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圓夢香江的高光時刻,馬雲並沒有出現在港交所。
「他現在人在非洲,我還沒有來得及與他通話。但是,今天資訊這麼發達,我相信他也會很高興看到阿里在香港IPO。」11月26日上午,剛剛從港交所趕到四季酒店後,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CEO張勇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等媒體記者採訪時透露,回到香港上市,更重要的意義是「回家」。
當天上午9點半,阿里巴巴集團(09988.HK)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成為首個同時在美股和港股兩地上市的中國網際網路公司。首日開盤價187港元,漲幅達到6%,以此計算,阿里巴巴的市值為4萬億港元,一舉超越騰訊,成為香港市場市值排名第一的公司。同時,也成為2019年全球規模最大的新股發行。
對於在香港上市,張勇表示,這不是終點,而是起點。「阿里自身在這5年發生了很大變化,已經從一家電商公司轉變為數字經濟體。我覺得外界的期待和支持,更多是來自於對中國市場的信心,大家看到了中國數字經濟的未來。」
他再次強調,全球化、大數據、雲計算將是阿里巴巴未來發展的三個長期戰略。雖然根在中國,但一定要走到全球去。
為何選擇兩地上市?
早在2013年,阿里巴巴集團首次謀求整體上市時,香港特別行政區便是首選地,但因合伙人治理機制與港交所制度的隔閡遺憾錯過。赴美上市的第一天,阿里巴巴就承諾,「只要條件允許,我們還會回來」。
2018年4月,香港市場迎來近25年最重大的一次上市機制改革,「同股不同權」不再成為上市阻礙,內地網際網路企業的赴港上市潮由此開啟。
港交所變革僅一個月後,就有市場消息稱阿里巴巴計劃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之後在多個場合,港交所和阿里巴巴的回應更加持了消息的可信度。終於,在各方的期待下,飛了一年多的「靴子」正式落地。
在港交所現場,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張勇表示,今年是阿里巴巴的第20周年,「在20歲生日之際,我們迎來了一個重要的裡程碑,就是『回家』,回香港上市」。
他說:「我特別想感謝香港,感謝港交所,因為過去幾年香港的創新、香港資本市場的改革,使我們在五年前錯過的遺憾今天能夠得以實現,實現我們五年前曾作出的承諾:『如果條件允許,香港,我們一定會回來。』」
香港是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儘管今年以來市場發生了諸多變化,但港交所的交易依然活躍,港股中國公司股價年初至今上漲超過10%,9月,全球最大啤酒商百威英博ABInBev亞洲業務子公司香港上市,融資50億美元,股價已上漲超5%。
11月16日,阿里巴巴在港交所網站提交初步招股文件,11月20日截止港股公開發售之日,市場消息透露申請火爆,香港公開發售認購超額逾40倍。阿里巴巴按照此前安排啟動回撥機制,將公開發售佔比由2.5%增至10%。
據了解,此次上市完成後,阿里巴巴集團香港上市股份與紐交所上市的美國存託股將可互相轉換。「香港上市有助於拉近我們和本地及區域性投資者的距離,進一步擴大和豐富我們的股東基礎,並為投資者創建一個全時段的交易市場。作為同時在兩個國際化交易所上市的公司,我們的美股和港股可以相互轉換,但是紐交所的主要上市地位不會改變。」張勇進一步透露。
市場人士普遍認為,阿里巴巴經歷5年美股考驗後,「回家」可謂天時地利人和,阿里、香港、內地都將成為受益者。並且,阿里這趟「回家」之旅,將大概率掀起內地科技公司回港上市潮。
與此同時,香港是全球最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也是中國走向世界,世界擁抱中國的重要橋梁之一。「在香港上市,讓香港投資者、內地投資者都能更好地分享我們的成長。阿里巴巴已將全球化作為自身最重要的發展戰略,在香港上市有助於我們全球化戰略的進一步深化。第三,今天的香港也需要阿里這樣的新經濟企業,去幫助它參與未來發展和全球競爭。」張勇表示。
這也預示著,未來的五年到十年,香港將成為阿里巴巴國際化戰略的重要支點。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B2B與跨境電商部主任、高級分析師張周平認為,香港是阿里國際化戰略的一個重要支點。阿里的各業務板塊也紛紛在香港落地,2007年B2B業務在港交所上市和業務落地運營、2016年天貓雙11首次走出內地在香港啟動等。近年來,阿里加快了國際化擴張的步伐,但要在更多的國際市場中獲得落地及更好發展,藉助資本市場的影響力至關重要。
香港作為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從長遠來看,更適合「中國方案」的全球價值輸出。阿里選擇在美國和香港兩地同時上市,更有利於其國際化業務的發展。
阿里是否會回歸A股?
