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提速時代之尷尬出行]小站衰落,縣城居民出行凸現尷尬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08日 02:37 來源:
來源:燕趙都市報
這些曾經在當地人生活中有著重要意義的站牌,它們的作用正在漸漸消失。
本報記者孫超 實習生張博 文/圖
■新聞提示
伴隨著鐵路一次次提速,一些縣城小站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影響。正定站因為與石家莊緊鄰、公路交通發達,停靠車次減少對當地百姓的生活尚無太大影響,而像新樂火車站、井陘火車站和滄州的東光火車站這樣的小站,提高速度與方便出行之間的矛盾就顯得尤為突出,當地很多人的出行方式正在被迫發生著變化。而有關專家稱,為提高鐵路運作效率,讓部分人改乘其他交通工具實屬無奈之舉。
新樂火車站:45公裡的尷尬
距石家莊市45公裡,這個說遠不遠說近不近的距離讓新樂火車站的地位變得有些「尷尬」———第六次鐵路大提速後,新樂站與不少縣城車站一樣,停靠車次銳減,當地人的出行方式不得不發生變化。
售票時間壓縮到兩小時
5月21日上午10時,新樂火車站站前廣場。
廣場上只停著幾輛大貨車,沒有一輛計程車,甚至是小三輪都沒有。一輛新樂到石家莊的客車停在廣場上,招攬著客人。「每趟客車都來這裡,拉些沒坐上火車的客人。」站前廣場惟一的一家牛肉板麵店老闆杜建軍說。
杜建軍在廣場上搭了個棚子,除了賣牛肉板面外,還賣些冷飲等,已經賣了4年多了。以前人多的時候,每天能進帳幾百元錢,「現在一天能賣一百塊錢就算不錯了」。
令記者沒想到的是,火車站進站口和檢票口的門都緊鎖著。玻璃上貼著通知,大意是因為火車提速,車次減少,目前還剩哪趟車,以及售票時間。通知上的內容顯示,新樂火車站的售票時間已經壓縮到了兩個小時,分別是上午7時到8時,下午16時30分到17時30分。
儘管通知已貼出多日,但還是會有不知情的旅客趕來。兩位操著外地口音的乘客好奇地看著通知,自言自語道:「怎麼到阜陽的車沒有了呢?」然後失望地離開。
沒有火車去石家莊
新樂火車站一位負責人描述,新樂站最輝煌的時候是1998年左右,停靠的列車有十多趟,每天要發送1000多人。第六次大提速後,新樂站每天發送的人數也就100人左右,只剩下了兩趟火車,分別是6404(石家莊—高碑店)和K184(南陽—北京西),而這兩趟車從高碑店和北京西返回時都不停靠新樂站,也就是說,目前新樂站沒有到石家莊的火車。
以前從新樂去石家莊坐火車半個小時左右就能到,現在顯然沒那麼容易了。當然,新樂汽車站裡發往石家莊的新石快客每12分鐘一班,目前新樂人去石家莊都會選擇新石快客,但乘汽車的花費顯然要比乘火車多得多。
「其實現在最頭疼的是沒有新樂到石家莊的火車。」楊大姐做服裝生意,隔三差五就要到石家莊進貨。商貿是新樂市的一項重要產業,當地有很多像她這樣的小商戶。「以前去石家莊進貨,都是坐火車,車票只有2.5元,到石家莊站後,走著就到南三條了,下午就能趕回來。來迴路費也就5元錢。」
而現在楊大姐要去石家莊進貨只有坐汽車,汽車票價10元,是火車票價的4倍,汽車到石家莊運河橋客運站,離南三條還很遠,還得坐公交車,一來二去,來回就得22元,時間多搭上點兒不說,光路費就比以前多出了17元錢,「一趟多花17元錢,時間長了就不是個小數目了。小本生意,不算計不行啊。」
南轅北轍的北上路線
由於新樂站停靠車次大幅縮減,現在,當地人出遠門就要南下到石家莊去坐火車,去南方還算順路,而要去北方就有點南轅北轍。
