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推行「禁炮令」,過年放鞭炮或成歷史,可能被丟的習俗還有啥

2020-12-11 鄉村漫步

漫步鄉村路,暢談三農事,歡迎大家與我一同走進鄉村,共同探索農家故事。如果你想了解更多的農村故事和文化,可以點擊上方的關注哦!今天與大家探討的話題是:農村推行「禁炮令」,過年放鞭炮或成歷史,可能被丟的習俗還有啥?

古詩中曾經寫過「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過年放鞭炮是人們的一種習俗。以前農村過年,燃放鞭炮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噼裡啪啦的爆竹聲,既寄託了人們對新年的美好願望,又增添了節日的氣氛。

農村過年放鞭炮

過年燃放爆竹是人們的習俗,為何要禁止呢?

首先,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其主要目的就是環保。近些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也遭到了破壞。在幾年前,想要見到藍天白雲,對有些地區的人們來說,也變成了一種「奢望」,為了改善居住環境,國家實行了嚴厲的環保政策。在禁止焚燒農作物秸稈、禁用普通燃煤和土灶之後,不少地方連燃放煙花爆竹也都禁止了。

禁放煙花爆竹標語

其次,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可以減輕農民的負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價水平也隨之提高,現在的煙花爆竹,其實價格不菲。春節期間,有的農民為了購買煙花爆竹,需要花掉幾百元,甚至上千元。隨著農村「禁炮令」的推行,人們也省去了這一大筆開支。

最後,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可以減少安全隱患。煙花爆竹是一種易燃、易爆物品,如果在儲存、燃放時操作不當,極易引起事故。近些年來,由煙花爆竹引發的事故讓人歷歷在目,隨著「禁炮令」的推行,此類悲劇將得以避免。

農民購買煙花爆竹

農村「禁炮令」對農民有何影響?過年燃放鞭炮會成為歷史嗎?

過年燃放爆竹,這是農村千百年來代代相傳的風俗習慣,突然被禁止,農民可能會在情感上一時無法接受。同時,沒有了爆竹聲的春節,也缺少了一些年味,讓過年變得更平淡。另一方面,農民不再燃放鞭炮,這樣會更環保,也可以減輕農民朋友的經濟負擔,還可以避免相關安全事故的發生。從總體來看,農村推行「禁炮令」,對大家有弊也有利。

農村小學生禁炮籤名

在強有力的禁令之下,人們的習慣也是可以改變的,就像禁燒秸稈一樣,久而久之就會形成習慣。農村推行「禁炮令」,隨著時間的推移,過年放鞭炮的風俗也有可能被人淡忘,「爆竹聲中辭舊歲」或許真的就會成為歷史。

過年放鞭炮或成歷史,那麼可能被丟掉的習俗還有哪些?

1,起五更

「起五更」顧名思義就是五更天起床,在北方有不少農村,人們把「起五更」看作是過年。在大年初一,天還沒有亮,一家人就會起來吃餃子、放鞭炮、給長輩們磕頭拜年。隨著農村移風易俗工作的開展,「起五更」在不少地方也被禁止,已經逐漸被人們所淡忘。

農村磕頭拜年

2,焚香燒紙

以前每當逢年過節,農村的廟裡面,香火就會不斷,而且人們還有燒紙錢的習慣。近年來,隨著相關禁令的推行,以及人們思想觀念的轉變,這種習俗也將逐漸被丟棄。

3,正月十六烤火、踩麥根

在冀魯豫交界區域,不少農村都有正月十六踩麥根、烤火的風俗。過完了正月十五,這個年基本也算過完了,那麼到了正月十六,人們就要開始新一年的農業生產工作。因此在正月十六早晨,村民們起床之後就要到地裡踩麥根,然後撿些柴禾在村口烤火,以求來年莊稼豐收。現在外出務工的農民越來越多,很多人在初六之後就要上班,踩麥根的人也少了。另外,如今燒柴禾在某些地方也不被允許,因此這種風俗也逐漸被人們所丟棄。

