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城軌交通經驗專題 | 新加坡地鐵線路不多,但人性化設計與運營安全值得學習

2021-02-17 城市軌道交通網CCRM

美觀設計


線路的高架設計符合新加坡旅遊國家的國情,便於遊客沿途欣賞新加坡的自然風光,廣闊的地上空間可以成為地鐵站美學設計和空間感的保障。其中,博覽(expo)地鐵站作為乘客出樟宜機場的第1站,可謂是各國遊客進入新加坡的門戶。直徑38 m的大圓盤覆蓋下面的入口大廳和售票大廳。屋頂使用鈦板,100年的耐久性,幾乎不需要清潔與維修。天花板採用不鏽鋼,反射乘客與地鐵的運動,也反射陽光,最小限度地使用人工照明。博覽地鐵站現正在申報最佳地鐵站設計獎。

新加坡博覽(expo)地鐵站

便捷性


地上地鐵站銜接了輕軌、公共汽車和計程車等公共運輸,這也符合新加坡在規劃設計地鐵時「一站式」或「戶到戶」交通樞紐網絡的理念,方便乘客的換乘。通常許多大的地鐵換乘車站,也是比較大的公交車換乘車站,同時也與輕軌相連接,出站口附近設有計程車的候車「的士站」,在乘客上下班高峰時,乘客可以自由轉化出行的方式。

新加坡輕軌交通現已開通3條,全部實行高架形式,完全避開擁擠的交通和交通信號燈。輕軌全長28.8 km,共43個輕軌站,並且與地鐵站相互搭配。EZ-Link Card(易卡通)的廣泛使用也極大地加快了交通一體化的進程。

列車停靠在榜鵝輕軌站

2011年10月8日,在荷蘭村站(Holland Village Station)新加坡迎來環線(CCL)的全線通車。由於新加坡環線的增加,乘客的平均乘車時間縮短至17min。例如從璧山站(Bishan)到荷蘭站(Holland Village),乘客乘坐環線需要14 min,而乘坐南北線或使用其他公交,則需要31 min。

藝術性

早期的地鐵車站建築強調實用而非美觀。 這點可以從最早開始建造和營運的車站上看出來。從1987年到1988年南北線和東西線上的楊厝港站到金文泰站都是如此。唯一的例外是烏節車站,地鐵系統的設計者有意將其建成一個地鐵車站的「樣板」而建造了半球形的屋頂。地鐵車站的建築風格在後續的階段裡漸漸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從而產生了圓筒狀的車站(從加冷到巴西立的絕大多數車站),和有屋簷的車站(從裕廊東站往西的所有車站)。

裕廊東站外觀

在主要的地鐵車站裡,可以看到一些藝術作品,主要是表現新加坡近代歷史的繪畫和雕塑。兀蘭站投入使用時,展示了一件4000公斤重的雕塑。東北線啟用時,陸交局主持了一個稱為「ART IN TRANSIT」的項目,19位本地藝術家創作了一批藝術作品,並與車站的內部建築裝潢相結合,目的是為乘客在搭乘地鐵時可以有鑑賞公共藝術的機會。每個車站的藝術作品都與車站的特點相配合。不過只有東北線的車站在這個項目下受惠。當局也舉行了一項藝術作品比賽,為正在建造中地鐵環線的車站設計做準備。

中文書法藝術嵌入地面,牛車水地鐵站

運營模式

新加坡整個公共運輸系統(包括公共汽車、計程車和軌道交通)主要由兩家全方位經營的運營公司(SBS新捷運公司和SMRT公司)負責。新加坡地鐵公司是世界上少數幾家能贏利的地鐵公司。純粹的市場經營模式和以利潤為企業最大追求目標的理念,使得地鐵公司自成立以來就不曾虧損過。

地鐵公司進行有效經營的關鍵策略是:

1)公共運輸一體化運營;

2)核心競爭力的綜合提升;

3)清晰明確的公司管理結構;

4)房產等商業價值的緊密關聯。


客流特點

新加坡地鐵是目前世界上最發達的高速公共運輸系統之一,是居民出行首選的交通工具,每天為新加坡將近一半的人口提供服務。服務時間為早上5∶30到凌晨1∶00,在節假日期間會增開列車和延長工作時間,平均2~3min一班車,每天運送乘客195.2萬人次。新加坡國慶當天,地鐵將增加165趟次,等候時間從平均5~7 min減至平均3.5 min。

新加坡地鐵客流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不會出現擁擠,甚至不會出現身體接觸,這不僅限於空間大的地上站臺,也包括地下站臺。當出現人流高峰時,乘客自動排隊等待下一班車的到來,而不會擁擠搶佔已到來的列車,下一班列車也會在2~3 min之內到達。

