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城軌交通經驗專題 | 為何遊客、居民都喜愛臺北捷運?

2021-02-11 城市軌道交通網CCRM

臺北市位於臺灣島北部,是臺灣省第一大城市,與新北市、基隆市協同構成臺灣第一大都會區,即大臺北都會區。「臺北捷運」是目前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的簡稱,線網範圍涵蓋臺北市、新北市與未來的桃園市,不但是臺灣第一座投入運營,也是規模最大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在都會區的發展過程中,臺北捷運長年扮演整個大臺北都會區交通主軸的角色,從初期以提供乘客快速、便捷服務為主,到與市區的生活化、人性化、多樣化協同發展,臺北捷運的便捷設計理念滲透到市民捷運生活的多個層面。

臺北捷運首條路線——木柵線(為現在文湖線的前身)於1996年3月28日正式通車,迄今已運營22年。目前,臺北捷運運營裡程共計131.1 km,擁有117座運營車站。運營線路包括棕線(文湖線)、紅線(淡水信義線)、綠線(松山新店線)、橘線(中和新蘆線)及藍線(板南線)共5條,線路走向及布局見圖1,線路具體信息見表1。

由圖1可以看出,既有線網以臺北中正區、松山區為中心相互交錯構成閉合或非閉合環路,可以有效促進臺北市中心與周邊衛星城鎮的發展。表1列出了各運營線路長度、車站數目、敷設方式等信息,從中可以看出臺北捷運線路長度均在20 km以上,最長線路為紅線(淡水信義線)和橘線(中和新蘆線),均為29.3 km;最短線路為綠線(松山新店線),線路長度為20.7 km。在車輛制式上,棕線(文湖線)為中運量膠輪路軌系統,其他線路均為高運量鋼輪輪軌系統。

臺北捷運快捷便利,至2016年底累計總運量已突破82億人次,其中2016年乘客總運量將近7億4千萬人次,日均運送乘客達202萬2000餘人次。2013—2016年,運營成果逐步顯著,具體運營數據見表2。

表2  臺北捷運2013—2016年運營情況

注*:括號外為淡水信義線、松山新店線、中和新蘆線及板南線數據,括號內為文湖線數據。

從表2數據可以看出,臺北捷運前3年運營裡程逐年增加,2016年與2015年保持一致;年度運量、日均運量年度增幅均在2.8%以上;乘客滿意度均達90%以上,維持一貫高水準服務水平;連續4年準點率在99%以上,高峰發車間隔2016年提高到僅1 min 20 s,行車密度較大。此外,據統計臺北捷運2016年全年營運可靠度指標(即每發生1件5 min以上行車延誤事件的平均行駛車廂公裡數)為488.4萬車廂公裡,相當於可靠度為99.998%,即每發10萬車次會發生2.2次5 min以上行車延誤事件。

在經歷了30年建設運營後,臺北捷運目前正處於對已核定線路的建設及未核定新線路的規劃設計時期,其線網未來規劃如圖2所示。

如圖所示,臺北捷運未來線網規劃圖中可分為3部分,其中實線部分為既有線網,點劃線部分為已核定的在建線路,虛線部分為規劃中尚未核定的線路。已核定的在建線路主要包括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負責的環狀線第一段、信義線東延段及萬大—中和—樹林線(第一期工程)等,合計26.6 km,24座車站;

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負責的淡海輕軌、三鶯線及安坑線等,共計35.8 km,41座車站。預計完工後,整個線網線路裡程可達203 km。規劃中尚未核定的線路包括萬大—中和—樹林線(第二期工程)、環狀線北環段及南環段、民生汐止線、社子/士林/北投區域輕軌線網、臺北市東側南北向軌道運輸系統等。預計全部完成後,臺北捷運線路總裡程將達290 km以上,預計每日輸送乘客360餘萬人次,約為2016年日均輸送乘客的1.8倍。

