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影靠什麼套路搏擊內地市場?

2020-12-19 爆米花與放映機

很多人戲稱《犯罪現場》是《古天樂2019 vol.6》,並不看好該片,但《犯罪現場》卻成為了今年古天樂主演影片中口碑最好的一部,同時也是今年在內地上映的港片豆瓣評分目前最高的一部。

香港電影其實長久以來,一直佔據內地市場的主要份額,在內地出品影片尚未形成好的產業化之時,香港電影用高速、便捷和系統化的出品,成為內地電影票房的支柱。

在內地電影逐步成為了觀眾的觀影首選後,香港電影在近幾年多少還是陷入了低迷,但香港電影在兩廣地區仍然飽受歡迎,並時不時成為拯救內地電影市場的救命稻草和及時雨。

「港片還是穩」,這是目前業內外對香港電影,特別是香港自己主導出品影片的評價和印象,那麼香港電影,或者說香港電影究竟是靠什麼套路來搏擊內地電影市場呢?

港片是有效元素的工業化方式堆砌

院線君這裡說提到的香港電影特質由香港編導和香港演員為主要演員的電影,這幾年一些由香港導演北上拍攝內地和香港和合拍片,還有一些內地演員佔比較高的香港電影,例如周星馳的「西遊」系列以及大多數獻禮電影,這些電影對於內地觀眾而言,本質上並不算「香港電影」。

當然,年代越接近的影片,更有利於我們發現其中的規律,這裡我們選取了從2014年至今,香港電影在內地票房破億的三十部影片。

▲2014-2019香港電影內地票房破億影片

大部分內地觀眾對於香港電影的概念和記憶可能都還是停留在早些年的「二周一成」的年達,周星馳的無釐頭喜劇、周潤發的江湖黑幫片和成龍的動作影片在整個八九十年紅遍整個內地和東南亞地區,在內地電影市場逐步開放的階段,成龍大哥的影片毫無疑問是內地票房實力保證。

香港電影伴隨著香港對好萊塢電影的不限制開放和香港經濟的下滑,也在相當長的時間內陷入低谷,好在於《無間道》的出現和逐步更深入的進入內地市場,以內地市場作為主要營銷方向,使得香港電影依靠此獲得了重生的機會。

▲《掃毒2》目前內地上映的香港電影票房冠軍

《掃毒2:天地對決》和《無雙》的成功是空前的,之前極少有相對純粹的香港電影可以在內地票房破億,承接《無間道》的成功模式,「雙雄」或者「鐵三角」的角色設置,天王和影帝之間的直接對話飆戲,會讓觀眾大呼過癮。

同時,大多數票房成功的香港電影,都少不了讓觀眾應接不暇的動作槍戰戲份,同時一些專業性極強的情節和內容,也佔據了影片相當大的篇幅,《無雙》的製造假幣情節足可亂真,同樣《拆彈·專家》的專業性也讓觀眾在緊張之餘,嘆服影片細節的精道。

▲《追龍II》中惹人關注的晶女郎兔兔

正因為內地有較嚴格的審查制度,因此一些「大尺度」的鏡頭和場面,內地觀眾似乎只能在香港電影中尋求刺激,蛇蠍美女&毒品等因素在香港電影中幾乎可以不用顧忌的展現給大家。

別看內地目前現實主義和反腐題材的影視作品有不斷的進步,但總體上,比起香港電影中的「陰謀&黑幕交易」還是大巫見小巫,這也是香港一直以來都在標榜獨立司法和法律自由的原因,這也是目前國內影視作品比較欠缺的一方面。

肯定有很多人會覺得這些套路陳舊老套,翻來覆去都是這些,但必須也要承認,當香港電影把這些元素更有效的融合在一起之時,用更玄更酷的方法玩出來的時候,他仍然對於內地觀眾有不錯的吸引力,這也是香港電影能夠用特定的元素時不時霸屏內地銀幕的原因。

