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產品當高價藥品賣 美容美體消費「套路」深

2020-12-16 浙江在線

  因妻子聽信美容店宣傳,前後花了30多萬元購買某品牌產品用於治療婦科疾病,事後發現並沒有效果,市區一男子一怒之下向市衛生監督所投訴。經調查後,市衛生監督所對該美容店進行了相應處罰,並禁止其繼續經營、使用該產品。近日,衛生執法人員再次突擊該美容店,發現經營戶已積極整改,不再銷售該類產品。

  隨著美容美體行業的快速發展,相關的投訴屢見報端。高昂的價格,被吹噓得天花亂墜的療效吸引了不少消費者「入坑」。雖存在涉及虛假宣傳,但因客觀原因限制,有關部門取證困難,給維權帶來不小的難度。

  虛假宣傳屢禁不止

  這名市民投訴的是市區八一南街上的一家美容店,衛生執法人員在店內突擊檢查發現,店內確有一款名為「易添美抑菌劑」的產品在售。該產品標籤上標註的衛生許可證號為「消」字號,屬於第二類消毒產品——抗(抑)菌製劑。

  消毒產品並非藥品,真有店員宣傳的那些奇效嗎?

  市衛生監督所醫療衛生監督科科長遊祖平介紹,「消」字號產品分為消毒劑、消毒器械、衛生用品三大類,其中衛生用品中的抗(抑)菌製劑,具有抗(抑)菌功能。近年來,抗(抑)菌製劑逐漸被各類美容美體機構應用,由於對大腸菌群、金葡菌、綠膿桿菌等的確具有抑制作用,對某些炎症的治療有一定的輔助作用,不少商家便藉此標榜產品具有排毒養顏、治療各種疾病的奇效,同時收取高於出廠價數十倍以上的天價。

  根據《消毒管理辦法》和《消毒產品標籤說明書管理規範》中的有關規定,所有宣傳抗(抑)菌製劑治療效果的行為均屬違法違規行為。然而,現實中關於此類違法違規行為的監管卻遇到了不小的難題。不良商家為規避風險,往往不會通過文字、海報等形式,只是口頭向消費者宣傳其「治療奇效」,監管部門極難採集相關證據,這也造成了不少不良商家逍遙法外,此類現象屢禁不止。本案中,產品標籤(說明書)及現場均未發現擴大或虛假宣傳內容,且證人證言不足,最終無法查實該店擴大或虛假宣傳的違法事實行為。

  經營單位難逃責任

  雖然此案中難以查實「虛假宣傳」責任,但美容店存在的另一個違法行為被抓了個正著。

  衛生執法人員調查發現,該店無法提供「易添美抑菌劑」的衛生安全評價報告。為此,市衛生監督所向涉案產品生產企業所在地衛計委發出協查函,要求協查該產品合法性,包括生產企業資質、衛生安全評價報告情況等。

  隨後,當地衛計委確認涉案產品為其轄區一生物科技公司生產,該企業有生產抗(抑)菌製劑的資質但未對相應產品進行衛生安全評價報告。

  這看上去似乎是生產企業的責任,不該由金華這家作為經營單位的美容店「背鍋」?

  其實不然。遊祖平解釋道,事實上,根據有關規定,經營者採購消毒產品時,應當索取的有效證件,其中就有產品衛生安全評價報告。因此,當事人在採購消毒產品時未盡到索證責任,經營首次上市前未進行衛生安全評價的第二類消毒產品,違反了上述規定。市衛生監督所責令該美容店停止經營、使用該產品,並依法對該店作出罰款3500元的行政處罰。

  美容美體類消費越來越普及,且大多價格不低,遊祖平建議愛美女性在商家推銷產品時,千萬要多個心眼。

  一是正確識別產品的「身份」及定位。若產品標籤(說明書)上標的衛生許可證號為「消」字號,則該產品為消毒產品,非藥品,任何疾病治療效果或者暗示疾病治療效果的宣傳都是違法違規的。

  二是正確判斷抗(抑)菌製劑是否合格。經營單位採購抗(抑)菌製劑等消毒產品時,需索取廠家的消毒產品生產企業衛生許可證、產品衛生安全評價報告及批次檢驗合格證明等材料。若經營單位無法出示上述材料,就無法確認產品為正規渠道採購的合格產品,消費者要謹慎購買。