列車

目前東西線和南北線共有3種車型,為750V三軌受電方式。列車為6節編組,A型車居多,採用列車自動控制技術(ATO)。

新加坡地鐵車輛大部分是由日本川崎重工在1986—1989年間聯合其他3家日本公司提供的C151型車,共396輛。1994年兀蘭延伸線開通時,新加坡從德國西門子公司購進了114輛C651型車輛補充到既有線運營中。1998—2001年間新加坡引進了日本三菱重工與日本車輛製造株式會社聯合提供的126輛C751B型車。隨著2003年東北線的開通,150輛法國阿爾斯通車輛投入運營,為全自動駕駛的1500 V架空接觸網受電方式車輛,且第1次在車廂內安裝了閉路電視。隨著地鐵環線的即將開通,陸路交通管理局將向阿爾斯通公司再續訂120輛車。

新加坡地鐵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地鐵之一。據統計,倫敦每年平均發生大約50起傷亡事故,而新加坡每年僅發生1起傷亡事故。

屏蔽門系統

新加坡地鐵的每個車站都裝有屏蔽門系統,把站臺區域和軌道區域進行有效隔離。這樣做的目的是,防止乘客不慎跌入軌道區域而發生危險;降低空調換氣系統的運行能耗;同時,當發生火災時,可以將煙霧和毒氣隔離在軌道區域內,防止火災蔓延。當列車未到站時,屏蔽門是一直關閉的,在最大限度上保障乘客安全。

新加坡地鐵站屏蔽門

地鐵安裝有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自動滅火系統、自動排煙系統、應急照明系統和應急廣播系統。地鐵隧道內每50 m就有一座消火栓和相應的水龍帶、水槍等滅火設備,每節列車上也設置有滅火器。

防火系統


新加坡地鐵採用國際通用的高標準防火,無論是站臺、隧道還是高架軌道都儘可能地採用阻燃材料修建,如鋼筋混凝土、石料、玻璃、陶瓷和金屬等。地鐵內所有的電氣、電纜設備都裝置在有阻燃作用、產生低濃度煙霧和無毒氣物質的護套內,以降低火災的風險。更重要的是,所有地鐵車廂也都採用阻燃材料製作,與車廂配套的推動和供應服務的設備,一般都安裝在車廂的地板下面。一旦發生火災,火勢最快也要45 min才能蔓延到下一站,而地鐵不到4 min就能到達下一地鐵站,這也為火災救援贏得了時間。

新加坡的地鐵站內無一例外沒有垃圾桶,首先因為新加坡禁止乘客在地鐵站和地鐵內吃東西和喝飲料,違反規定將繳納不菲的罰款;其次,沒有垃圾桶就減少了鼠類出現的可能性,因為鼠類咬電線短路是發生火災的主要原因之一。除了萬全的防火措施外,新加坡政府還每年組織市民參加突發事故時逃生的模擬演習,掌握一定的逃生技巧。

應急系統

車廂內的移動橋是安全疏散乘客的可靠保障。當地鐵因為停電或者其他原因停留在中途時,地鐵公司為此做好了應急預案,工作人員會立即開啟隧道的通風系統。在地鐵的安全設計方面,每節車廂都設計藏有一道移動橋,當意外發生在中途時,控制中心會迅速調來一輛車停在故障車旁邊,乘客可以從靠近門口的座椅下拉出移動橋,經過移動橋安全地疏散到救援車上。

新加坡地鐵每輛列車的輪軸上都裝有「安全盤」。一旦輪軸上的兩個膠輪發生破裂,車輛可以依靠安全盤行駛到下一個車站。另外,每個車站和每輛車上都裝有2個緊急按鈕和2部通話機。當發生意外時,乘客可以按緊急按鈕讓列車停車或者阻止站臺內的列車啟動,並通過通話機與控制中心聯繫。車廂內有緊急出口,高架線路上也有安全通道,發生意外時,乘客可以迅速地被疏散到安全地帶。