更專業的團隊和穩定的班底,使得工作效率更高

經常看港片的觀眾一定會對很多名字不陌生,像《使徒行者2》的攝影指導關智耀(主要作品《追龍》《無雙》)、藝術指導奚仲文(主要作品《投名狀》《滿城盡帶黃金甲》等)、動作指導錢嘉樂《主要作品《新宿事件》《寒戰2》)。

這是香港電影幕後團隊的一小部分,但卻是香港電影近五六十年所積攢下來的厚重文化資產。

▲鮑德熹掌鏡林超賢影片《緊急救援》

1993年,已經在香港聲名鵲起的著名導演、攝像師鮑德熹拿到了華人屆的第一個奧斯卡最佳攝影,他也是目前香港攝影師的旗艦和代表性人物,要知道一個能夠獲得奧斯卡最佳攝影的攝影師,他本人和團隊已經相關產業鏈,都是需要提供足夠強的支持和軟體硬體實力,這也是目前香港電影在攝影方面實力一直領先的重要原因。

很多觀眾可能都會對正在上映的《犯罪現場》影片裡無孔不入,令人汗毛孔炸裂的音樂印象深刻,該片的音樂指導是香港著名音樂人金培達(主要作品《寒戰》系列、《七月與安生》)。

香港電影音樂一直以來在整個世界範圍內獨樹一幟,即便目前國內音樂製作水準有大幅度提高,在此方面和香港電影的差距還是非常巨大的。

▲香港動作導演羅禮賢

當然,香港電影是打出亞洲的,這其中背後武術指導、動作指導、飛車指導以及煙火師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除了大家熟悉的成家班之外,像羅禮賢(代表作品《喋血雙雄》《無人區》《風中有朵雨做的雲》等)、錢嘉樂、程小東等等,都是香港近三十餘年最優秀的幕後電影工作者,同時他們也是優秀的導演和演員。

香港電影曾經在最黃金的時期,年產電影超400部,如果按照我們目前中國電影的產業布局,相當於我們目前要年產電影達到四五千部之多,雖然目前我們就影視作品時長來看已經達到這個數字,但我們的精品率遠遠不能達標。

▲《港囧》中,「巧遇」王晶臨街拍電影

正因如此,香港電影的幕後團隊需要在極端的環境下和極短的時間快速高效的去拍攝電影,徐崢執導的《港囧》中,也有表現香港電影臨街快速搶拍的情節,雖然劇情令人引俊不止,但這恰好是香港電影的艱難之所在。

有如此高效有素的團體,香港電影總會在將影片的拍攝成本降到最低最有效,這也是為什麼目前國內很多電影喜歡使用香港電影人作為影片的拍攝團隊。

真情有、學套路,香港電影仍將持續輝煌

雖然目前香港正經歷回歸二十年以來最大的危機,但這不會影響到香港未來的發展,不會影響到未來香港電影變得越來越好。

有句網絡俚語說得好,「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香港電影簡單的套路能夠持之以恆並長久獲得好的市場回報,這其中一定有他必然的市場規律和內在的市場基礎。

▲《犯罪現場》古萱CP再次錯過

從這幾年賣座的香港電影來看,雙雄或鐵三角設定最為成功,這其中也考慮到演員搭配的合理和對等性,《犯罪現場》雖然是今年古仔口碑最好的香港電影,但在角色的搭配上有所遺憾。

進入到內地電影大發展的時代後,香港電影的地位其實已經從亞洲主導地位逐步變成為中國服務的區域引領地位,比內地各個地區都領先的電影產業技術,讓香港電影在未來能夠獲得更多的可能性。

其實在內地電影發展的數十年,每個區域都曾經階段性雄起並引領風騷,無論是長春電影、還是北京電影或者是滬式電影,包括曾經有過輝煌的少數民族地區電影,都是中國電影重要的支柱。

