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王蒙《青卞隱居圖》(上海博物館藏)

2020-12-25 騰訊網

《青卞隱居圖》軸,元,王蒙,紙本,墨筆,縱140.6釐米,橫42.2釐米,上海博物館藏。

《青卞隱居圖》在狹長的畫幅內,表現出了卞山從山麓至山頂的雄偉奇特的景象。畫面上段,危峰聳立,雄奇秀拔,表現出可望不可攀的險峻之勢。中段,山巒起伏變化,山勢逶迤而上,山間林木茂密,山坳深處隱約可見有茅屋數間,屋內有一隱士正抱膝倚床而坐。畫面下段,山麓處幽澗流水,樹林中正有一人曳杖而行。全圖結構繁複充實,然而通過溪流、水潭、奔泉、雲靄等的布置,在稠密中透出靈動的氣韻。

畫中自題「至正廿六年四月黃鶴山人王叔明畫青卞隱居圖」,至正廿六年(公元1366年),作者時年59歲。畫幅中又有清高宗弘曆題詩,裱邊有近人朱祖謀、鄧孝胥、羅振玉、金城、陳寶琛、張學良、冒廣生、葉恭綽、吳湖帆等題款。四角所鈐「趙」、「魏國世家」、「趙生印」、「貞白齋」4方收藏印。

《青卞隱居圖》用筆以快、重、急、爽利為特點,鋒毫微妙變化,都形成的曲直輕重、緩急等狀態。線條質感的運用,在於透露畫家情感的表達,或者老筆紛披,或潤筆掩映,生命注於筆端,逸氣也注於筆端。《青卞隱居圖》的用筆還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曲律用筆,此筆法是披麻皴的變體在表達江南地貌的同時,也表達了畫家焦慮的心情。《青卞隱居圖》在用筆上王蒙繼承了趙孟頫的「以書入畫」用筆,樹的輪廓線確定了這些形象的剛、柔、秀、雅。

筆法上以披麻皴、捲雲皴、解索皴、牛毛皴相參合用,表現出了物象的不同質感。先以淡墨勾皴,而後施濃墨,先用溼筆而後用焦墨,使得層次分明,增添了山石樹木的潤溼之感。山頭打點,變化尤多,表現出山上樹木的茂密蒼鬱。全圖渲染不多,充分呈現出空間的深度。

《青卞隱居圖》以精緻的筆墨技巧,繁複的空間分割和繁密的意境創造,使之成為王蒙傳世山水畫中最具代表性的經典作品,王蒙山水畫中繁密的這一特點對明清乃至現代山水畫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其主要有明代的沈周,董其昌和清代石濤等。董其昌推祟為「天下第一王叔明」。

王蒙(1308—1385年),字叔明,號黃鶴山樵、香光居士,吳興(今浙江湖州)人。趙孟頫外孫。工詩文書法,善畫山水。得外祖趙孟頫法,以董源、巨然為宗而自成面目。寫景稠密,布局多重山復水,善用解索皴和渴墨苔點,表現林巒鬱茂蒼茫的氣氛。山水之外,兼能人物。所作對明、清山水畫影響甚大,僅次於黃公望,後人將其與黃公望、吳鎮、倪瓚合稱為「元四家」。《明史》卷二八五有傳。