城市軌道交通換乘站按照線路走向、敷設方式等因素,可分為通道換乘、站臺式節點換乘及同站臺或車站平行換乘,而平行換乘又可以根據站臺是否在同一平面分為雙線同臺單層平行換乘(如北京地鐵國家圖書館站)、雙線同臺雙層平行換乘。其中雙線同臺雙層平行換乘最為便捷,是指2條線路平行位於上下2層,且同時擁有2個平行換乘站臺,乘客下車後到同一島式站臺的另一邊,或搭乘扶梯到上一層或下一層島式站臺,即可換乘另一方向線路的換乘方式,香港為該種平行換乘應用最為廣泛的城市。臺北捷運車站平行換乘設計始於1980年的設計階段,部分設計師曾參與香港地鐵設計,將港鐵的平行換乘設計應用到了臺北捷運中,在主要換乘車站採用了雙線同臺雙層平行換乘設計的理念,如中正紀念堂站、古亭站和東門站3個換乘車站,如圖3所示。

圖3  平行換乘

中正紀念堂站、古亭站和東門站分別為綠線(松山新店線)和紅線(淡水信義線)、綠線(松山新店線)和橘線(中和新蘆線)、紅線(淡水信義線)和橘線(中和新蘆線)的換乘站,3個換乘站均採用平行換乘,構成了一個「三角轉車組」,可以滿足所有乘客的零換乘需求。以下以古亭站為例,結合站內換乘實景對平行換乘進行說明。

古亭站為橘線(中和新蘆線)與綠線(新店線)交會站,採用地下3層的島式疊式站臺設計形式,地下1層(圖4中A層)為站廳層,地下2層(圖4中B層)、地下3層均為站臺層,可實現雙線同臺平行換乘。假設起點為①綠線往西門、松山方向,欲換乘②橘線往迴龍、蘆洲方向,只需下車到本站臺對側即可換乘;若想換乘④橘線往南勢角方向,則下車搭乘扶梯(圖4中C處扶梯)下到地下3層站臺即可實現換乘。由上述可知,採用雙線同臺雙層平行換乘方式時,同向(指2條線路行駛方向相同)換乘可在同層站臺實現,反向換乘需要搭乘扶梯垂直到達另一站臺層即可,大大提高了換乘效率,節省了乘客的換乘時間。

臺北捷運除承擔乘客運輸外,還以車站為基礎開發廣告、停車場、商店、地下街及捷運商品等附屬產業以增加盈餘。截至2015年末,臺北捷運廣告形式主要有燈箱、壁貼、站臺電視廣告、車廂內海報、車體廣告及站臺門可透視廣告;總計收費停車場共 28 處,汽車位5 170 個、摩託車位6 398個;結合休息、遊憩、生活、文化、餐飲等多元服務的販賣店共設164個,地下街店鋪109個;同時還推出各捷運車站專屬章戳及旅遊集等紀念品。

特別值得推崇的是臺北捷運地下街的開發,以中山地下街和東區地下街為例。

其中中山地下街位於紅線(淡水信義線)上,自臺北車站經中山站至雙連站,長約815 m,總面積約14 672 m2,出入口共有7處,廣場共有5座;東區地下街位於藍線(板南線)上,在忠孝復興站與忠孝敦化站間,長約725 m,總面積約10 484 m2,出入口共有17處,廣場共有7座。

臺北捷運地下街內根據使用空間功能分為廣場、走廊、店鋪及辦公室等,擁有百貨用品零售、服裝、飾品配件、便利商店、休閒娛樂、餐飲食品等各種商鋪。捷運地下街商鋪不僅解決了地上拆遷後原有商家的安置問題,同時也疏散了地面人流,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臺北市地面交通的壓力。

捷運地下街智慧圖書館  和 捷運地下街藝術長廊

當前臺北捷運地下街日夜人流不斷,百業爭榮,基本可以解決市民和消費者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需求。除此之外,捷運地下街還擁有各種便民中心、地下書街(見圖7)、藝術長廊等,給市民提供日常生活便利的同時,又呈現了一場文化藝術的盛宴,是當前少見的優質購物休閒場所。

臺北捷運運營起訖站發車時間為每天6:00至24:00,持續運營18 h(跨年夜除外)。結合全天不同時段客流情況,並考慮工作日和節假日的差異,臺北捷運制定了不同的行車計劃。以棕線(文湖線)為例,工作日(周一至周五)運營時段分為尖峰時段、非尖峰時段和夜間時段3種工況;節假日(周六、周日及法定假日)運營時段分為正常時段和夜間時段兩種工況。各種不同工況的時間範圍及發車間隔信息見表3。