4442次(石家莊—張家口)取消新樂站就是個例子,這條線路平時車票都很緊張,春運期間更是一票難求。第六次大提速後,這次列車取消了新樂站。「以後回家就難了。」在新樂打工的張家口人老孫說,「得先坐汽車到石家莊,再坐火車到張家口,中間還要路過新樂。多跑冤枉路不說,錢也多花不少呢。到石家莊買火車票也不一定能買上啊,弄不好還得住一宿,又是一筆花銷。」
記者了解到,新樂目前總人口有45萬。「每年去石家莊的客流怎麼也得40萬吧,為何鐵路部門不照顧一下這麼多人的利益呢?」一位新樂市民反問。
井陘火車站:失重的「關口」
井陘是晉冀兩省間重要關口,井陘火車站也因此成為石太鐵路上的一個重要車站,而此次提速之後,停靠這裡的車次也大幅減少。
「這裡最多的時候能容納200多人同時進站,3年前,井陘站還有20多趟車,但是4月18日後,火車從15趟縮減到8趟,『砍』掉將近一半。」客運值班員郝志傑告訴記者。
去北京、天津、青島的車全停了
在郝志傑的客運室裡坐下,記者和他聊了起來。
以前,井陘站有到北京、天津、青島等方向的列車,現在雖然車還有,但是不在井陘停靠了。
就拿太原來說,現在有3趟車可到太原,1583次(杭州—太原)11時53分到,K519次(漢口—太原)4時39分到,2605次(唐山—臨汾)7時7分到,時間不是早就是晚,而且停車時間很短,最多停3分鐘(2605次),其他兩趟車只停2分鐘。
郝志傑說,提速後,從井陘到石家莊還有4趟車,但都是17時以後的車,到達石家莊後天色已晚,啥事也辦不成了,因此這些列車並不受當地乘客歡迎。
十多位乘客敲門問路
「到太原的車幾點的?不是原來下午2點有一趟嗎?」
「請問,到阜陽的車還有沒有?」
「我想去陽泉,現在還有車嗎?」
「是不是天津的車停了?只有去石家莊倒車了。唉,太不方便了。」
……
在記者和郝志傑聊天的近半個小時的時間裡,先後有十多位乘客敲開客運值班室的門,進門諮詢各種問題,大都是關於列車車次情況,很多人都失望地回去了。
郝志傑說,這種現象每天都在發生。
火車不方便,與井陘火車站距離不遠的汽車站火了起來。記者結束採訪時來到了井陘汽車站,大致算了一下,汽車站每9分鐘發一班車,每輛車能上15人左右,一小時就可以發送100人,而火車站全天發送旅客僅僅300人左右。
記者手記
縣城百姓出行利益不應隨小站「衰落」
在採訪中,記者印象最深的一幕就是在井陘火車站十幾位乘客詢問車次的事情,那一張張急切的臉,得知沒車後緊鎖的眉頭、失望的背影……記者感受到的是:火車對於這樣一個山區縣城來說依然重要。
按照鐵路部門的說法,此次鐵路提速並不是全國性的大提速,有些路段還是提不了,而要縮短行車時間,只能是採取少停站的辦法。一般情況下,火車在一個小站的停車時間是兩三分鐘,而且在進站前10分鐘就要開始減速,重新啟動後又需要10—15分鐘才能恢復正常行駛時的速度,這樣加起來,在一個小站停靠,行車受影響的時間就在25分鐘左右,如果多幾個小站停車的話,就會超過1個小時了。在這樣的技術背景下,小站受冷落也就「理所當然」了。
我國火車已經歷了6次提速,在每次的提速中都有一些小站退出歷史舞臺。這些地圖上看來並不起眼的小站,都曾在當地人的生活中發生過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們的衰落、消失,是交通發展的結果,也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當地百姓的出行方式甚至生活方式。在中心城市的交通越來越便利的同時,縣城百姓的出行利益,不應當隨著小站的衰落一同消失在我們的視野中。
不過,令人感到安慰的是,隨著鐵路的「退潮」,公路運輸緊隨其後,取而代之成了當地運輸龍頭。新樂,井陘,這些地方的汽車站雖然都不發達,但是毫無疑問已經擔負起了歷史重擔,這一點從其上座率上就可以看得出來。
責編:張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