相關焦點

  • 消毒產品當藥品賣 藥店購物要當心
    核心提示:消毒產品當藥品賣,日前,在海陽市藥店突擊檢查中發現,有很多藥店把消毒產品當藥品一樣銷售,而商家卻完全不知情,因為消毒產品上不僅標有治療功能,而且消毒產品的包裝和名稱也跟藥品十分相似。   為加大對消毒產品的監督管理力度,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7月11日上午,海陽市疾控中心的工作人員部分超市、藥店及酒店的消毒產品進行了突擊檢查。   在檢查中發現,有很多藥店把消毒產品當藥品一樣銷售,而商家卻完全不知情,因為消毒產品上不僅標有治療功能,而且消毒產品的包裝和名稱也跟藥品十分相似。
  • 把消毒產品當藥品賣違規 衛生監督所公布舉報熱線
    水母網8月6日訊(YMG記者 於明君 通訊員 王善浩) 在藥店、商場中買到的眼藥水、軟膏等,不一定是正規藥品,可能只是「衛消」字號的消毒產品。記者從煙臺市衛生監督所了解到,消毒產品不是藥品,不具備治療疾病的功效。
  • 消毒產品「掛靠」藥品賣 衛生監督:發現可舉報
    水母網8月20日訊(YMG記者 王文 通訊員 王善浩) 在藥店、商場中買到的眼藥水、軟膏等,不一定是正規藥品,可能只是「衛消」字號的消毒產品。昨日,記者從市衛生監督所了解到,消毒產品不是藥品,不具備治療疾病的功效。如果消費者發現有消毒產品標註藥品功效的現象,市民可以撥打投訴熱線舉報。
  • 女子香港旅遊高價買了一塊手錶,商家:她的套路比我們深
    女子香港旅遊高價買了一塊手錶,商家:她的套路比我們深去旅行的時候,有的人會報一個旅行團出遊,旅行團又分為常規旅行團和低價旅行團,所謂低價旅行團就是團費很便宜,可是需要遊客去到目的地之後消費。在香港遊玩的時候史女士也按照導遊的意思高價買了一塊手錶。可是回家第二天手錶就出現了故障。隨後史女士就找上旅行社,找上導購要求其維修。可是維修了兩個月手錶還沒修好,史女士就找上旅行社提出退款,史女士表示她買表的價格是八千塊,可以買一個更好的手錶了。
  • 消毒產品變藥品選購看準批文號
    接到投訴後,青島市消保委仔細查看了該眼清,其說明書中寫著適用於白內障、結膜炎、角膜炎、玻璃體混濁、青光眼、迎風流淚、老花眼等人群,但產品的批准文號是黔衛消證字(2008)第0027號,而不是國藥準字,應該不是藥品,能治療白內障等疾病嗎?帶著疑問,青島市消保委立刻聯繫了青島市衛生局,「消字號說明這個產品是消毒產品,不具備治療疾病的作用或功效。現在這個產品卻宣傳療效,這是違規的。」
  • 揭抽獎賣玉套路:張張一等獎 只換難退 劣玉高價賣
    揭抽獎賣玉套路:張張一等獎 只換難退 劣玉高價賣-中新網同類金鑲玉吊墜均標價上千文/圖 羊城晚報記者 戌邊 實習生 青笛「標價1298元的玉器,憑超市購物小票抽獎用券立減1000元,只收29811月上旬,羊城晚報記者應聘進入廣州某超市附近的一家玉器店暗訪,發現商家抽獎賣玉純屬套路。玉器批發市場商家告訴記者,通過此類套路銷售的玉石拿貨價可能只要數十元,平時正常銷售時,退貨率達六到八成;面對質疑,玉器店店主辯稱,零售渠道需要利潤,沒有強買強賣;而業界專家、律師則表示,類似套路或涉嫌欺詐。
  • 從依雲賣高價礦泉水學傳播,陸喜梅:起底高價賣水背後的套路
    如果是在街邊小巷,估計你也買不到超過10塊錢一瓶的礦泉水;但要是在大型超市,或是專有渠道,你會為一瓶包裝精美、號稱高階層精英者標配的高價水掏錢包嗎?一瓶礦泉水真的能承擔得起高價的皇冠嗎?我們以「依雲」為例來分析其賣高價的套路,看看它是怎麼塑造自己的品牌吸引力。
  • 消毒產品和藥品的區別在這裡,你知道嗎?
    消毒產品和藥品在某些方面很相似,稍不留神就可能混淆。但是,以下這些也許可以幫助您。 根本區別: 消毒產品:不是藥品,沒有治療疾病的作用。
  • 藥房賣違規消毒產品被查拒整改
    中安在線訊 合肥一藥房因賣違規消毒產品,被我市衛生監督部門查處後,仍不整改,待處罰決定下來後也拒籤字,近日衛生監督部門再次來到該藥房,發現違規產品還在賣。  在去年12月份全市消毒產品專項執法檢查中,合肥市九華山路華仁堂大藥房非藥品專櫃正在銷售上海宏盛藥業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旺華堂狼毒菌之淨乳膏」〔生產日期:20091102,規格:15g/支,衛生許可證號:贛衛消證字(2004)第0237號〕,其外包裝標示:「適用範圍:適用於皮膚真菌感染、手足癬、體癬、股癬、溼疹等一切皮膚瘙癢」;江西報恩堂藥業有限公司生產的「神霸黃皮膚中藥乳膏」〔生產日期
  • 真假混賣、藥品調包 港澳購買藥品這些套路要認清!