表3  棕線(文湖線)發車時刻表

同時,臺北捷運還根據不同線路不同車站客流情況,設置了不同的停靠站時間,如棕線(文湖線)在一般車站的停靠時間為20~30 s,而忠孝復興站客流較大,其停靠時間為40~50 s,這是由於該站是藍線(板南線)與棕線(文湖線)的換乘車站,且位於主要幾座大型商場及精品店交會處。除此之外,同一線路根據運營區間的不同,其發車間隔也略有區別,如橘線(中和新蘆線)運營區間分為迴龍—南勢角、蘆洲至南勢角,在工作日的尖峰時段發車間隔約為6 min,而重疊區間則約為3 min。

臺北捷運實行計程票制,具體票價方案為起步5 km(含)內20新臺幣,23 km以內每增加5新臺幣可乘坐3 km,23~31 km範圍內每增加5新臺幣可乘坐4 km,大於31 km後,票價封頂為65新臺幣,具體票價見表4。

表4  臺北捷運票價

臺北捷運還有多種車票種類,其發行單位包括捷運公司、悠遊卡公司、一卡通票證公司、HappyCash遠鑫電子票證股份有限公司和愛金卡股份有限公司。其中使用最為普遍的是捷運公司和悠遊卡公司發行的車票。捷運公司發行的車票有單程票、一日票、24小時票、48小時票、72小時票、團體票等,該車票一般適用於來臺北旅遊的乘客,其停留時間相對較短。悠遊卡公司則針對不同人群的多種需求發行了多種車票,包括晶片普通卡(適用一般乘客)、新一代學生卡(適用學生)、數位學生證(適用學生)、晶片優待卡(適用老人和孩童)等。目前,悠遊卡不但適用於臺北捷運,而且還可應用於臺北市和新北市的聯營公交車、臺灣高鐵、臺灣鐵路、部分遠途客運(如國光客運大部分線路)、觀光景點(如臺北市動物園、野柳地質公園等)、特約商店(如7-11店、全家店等)小額消費等。悠遊卡適用範圍較廣,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生活。

悠遊卡(普通)

目前,使用悠遊卡搭乘臺北捷運的每次費用可享受8折優惠。此外,使用悠遊卡還可享受臺北捷運、公交雙向「轉乘優惠」,即在1 h內公交車與臺北捷運雙向轉乘,每趟可享受轉乘優惠8臺幣,據統計2016年平均每日約47.5萬人次享受轉乘優惠。通過捷運與公交雙向轉乘優惠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鼓勵乘客搭乘公共運輸,提升了公共運輸的使用率。

臺北捷運在2016年顧客整體滿意度達到95.9%,與其多方面的人性化設計細節密不可分。

臺北捷運在每節車廂兩端及車站內設有博愛座,並在醒目的位置粘貼宣傳標語,專為老弱病殘孕及帶小孩的乘客提供。於2007年9月推出「博愛識別貼紙」,向任何有座位需求者發放,可在各車站詢問處向工作人員索取。隨後又與衛生部門一起專門向孕婦發放「好孕胸章」、「好孕貼紙」。領取後將卡片標識佩戴或貼於胸前,上車便會有乘客主動讓座給佩戴胸章和貼紙的乘客。

臺北捷運為特殊需求人群提供的服務除了博愛座及博愛標示卡外,還設置了嬰兒哺乳室、規劃了夜間安心候車區、輪椅借用、聽障乘客傳真、代叫計程車、視障乘客專人引導乘車等貼心服務。其中,到2016年嬰兒哺乳室已設置35間,每月平均使用約2 900人次。夜間安心候車區一般設置在車站站臺中部,同時設有監視系統及對講機,並由服務人員加強巡視留意,以維護夜間婦女搭乘捷運安全。

為滿足節假日乘客(騎行者)的正常休閒活動,臺北捷運共開放了87座車站允許攜帶自行車搭乘,其中以下車站對自行車不開放,包括文湖線各車站、淡水站、臺北車站、大安站、忠孝復興站和南京復興站。攜帶自行車搭乘捷運如圖14所示,同時在車站站臺上有自行車搭乘車廂標識。為維護其他乘客權益,捷運公司規定每1車門區限停2輛自行車,每列車共可停放16輛,且攜帶自行車一律全票收費,單程票為80元臺幣。據統計,2016年平均每個節假日約有748輛次自行車搭乘捷運。