安全、舒適、整潔、高效、美觀是新加坡地鐵給人最深的印象,新加坡成熟的軌道交通系統、先進的科學技術設備、人性化的服務管理策略與合理的規劃運營理念密切相關。

本文內容來源:維基百科,《都市快軌交通》雜誌文章《新加坡地鐵人性化設計與安全對我國地鐵的啟示》(作者:曹志超 李得偉,2013年第2期)等,圖片來源:網絡

感謝您關注我們,歡迎投稿至小編郵箱:3109746258@qq.com


相關焦點

  • 域外城軌交通經驗專題 | 為何遊客、居民都喜愛臺北捷運?
    「臺北捷運」是目前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的簡稱,線網範圍涵蓋臺北市、新北市與未來的桃園市,不但是臺灣第一座投入運營,也是規模最大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在都會區的發展過程中,臺北捷運長年扮演整個大臺北都會區交通主軸的角色,從初期以提供乘客快速、便捷服務為主,到與市區的生活化、人性化、多樣化協同發展,臺北捷運的便捷設計理念滲透到市民捷運生活的多個層面。
  • 2020 年中國內地城軌交通線路發展:內地45城運營線路7978.19公裡
    山川網:近日,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發布了《2020年中國內地城軌交通線路概況》。資料回顧了2020年中國內地城市軌道交通的最新進展情況,並匯總了「2020 年中國內地已開通城軌交通線路統計表」、「2020 年中國內地新增城軌交通運營線路匯總表」、「2020 年中國內地新獲批城軌交通建設規劃匯總表」等資料,頗有價值。
  • 2018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年鑑發布 35城運營線路185條
    地鐵運營線路4354.3公裡,佔比75.6%;其他制式城軌交通運營線路1407.1公裡,佔比24.4%。2018年新增運營線路長度728.7公裡。進入「十三五」三年來,累計新增運營線路長度為2143.4公裡,年均新增運營線路長度714.5公裡。 2018年全年共完成城軌交通建設投資5470.2億元,同比增長14.9%,在建線路總長6374公裡,可研批覆投資額累計42688.5億元。
  • 【地鐵】全國地鐵開通時間和運營線路統計
    >和先進經驗... 【學習】公交安全行車十項操作規範【安全】公交老司機的安全行車十點經驗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國內地已開通城軌交通線路長度共計6730.27公裡,其中,地鐵5187.02公裡,輕軌255.40公裡,單軌98.50公裡,
  • 成都地鐵今天五線齊發 正式躋身軌道交通「第四城」 今年全國城軌...
    接下來,西安地鐵5、6、9號線有望「三線齊發」;鄭州3號線一期、4號線將在年內開通;太原首條地鐵12月26日擬舉行開通儀式……今天(12月18日),成都迎來更大的動作。5線齊發、一次性新增200多公裡,運營線路總數達到13條,總裡程飆升至558公裡——成都正式躋身地鐵「500公裡俱樂部」,躍升至全國軌交「第四城」。
  • 城軌交通市場研究:裡程全球領先,但佔比公交運輸量仍很低
    與其他城市交通運輸方式相比,城市軌道交通不但運輸效率更高且便捷安全,而且不存在著道路交通擁堵、汽車尾氣排放及噪聲汙染等問題。因而,城市軌道交通成為了解決當前城市出行問題的最佳方式之一。目前城市軌道交通已經形成多種類型並存於發展的狀態,主要有城郊鐵路、有軌電車、地下鐵道、軌道交通、單軌鐵路和自動導向交通系統等類型。城市軌道交通產業鏈涉及面廣,從前期的規劃及勘察設計、徵地拆遷到土木基建,再到站後機電工程、車輛購置,再到地鐵運營維護,中間環節非常多。
  • 踐行「深圳質量」發展理念 深圳地鐵聯手鐵科院布局城軌檢驗認證產業
    然而,目前城市軌道交通基礎設施檢測由於在規劃、設計、建設及運營方面仍存在一些技術瓶頸,限制了城軌交通基礎設施檢測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具體表現為:在檢測運用管理方面,現有的檢測系統檢測相對獨立,檢測功能分散,佔用天窗時間多,檢測效率低,檢測數據同步性差,不便於檢測數據綜合分析;國外檢測設備「水土不服」現象,檢測結果難以符合我國要求,交貨周期長,售後服務成本高,難以發揮應有效率。
  • 2019年全國40個城市開通城軌交通運營線路6730.27公裡(圖)
    原標題:2019年全國40個城市開通城軌交通運營線路6730.27公裡(圖)   中商情報網訊:2019年,中國內地累計有40個城市開通城軌
  • 9條地鐵+4條城軌!佛山地鐵軌道線路圖出爐!
    會上,佛山市鐵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胡拯民表示:根據規劃,未來四年,廣州將加速推動軌道交通建設,形成800多公裡的軌道交通網絡。相比廣州,佛山軌道交通建設進度仍有待加快,這就倒逼佛山要加快推進軌道交通網絡建設。佛山市國土規劃局黨組書記、副局長、市軌道辦主任周霞表示,搶抓粵港澳大灣區機遇,我市將全面加強軌道交通建設。