香港和香港電影,包括臺灣電影其實就其內核和本質,都是中國電影,只不過內地觀眾長久以來,一直都會把香港電影作為一個較特殊的華語電影類別來看待,在看香港電影之時,他本身就存在了粵語版和國語版,這也是華語電影較獨特的一條風景線。

流水的香港電影,鐵打的古天樂,如果說十餘年前,劉德華還是香港電影在內地的代表,那麼現在古天樂已經承接過大部分香港電影人代表,成為了目前內地最受歡迎的香港電影人,出色的人品和優秀的人格魅力,這一點是大部分內地演員難以企及的。

從人到技術層面,香港一直都用最職業的精神和態度去面對海內外市場,相比於內地和(曾經)臺灣較嚴格的審查制度掣肘,香港電影只是在過渡開放本土市場之時,錯失了較好的本地市場和機會,藉助內地龐大的市場基礎,他已經獲得了新生。

「香港電影已死」的論調這兩年仍然是甚囂塵上,和內地電影發展的快速不同,香港電影也在逐步學習和領會內地的電影市場發展趨勢,憑藉其優秀產業化模式和仍然足夠多的人才儲備,香港電影在未來仍然是中國電影最重要的一個支脈,它仍然有機會再現當年的輝煌。

關注我獲取更多影視資訊及項目,深度了解影投,規避風險防範騙局,歡迎留言私信。

相關焦點

  • 古惑仔也撐不起香港搏擊文化,泰拳第二興盛地是如何衰落的?
    那麼對於拳迷、武術界來說,如今香港的真實情況到底怎樣?對於小眾又特殊的搏擊行業,香港的發展歷程又能預示什麼呢?這是我從香港回來後,想和大家分享的話題。我有這樣的思考:香港的文化包裝能力是最值得內地學習的,但香港整體的尚武風氣衰落,很可能會在內地重演。至於原因,下面慢慢道來。
  • 本世紀初,香港電影和內地電影的兩次「會戰」,內地電影「慘敗」
    但是這段時期的香港電影和內地電影卻有著很大的不同。當時的香港電影是以贏取票房為目的的商業片,而內地的電影,卻是以爭奪國際電影節獎項,展現民族形象為目的的文藝片。這其中香港電影的代表作,是成龍、周潤發、李連杰等電影明星主演的功夫片和黑幫片。
  • 探討:香港與內地電影的發展關係
    在經過一段迷茫期之後,香港電影人努力在兩地對話中發出自己的聲音。一些香港影片到內地取景,一些香港影片靠內地市場獲取票房。兩地電影開始了新的飛躍性的合作。CEPA協議(「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的籤署,把電影也納入幫助香港經濟復甦、實現兩地共同發展的舉措當中。
  • 電影「航母」搏擊市場的氣勢與力度
    電影「航母」搏擊市場的氣勢與力度——兼顧多元價值的國有電影企業的改革深化與發展  國有電影企業支撐著國內電影的票房,建構著重要的電影文化現象,開拓著國產電影的國際市場。經過多年的實踐與積累,中影集團、上影集團、長影集團等大型國有電影企業,以及寧夏電影集團、廣西廠等小型國有電影企業,形成了各自的發展模式,讓人看到了它們前進中的目標與活力。以這些企業為代表的國有電影企業,支撐著國內電影的票房,建構著重要的電影文化現象,開拓著國產電影的國際市場。中國電影的品質、品格,在很大程度上依然要靠國有電影企業來書寫與確立。
  • 是誰終結了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
    與此同時,以周星馳為代表的搞笑無釐頭的電影也是掀起一個熱潮,如《功夫》、《喜劇之王》、《少林足球》,如今依然是大家津津樂道的經典之作。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香港電影的產量急速下滑,能拿出手的代表作更是捉襟見肘。不知大家有沒有發現,近幾年的香港電影總是靠一些老演員來拉好感。幾乎每一部電影都是由老戲骨來撐場面,搞噱頭。但是永遠依附這些老演員又能堅持多久呢?
  • 2018香港電影不完全報告:港片其實還沒死