農民烤火

你對農村「禁炮令」有什麼看法呢?你覺得農村的這些風俗習慣應該被丟棄嗎?歡迎大家留言探討。

相關焦點

  • 最嚴「禁炮令」來襲,今年「啞巴年」或成定局,農民:這哪像過年
    歡迎大家來到《三個老頭》欄目,如想了解更多的農村人和事,請點擊右上方藍色「關注」訂閱!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話題是:最嚴「禁炮令」來襲,今年又或是「啞巴年」,農民:這哪像過年?#新年味#隨著社會不斷地發展,近幾年農村各項事業也得到了蓬勃發展。
  • 「禁炮」嚴令下,2020春節「啞年」或成定局?過年不放鞭炮好不好
    提要:「禁炮」嚴令下,2020春節「啞年」或成定局?過年不放鞭炮好不好文/二狗「爆竹聲聲辭舊歲,鑼鼓陣陣迎新年」,今天已經是小年了,再過七天就該過年了。殺年豬,蒸饅頭,村裡的年味越來越濃了。春節是中華兒女最隆重盛大的節日,除了居家團員,共度佳節,高興之餘,過年放鞭炮也是過年的一個重要儀式,隨著新年鐘聲的敲響,一聲聲爆竹聲震響天宇,更是烘託了新年的氣氛。然而隨著環保形勢的升級,各地「禁炮令」的出臺落實,春節放鞭炮或許即將成為歷史!沒有了鞭炮聲,那麼今年春節「啞年」或成定局了!
  • 過年放鞭炮有哪些講究?農村初一要放「開門炮」,幾點最合適
    (註:本文為農村張小張獨家原創內容,侵權必究)過年放鞭炮有哪些講究?農村初一要放「開門炮」,幾點最合適。新的一年馬上就要到來了,家家戶戶都在忙著打掃衛生,置辦各種年貨,熱鬧非常。春節是我們最重要的一個節日了,每個地方都有各種不同的過年風俗習慣,在農村過年,春節放鞭炮是一種習俗,尤其是在大年三十晚上一過十二點家家戶戶就開始放鞭炮,這鞭炮聲不斷,會一直持續到大年初一的早上。
  • 春節來了,國家頒布「禁炮令」,沒了鞭炮聲新年還有年味嗎?
    春節來了,國家頒布"禁炮令",沒了鞭炮聲新年還有年味嗎?現在距離春節到來還有不到5天的時間了,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很多人都非常期待這個日子的到來。也因此有很多的到外地打工的農民工開始返鄉回家過年了,回到家裡面和家人團聚一下在春節的時間,家家戶戶為了增加年味肯定會有像首頁呀,在零點到來的時候放個鞭炮這樣的習俗來。但是得是最近幾年國家就針對放鞭炮這事頒布了禁炮令,總而言之就是不讓農民去放鞭炮,禮花什麼的也別想了。要是真是這樣子的話,那還有年味在裡面嗎?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 快過年了有些農村不讓放鞭炮了,農民早準備!
    馬上就快要過年了,有些農村也不讓放鞭炮了。為了大家的安全很多事都在嚴查,比如賭博、酒駕等等,現在又多了一個禁放煙花爆竹、禁放鞭炮的規定,所以我們會看到城市裡已經很少見到售賣煙花爆竹的商家了,不過有部分農村地區也開始禁止了。
  • 2020年農村過年可以放鞭炮嗎?過年為什麼要放鞭炮?聽聽老農咋說
    再過幾天就要過年了。對於很多農村人來講,爆竹聲裡辭舊歲,這是一種習俗,也是增加年味的一種方式。很多人覺得過年不放鞭炮,根本沒有年味。在筆者周圍,有很多人在城市中過年,而現在大部分一二線城市已經禁止燃放鞭炮,他們是覺得在城裡過年一點都不熱鬧,還是農村好。