  • 深圳地鐵城軌未來將「一卡通」無縫換乘
    來源: 深圳房地產信息網「十四五」期間,深圳都市圈城際鐵路網絡將初步形成,並實現地鐵和城軌「一卡通」、無縫換乘,通勤更加便捷。近日,市人大常委會視察我市軌道交通建設運營情況時,市軌道辦在匯報中透露上述信息。
  • 廣州地鐵將運營 四條城際動車線路
    繼1月11日在微信公眾號、官方網站發布城際軌道交通運營業務人才招聘公告後,3月29日,廣州地鐵再次發布城際鐵路動車司機招聘啟事,首次證實未來將承接四條城軌線路[廣清城際鐵路(廣州北-清遠)、新白廣城際鐵路(新塘-廣州北)、珠機城際鐵路(拱北-橫琴)、廣佛環線 (廣州南-佛山西)]運營,構建 「一張網、一張票、一串城」的粵港澳大灣區軌道交通運營模式。
  • 南海首條有軌電車新交通進度如何?預計年底試運營
    記者近日採訪了多位業內人士,了解南海新交通的最新進展,同時深入解析有軌電車對區域交通及片區發展的作用。建設進度首通段有望年底試運營全線13座車站主體已全部完工,其它機電設備正在同步推進。更值得期待的是,南海新交通試驗段全程設計了4個換乘站點,其中蟲雷崗站可換乘廣佛線,未來還將東延接入廣州南站,實現東接桂城核心,北連廣州荔灣、海珠,東通廣州番禺的同城化大交通網絡。
  • 廣東城軌運營裡程突破1000公裡 廣州城軌全國最繁忙
    權威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廣東全省開通運營的城軌(包括地鐵、輕軌、單軌、市域快軌、現代有軌電車、磁浮、APM等)總裡程首次突破1000公裡,達到1028.5公裡。這也使得廣東成為全國首個城軌運營總裡程突破1000公裡的省份,城軌運營裡程全國第一。
  • 新增地鐵線、高鐵、城軌…花都的交通,都為你安排好了!
    分別是地鐵24號線(8號線北段拆解線)、 地鐵29號線、地鐵18號線 此外,花都已開通廣州北站⇆深圳的高鐵 新白廣城軌、廣清城軌也即將通車 還有多條公路修建等一大波好消息~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將來花都的交通有多便利!
  • 火車、動車、高鐵、城軌、地鐵區別知多少?
    現今社會經濟發展、科技進步,大家出行旅遊辦公出差等通勤,經常需要坐火車或者軌道交通工具。而目前國內的軌道交通工具主要有火車、動車、高鐵、城軌、地鐵等。各種軌道交通工具,很容易讓人產生混淆。許多小夥伴高鐵動車坐過許多次,可是二者的區別,可能都搞不清楚。在這裡,筆者想跟大家科普一下火車、動車、高鐵、城軌、地鐵等軌道交通工具的區別。
  • 探營上海軌交18號線:無人駕駛、人性化服務、全線智慧運維
    18號線一期南段(航頭站~御橋站)目前已順利通過初期運營前安全評估,具備全自動運行初期運營條件。 18號線是上海首批全功能一次性開通最高等級全自動運行的大運量軌道交通線路,採用了多項新型施工技術、新型材料和工藝化裸裝。線路縱貫上海東中部腹地,途經浦東新區、楊浦區、寶山區,南起航頭站,北至長江南路站。
  • 2019中國內地城軌城市總量升至40座,運營總裡程超6700公裡!
    而高鐵之外,去年同樣是中國城市軌道交通飛速發展的一年。內地擁有城市軌道交通的城市越來越多,各城市建成通車運營的線路及裡程也飛速發展,十分值得我們一起來關注。城市軌道交通組成及中國城軌建設現狀根據日前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發布的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國內地累計有40個城市開通城軌交通,運營線路總裡程達6730.27公裡。
  • 前方到站「智慧城軌」呼和浩特搭上「城軌雲」號列車
    超前布局城軌雲創新應用帶來「後發優勢」2016年4月,呼和浩特軌道交通剛剛開工建設半年,呼和浩特市城市軌道交通建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作為軌道交通的建設方,就超前提出並開始踐行「雲計算+城軌」的發展理念,要用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為城市軌道交通提供地鐵運營生產、企業管理、建設管理、運營管理以及資源管理等一系列服務。
  • 珠海的珠機城軌通車是地鐵還是城軌?
    8月18號珠海的珠機城軌(廣珠城軌珠海站—珠海金灣機場)一期珠海站到長隆公園段開通運營。珠機城軌其實就是廣珠城軌的珠海市內延長線。雖然珠海人親切地稱珠機城軌為珠海地鐵1號線,而且很多路段都是地下建設的,那珠海城際是地鐵還是城軌。
  • 2020年地鐵等運營和建設線路總總表
    官方數據和各城市地鐵運營商的統計數據有差異,特別是運營裡程這個非常重要的數據。地鐵運營線路裡程數據一定是唯一的,這個數據比實際數據大了,讓無數乘客多掏錢,這個數據比實際數據少了,就是國家的錢少了,這個道理是簡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