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今日頭條旗下頭條號、微頭條、悟空問答、圖蟲網四大產品聯合召開2017年度今日頭條創作者大會。大會上,今日頭條創始人、CEO張一鳴公布,今日頭條旗下所有短視頻產品總播放量超100億。並宣布今日頭條將從智能推薦走向智能社交,正式開啟粉絲紅利。
今日頭條旗下短視頻產品日均總播放量達100億
張一鳴在會上公布了最新數據,截至2017年10月,今日頭條與西瓜視頻的日均視頻播放量達到30億,相比2016年9月的10億,增長了170%。
在去年頭條號創作者大會上,今日頭條承諾投入10億扶持短視頻創作者。實際上,過去一年,今日頭條在短視頻上實際投入遠遠超過這一數字。除流量扶持和現金補貼外,今日頭條還為短視頻創作者設立了金秒獎,推出了 MCN 合作計劃和原創倍增扶持計劃。
去年9月創作者大會之後,今日頭條在短視頻賽道上加快了步伐:2016年9月,推出音樂短視頻產品「抖音」,目前日均播放量達到10億;9月,在日本上線了海外短視頻產品Topbuzz Video,目前在美國、巴西、日本等國家的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12月,小視頻和直播產品「火山小視頻」上線,目前日均播放量達到20億;今年2月,全資收購了美國短視頻應用 Flipagram;6月,今日頭條旗下的獨立短視頻APP「頭條視頻」升級為「西瓜視頻」;8月,上線了海外版產品Tik Tok;這個月,今日頭條剛剛完成了對音樂短視頻產品musical.ly的收購,讓小視頻業務有機會更快上一個大臺階。
現在,在今日頭條及旗下的火山小視頻、抖音短視頻、musical.ly、topbuzz video等平臺上,每天有2000萬條短視頻上傳,涵蓋PGC、OGC以及UGC等各種類型,日均累計播放量達100億。
從智能推薦走向「智能社交」,今日頭條推出「千人百萬粉」計劃
張一鳴還宣布,今日頭條將從智能推薦時代走向智能推薦和粉絲分發相結合的」智能社交」時代,並宣布推出「千人百萬粉」計劃,未來一年平臺將扶持出1000個100萬粉絲帳號。張一鳴認為,「智能社交」將是社交媒體的2.0時代,將成為整個內容行業的趨勢。
在過去一年,今日頭條通過兩種新的內容體裁探索智能社交的推薦方式:上線問答頻道並推出獨立產品「悟空問答」;上線「微頭條」,讓所有頭條用戶,特別是普通人通過發布短內容,與人互動、建立關係,獲得粉絲。
今日頭條的智能算法能夠有效幫助內容創作者降低粉絲獲取成本、提升粉絲活躍率。平臺上數量眾多的長尾領域內容創作者,如坤哥玩花卉、清晨錄音棚、耳科趙醫生、歡子TV等,均積累了可觀的粉絲量並與粉絲之間產生深刻連接。
針對「千人百萬粉」計劃,今日頭條高級副總裁趙添介紹了今日頭條幫助創作者漲粉的多種措施:提升粉絲在推薦系統中的權重,上線「關注」頻道,用戶在此頻道裡,看到的都是已關注的頭條號發布的微頭條和問答內容;並給新入駐微頭條和悟空問答的優質用戶提供「冷啟動流量包」;加大「推薦關注卡片」出現在信息流中的頻率,將優質帳號主動推薦給可能感興趣的用戶;提供關注紅包等運營工具。
今日頭條的粉絲紅利期剛剛開始。張一鳴將內容變現的環節分為流量、粉絲、付費用戶,其中最有價值的是付費用戶。頭條此前在流量和粉絲的變現環節都有嘗試,如頭條廣告分成、千人萬元籤約、商品功能等。內容付費是今日頭條特別看好的領域,接下來,今日頭條也會在內容付費領域進行嘗試。
悟空問答投入10億籤約答主,400億流量扶持微頭條紅人
微頭條和悟空問答對於構建今日頭條的粉絲生態意義重大,頭條號作者可以通過短內容和問答內容快速獲取更多粉絲、更高頻次地觸達粉絲、與粉絲更直接地互動,從而提升帳號的粉絲價值。今日頭條將大力扶持這兩大內容生態。
趙添在會上宣布,今日頭條計劃在2018年向悟空問答投入10億元。這些錢將用以籤約至少5000名各專業領域的回答貢獻者,以及通過問題贊助、回答紅包等方式刺激普通用戶在悟空問答社區貢獻他們的知識和想法。
悟空問答數據首度公開,截至目前,悟空問答已吸引超1億名用戶入駐,日均提問數超3萬個,回答數超20萬個,總閱讀量達2億人次。在過去的一年中,斥重資籤約超2000名答主,籤約成本從最初的每月1萬元,增長為每月超過1000萬。
對於微頭條,今日頭條將推出400億流量扶持計劃。計劃每天拿出1億多流量,全年約400億,使優質微頭條用戶在冷啟動早期享受流量保底,快速積累第一批粉絲。
微頭條是頭條號的補充和完善。雖然優質的內容通過智能推薦,大部分都能獲得大量閱讀,但難免會存在特殊情況,內容沒有得到有效推薦。而粉絲提供了保底閱讀量,再加上智能推薦,能獲得更高曝光,即「粉絲做保底,推薦做加法」。在變現方面,微頭條將支持作者發布軟文廣告,且支持開通自營廣告位,未來還將支持插入外鏈。
目前,微頭條已經吸引了趙麗穎、郭德綱、吳京等眾多一線明星入駐,也有劉強東、雷軍、張召忠等各界名人加入,也走出了章蓉婭醫生、韓跑跑等一批垂直領域紅人。
(責任編輯:宋政 HN002)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合作供稿方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