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雖然沒有搖錢樹,但現在,漂在海上的石油運輸船倒是真能讓人躺著賺錢。
有多賺錢呢?有文章是這麼形容的:
業內通常把它描述為印鈔機:貿易商們低價買進原油現貨,轉手就以高價賣給期貨市場,當做遠月合約的交割品,以此鎖定利潤。這種生意基本沒有風險。
再具體一點,在上周四原油價格大幅反彈之前,貿易商們通過這種海上浮式儲油鎖定的利潤以年化計算高達20%。
20%的年化利潤什麼概念?去年業績排在全球第三位的量化巨頭Citadel的旗艦基金花了一整年的時間才實現19%的收益率。標普500指數去年全年漲幅大約29%。
縱橫市場多年的老將Praetorian Capital總裁兼首席投資官Harris Kupperman都驚呼「見所未見」,「現在的油輪儲油絕對是幾十年都無人能敵的超賺錢生意」。
囤油邏輯
這次囤油套利的時機太完美了。
核心邏輯在於基本面:疫情導致的經濟和出行停滯疊加產油國價格戰,供應和需求都急速走上完全相反的極端水平,嚴重過剩的供應像海水般湧入市場,必須找地方存儲現貨。
引爆囤油熱情的「導火索」、起到強化輔助作用的因素則是被稱為Contango的市場升水結構:產油國競相壓價導致現貨價格跌至幾十年不遇的低水平,顯著低於期貨市場報價。而在期貨市場,近月合約又大幅低於遠月合約。
通常來說,Contango結構將帶來海上儲油的需求增加。偏偏在此時,陸地儲油空間不足,這就使得人們對海上油輪的需求更加旺盛。
根據華創證券吳一凡團隊的介紹,在VLCC-TCE(等價期租租金)分別為3、4、5萬美元/天情況下,三個月原油期貨價格較現貨升水超過1.75、2.2、2.65美元/桶的時候,就存在套利機會。
這一次,升水幅度達到了令人震驚的高水平。布倫特5月合約比11月合約一度低13.45美元/桶,WTI近遠月合約價差也擴至12.85美元/桶,創下09年2月以來的紀錄。
這次不一樣
面對千載難逢的賺錢機會,有誰不心動?又有誰不行動?
自從3月9日沙特開打價格戰以來,人們搶租油輪都搶瘋了,以至於油輪費用從2月中旬的3萬美元/天狂飆數倍,3月份經常報價20萬美元上下。
即使儲存成本暴漲至如此高位,囤油也還是能賺到大量利潤的,儲油6個月大概能鎖定多達700萬至800萬美元的利潤。
各大貿易商傾巢出動,嘉能可也不例外。標普全球普氏能源資訊的信息顯示,最近幾周租油輪的熱情顯著攀升,有多達40艘大型油輪(VLCC)和20艘蘇伊士油輪已經籤下了長租合同。有些油輪的租期長達三年,那是行業史上的最高紀錄。
油輪船東Frontline Management AS執行長Robert Hvide Macleod稱,全球油輪正以史無前例的速度裝滿原油,幾乎是2015年上一次原油過剩時期的5倍。
就連美國總統川普都注意到了。他上周在一次白宮記者會上說:「現在海洋上到處都是原油。那是他們儲存的地方。我們從未見過這樣的事情,每一艘油輪現在都滿滿當當地塞滿了原油。」
對於川普,Harris Kupperman有著自己的理解:
我關注油輪業二十多年了。從2009年以來,由於持續的供過於求,每一次行業高峰期都是短暫的。但這次真不一樣。沒有一個國家想過早地解除封鎖,那會讓很多人死亡。恰好相反,大家都有強烈的動機實施儘可能嚴厲的封鎖措施,讓政府看起來是在保護自己的國民。哪一位政治家不想出現在電視臺裡高談闊論,說他們在保護你的同時還給你提供免費的刺激資金?正值大選,連川普都開始採取行動,我們都知道他一直以來只關心股市。
如果價格戰停止
如果沙特停止打價格戰呢?
「誰在乎?我們所有人都還在封鎖隔離呢。」Harris Kupperman說。
「汽車出行量下降了一半,飛機航班急劇減少。當然,我們最終將走出疫情,但到那時,將會有十幾億噸過剩的原油需要處理。美國政府說這種狀況可能持續18個月或者更久。這不是開玩笑嗎?那麼多油放哪裡去?現在是對油輪貪婪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