文章內容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平臺刪除

國畫鑑藏

傳播國畫、鑑賞、學習、收藏等藝術

相關焦點

  • 到元代畫家王蒙的畫裡去隱居
    王蒙《青卞隱居圖》 王蒙 (1308-1385)元畫家 字叔明,號香光居士 《青卞隱居圖》局部 元末官理問,棄官後隱居臨平(今浙江餘杭臨平鎮)黃鶴山,自號黃鶴山樵。
  • 中藝匯賞名畫:元氣磅礴,縱橫離奇-元四家之王蒙山水畫欣賞
    元四家是大家非常熟悉和喜歡的山水畫家,之前小編也分別帶大家欣賞過黃公望、倪瓚、吳鎮的作品。今天我們來欣賞幾幅王蒙的作品,相信有很多喜歡他的作品的朋友。他的作品在畫史上也有著重要的意義,在元四家中他對明清山水畫發展的影響僅次於黃公望。倪瓚曾在他的作品《巖居高士圖》中題詞:"王侯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
  • 中國國畫歷代精品高清展:元 王蒙《溪山風雨圖冊》
    《溪山風雨圖冊》,元代王蒙繪製,10開,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王蒙(元代1308年—1385年)元代著名畫家。王蒙的山水畫受到趙孟頫的直接影響,後來進而師法王維、董源、巨然等人,綜合出新風格。
  • 元四家的畫中題②| 王蒙書法: 無意於佳乃佳
    本期,我們以「元四家」的繪畫題跋為研究對象,分析題跋的內容和書法特點,看畫家們如何淋漓盡致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和旨趣。作為元代傑出的山水畫家,王蒙代表作有《青卞隱居圖》《惠麓小隱圖》《葛稚川移居圖》《夏山高隱圖》《丹山瀛海圖》《春山讀書圖》等。他的《青卞隱居圖》被董其昌譽為「天下第一」。
  • 小央美兒童美術加盟:元朝末年畫家王蒙,能詩文,尤擅畫山水
    王侯元 王蒙-溪山風雨圖筆力能扛鼎,五百年來無此君。(《跋汪秋澗摹黃大痴江山無盡圖卷》)高木森:在元四大家中,王蒙的畫代表由元 王蒙-溪山風雨圖元入明的啟蒙畫派,他的新觀念表現在筆墨和布局,以其密集的牛毛皴相對於趙孟以來的清逸簡淡
  • 蘇州博物館藏元王蒙《竹石圖軸》臆說
    上海博物館藏王冕《墨梅圖卷》  (縱30.8釐米,橫92.2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王蒙《溪山風雨圖冊十之二》  (高28.3釐米,寬40.5釐米) 程義 蘇州博物館曾舉辦以《元七君子圖》為主題的「歷代文人墨竹特展」,匯集了文同、蘇軾、趙孟頫父子、柯九思、吳鎮、王蒙、李衎、夏昶以及清代諸賢的精品50餘件,堪稱國內墨竹畫作的一次大聚會,不僅讓我們見到了許多過去只能在畫冊中才能看到的絕作,也讓我們對歷代文人畫竹的成就有了重新認識的圖像基礎,並使我們發現即便是那些以山水見長的畫家,偶爾戲作的竹畫也能讓我們嘆為觀止
  • 專欄·勞繼雄|黃公望王蒙合作山水
    王蒙也是元四家之一, 生於公元1308年, 浙江湖州人, 是宋末元初著名畫家趙孟頫的外孫, 他的畫源自趙孟頫, 而又與趙孟頫風格迥異, 所用的解索皴, 風貌獨具, 由此所畫的山水, 千巖萬壑蒼茫深秀, 傳世名跡如《葛稚川移居圖》, 《青卞隱居圖》等。後世如清初髡殘, 石濤, 近代張大千等都是他的追隨者。
  • 試論王蒙山水畫的蒼茫筆墨與無欲之境
    然能獨步畫壇,數百年至千年無人能得其真傳者,更無幾人,元人王蒙以其蒼茫過人畫風位列其中。王蒙,元四家之一。詩文書畫全面精深,蒙古人入主中原之後,王蒙隱居黃鶴山下,過著「臥青山,望白雲」的閒逸生活,其作品多反映文人山林隱逸生活,整體作品多蒼茫寫意之韻,而少具象簡約之貌。
  • 王蒙《葛稚川移居圖》題詩與賞析
    元 王蒙《葛稚川移居圖》細筆色皴勾畫羅浮山如爐中煙火不食人間肉味,蒼狗之色丹柯碧樹蜿蜒的河流王蒙《葛稚川移居圖》和裴臨本對比圖元 王蒙 《葛稚川移居圖》局部元 王蒙 《葛稚川移居圖》局部賞析:《葛稚川移居圖》在王蒙山水畫系譜中仍保留著黃公望、倪瓚式的具象寫實,描摹晉代名士葛洪攜全家移居羅浮山煉丹搗藥的情景
  • 跋中有真意 讀元四家的畫中題(二)
    王蒙書法:無意於佳乃佳 文/張雪婷作為元代傑出的山水畫家,王蒙代表作有《青卞隱居圖》《惠麓小隱圖》《葛稚川移居圖》《夏山高隱圖》《丹山瀛海圖》《春山讀書圖》等。他的《青卞隱居圖》被董其昌譽為「天下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