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伯樂女神的預兆因緣巧合
庫伯樂女神最早其實不是在古羅馬人中衍生出的崇拜對象,其最早產生於小亞細亞地區 ,是當地十分篤信的一位神仙。
那麼她是怎樣漂洋過海地來到了古羅馬地區,並且成為古羅馬人在一段時間狂熱信仰的對象呢?
這是一個非常有趣而又充滿巧合的故事,早在古希臘人不斷在城邦時代進行擴張之時,其勢力就已經來到了小亞細亞地區。
因此庫伯樂女神也在古希臘人的推動下,逐漸走出了小亞細亞,並最終擴大了其在整個地中海範圍的影響力。
而且隨著馬其頓王國的興起,希臘人的勢力在亞歷山大帝國時期,已經完全跨越了地中海,來到了東方世界,這使得庫伯樂女神的影響力再次得到擴大。
說了這麼多,好像和羅馬人沒有什麼關係,但正是因為庫伯樂女神的影響力擴大,才為後來古羅馬人接受這種信仰奠定了基礎。
古羅馬在進入到共和國時代之後,其實也進入到了新一輪的軍事擴張戰略,共和國政府統治者將主要擴張和採取軍事行動的目標,定在了地中海周邊政權,這標誌著一場圍繞著地中海的徵服戰爭即將展開。
其中有一場戰爭頗為重要,這標誌著羅馬共和國能否成為地中海的新霸主。這就是我們熟知的布匿戰爭,主要作戰對象就是地中海強國迦太基。
在起初的作戰中,共和國軍遭遇到了巨大失敗,迦太基名將漢尼拔令共和國軍損失慘重,寸步難行,甚至出現了恐慌現象。
為了緩解這一危機,共和國有人建議將庫伯樂女神引入羅馬,或許能夠彰顯其神力,幫助羅馬渡過難關。
那麼也只能死馬當作活馬醫了,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庫伯樂女神被引入之後,在正面戰場上羅馬軍隊連戰連捷,最終啃下了迦太基這塊硬骨頭。這種巧合的神靈應驗,立即讓庫伯樂成為廣大羅馬公民的信仰。
圍繞庫伯樂相關祭祀活動的興起
庫伯樂在羅馬人發動布匿戰爭期間所起到的保佑作用,令羅馬公民對其無比信服,一時間庫伯樂的信仰地位陡然上升,成為公民們虔誠信仰的寵兒。對此,羅馬共和國還專門為庫伯樂修建了獨特的神廟,作為供奉瞻仰之地。
公元前191年,位於帕拉蒂尼山的神廟修建完畢,自此之後供奉庫伯樂女神的神像便放置於此,仿佛其作為天上的神仙,一直在關注著羅馬的未來,保佑著羅馬公民的安全和幸福。
不僅如此,羅馬公民經常會來到庫伯樂女神像前來進行戲劇表演,同時也會組織一些娛樂活動,藉此表達自己的女神的虔誠信仰。
而隨著庫伯樂的信仰地位不斷提升,圍繞其進行的祭祀活動也開始出現,這也進一步證明了庫伯樂女神,在羅馬人心中的獨特地位。
最具代表的祭祀典禮就是"公牛祭典",這是一場充滿了血腥味的祭典。因為其主要內容就是將一頭強壯的公牛殺死,利用其鮮血進行洗禮的過程。
公牛熾熱的鮮血味道令人難以忍受,但是當時的人們卻對此樂此不疲,擔任主要祭司的人員認為,這是利用熾熱鮮血淨化靈魂、思想,去除邪惡和黑暗的重要方式。
在盛大的"公牛祭典"活動中,羅馬人圍在一起有說有笑,感受著被淨化和洗禮的快樂,隨後將公牛的獻血也要敬奉給庫伯樂女神,以示尊敬。
除了"公牛祭典"之外,還有"公羊祭典",大致內容也和前者相差不大,即便在現在人看來這也是非常血腥的畫面,但在當時卻是人們尊敬庫伯樂的表現。
庫伯樂的傳說令羅馬祭司忠誠跟隨
正如前文所講到的"公牛祭典"和"公羊祭典"如此殘忍的祭祀活動,有關庫伯樂的傳說故事,在殘忍程度上可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根據傳說所言,庫伯樂在開始的時候曾經有心儀的男子,他叫阿提斯,不過更加狗血的是阿提斯並不喜歡庫伯樂,而是迷上了一位公主,這令庫伯樂本人十分憤怒。
既然你不喜歡,喜歡別人的話,既然我得不到的,那麼誰也別想得到,就是這種非常極端和霸道的想法,讓庫伯樂徹底失去了冷靜的頭腦。
隨後庫伯樂神不知鬼不覺地對阿提斯施了法,隨後阿提斯失去理智,風言風語,最後居然揮刀自宮了,庫伯樂的做法不可謂不殘忍。
然而就是這樣極其殘忍的傳說,卻因為庫伯樂在羅馬人心中地位的直線上升得到了支持。
在古羅馬時期,除了共和國的政府機構、統治者之外,還有一個更偏向於獨立的神秘的機構,這就是宗教神職人員。
當時負責宗教祭祀獲得的最高長官為祭司,而當庫伯樂的信仰不斷加強之後,羅馬祭司就開始成為庫伯樂女神的虔誠信仰者。
更令人驚訝的是,祭司們居然為了表示自己的虔誠,不惜效仿傳說揮刀自宮,這就是當時非常出名的閹割禮。
而閹割禮雖然得到共和國政府的明令禁止,但是這僅僅局限於羅馬公民,而祭司卻並沒有把這個當回事。這種極端的閹割禮,其實也凸顯了庫伯樂女神在羅馬人心中的崇高地位,只不過是太血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