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橋村泉溪康女子威風鑼鼓隊正在訓練。
長樂鎮馬橋村男子威風鑼鼓隊自娛自樂中。
紅網汨羅市分站訊(分站記者 謝江 夏凡)「咚咚鏘,咚咚鏘……」激越的鑼鼓聲伴著歡快的流行歌曲,響徹了整片山村。6月12日,湖南汨羅市長樂鎮馬橋村,泉溪康女子威風鑼鼓隊正在進行新一天的集訓。神採飛揚的大媽們擂響了12面「戰鼓」,圍觀的村民們喜笑顏開紛紛點讚。好一幅生動、美麗的鄉村風景圖畫!
村支書江珍恕告訴記者,類似的威風鑼鼓隊伍,村裡共有15支!鑼鼓隊職責有二:自娛自樂豐富生活;參演村裡紅白喜事。如今,村裡的鑼鼓聲已經完全替代了鞭炮聲。
鑼鼓聲PK鞭炮聲,完勝!
6月4日,村民王陳良買了一輛新車,一家人高高興興的開車回家。當新車駛入長樂境,村裡等候已久的威風鑼鼓隊徑直迎了上去,敲鑼打鼓,為新車開路。歡快的鼓點,歡樂的人群,成為一道風景。
6月6日,長樂人一年一度的「送考日」。東巷威風鑼鼓隊抬出十幾面威風鑼鼓,扛著旗子,組成浩浩蕩蕩的隊伍,為高考學子送行,寓意他們旗開得勝……
「按照過去,這樣的事情少說也得燃放一小貨車的煙花鞭炮才顯熱鬧;現在,威風龍鼓一出場,煙花鞭炮弱爆了!」90後王玉是威風鑼鼓隊的忠實粉絲,認為鑼鼓隊滿足了長樂人愛熱鬧的心願,更敲響了鄉村文明。
記者採訪得知,在這個轄7個行政村2個居委會、人口3萬多的長樂鎮,粗略估計包括鑼鼓隊、鑼鼓隊、腰鼓隊、軍鼓隊等各種民間隊伍不下百支、人員逾千人。村裡但凡大事小事,他們都是最主動的參與者。
曾一場喪事燒掉數萬鞭炮錢
位於汨羅東北的長樂鎮是千年文化古鎮。有史以來,長樂人是最愛熱鬧的!單說每年的故事會巡演,定是萬人空巷,接踵摩肩。有人戲稱:哪怕街頭死了一隻麻雀,也會有百把人圍觀!
超愛熱鬧的長樂人,無論紅白喜事,都把人氣看得很重,覺得熱鬧才有面子。馬橋村支書江珍恕說,早在三年前,誰家結婚、誰家考大學、誰家買個新車,鞭炮聲一定是從進入長樂的路口開始燃放,延綿數裡,直到家門口還得放上半小時。一路上,爆竹聲聲震天,硝煙滾滾漫地。
細數下來,燃放鞭炮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平均一場喜事燒掉1萬多,一場喪事燒掉少則2-3萬多則7-8萬。可是,愛熱鬧的長樂人,往往「不惜血本」,也要掙回面子。
禁炮!文明新風吹遍千年古鎮
長樂人如此愛熱鬧,煙花爆竹如何禁得了?
早在2014年,長樂鎮黨委、政府就在反覆研究討論這個問題。他們知道,單靠一紙禁炮令,長樂人未必「買帳」。
「革命的勝利走的是『農村包圍城市'之路,長樂禁炮的勝利走的卻是『鎮區輻射鄉村'之路。」鎮長凌紅權告訴記者,為了禁炮,鎮政府制定了三年計劃。首先從中心集鎮第一圈層開始;隨後從集鎮輻射周邊東西南北四個村莊,再進一步輻射第三圈層更遠的村莊,直至覆蓋全鎮。「單憑鎮政府一己之力遠遠不夠,在此過程中,鎮黨委、政府出臺了系列措施,發動村組長參與支招,邀請村裡德高望重的老人出馬……關鍵還得依靠群眾,形成禁炮的自覺。」
回想禁炮之路,總是一堆故事。「一聽說誰家要辦事,我們鎮村幹部趕緊提前上門,帶上鮮花去道喜,告知禁炮事項;等到辦事當天,趕緊派出幹部去現場盯著,還要勸導一個個手提鞭炮前往的親友們……」鎮幹部胡誠說,這樣的工作,他幹了不計其數,工作量大。幹部們的認真負責讓村民看到了誠意,大約半年以後,不放鞭炮的新習慣也就慢慢在村民中養成了。
三年已然過去。如今,56平方公裡的長樂古鎮早已聞不到炮聲,其中馬橋村就連電子鞭炮也沒了市場;唯有威風鑼鼓陣陣,帶給小鎮無盡的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