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峽移民到上海,誰是大贏家?

2021-01-11 東方網


今天從上海市移民辦傳出的信息表明,重慶市雲陽縣支援三峽工程建設外遷的3000多名移民將於七月份落戶本市。具體的到達時間分別為崇明7月7日,金山7月14日,南匯7月20日,奉賢7月24日。另外重慶與上海還就來滬移民人數、房屋驗收、運輸方案、職責分工等問題達成一致意見。

三峽移民到上海,誰是大贏家?

去年首批639名三峽移民抵達上海崇明時,國務院三峽工程建設委員會副主任郭樹言對三峽移民的順利外遷給予高度評價,他認為是&quot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顯示了中華民族強大的凝聚力。&quot而作為東道主的上海市委副書記、常務副市長陳良宇則表示,&quot上海的歷史是移民匯聚、海納百川的歷史。三峽移民鄉親的到來,為上海都市農村建設注入了新的力量。&quot從兩者的談話不難看說,在放眼大局,彼此信任、尊重,開拓未來的基準上,移民與上海都從流動中獲益,都是大贏家。

就以首批遷入三峽移民的上海祟明而言,支持移民的遷入不僅支持了三峽工程的建設,也給當地帶來了一次促進經濟發展的機遇。崇明縣三峽移民辦一位負責人曾算過一筆帳,每位三峽移民的補償資金再加上國家補助是三萬元,上海在三年內共需要安置五千五百人,由此可帶進資金約一億六千萬元。此外,2003年三峽電站發電後,國家每年還將從電費收入中拿出一定數量的資金,對外遷移民進行後期扶持。

事實上,人們當初還曾有顧慮,三峽移民的遷入會不會對祟明的勞務市場形成廉價的衝擊?移民相對集中是不是會影響正常村落間的交流?而半年多的實踐已經證明,這一切都是只是假設。

根椐&quot遷得進,穩得住,逐步能致富&quot原則來到上海的三峽移民的變化更是顯而易見。&quot移民遷入上海後不改變農民的身份,每人擁有不少於當地農民平均水平的一塊耕地和住房。安置點選擇在村風、民風好,村級經濟和農民收入水平在本鄉鎮中等以上的村組,大部份移民都在較短時間內,通過自身努力,逐步走上穩定、略有營餘的生產致富道路。&quot接納了三戶移民的何家鎮橫河村村長吳凱明如是說。

移民徐繼波就在吳村長的橫河村住,他門前的黃桷樹已經有窗簷那麼高了。而在主人把它帶到祟明時,它還是只是一顆樹苗。徐繼波當時栽下家鄉的樹苗,是對離開家鄉的懷念,&quot而現在的生活就像這棵對一樣的充滿生機。&quot徐繼波最高興是兩個女兒都與當地的小朋友&quot玩的不錯&quot,他自己除了種田,做點小生意也是&quot有點賺頭&quot。

重慶市移民局外遷辦主任王興宇最近透露的數字是,到今年六月份全國已對接落實的移民人數達到54446人,共計13155個家庭。上海、安徽等11個省市的103個縣(市)是接收大戶,共計4萬多人。&quot由於去年外遷移民的安置效果較好,今年三峽移民報名外遷十分踴躍,報名人數一度達到6萬多人。移民部門經過認真篩選後,確定將其中符合外遷條件的5萬多移民外遷。&quot

上海對移民情有獨鍾

近代上海是中國最大的移民城市,也是當時世界上發展最快的城市之一。二十世紀50年代前的上海文化是典型的移民文化,受益於移民最大。

開埠以前的1852年,上海縣只有54萬人口,城區的人口更少,但到本世紀初已突破100萬,1949年解放前夕的上海市達到546萬。在不到100年的時間內,人口淨增加了490萬,主要靠的是外來移民。1946年和1949年上海的非本地籍人口分別佔總人口的79%和85%。常住上海的外國人開埠時只有26人,1915年超過2萬,1942年高達15萬,1949年解放初還有28000。國內移民來源極廣,根據1950年初的統計,超過100萬的有江蘇、浙江,超過10萬的有安徽、山東、廣東,超過1萬的有湖北、湖南、福建、江西、河南和河北,遍及全國各地。外國人則來自英、美、法、德、日、俄、印、葡、意、越南、朝鮮及其他歐洲國家。兩項紀錄在中國城市中絕無僅有。