在採訪現場,有記者提問,阿里巴巴在香港回家,有沒有可能回歸A股或者倫交所,會是近期的計劃嗎?
對此,張勇稱,會密切關注各種可能的機會,阿里巴巴生在中國、長在中國,阿里會探索各種可能性。「今天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這是一個重要的裡程碑,但絕對不是我們的終點。其實,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都要不斷地超越自己。我們每個人、每個公司都有自己原來的DNA,但如何求新求變,不斷地去自我創造,自我超越我想是無論作為公司,這是要一起努力的。」
基於公開招股的熱烈反應,阿里巴巴擬按照此前公布的安排啟動回撥機制,將香港公開發售佔比由2.5%增至10%。此外,阿里巴巴擬將全球發售募集資金用於實施公司戰略,包括驅動用戶增長及參與度提升,助力企業實現數位化轉型升級,以及持續創新和投資長遠未來。
對此,張勇回應稱,「我們這次在香港第二次上市,認購非常火爆,無論是機構投資者還是零售。非常重要的是,香港的市場,也就是中國的市場,說明香港的投資者非常了解阿里巴巴。因為每個投資者,可能都是我們的消費者,都是我們的用戶,大家都參與在這樣的消費生態中,我們有巨大的共鳴。這也是我們支持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大家看好新經濟的未來,看好數字經濟的未來,也是大家對中國的信心。」
他直言,5年前和今天的阿里是完全不一樣的,相信未來的5年、10年後的阿里巴巴也會完全不同。
10名全球敲鐘人是誰?
在「回家」的歷史時刻,阿里巴巴選擇讓客戶站在舞臺中央——正如2014年邀請客戶代表赴美敲鐘,這次香港上市,敲響上市銅鑼的也不是阿里巴巴管理層,而是10位來自全球各地的生態夥伴。
2014年,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敲響阿里巴巴上市鐘聲的8位客戶,7位是中國面孔,且都來自電商行業。今天,一群「世界人」在中國見證阿里巴巴上市。他們代表了阿里經濟體全球買、全球賣、全球運、全球付、全球遊等方方面面的業務,是阿里巴巴走向全球化的一個生動縮影。
在港交所敲鑼的10位阿里巴巴生態夥伴,來自四大洲八個國家,包括中國、新加坡、荷蘭、馬來西亞、泰國、土耳其、澳大利亞和盧安達,所在領域涵蓋雲計算、金融服務、物流、物聯網、本地生活服務等。這一選擇背後,是因為阿里巴巴早已不是一家電商公司,而是定位於數字商業基礎設施。
這10位來自全球的夥伴代表分別為︰
1。 新加坡店主Heng Mok Joo(王睦儒),他是唐人街上的「碼商」,這個藍色的二維碼,貢獻了店裡收入的30%。接入支付寶招攬中國客人,他一天說上百次「你好謝謝支付寶」;
2。 中國安徽鄉村買手崔雲,村裡人稱她為「村花」,她從2014年起,就幫全村上網買東西,每月消費好幾萬塊。400多位村民都將衣服、洗衣粉、農具、電器等微小又細碎的日常需求,匯集到崔雲這裡。網購這些年,崔雲的淘氣值在全網排名第14名。
3。 荷蘭歐鐵旗艦店小二Thom Valks(方韜睿),能說一口流利中文,學生時就很愛出門旅行,當他得知歐洲鐵路集團的飛豬旗艦店在招會中文的客服時,他感覺自己就是最適合的那個人。他用地道中文幫飛豬用戶做規劃,玩轉歐洲,從Thom Valks加入歐鐵到現在五年,旗艦店每年銷量都保持約50% 的增長。已升任經理的Thom Valks目前成為連接中國和歐洲的旅行線路橋梁。
