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帝廟
東興 關帝廟始建於清朝道光年間,原址位於 東興 市北崙河畔 和平 街,佔地130多平方米,至今已有180多年的歷史,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在 東興 邊陲重鎮的直接體現。關公的精忠大義高節清廉為歷代百姓所崇仰,便是香客們尤其是商民心中的神。修廟的宗旨是為了紀念關公,發揚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促進民族道德的回歸,促進邊民民間傳統 友誼 ,增進交往。
據守廟人說,每到初一、十五都有人來進香,有過境來的,大都是做生意的。他們一來進香二來可以順便做貿易。180多年來, 東興 關帝廟護佑 東興 邊關的祥和安寧,見證 東興 的滄桑巨變,凝聚 東興 人民以及海外鄉親的骨肉情誼,贏得了「護杯香火」的美譽,對 東興 的發展發揮廣泛、深遠的積極作用。
關帝廟
關帝廟
關帝廟
口岸步行街
口岸步行街是依託出入 越南 的關口而形成的街區,街區分為電線街、建設街、木欄街等商品街區,並分布有僑批館、大清國五號界碑、胡志明亭、河堤路、對歌臺、 東興 口岸、防空洞等主要景點。因本條街區是由 東興 出入 越南 的必經道路,因此每天這條街區上遊客如織、人聲鼎沸、車水馬龍、十分熱鬧。周邊的居民看到了商機,紛紛利用自家店鋪開發提供旅遊餐飲、購物、休閒等服務,並主要以 越南 風味美食、 越南 特色商品購物等體驗為主,街區上還有 越南 人身著奧黛、頭戴 越南 帽等服飾、裝飾在兜售 越南 的特色旅遊商品,整條街區散發出濃鬱的 越南 風情氛圍,具有鮮明的異域風情特色。
僑批館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來自 中國 香港 、 越南 、 泰國 、 新加坡 、 馬來西亞 、印尼等地的僑批被日軍掐斷。僑批—— 潮汕 人俗稱「番批」,指海外親戚寄回家鄉的匯款,一般附有家書。因為僑批斷絕,令 潮汕 人各地僑眷一時無法度生,逾百萬僑眷瀕臨絕境,在戰亂和饑荒中,幸而 潮汕 人開通了「 東興 僑批路」即現在的建設街,才沒使更多的人命喪黃泉。
這條蜿蜒曲折的「生命線」小路,就是「 東興 僑批路」。它拯救了戰亂和饑荒中苦苦掙扎的 潮汕 僑眷,抗日勝利後, 東興 僑批路退出了歷史舞臺。現還原僑批會館的原來面貌,形成一個歷史文化展覽館,讓遊客和居民更加了解 東興 建設街的歷史背景和相關事跡,是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紅色旅遊重要載體。
觀音寺
東興 的觀音寺位於 東興 口岸的附近,旁邊就是陳公館了,用高德地圖可走幾分鐘之間便可以從口岸走到了, 東興 觀音寺有接近100年的歷史,歷史悠久,而且裡面的建築經過多次的翻修變得起來起宏偉好看,每天都吸引著大批的中外遊客前來燒香拜佛,也是遊客喜歡的 東興 景點之一。
北侖風光,異域風情
紅旗街
直通向國門口岸的新華路上, 東興 人家家戶戶自發在窗戶外掛起了鮮豔奪目的五星紅旗,造就了千米長街紅旗招展的壯觀景色。
紅旗街
東興 口岸景區位於 東興 市城區新華路最南端,即人們常說的口岸國旗街。街的兩邊都懸掛著鮮紅的五星紅旗,懸掛國旗已成為 東興 市民守土有責、愛國至上的自覺行動。國旗街上有不同風格的歐式建築、泰式建築、中式建築,中西合壁,交相輝映,古典中透出別樣,時尚裡凸顯靚麗。國旗街,是邊關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東興口岸
紅旗街
紅旗街
越南風情街
越南風情街
北侖界河正靜靜地流淌著,大清國五號界碑和胡志明亭歷經風雨,仍然鏗鏘挺拔和英姿颯爽,默默地見證著中越兩國的經濟發展和國家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