國內移民中,來自江蘇、浙江兩省的又佔了大多數,1950年初達總人口的79%。江、浙兩省移民主要又來自長江三角洲的蘇南和浙北,這是近千年來中國人口最稠密、經濟最發達、文化水準最高的地區。從總體上說,這裡輸出的移民素質最高。

上海不僅擁有全國素質最高的移民,而且引進了最多的資金、技術和人才。儘管西方現代物質與文明傳入中國並不一定以上海為最早,但最早形成商業規模、建成市政設施的則非上海莫屬。

上海市區不包括以後劃歸上海的郊縣成陸於西漢以後,從未生產或出土過青銅器,歷史上的全國性文化名人屈指可數,但舊上海集中了全國數量最多、質量最高的青銅器和大量珍貴書畫文物,也匯聚了大批文化名人,引起全世界的注目,靠的都是移民。

解放以後,移民上海的歷史中止了。相反,上海向全國輸出了上百萬的熟練工人、技術人員、知識青年、專家學者,雖然因軍政人員南下、求學、幹部調動、國家分配而增加了一些外來人口,但數量有限。外國移民先後遷離,至文革結束時幾乎絕跡。改革開放以來雖增加了不少外國常駐人員,但屬於僑居性質者仍不多。

這次跨世紀的三峽移民為上海的移民發展史上又增添了光輝的一筆。

背景:三峽移民實行兩個重大調整

為了加強長江三峽庫區生態環境保護,國家正在對三峽移民政策實施重大調整:一是將原計劃在三峽庫區就地後靠搬遷的部分農村移民,遠遷到庫區以外的經濟發達地區;二是將一大批原計劃搬遷重建的工礦企業,實行破產或關閉。

長江三峽工程的修建,將淹沒陸地面積632平方公裡,涉及湖北省、重慶市的22個市(區)、縣。據測算,三峽移民的總人數將超過110萬,其中半數為山區農村移民。

過去三峽農村移民的搬遷主要是就地後靠,從淹沒線以下搬到山上,不少移民為了建房造田便大量毀林開荒,嚴重破壞了已經十分脆弱的生態環境。而庫區大量工礦企業的搬遷重建,不僅造成水土流失,還形成了新的工業汙染源。

隨著對環境保護的日漸重視,國家開始重新審視三峽移民政策。1999年5月,國務院作出了增加三峽移民外遷和關閉一批工礦企業的決定。根據國務院兩個調整的決定,三峽庫區湖北、重慶兩地將原來計劃外遷8.3萬人增加到12.5萬人。這些移民外遷後,將使三峽庫區6萬多公頃在山坡上開墾的耕地退耕還林。

經國務院同意,從2000年到2003年,三峽庫區將有7萬農村移民遠遷到上海、江蘇、廣東等11個沿長江和沿海省市。三峽庫區原有的1599戶工礦企業中,有1013戶將破產或關閉。

湖北省、重慶市政府專門制定了鼓勵農村移民外遷的優惠政策和企業破產關閉措施。到目前為止,已經外遷移民7000多人。2001年,三峽庫區將展開更大規模的移民外遷,外遷人數將超過4萬人。