    而內地遊客去到香港、澳門,大都喜歡在當地藥店買些日常藥品、保健品,部分遊客更是專門前往購買藥品的。然而,近年來出現不少關於「香港黑藥房出售山寨藥」的新聞報導,香港消委會最近也公布了一批涉嫌售賣假冒藥物的「黑藥房」。此外,即使沒有遇到「黑藥房」,港、澳藥店中有大量進口藥品和保健品在售,內地消費者對其成分、功效、適用人群等均不甚了解,容易買到一些「口碑不錯」、「本地人都在用」但卻並不適合自己的產品。
  • 來賓這些藥店竟把「消毒產品」充當「藥品」售賣
    2020年7月至10月,象州縣衛生計生監督所衛生監督執法人員對轄區內各大藥店進行消毒產品專項監督檢查,發現有6家藥店存在銷售消毒產品標籤(含說明書)不符合有關規定且暗示對疾病具治療效果。
  • 東南亞旅遊消費陷阱套路深!
    由於一些新套路的出現,也給天津市民消費維權帶來難度。為此專家提醒市民,境外買珠寶一定要謹慎。合成寶石賣高價張女士回憶起在越南旅遊時購買一顆一克拉左右的「紅寶石」的情景:「當時商家說是紅寶石,我就以為是咱們平時說的天然紅寶石。原本標價將近10000元,經過殺價,最後6000元左右買了下來,我覺得很划算。
  • 「高鐵設座賣高價茶」有「強制消費」之嫌
    有讀者反映,青島-長沙南G290次、榮成-上海G458次列車餐車設消費專座,乘客需花高價喝茶才能入座。澎湃新聞暗訪發現,這些茶葉還涉嫌標註虛假生產商和電話。(4月2日 澎湃新聞網)  高鐵座位搭售商品,對於高鐵而言有著先天的優勢。畢竟,對於座位高鐵有著絕對的話語權。這就給「強制消費」提供了便利。
  • 另類投資:盲盒火了,背後的套路到底多深?
    背後的套路有多深?套路一:不斷推出新系列款只要新品不斷,用戶就永遠有了消費理由,而對於一個IP而言,新的系列款其實大多就是包裝設計上的改良,從製作上來說,成本並不像全新產品研發那麼高。比如:泡泡瑪特盲盒,每次出新品的時候都出一個新的款式,跟不同的卡通人物聯名,設計新印花不斷推出新系列,本質上並沒有什麼新的設計,再通過營銷手段進行推廣,狂熱的盲盒粉絲就永遠有動力買單。
  • 賣茶騙子套路深,這是武夷山茶葉被黑最慘的一次!
    近日,網絡大量流傳武夷山美女賣茶葉的騙局。這夥騙子集團,公司化運作!全國行騙,騙得不亦樂乎!通過利用群眾的同情心理,編造故事,把品質不好的茶葉高價賣給受害者,獲取巨額利益。哪個產品市場好,需求高就往哪個圈子鑽,這夥騙子正大肆在武夷茶圈擴散,對武夷山茶葉公共品牌造成惡劣影響!
  • 甘肅「套路」很深的景區,從不強迫消費,卻能讓遊客心甘情願掏錢
    這些年來,大家經常能聽到「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這樣的調侃之詞,那麼「套路」又是什麼意思呢?它通常指利用各種精心策劃的方法和手段來達到某種目的,這是一個貶義詞,大家一般都會把心機重,心思多都歸納為「套路深」。很多遊客說,外出旅行踩過的「坑」就是「套路」,那麼在甘肅,就有一個「套路」很深的景區。
  • 小店賣藥品 打「進口」幌子賣「三無」產品(圖)
    近年來,由於銷售藥品的利潤可觀,一些不具備藥品銷售資質的商家也開始在自己經營的食品店、雜貨鋪、小超市裡賣起了藥品。而成人用品店內偷賣壯陽藥更是「公開的秘密」。這些小店裡賣的藥品經常打著「進口藥」的幌子,賣的卻是來路不明的「三無」產品。  2012年我市加大對生產銷售假藥行為的打擊力度,藥監、公安聯合檢查涉藥單位200餘家,抓獲了一批從事假藥經營的違法犯罪分子。
  • 消毒產品不是藥品,不能治療疾病!經營單位違規宣傳是要面臨處罰的!
    經調查核實,該品牌康膚膏、康膚霜、康膚液這3款消毒產品都屬於抗抑菌劑,由西安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生產,產品在有效期內,外包裝標籤和說明書符合要求,M公司提供的西安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衛生許可證合法有效,該品牌康膚膏、康膚霜、康膚液3款產品的衛生安全評價資料齊全。
  • 「雙十一」6大消費提示發布!小心這些套路和陷阱
    5日,記者從深圳市消費者委員會獲悉,往年,「雙十一」網購狂歡後將迎來網購消費投訴高峰,為讓廣大消費者在「雙十一」期間放心消費、遠離套路和陷阱,市消委會聯合深圳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寶安監管局發布2020年「雙十一」網購消費提示,提醒消費者保持清醒頭腦,科學理性消費;妥善保存商品信息、支付訂單、聊天記錄等購物憑證。
  • 養生騙局:虛構老年協會低價旅遊,保健品變藥品高價售賣
    養生騙局:虛構老年協會低價旅遊,保健品變藥品高價售賣 超低價旅遊引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