4。 馬來西亞榴槤種植商Leron Yee(茹保順)先生,每天早上五點上山收集「貓山王」,eWTP幫他搬上天貓,進盒區房。2019年8月,茹保順在天貓開了旗艦店。除了冷凍貓山王榴槤,還賣榴槤冰皮麻薯、榴槤餅。他還嘗試到淘寶直播上吆喝,「中國的吃貨們,今天我帶大家來巡山!」
5。 泰國設計師Salisa,她在Lazada上開原創女裝店,還直播賣貨,她設計的裙子將紐約的時尚帶進泰國街頭巷尾。截至2019年9月,Salisa在Lazada平臺同比銷售增長超過200%。除了本土買家,Salisa的品牌官網還收到來自印尼、馬來西亞、甚至美國的訂單。
6。 土耳其母嬰電商ebebek創始人Halil Erdomu(哈利爾埃爾多穆斯),他被稱作「超級奶爸」。從2019年初,將ebebek搬到速賣通後,迅速打開了全球近200個國家和地區的大門。因為他在速賣通上賣的自有品牌母嬰產品,賣到了全球近200個國家和地區。
7。 盧安達時尚創業者Kevine(凱文),她是盧安達第一個把時尚品牌搬上電商平臺的人,在非洲電商還處在貨到付款的階段,她把自己做成了首家先付款後交貨的網店。網店上線半年,Kevine就實現了盈利。在今年11月初馬雲公益基金會主辦的非洲創業者大賽上,她還帶著她的鞋履品牌UzuriK&Y闖進了前十名。
8。 中國物流分揀師袁文凱,他憑藉自己鑽研優化的智能分揀方案,把每小時的分揀產能提升了2萬單,足夠頂住2019天貓雙11全球狂歡節跨境訂單的洪峰。
9。 馬來西亞物聯網專家Tan Hanwei,他藉助阿里雲的支持給農場研發了一套智能農業系統,幫助當地種辣椒的農民,實現了農場化肥使用量減少三成,農戶的收入增加兩成。現在,這套系統還應用於馬來之外,印度尼西亞、新加坡和杜拜的農場。
10。 龍舟運動愛好者王姣姣,她生活在澳洲,在天貓海外上訂了一艘14米長的中國龍舟,15天後,這艘龍舟從8,000公裡之外的杭州來到雪梨。
盤點馬雲今昔「合伙人」:
十八羅漢今何在?
1999年的大年初五。在杭州市區一個名為「湖畔花園」的小區,十八位年輕人聚在一起開了一個動員會。他們將成立一家新的公司,啟動資金是50萬元,十八個人紛紛湊份子掏錢,各自佔了不同的股份。
在隨後的很長時間裡,這些人每個月拿500塊錢的工資,在湖畔花園附近租房子住,有兩三人一起合租,有人租了農民房。他們自嘲似地稱自己為「十八羅漢」。
而在那部記錄馬雲早期創業經歷的紀錄片《揚子江大鱷》中,阿里巴巴最困難的時期,一度發不出員工工資,不得不讓員工自掏腰包來度過難關。
如今,二十年過去了,阿里巴巴再次站到了聚光燈下。
十八羅漢之首:馬雲
阿里巴巴創始人,2019年9月10日,阿里巴巴迎來了20周年紀念日,馬雲正式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現任聯合國數字合作高級別小組共同主席,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成員,HHB音樂酒吧老闆。
十八羅漢之二:孫彤宇
1996年春加盟中國黃頁。2003年4月,率領淘寶創業團隊創業,2008年3月1日,正式辭職、卸任淘寶網總裁一職。現任博卡思總經理,拼多多天使投資人。
十八羅漢之三:金建杭
金建杭是阿里巴巴網站的創業員工之一,曾負責阿里巴巴集團公關、政府事務、市場活動,任阿里巴巴集團資深副總裁。現任雲沃客首席戰略顧問。
十八羅漢之四:蔡崇信
