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教線下壓力大 線上模式面臨困境

2020-12-12 南方都市報·奧一網

位於北京市豐臺區角門東銀泰百貨商場內的「巧虎KIDS」早教機構已關閉。 視覺中國供圖

近日,北京大紅門銀泰百貨商場內的巧虎KIDS早教機構突然宣布停止運營,巧虎KIDS品牌的管理運營方發布聲明稱,正與家長進行溝通、登記相關信息和協商處理,將儘快完成後續安置方案。

南都記者了解到,北京大紅門銀泰巧虎KIDS中心不是近期第一個關停的早教加盟店。受疫情影響,已有多家早教加盟店宣布關停。業內人士向南都記者表示,早教機構加盟店前期投入和運營成本高,疫情下租金壓力、人員成本壓力等問題被放大。

疫情期間,一些線下早教機構也在探索新的課程模式,包括提供線上課程。有專家認為,線上的早教形式短期內也許能讓企業獲得收入,但不會成為早教行業發展的主流。還有專家期待期盼在技術、資本的基礎上,構建出一種全新的商業模式。

早教中心突然申請破產

回應稱「未失聯」

近日,有家長向南都記者反映,北京大紅門銀泰百貨商場內的「巧虎KIDS」早教機構日前突然宣布停止運營,在該機構購買了課程的400多名學生家長受到影響。

一位家長告訴南都記者,受疫情影響,從年初起,該早教機構暫停線下課程,一直閉店。其間,機構的老師經常在微信聊天群和學生及家長互動,未有異常。7月29日,機構工作人員曾告知家長,門店即將限流接待,到了8月5日,家長們在微信群看到了「破產通告」。

涉事早教機構的運營主體——北京思凱文科技有限公司發布通告稱,疫情在北京再次暴發對公司經營帶來了巨大影響。由於現金流不能支撐運營,公司已向有關部門提出破產申請。公司同時於7月31日經股東會決議中止經營,現已組成破產清算組進行清算。

8月14日,南都記者聯繫上巧虎KIDS銀泰中心有關負責人。「我們沒有失聯,所有人都在積極回復和處理,一些家長打不通電話是因為太多人打了。」該負責人表示,目前,其正在進行清算前的信息登記,同時也已按照課程合同的標準,為部分家長進行轉課和退費。「巧虎總部以及巧虎KIDS中心運營商對這件事都很重視。」

當日下午,巧虎KIDS中國區域的品牌及運營管理方發布聲明稱,北京大紅門銀泰巧虎KIDS中心所屬公司是巧虎KIDS大紅門銀泰中心獨立的運營主體,目前正與中心會員家長進行溝通、相關信息登記和協商處理。中心負責人也在持續跟進、推動後續各項工作。該中心的所有會員,現在都可以直接向中心登記轉課或退費的需求,中心會予以核實記錄並儘快妥善與會員對接完成後續安置方案。

聲明表示,北京其他巧虎KIDS中心均為獨立的運營主體,目前均屬於正常運營狀態。對於北京大紅門銀泰巧虎KIDS中心的後續進展,該公司會持續予以關注和確認處理的進展。

無法開課、成本超負擔

已有多家關停

北京大紅門銀泰巧虎KIDS中心不是近期第一個關停的早教店。

疫情之下,受到無法開課、房租人工等成本壓力,已經有多家線下培訓機構宣布關停。其中,7月,有家長在社交媒體爆料,巧虎KIDS早教中心在銀川、上海的兩家店突然閉店。此外,悅寶園、美吉姆等早教機構也被曝有加盟店閉店。

受到衝擊的不止早教機構,還包括各個教培機構。6月22日,在中國經營了12年的迪士尼英語發布致迪士尼英語學員及家長的公開信,宣布關閉迪士尼英語中心。儘管公開信未明確說明停業原因,但也隱晦表達了疫情與在線授課趨勢對業務的實際影響。

一位從事早教行業的人士告訴南都記者,由於運營成本高,大多數早教機構以品牌加盟店而非直營店的形式存在,這一模式在教培行業也十分普遍。品牌管理方向經營者收取一定的加盟費用和權益金,這是「很大一筆錢」。除加盟費外,場地、人員也是一筆不小投入。