此外,臺北捷運各通車車站公眾區域均設有無線網絡,包括臺北公眾區免費無線上網(Taipei Free)、臺北市公眾無線寬頻網絡(Wifly),另外在列車及車站還提供免費無線上網(TPE-Free AD WiFi)。為提升無線上網服務,臺北捷運自2017年7月下旬已在紅線(淡水信義線)、藍線(板南線)及車站啟用新WiFi,其餘線路預計於年底開通,如下圖(a)所示。同時,在捷運車站還提供免費充電服務區及無線上網桌,以方便乘客使用筆記本電腦、智慧型手機等設備,如下圖(b)所示。在臺北捷運車站內諸如此類的設計細節還有很多,如設置儲物櫃、提供愛心傘及AED自動體外除顫儀(也稱自動電擊器)、遊客中心服務等,如下圖(c-f)所示。

迄今為止,臺北捷運已運營22年有餘,從社會、經濟、文化、交通、服務等各個方面為大臺北都會區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臺北捷運的便捷設計理念,滲透在車站、車輛、乘客服務等的方方面面,也給大陸各地城市軌道交通的規劃設計、運營服務等帶來了啟示:

臺北捷運換乘站設計之初便借鑑香港地鐵的成功經驗,在主要換乘車站採用了雙線同臺雙層平行換乘設計理念,乘客只需在本站臺或垂直上下樓梯到達另一站臺,即可實現2條線路任意方向的換乘。縱觀當前我國地鐵換乘站設計,平行換乘尤其是雙線同臺雙層平行換乘的車站並不多,建議在拆遷、投資、施工等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儘可能地選用雙線同臺雙層平行換乘設計,可以大大提高換乘效率,節省乘客的換乘時間。

臺北捷運以捷運車站為基礎,依託捷運地下街開發多元化的附加產業,開展多角度經營不僅增加盈餘,同時向乘客提供多元化服務,豐富市民物質文化生活。

 在運營管理方面,臺北捷運票務制度提供多元選擇,滿足乘客在臺北都市區的交通需求。以悠遊卡為例,不僅可應用於臺北捷運,還可應用於公交車、臺灣高鐵、臺灣鐵路、部分遠途客運、觀光景點、特約商店小額消費等,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活。同時,悠遊卡還可享受臺北捷運、公交車雙向「轉乘優惠」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鼓勵乘客搭乘公共運輸,提升了公共運輸的使用率。

臺北捷運充分貫徹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從細緻入微的博愛座及各種卡貼,到免費充電區與資訊時代的無線WiFi;從關懷乘客特殊需要的嬰兒哺乳室、夜間候車區,到攜帶自行車搭捷運等等,從各個細節著手,充分考慮乘客需求,為乘客提供多方位服務。臺北捷運的人性化設計理念,為市民帶來了舒適的乘車體驗。

(文章、圖片、觀點來源於《都市快軌交通》,涉及版權請聯繫刪除,如有轉載請標明出處)