1999年,放下年薪70萬美元年薪的德國投資公司工作,加入阿里巴巴,負責國際市場推廣、業務拓展及公司財務運作。2005年開始負責協商收購雅虎中國及雅虎對阿里巴巴集團的投資。現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執行副主席,負責集團戰略投資。同時還是NBA球隊籃網的幕後老闆。
十八羅漢之五:彭蕾
歷任阿里巴巴人力資源部副總裁、市場部副總裁和服務部副總裁、阿里小微金融集團執行長、螞蟻金服董事長。現任Lazada董事長、阿里巴巴副總裁。
十八羅漢之六:張瑛
馬雲妻子
十八羅漢之七:吳泳銘
1999年,跟隨馬雲回杭州創辦阿里巴巴,阿里巴巴第一代程式設計師。現任阿里健康董事長、元璟資本合伙人兼董事、陌陌公司董事會董事。
十八羅漢之八:盛一飛
現任支付寶用戶體驗部的總監。
「阿里巴巴」Logo設計者。他與中國黃頁結緣於「第一屆上海電視節」的項目招標。1996年,他成為了中國黃頁的第一個設計師。在中國黃頁工作一年後,盛一飛和馬雲到了北京,開發了外經貿部的官方網站後又回到杭州,一起投身到阿里巴巴的創業中。2005年,去支援剛成立的支付寶團隊,並對支付寶進行了完全脫離淘寶的改造。
十八羅漢之九:樓文勝
曾任阿里巴巴B2B中國市場運營部核心產品部產品規劃師,現依舊在阿里集團任職,產品規劃師。
十八羅漢之十:麻長煒
淘寶網創始人之一,淘寶網產品技術中心用戶體驗設計總監。
2005年8月曾參與了阿里巴巴併購雅虎中國後的一系列前期整合工作。其領導的團隊致力於人機互動、圖形化設計、界面設計、用戶體驗研究等技術領域。
十八羅漢之十一:韓敏
有消息稱她現在擔任支付寶市場運營部總監,也有消息稱她現在擔任小微金服集團人力資源部上海分公司總經理。
十八羅漢之十二:謝世煌
除馬雲外唯一持有阿里巴巴集團營業執照的創始人。加入阿里巴巴之前,他與馬雲一同於外經貿部轄下部門電子商務中心成立的資訊科技公司工作。自1999年起,他負責過阿里巴巴平臺內的多個業務,目前低調在阿里巴巴投資業務部門工作。雖然其名字沒有出現在30名合伙人名單中,但過去15年締結的友誼使他成為馬雲最信賴的助手。
十八羅漢之十三:戴珊
現任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客戶服務官CCO.1999年至2001年任阿里巴巴客戶服務、銷售及用戶界面部門多個管理層職位。2002年至2005年,擔任公司中國市場部誠信通高級銷售總監。於2005年晉升為廣東分公司總經理,負責廣東省的直銷及電話銷售、市場推廣及人力資源。
十八羅漢之十四:金媛影
淘寶網創始人之一,馬雲的學生。曾為阿里巴巴集團阿里學院高級專家、資深經理。
十八羅漢之十五:蔣芳
曾任阿里巴巴總經理助理,現任阿里巴巴集團首席人才官、阿里巴巴集團副首席人力官、阿里創投管理公司董事。
十八羅漢之十六:周悅虹
目前已辭職,阿里巴巴創始人之一,馬雲的學生。曾擔任阿里巴巴java架構師,技術精湛,為人低調,是一個典型的極客。
十八羅漢之十七:師昱峰
阿里巴巴及淘寶創始人之一,1999年在中央氣象局工作,因酷愛研究網絡技術,被網友吳泳銘慫恿加入阿里巴巴。曾擔任阿里巴巴資深總監,目前在阿里集團內部擔任管理類職務。
十八羅漢之十八:饒彤彤
曾在美國阿里巴巴國際事業部任職,負責IDC運維協調等事務。現阿里基礎運維部工作。
(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責任編輯:DF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