  • 鞭炮神器!禁炮令之下氣球鞭炮成新寵!網友:異曲同工
    文/鄉土365(原創文章,謝絕轉載,侵權必究)通常,在全國各地婚喪嫁娶放鞭炮是不可少的,但是火藥鞭炮的主要危害是空氣汙染、噪音汙染、環境汙染、造成垃圾、引發傷害、引發火災等,而且隨著目前人們對環境要求更為苛刻,所以在不少地區都出臺了「禁炮令」,這一紙禁令讓不少鍾愛鞭炮的網友徹底告別了鞭炮
  • 為何要逐步推廣農村禁放鞭炮?現在農村過年還能放嗎?你怎麼看?
    再過幾天就要過年了。對於很多農村人來講,爆竹聲裡辭舊歲,這是一種習俗,也是增加年味的一種方式。很多人覺得過年不放鞭炮,根本沒有年味。在筆者周圍,有很多人在城市中過年,而現在大部分一二線城市已經禁止燃放鞭炮,他們是覺得在城裡過年一點都不熱鬧,還是農村好。因為,在很多人的記憶裡面,不管是貧窮還是富有,過年總會買一些鞭炮放一放。
  • 「禁炮令」致鞭炮囤積埋安全隱患 官方回應:原價回收 統一處置
    央廣網北京1月17日消息(記者李行健)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近日,中國之聲關注了河南孟州執行焦作市「最嚴禁炮令」之後,提前備貨的鞭炮經銷商不能銷售,也無法退貨,導致鞭炮大量在家中囤積的現象。
  • 在農村春節時,初一早上都會放「開門炮」,這是什麼原因呢?
    在農村春節時,初一早上都會放「開門炮」,這是什麼原因呢?在歷史上很早就有春節這個節日,從那時候起就留下過很多的習俗,並且很多習俗都保存至今。而現在的春節往往代表著一家團聚,走親訪友。在我國春節過年的時候,各處都有著自己不同的習俗,並且農村的風俗習慣尤為的鮮明,在很多地方的大年初一都會有著放「開門炮」的習俗,所謂「開門炮」就是早上起來後首先就要放鞭炮,雖然不同地方習俗可能會存在一點點差別,但是差別都不算太大。那麼為什麼在農村都會有這麼一個習俗呢?
  • 濰坊「禁燃令」升級 電子鞭炮走俏
    記者注意到,這款價格僅18元的電子鞭炮,形似小型鞭炮,大多長約一米,電子鞭炮頂部配有電源插頭和發聲裝置,雖然不能真正燃燒爆炸,但接通電源或者電池後能發出逼真的鞭炮聲,配合炮響還有動感循環式的亮燈設計,有的能發出各種祝福的聲音或音樂,還有的還能發光,很大程度上足以「以假亂真」,十分熱鬧喜慶。
  • 在農村,大年初一放的鞭炮,代表什麼意思?這個時間放最吉利!
    在農村,大年初一放的鞭炮,代表什麼意思?這個時間放最吉利!過年對我們國家的人來說具有特殊的意義,尤其是在現如今很多人在外打工,一年可能都回不了一次家,只能趁過年的時候,回家和家人團聚,過年已經成為人們心目中最神聖的節日了。
  • 過年連炮都不能放,還有什麼年味可言?
    據說,這個小怪獸還有個名字叫「年」。因此,以後每年的這個時候就稱它為過年。所以說,過年放點炮,怎麼了,怎麼了!這可是老祖宗傳下來的習俗,過年不放炮還叫什麼過年。一般來說,過年放鞭炮都是各家裡的年輕人放的,爸爸輩們除非兒女們過年沒回家才自己親自放炮。但我的老丈人最愛鞭炮了,除了除夕當夜放,白天也會放。
  • 膠東農村過大年,五個日子必放鞭炮,還有這些忌諱?