    這句話不知道喊了有多少年了,香港電影真的死了嗎?還沒有。2018年,多部港片在內地市場拿到數以億計的票房成績,其中包括像《無雙》這樣口碑超出預期的作品。那香港電影開始復興了嗎?也沒有。從2018年的情況來看,香港電影正處在一個「奮死求生」的狀態。1.香港人已不愛看港片?
  • 內地電影市場的監製生態什麼樣?
    隨著這股電影監製熱潮,一起拍電影也對如今電影市場中的監製盛況進行了一番整理分析,電影監製在內地電影中是一個怎樣的存在?為何兩岸三地的名導演都頻頻以電影監製的身份出現呢? 內地電影監製發展淺史:形態日漸豐富多樣、尚未形成統一體系 華語電影體系當中的「監製」起源於香港,不過發展和成型於內地電影市場當中的電影監製情況也獨具特色,雖然與香港的電影監製同名,但卻有著本質上的不同。
  • 香港電影你覺得沒落了嗎?原因是什麼?
    香港電影的沒落,是不爭的事實。這一點,可以從市場、人才、資金三個方面證明。一、市場香港電影的輝煌期,是在上世紀80年代初至90年代末。香港本土只有700多萬人,市場小的可憐,所以票房不可能太高。光靠這點票房,恐怕絕大多數香港電影都要賠得底掉。香港電影最大的市場在臺灣。此外,還包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越南等環中華區。這些地方經濟發達,消費能力高,人口加在一起多,所以是香港電影最大的市場。
  • 內地對香港意味著什麼?
    香港大量從中國內地進口工業品並不足為奇。隔壁就是工業重鎮深圳啊喂...(圖像來自網絡)所以我們打算換一個角度,從香港本身的需求出發。而能源進口是考察工業、商業、運輸業等多種行業對內地依存度的良好指標,所以我們找到了來自香港統計處公布的《香港能源統計(2018年年刊)》,考察內地能源供給對香港意味著什麼。
  • 香港回歸20年:內地和香港電影融合發展,成績如何?
    1997-2017,香港回歸20周年。在這20年裡,關於香港電影是否沒落的討論從未停止。與此同時,20年來,眾多香港導演北上內地加入電影製作,華語電影的創作、類型、市場也因為香港影人的一步步參與,發生著深遠而巨大的改變。
  • 文化客廳|香港電影和內地電影間有著何種發展脈絡?
    香港電影有很多種闡釋方法和研究角度。蘇濤認為,對香港電影的研究應該要有內地的視角。蘇濤並沒有在香港生活的經歷,連粵語都不會講。在這樣的情況下,蘇濤只能揚長避短,從內地視角去審視香港電影,比如去研究香港電影與內地電影之間的互動。蘇濤請不同背景的撰稿人撰寫此書,也是因為有些議題是需要不同的視角的。比如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香港的電影清潔運動,就與國民政府的影響密不可分。
  • 文化客廳 | 香港電影和內地電影間有著何種發展脈絡?
    ,香港電影和內地電影之間有著何種發展脈絡?香港電影有很多種闡釋方法和研究角度。蘇濤認為,對香港電影的研究應該要有內地的視角。蘇濤並沒有在香港生活的經歷,連粵語都不會講。在這樣的情況下,蘇濤只能揚長避短,從內地視角去審視香港電影,比如去研究香港電影與內地電影之間的互動。蘇濤請不同背景的撰稿人撰寫此書,也是因為有些議題是需要不同的視角的。比如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香港的電影清潔運動,就與國民政府的影響密不可分。
  • 武術套路是花架子嗎?客觀分析
    武術套路就是不能打這是不爭的事實,但是武術套路如果同時練習力量和心理方面的基礎會更好,武術很多套路都是身體越輕動作越漂亮,這犯了搏擊大忌,搏擊比賽的基礎訓練都要練習力量,拳擊和散打必須力量過關,你一拳一腿過去就像撓痒痒怎麼打的過吃肉充滿肌肉的大塊頭?即便能打過對方,又能扛對方拳到什麼時候呢?可能一拳就被打懵了。