感謝您關注我們,歡迎投稿至小編郵箱:3109746258@qq.com

相關焦點

  • 高雄巨虧臺北繁榮 臺南北兩捷運命運大不同
    國民黨籍候選人黃昭順也親自體驗高捷,批評捷運質量差,車站沿線商圈沒落。雖然陳菊表示有信心保住高雄人打拼20多年才爭取到的「大建設」,但要堵住高捷如此大的漏洞,也沒那麼容易。  城市名片 北捷造就繁華之功  據一位大陸駐臺記者描述,在臺北採訪,出門前都要打聽目的地附近有沒有捷運站,「因為捷運是這裡最便捷且廉價的交通工具」。
  • 臺灣桃園捷運邀請大陸業者交流軌道交通建設經驗
    原標題:臺灣桃園捷運邀請大陸業者交流軌道交通建設經驗  新華網臺北9月21日電(記者曹檳)「在京津城際列車上立一根香菸,從頭坐到尾,香菸都不會倒。大陸在減震降噪技術上有一定優勢,兩岸在這方面的合作空間會很大。」
  • 桃園機場捷運開通直達臺北 赴臺個人遊更便捷了
    央廣網北京3月8日消息(記者雅萍)來自臺旅會的最新消息:3月2日,桃園機場捷運(地鐵)正式運營,臺北松山、桃園及高雄小港等臺灣三大機場皆有捷運系統連接市區。其中,桃園機場捷運主要服務桃園機場的聯外交通,即從臺北車站經桃園機場至中壢車站,橫跨臺北市、新北市及桃園市3市;從臺北車站搭直達車至桃園機場約需35分鐘、普通車約需50分鐘,並可於臺北車站及新北產業園區站預辦登機與行李託運,提供旅客更便捷的交通方式及彈性的旅程規劃。
  • 臺北內湖文湖線秘境,捷運大湖公園站
    導語:臺北內湖文湖線秘境,捷運大湖公園站大家好,我是本文旅行小編,每天為大家帶來最新旅遊資訊,希望大家能夠喜歡,如果大家喜歡的話,請多多支持小編哦。一個人獨自在臺北的旅行,我選擇從捷運南港展覽館站出發。
  • 地鐵、輕軌、捷運都是什麼?有什麼區別?
    城市軌道交通談這些東西之前,我們首先要說到【城市軌道交通】:城市軌道交通系統主要指的的是在城市中沿特定鐵軌進行的公共運輸工具「採用專用軌道導向運行的城市公共客運交通系統,包括地鐵系統、輕軌系統、單軌系統、有軌電車、磁浮系統、自動導向軌道系統、市域快速軌道系統。」
  • 域外城軌交通經驗專題 | 新加坡地鐵線路不多,但人性化設計與運營安全值得學習
    美觀設計線路的高架設計符合新加坡旅遊國家的國情,便於遊客沿途欣賞新加坡的自然風光,廣闊的地上空間可以成為地鐵站美學設計和空間感的保障。其中,博覽(expo)地鐵站作為乘客出樟宜機場的第1站,可謂是各國遊客進入新加坡的門戶。直徑38 m的大圓盤覆蓋下面的入口大廳和售票大廳。
  • 臺北捷運運營中的線路
    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簡稱臺北捷運、北捷,是服務臺灣省臺北都會區的大眾捷運系統,路網範圍涵蓋臺北市、新北市,為臺灣省第一座投入營運、也是規模最大的捷運系統,主要功能為紓緩臺北交通長期以來的交通堵塞問題,並藉以改善都市動線和機能,促進臺北都會區繁榮與發展。
  • 臺北捷運的慢生活
    東南網4月17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吳洪)如果你初到臺北,想體驗臺北的慢生活,坐捷運(即地鐵)是最簡單的。臺北捷運共5條線路,覆蓋了臺北市和新北市,是大臺北地區的交通大動脈。傍晚時分,乘坐捷運淡水信義線,直達最後一站淡水站,出站便是淡水河。
  • 臺北的便利交通---臺北捷運
    臺北捷運是目前臺北市內最便捷的大眾交通方式,平均3~5分鐘一班車,十分舒適又快速,在捷運站內除了不準吸菸也不可飲食,保持了捷運站的乾淨與美麗。不但是臺北上班族、學生的最愛,更是來自四面八方的旅客,一個輕鬆方便的交通工具。一、票別:單程(IC代幣)票價:新臺幣20-65不等,依照距離計費購買前先看清楚欲前往目的地的標價建議:1適合搭乘一次之旅客購買 2.各車站內設有自動售票機販賣。限發售當日有效,逾期作廢。
  • 看焚化廠、體驗捷運 韓正關注臺北城市建設管理
    韓正市長手持「悠遊卡」通過臺北捷運北投站閘機。【點擊圖片查看圖集】【點擊圖片查看圖集】    東方網特派記者張海盈4月7日臺北報導:今天下午,在結束了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參觀行程後,韓正一行在北投垃圾焚化廠「取經」,並搭乘了臺北捷運(地鐵),在兩座城市共通的一些城市建設管理方面分享經驗。
  • 一道靚麗的城市風景線——臺北捷運