 來源:東方網 作者:周煒 

相關焦點

  • 重慶醞釀三峽庫區二次移民 230萬人將大遷徙(圖)
    重慶市政府正在醞釀一個重大計劃——對三峽庫區人口進行第二次大搬遷,讓一部分庫區農村人口遷移到主城區或萬州市區。這次搬遷的規模比10年前的三峽工程移民大一倍,達到230萬人。230萬人大遷徙8月21日,重慶市政府第106次常務會議對《渝東北地區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的送審稿進行了審議。最終文本即將正式頒布。
  • 文娛播報:三峽移民題材電影《三峽人家》開拍
    新華網北京2月14日電(記者 劉紫凌 馮國棟) 三峽移民題材電影《三峽人家》開拍  兒童眼中的三峽有著怎樣的傳奇
  • 海安市大公鎮召開三峽移民座談會
    海安市大公鎮召開三峽移民座談會 來源: 海安市水利局 發布時間:2020-09-04 字體:[ 大 中 小 ] 海安市大公鎮黨委政府一直以來高度重視三峽移民工作,於9月3日上午8時,在水利站會議室召開三峽移民座談會,18戶移民戶戶主參加座談會
  • 一對三峽移民夫妻的死與生
    小青是四川人,不是三峽移民,而是自由打工者,她來大塘17年,四川口音和郭芝鳳一樣。她倆已是多年朋友,年紀也相仿,兩女子在一起時,郭芝鳳總有點自慚形穢,「小青才是美女」。一個月來,她白天在小青店裡幫忙,洗頭賺錢。「正規的。」晚上才去練拳。
  • 三峽移民佛山逐漸適應新生活 川腔漸變廣東話
    兩年前,一群三峽人響應國家號召,帶著淡淡的鄉愁,背井離鄉,移民到佛山。兩年過去了,這些挪了根的三峽移民在佛山逐漸適應了新的生活  □本版撰文/記者 陳鈺鳳  □本版攝影/記者 陳志剛  兩年前,來自重慶巫峽鎮三峽庫區的2182個移民來到佛山落戶,居住分布在三水、高明的22個村落。
  • 中科院專家:三峽工程將來最大受害者是上海
    「對上海有利的沒有了,例如,泥沙對於上海是一個很重要的資源,過去平均每年要伸出四十米,現在沒有了。對上海有害的現在增加了。例如,長江汙染、海水倒灌、海岸衝刷等將加劇,對於長江口和東海漁業生態系統也將造成不利影響。」——談到三峽工程隊生態環境的影響時,中國科學院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陳國階認為,將來最大的受害者就是上海。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299號)長江三峽工程建設移民條例_2001...
    > 為了做好三峽工程建設移民工作,維護移民合法權益,保障三峽工程建設,促進三峽庫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條例。移民首先在本縣、區安置;本縣、區安置不了的,由湖北省、重慶市人民政府在本行政區域內其他市、縣、區安置;湖北省、重慶市安置不了的,在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安置。第十五條 農村移民需要安置到本縣、區其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由該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與縣、區人民政府移民管理機構或者負責移民管理工作的部門籤訂協議,並按照協議安排移民的生產、生活。
  • 爭搶旅遊"大蛋糕" 六百裡三峽誰是最大贏家?
    旅遊節組委會有關負責人表示,歷時月餘的三峽旅遊節,既包含了「九·二七世界旅遊日」,又涵蓋了「十一」黃金周,將帶動重慶的交通、餐飲等相關產業的發展,把三峽旅遊推向一個新的高潮。面對這已出爐的大「蛋糕」,誰能成為其中最大的贏家?  爭搶「大蛋糕」旅遊景點各出高招     三峽各景點無不大打特色牌吸引遊客。
  • 澳大利亞2020-2021新財年配額,投資移民和GTI成為大贏家
    投資移民也是這次政改的大贏家,從上個財年的6,862個名額,增長到本財年的13,500個名額,幾乎翻了一倍,申請費同時增長了11.3%。 本財年,僱主擔保、GTI和投資移民這三類籤證享有優先審理權。
  • 海鹽三峽移民樂享幸福生活
    為支持三峽工程建設,從2001年開始,海鹽縣先後接收安置了來自重慶市奉節縣、涪陵區兩批三峽移民共計149戶670人,分別安置在望海街道、沈蕩鎮、百步鎮、於城鎮和通元鎮的26個行政村,44個安置點。多年來,海鹽始終堅持「安得下、穩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標,幫助移民安居樂業。12月17日上午9點,記者來到海鹽縣百步經濟開發區(百步鎮),見到了來自重慶市奉節縣的三峽移民柯鵬飛,他正在自家倉庫裡包裝一批即將發貨的集成吊頂產品。2001年,柯鵬飛隨爺爺奶奶和父母來到百步勝利村安家落戶。「當時我才上小學四年級,現在快20年了,已經在這邊娶妻生子,日子過得充實而溫馨。」柯鵬飛臉上滿是笑容。