  • 別了,香港電影
    隨著內地文化市場逐步放開,香港資本、影片和明星有了更多進入內地的機會,大量合拍片也由此而誕生。1982年,成本不過200萬港幣的《少林寺》於內地上映,在票價只有1毛的情況下賣出1.6億元;同期,該片還在香港、日本和韓國分別賣到了1616萬港幣、40億日元和51億韓元,創下多項票房紀錄。用博納影業董事長於冬的話來說,當時的香港導演可謂「點石成金,拍什麼都賺錢」。
  • 內地果品在香港市場情況
    內地果品在香港市場情況一、香港果品市場簡況  1.年進口額  香港目前常住人日大約680萬,每年還有1000多萬的遊客,果品的消費量很大。其中橙子、蘋果、龍眼、芒果、香蕉、梅等內地出口較多的水果的出口額,都遠遠低於香港向內地的轉口額。   4.進口渠道  香港進口果品的營銷有兩種方式,其一是由香港幾大進口代理商進口,交給果品批發商在油麻地果品市場批發給下級批發商或零售商,果品經2-3級批發最後到零售商手中。另外一種方式是香港的超級市場自己進口銷售。
  • 香港知名女星少的原因,被王晶一語道破,王晶:不敢用內地男一號
    導言:香港知名女星少的原因,被王晶一語道破,王晶:因為不敢用內地男一號香港的金像獎如今也是到了38屆,但是,有趣的是,最佳男主角和男演員的成員依然還是我們十分熟悉的那幾個人。反觀最佳女主角和女演員卻都是我們十分陌生的面孔。一來是香港女演員的熱度相對於內地較低。
  • 香港電影真正的「詠春大師」,狄龍的同門,一直甘心演配角
    香港電影真正的「詠春大師」,狄龍的同門,一直甘心演配角文/飛娛最近詠春大師開始登上了熱搜榜,引起了很多網友的關注。網友們大多談論的都是對於中國一直推崇的本土武術和外來的自由搏擊運動的不同和優勢。傳統武術在這個搏擊運動發達的時代到底可不可行?現在的傳統武術更多的是套路還是為了表演?越來越多的話題,越來越多的爭論開始出現。武術這一詞很多人都是通過影視作品而了解到的。有很多關於武術的影視作品,就比如甄子丹、洪金寶這些有名的香港武打明星的都有著不少講中國武術傳承的代表作。
  • 香港三級片是如何「從良」的?被日本的片子搶奪了市場
    [摘要]沒能發展到成熟時期,加上被日本的片子搶奪了市場,最後因為內地新興市場的倒逼,所以香港三級片萎縮和死去是必然的。香港的三級片,單從真正的色情上看,也是噱頭大於實質。替身、假嗨、剪輯等形式,會讓觀影者不爽。
  • 《除暴》豆瓣評分僅6.5分,香港電影還有「未來」嗎?
    《除暴》在電影中初上映的時候正值國慶假期過後,當時的內地電影在經歷過一段短時間的興奮之後,又迎來了平靜。直到這部電影的上線才緩和了國產電影蕭條的景象。《除暴》由香港知名導演劉浩存執導,王千源、吳彥祖主演,延續了港片中一貫的套路,將「雙雄對決」展現在熒幕中。
  • 何威:香港與內地合拍電影將迎來文化融合新時代
    在7月6日廣州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的廣州市第149場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線上新聞發布活動(「愛國愛港 共建灣區」)上,香港影評人協會榮譽會長、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會長何威表示,電影的發展過程正是文化認同、文化接受的過程。因此,他認為當前除了要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影視市場外,更重要的是建立廣東文化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