其玩具關稅將在原來5%左右的基礎上提高大約3%,這不僅使原先集中在外銷市場的內地玩具企業伺機內銷市場的開發,也使香港玩具企業把目光對準了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