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曉沛 四川在線記者 吳曉玲
他來了,他來了,他帶著「印信」走來了。
12月6日,《國家寶藏》第三季將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正式開播。日前,節目組特別設計的「國寶印信」傳遞儀式引來不少關注。儀式中,包括三星堆博物館常務副館長朱家可在內的《國家寶藏》第三季九位文博機構看門人,從前兩季文博機構館長手中鄭重接過印信,宣告第三季節目揚帆啟航。
第一組:河南博物院——山西博物院——殷墟博物館
位於中原的河南是二里頭遺址所在地,陶寺遺址則在今天的山西省境內,這兩座遺址所代表的都是華夏文明源頭之一。而距今有3300年歷史、因發掘甲骨片而聞名於世的殷墟,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並為考古學和甲骨文所證實的都城遺址。這組可謂是「遠古文明」的超強組合。
第二組:湖北省博物館——雲南省博物館——三星堆博物館
集荊楚文化大成的湖北和立彩雲之南的雲南,曾經一個是古楚國,一個是古滇國,二者與三星堆所代表的古蜀國,體現的都是中原政權之外,中國南方另一種文明。這個組合探尋著華夏文明無限可能的另一面。
第三組:南京博物院——山東博物館——孔子博物館
第一座由國家投資興建的大型綜合博物館南京博物院,率萬世師表,禮成家國的山東博物館,以及閃耀著孔子思想之光的孔子博物院,它們都位於華東地區,在歷史上也都是文化重地。
第四組:上海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今日的上海與廣東都是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也是中國對外開放的門戶,世界矚目的焦點。他們作為我國東與南的兩個埠,俱為秦始皇首次完成中國大一統之時,正式納入中央政權統治範圍的。
第五組:陝西歷史博物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敦煌研究院
長安是絲綢之路的起點,新疆是絲綢之路的腹地,而敦煌則是這條路上最閃耀的明珠,這個組合共同串起了中國古代對外溝通的絲路,這是個「絲路三兄弟」組合。
第六組:湖南省博物館——四川博物院——西藏布達拉宮管理處
在這個組合裡,四川與湖南、西藏都有著悠久的親緣。四川與湖南不僅地理位置相近,歷史上還有「湖廣填四川」的記載,發生在清朝的這次大規模移民,讓湖南與四川從此血脈難分。而川藏更是自古密不可分,四川藏區作為中國第二大藏區,是內地連接西藏的重要通衢。
第七組:浙江省博物館——河北博物院——蘇州博物館
如果細細溯源,就不難發現這三者被一條長長的水系貫通,那就是大運河。大運河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大動脈,它全長2700公裡,這一頭在浙江,那一頭在河北,仰賴大運河的滋養,中間的蘇州才有了今日繁榮。
第八組:遼寧省博物館——甘肅省博物館——西安碑林博物館
萬裡長城是國人心中是最堅固的城牆壁壘,遼寧與甘肅分列於長城東西兩側,而碑林所代表的不朽之盛典,無窮之文章,正是長城所佑護的中華文明命脈所在。
第九組: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故宮博物院
從《國家寶藏》第一季到第三季,寒來暑往,春華秋實,故宮博物院始終相伴,這個組合毋庸贅言,一定是志同道合組合。
印者,信也,方寸之間濃縮著初心與責任、信義與使命。從華夏遠古文明對話,中華大一統延伸,到絲路文化的碰撞與交流,再到中華民族血脈相連、榮辱與共……以歷史文化為紐帶,以文明特質為腳註,從第一季到第三季,同一枚「國寶印信」「國寶印信」傳遞延伸了歷史軸線,活化了歷史場景,豐富了文化內涵,對接了美好未來,呈現了所有文博機構和《國家寶藏》文化賡續、文明遠播的志同道合。
據介紹,歷經600天多的探索磨礪,《國家寶藏》第三季將攜手600年的紫禁城、930年的西安碑林、1000年的蘇州園林、1300年的布達拉宮、1700年的敦煌莫高窟、2200年的秦始皇帝陵、2500年的孔府孔廟孔林、3200年的三星堆以及3300年的殷墟,帶著27件國之瑰寶,繼續與寶萌們共話國寶前世今生。節目中,9處文化遺產將根據年代由短到長排列,而三星堆將在倒數第二期中出場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