  • 三峽移民的重慶人現在在哪裡?過得好嗎?看完哭了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百萬三峽兒女,響應國家興建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的號召,「舍小家,為國家」,叩別故土,舉家異地搬遷。1984年,國家提出「開發性移民」方針,並在三峽庫區進行試點。1992年,中央正式批准興建長江三峽工程方案。
  • 重慶三峽移民紀念館正式升級為4A級旅遊景區!
    品風貌三峽移民紀念館建築外觀造型獨特,外形由稜角分明的體塊組成,宛若長江邊聳立的巖石。看地位據了解,重慶三峽移民紀念館位於三峽庫區腹心——重慶市萬州區,建築面積15062平方米,是全國唯一為紀念三峽百萬大移民而修建的專題性紀念館,也是三峽庫區重要的歷史文化和移民文化收藏
  • 「雲觀展」走進重慶三峽移民紀念館 探秘「鹽井古象」縱覽「萬川匯...
    無論是上溯到遠古,還是下至近現代,萬州獨具特色的峽江文化習俗,令這座城市散發出熠熠生輝的光芒。3月19日下午2點,封面新聞「雲觀展」系列第期將來到萬州,走進重慶三峽移民紀念館,帶領網友探秘遠古時代的陸地王者——劍齒象,縱覽「萬川匯流」的峽江歷史人文。
  • 爭搶旅遊「大蛋糕」 六百裡三峽誰是最大贏家?
    面對這已出爐的大「蛋糕」,誰能成為其中最大的贏家? 爭搶「大蛋糕」旅遊景點各出高招   三峽各景點無不大打特色牌吸引遊客。神農溪有縴夫拉縴,巫山小三峽峽中有峽,峽中嗩吶聲聲山歌悠揚;屈原祠前龍舟競渡,喚三閭大夫魂歸來兮;張飛廟上看江上清風,移民新景;豐都又添鬼斧神工的雪玉洞,奉節推出地質奇觀天坑地縫……,各景點無不想搶佔先機,成為新三峽旅遊中的新靚點。
  • 陳國階:三峽工程將來最大受害者是上海 環境影響特點
    專家稱陳國階三峽工程將來最大受害者是上海,三峽工程環境影響特點。對上海有利的沒有了,對上海有害的增加了。三峽工程  「對上海有利的沒有了,例如,泥沙對於上海是一個很重要的資源,過去平均每年要伸出四十米,現在沒有了。對上海有害的現在增加了。
  • 東方劍齒象化石 春節期間,十大鎮館之寶亮相重慶三峽移民紀念館
    過個文化年,春節期間來重慶萬州三峽移民紀念館看展!上遊慢新聞-重慶晚報記者從三峽移民紀念館獲悉,為豐富市民節日文化生活,三峽移民紀念館推出千峰翠色——青瓷器展,感興趣的市民可以前去欣賞。三峽移民紀念館推出青瓷器展。
  • 重慶又新增一批國家4A級景區 包括漢海海洋公園、三峽移民紀念館等...
    10月20日,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官網發布公告,經重慶市旅遊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評定,重慶漢海海洋公園、重慶石筍山景區、重慶江津會龍莊景區、重慶三峽移民紀念館、重慶忠縣白公祠文博景區、重慶奉節三峽之巔景區正式獲批國家4A級旅遊景區。
  • 重慶三峽懸棺之謎:誰放的?為啥?怎麼放的?
    懸棺,圖片來源於網絡懸棺的主人到底是誰三峽發現的懸棺葬,葬具與年代各不相同。小三峽位於重慶市巫山縣境內的多系整木挖制的船形棺,屬春秋、戰國之物。而且,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僅僅是為把棺木草草地放置到天然的崖洞中或簡單地擱置在插入崖壁的兩橫木上究竟又為了什麼?所以,我們就不能以農耕文明來設想山溪漁民的生產生活狀況。也許,他們放置的方法是極其簡單的。
  • 應勇率團赴三峽對口地區學習考察
    東方網10月21日消息:10月14日至17日,市委副書記應勇率上海代表團赴湖北、重慶三峽庫區等對口支援地區學習考察,落實《國務院關於全國對口支援三峽庫區合作規劃(2014-2020年)》,實地考察上海對口支援項目,看望慰問本市援派幹部。
  • 「雲觀展」走進三峽移民紀念館 69.4萬網友體驗峽江歷史人文
    重慶三峽移民紀念館外觀3月19日,封面新聞「雲觀展」首次走進三峽庫區,來到位於重慶萬州的三峽移民紀念館,帶領全網69.4萬網友一起揭秘遠古時代的萬州映像,共同回味歷史悠久的峽江文化習俗。屬於同一家族的東方劍齒象化石經專家研究發現,這三架化石骨架是同一個家族,只是發現和挖掘的時間段不同,但在同一個深坑裡挖掘出3具非常完整的東方劍齒象化石是世界上極為少見的,所以被列為三峽移民紀念館十大鎮館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