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上午,在中共秦淮區委宣傳部的指導下,由南京夫子廟文化旅遊集團主辦,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承辦,南京秦淮河文化旅遊基金會協辦的「進士家族後人尋訪項目階段成果展開幕式暨第三屆中國科舉類博物館聯盟會議」成功舉辦。來自市區相關領導、全國文博機構代表、科舉場館類單位代表,以及院校學者、進士後人家族代表等70餘位嘉賓參加了會議。
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名譽館長、浙江大學科舉學與考試研究中心主任劉海峰教授出席會議並作歡迎致辭
聯合國赴華項目負責人何勇博士通過視頻表達祝賀
中國博物館學會陳列藝術委員會副主任陳同樂講話
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一級調研員程峻講話
秦淮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何素玉講話
與會專家與各位領導對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的進士後人尋訪工作所作出的階段性成果給予了高度評價,對本次活動的順利舉辦表示衷心的祝願,對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未來的發展予以熱切的期待。
夫子廟-秦淮風光帶風景名勝區黨工委書記李銘,市文旅局博物館處處長陳毓毓,區文旅局局長姜勇美,區委統戰部副部長、區僑辦、區臺辦主任趙志剛共同為進士家族後人尋訪項目階段成果展揭幕。
上半年,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組建「進士家族後人尋訪」項目組,深入開展進士後人尋訪工作,通過對中國古代進士後人的搜尋,挖掘出科舉家族的故事,弘揚家國天下的時代精神,目前尋訪項目已輻射近20個省份,覆蓋進士後人達萬人。
探花伍長華後人伍貽業先生、狀元朱昌頤後人朱元曙先生作為進士後人代表上臺發言,對進士後人尋訪工作傳播優秀傳統文化的意義表達肯定。
文物捐贈環節
原江南貢院歷史陳列館館長周道祥、江蘇省古陶瓷研究會榮譽會長王德安、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研究員王曉華分別向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捐贈了文物,並在會上表示,進士後人尋訪項目有助於優秀傳統家風的傳承與壯大,有助於家族歷史的保護與記憶,希望進士後人尋訪項目繼續壯大下去。
帶著進士後人家族的美好願景,秦淮文化旅遊基金會鄭重宣布,為進士後人尋訪項目所特別設立的公益基金項目「圓我一個狀元夢」項目正式成立上線,所募集資金將全數運用到進士後人尋訪項目中,為該項目提供資金扶持。
館校合作一直是博物館對外交流的重要方式。會上,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館長馮家紅與南京大學圖書館副館長史梅共同籤署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與南京大學博物館戰略合作協議。同時,風光帶管委會副主任趙久明 ,中國文物報社首席研究員李耀申,南京體育學院武術與藝術學院院長支川,常州名人研究院副院長趙賢德,南京六朝博物館館長宋燕,中國近代史博物館副館長劉剛共同見證,雙方今後將在互辦展覽、學術研究、文物保護、教育宣傳等各個方面進行長期的合作。
嘉賓在明遠樓前合影留念,並參觀了進士家族後人尋訪項目階段成果展。
本次項目的設立不僅局限於進士後人的尋訪與記憶傳承,更在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研究與發揚服務。馬雲超新譯的宮崎市定《科舉史》宣布發行,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名譽館長、浙江大學科舉學與考試研究中心主任劉海峰教授,江蘇省六朝史學會副會長、南京大學歷史系張學鋒教授和浙江大學科舉學與考試研究中心研究員李木洲共同為新書揭幕,譯者馬雲超與出版社代表舒之儀分別介紹了本書的內容與策劃。
隨後,活動進入對談與講座環節。劉海峰、張學鋒、徐雁平、童嶺、馬雲超、許友根等來自浙江大學、南京大學、鹽城師範學院的多位教授學者,以「科舉學研究的國際化及其意義」為主題開展座談。
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王月清老師帶來了特別主題的「狀元大講堂」:《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人生》。與會嘉賓聚精會神聆聽,受益頗多,進一步了提升本次活動的學術性與公益性。
下午,第三屆中國科舉類博物館聯盟會議與進士家族後人座談會在兩個分會場同時舉行。
第三屆中國科舉類博物館聯盟會議邀請了全國十幾家科舉主題相關單位前來參加,就修改聯盟章程、增選聯盟成員單位、成立中國科舉類博物館專業委員會籌備事宜、科舉聯盟未來展望等四大主題進行了會談。前來參會的代表包括上海中國科舉博物館、蘇州狀元博物館、吉安中國進士博物館等十餘家科舉主題類場館代表。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自成立至今,與以上場館保持著密切的合作與交流,會上諸位代表紛紛表示,將進一步完善聯盟合作協議,充分發揮聯盟作用,結合自身優勢,為壯大科舉學,傳承科舉文化與歷史,做好大眾傳播與公益教育工作作出自己的努力。
在進士家族後人座談會分會場,近20位進士後人歡聚一堂,暢所欲言,對家族傳承、文化延續紛紛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並對南京中國科舉博物館的「進士後人尋訪項目」的現實意義給予了高度評價。
轉自:秦淮發布
僅供交流分享,不涉及商業用途,版權屬於原作者,如果分享內容侵犯您的權益,或所標來源並非第一原創,請聯繫後臺,我們會在第一時間審核處理。
我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