    農村老話:十裡不同俗,更何況中國這麼大,不同地域規矩自然不同。今天阿兮只說下老家膠東農村過年放鞭炮的風俗習慣。一、年三十下午上墳送吊子請祖宗回家過年,墳上放鞭炮。二、年三十,五更發紙放鞭炮阿兮老家規矩,年三十守歲,年三十與初一交接時,灶底燒火,水滾開下元寶餃子,煮好出鍋,先拋奠,祖宗前撈三碗(一碗裡三個),財神前一碗,觀音前一碗,灶神前一碗,男丁開始焚香燒紙放鞭炮,民俗稱「發紙」,就是給老祖宗們分過年錢。發紙不出院子,放鞭炮也是,只在院子裡燃放。
  • 2019年的春節,農村「鞭炮聲聲辭舊歲」的聲音漸漸淡去。
    但是真等到回家的時候,才發現家裡過年比城市裡還要冷清!這是為什麼呢?以前在農村過年是非常熱鬧的,放鞭炮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不管是過小年還是除夕,鞭炮聲幾乎是沒有斷過的,畢竟是辭舊迎新嘛,但是今年卻下達了禁炮令,不允許放炮了,把新年變成了安靜年,很多農民感覺到不舒服。
  • 今年過年有些農村也不讓放鞭炮了,用什麼代替鞭炮好?不放行不行
    逢年過節燃放鞭炮是自古以來中國的優良傳統,但是隨著近些年國家對於環保問題的重視以及安全隱患的存在,很多地區已經全面禁止燃放煙花爆竹。就連我們偏僻的山區小縣,在今年過年期間開始也將禁止在主城區及周邊城鎮燃放煙花爆竹,當然從目前的相關規定來看,這種禁止燃放爆竹的禁令還沒有蔓延到鄉下村落裡。不過從目前的社會發展來看,這種趨勢遲早會蔓延開來。有很多人覺得過年的時候不放炮竹顯得比較冷清,沒有熱鬧氛圍,根本不像過年的樣子,過年就應該熱熱鬧鬧,鞭炮聲裡辭舊歲。
  • 近年來,有些農村過年時不讓放鞭炮了,那用什麼代替鞭炮比較好?
    農村過年燃放鞭炮來慶祝新年的到來,也增加了新年的歡樂氣氛,更增添了一些團圓的氣氛,有炮竹聲祝福著新年有個新氣象。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而且農村比較的分散,因此絕大部分農村沒有被禁止燃放鞭炮。過年燃放鞭炮可以說是幾千年來的習俗,這一點可以從王安石的一首《元日》中感受到。
  • 農村過年不讓放炮誰提出的?為什麼禁止農村燃放鞭炮?
    每年春節的到來,我們第一觸點就是鞭炮聲,因為鞭炮聲最能體現出過年的味道。自古以來,就有一句俗語:「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放鞭炮也預示著春節的到來。這是一個偉大的慶典。那麼誰提出放鞭炮的想法呢?為什麼農村禁止燃放鞭炮?接下來讓我們來了解一下!
  • 辛德勇:過大年,放鞭炮?
    眼看就要過年了。很多人心懷喜悅,我卻總是不大高興得起來。這種低落的情緒,倒不光是過一年又少一年的無奈。從少年時期起,一到過年,心頭就會對放鞭炮這檔子事兒,充滿不安。媽媽規矩很多,午夜跨年的時候,鞭炮一定要放響;初一一大早,一定要放響;初五、十五、二月二都一定要放響。家裡上有兄,下有弟,這本來不應該有什麼問題。
  • 今年有些農村不讓放鞭炮了,用什麼代替鞭炮好?
    今年有些農村也不讓放鞭炮了,用什麼代替鞭炮好?在網上看到,今年有許多農村地區春節是不允許燃放煙花炮竹的。作為春節是一個古老而又非常重要的民族節日,燃放鞭炮是幾千年文化習俗已經形成定性的習慣,是古老節日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