    轉載自《世界軌道交通》臺北捷運全稱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是服務於中國臺灣地區臺北市、新北市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因其便捷廉價,四通八達,早已成為了臺北、新北市民和遊客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自從1996年正式運營以來,臺北捷運已累計運送59.2億人次,平均每天170萬人次。
  • ——來自國際化大都市的經驗
    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梳理了香港、臺北、倫敦、莫斯科的地鐵定價方案,他們的經驗或可供借鑑。香港:分段計價 最低4港元港鐵實行分段計價制,最低票價為4港元(約合人民幣3.12元),其後隨乘坐距離逐段遞增,最高為46港元(約合人民幣36元)。
  • 歡迎乘坐檯北捷運,設計已經進站......
    各位乘客大家好,歡迎乘坐檯北捷運,設計已經進站,請大家做好準備.這是一列開往2016世界設計之都臺北市的捷運,由15位設計師重磅打造,車已啟動,一路順風。除了卡哇伊的gif,我們還製作了宣傳視頻~出自27屆金曲獎統籌獎典禮影像製作的白輻射影像-向世界設計之都邁進,從臺北捷運開始-為了讓設計的美從捷運向外延伸
  • 臺北捷運(地鐵)交通詳解
    臺北都會區大眾捷運(地鐵)系統,簡稱臺北捷運、北捷,是服務臺北都會區的大眾捷運系統,目前全臺只有臺北、高雄兩地有捷運(地鐵)。
  • 臺北捷運(地鐵)
    運營線路   臺北捷運(METRO)目前運營線路有木柵線、淡水線、新店線、中和線、板南線、新北投支線、小南門支線共7條線,線路總長度67.2公裡,平常每日運量95.43萬人次。建設中的捷運新莊線CK570C區段標自臺北市重慶北路三段大橋國小站(O8)西端起,沿民權西路北側西行,穿越淡水河後向西南沿三重市重新路一、二、三段至捷運路路口(原福音街)轉沿捷運路經二重疏洪道前疏洪東路一段為止,全長約3.2公裡,包括臺北橋站(O7)、菜寮站(O6)及三重站(O5)三個地下車站。   以臺北橋站為例可以看出在建線路的建造特點。
  • 高雄巨虧臺北繁榮 臺南北兩捷運命運大不同
    國民黨籍候選人黃昭順也親自體驗高捷,批評捷運質量差,車站沿線商圈沒落。雖然陳菊表示有信心保住高雄人打拼20多年才爭取到的「大建設」,但要堵住高捷如此大的漏洞,也沒那麼容易。  城市名片 北捷造就繁華之功  據一位大陸駐臺記者描述,在臺北採訪,出門前都要打聽目的地附近有沒有捷運站,「因為捷運是這裡最便捷且廉價的交通工具」。
  • 臺灣桃園捷運邀請大陸業者交流軌道交通建設經驗
    原標題:臺灣桃園捷運邀請大陸業者交流軌道交通建設經驗  新華網臺北9月21日電(記者曹檳)「在京津城際列車上立一根香菸,從頭坐到尾,香菸都不會倒。大陸在減震降噪技術上有一定優勢,兩岸在這方面的合作空間會很大。」
  • 臺北市前任捷運局長 轟柯文哲內湖輕軌超外行
    華夏經緯網4月9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臺北市長柯文哲想打造信義區到內湖區的輕軌,但每天尖峰有超過10萬上班族湧入內湖,臺北市捷運局前局長常岐德認為,柯的意見不專業又超外行,反而是已規劃好的捷運南北線,造價雖貴上1倍,但每小時運量可達2萬至5萬人,才是根本解決內湖交通問題之道。
  • 臺北捷運:鋼鐵上的溫馨之旅
    捷運,就是大陸的地鐵。因其便捷廉價,四通八達,臺北捷運早已成為市民和遊客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自從1996年正式運營以來,臺北捷運已累計運送59.2億人次,平均每天170萬人次。更周到的是,每個捷運車站衛生間前,都有一個電子屏顯示其使用狀態,大的站點設有哺乳室,還闢出婦女夜間乘車區。此外,臺北捷運還在亞洲率先開放自行車搭載。 勸導為主處罰為輔 臺北捷運如此文明有序,除了與市民的素質有關外,它有什麼成功之道?又形成了怎樣的捷運文化呢?
  • 下一站,幸福——臺北捷運環狀線開通運營
    環一串聯起了新北市新店、中和、板橋、新莊四個人口密集區,在服務了沿線的同時還大大方便了四個區域間居民的來往,即搭乘捷運不再需要經由臺北市。列車環狀線列車臺北捷運環狀線為中運量鋼輪系統線路,採用臺北捷運環狀線電聯車,第一階段共購進17列列車。臺北捷運環狀線電聯車由日立軌道義大利與臺灣車輛聯合製造,採用第三軌供電,為4節編組列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