疫情下,租金壓力、人員成本壓力等問題被放大。上述業內人士表示,品牌總部會和加盟商籤署特許加盟的合同,總部也會給加盟商一些管理支持。但加盟店的運營出現問題時,品牌總部是否協助解決,要視其運營能力而定。「比如說互相甩鍋、互相追責,這種問題都有可能出現。」這也導致了家長們的維權困境。

事實上,2019年以來,已有愛樂樂享、水孩子等多家知名早教機構的多個門店因經營不善致倒閉關門,涉及大量消費者課時未完成、學費未退。對此,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告訴南都記者,早教行業在中國的發展處於起步階段。一些投資者了解不多,在選擇這項投資時不夠理性。因此,早教機構的運營企業資金鍊破裂,在疫情之前就有。其還稱,疫情對早教行業的影響是一時的,從長遠來看,真正制約早教行業發展的,是相關的專業人員數量不夠,很多從事這一行業的人沒有相應的專業素養。

有業內人士認為,疫情過後,早教行業的準入門檻和品質標準會明顯提升,業餘選手會被淘汰出局,行業內競爭會更加激烈。

針對線下早教機構相關的扶持正在進行。疫情之下,已有早教機構減免加盟商的相關費用。此外,為減輕疫情對教育培訓機構的影響,從3月開始,北京、上海、廣州等多地教育主管部門會同相關部門,出臺了減免房租、延期納稅等措施。

多個早教機構在線轉型

是否可持續待解

疫情期間,出於「自救」、維護用戶粘性等需要,一些線下早教機構曾探索新的課程服務。1月28日,國家衛健委發布的通知中,除了暫停線下開展收託、保育服務,還提出鼓勵3歲以下嬰幼兒早教機構、親子園利用網際網路等信息化手段提供服務。

與此同時,眾多早教機構紛紛轉型線上教學。

早教機構悅寶園推出免費在線資源包,美吉姆疫情期免費開放95節線上課程,此外,也上架了需要付費的線上歡動課。早教機構金寶貝對全國0-6歲寶寶家庭免費開放金寶貝VIP館權益90天。除線上課程外,還有早教機構開拓了戶外體驗課的新業務。

然而,線上課程的認可度似乎並不高。

一位業內人士向南都記者表示,相比K12等教育類別,早期教育在線上受到的客觀限制諸多。「很難轉到線上去做。因為孩子太小了,只有0-3歲,沒有家長會願意讓孩子一直看電子產品。早教的課程體系注重對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高,也需要給孩子社交的環境。在線上,很多功能無法實現。」其表示。

儲朝暉也認為,在線早教短期內也許能讓企業獲得一些收入,但不會成為未來早教行業發展的一種主流趨勢。

北京民辦教育協會副會長馬學雷接受南都記者採訪時表示,早教需要動用幼兒的觸覺、聽覺等感官功能,只有在線下場景中實踐才有效果,但轉移到線上也有有利的一面。「孩子在家裡,家長可深度參與教育過程。資本加技術,再把家長也整合進來,錘鍊出一種標準化的、整合型的、模塊化的教育和保護,我覺得是可以發展的方向。」

馬學雷認為,早期教育未來的長足發展,與經濟社會的發展密切相關。它取決於外部經濟社會和相關部門的態度,但更重要的是行業的努力。「能不能夠創設出這樣一種新的商業模式?只要資本有很大的投資興趣,技術、人才等相應就能跟得上。這需要行業的智慧。」

目前,各地的校外培訓機構正在全面複課。8月9日,北京市教委宣布,即日起,全市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可向審批機關書面申請,經批准後,恢復線下課程和集體活動。

未來早教機構如何創新發展,仍有待從業者探索。

出品:南都新業態法治研究中心

採寫:南都記者 吳佳靈

相關焦點

  • 唯品會(VIPS.US)Q2財報前瞻: 面臨線上、線下雙重挑戰
    美股 唯品會(VIPS.US)Q2財報前瞻: 面臨線上、線下雙重挑戰 2019年8月12日 19:59:10
  • 巧虎KIDS早教線下專櫃——讓孩子更出眾
    巧虎KIDS早教線下專櫃——讓孩子更出眾 企業 來源:壹點網      時間:2020-09-16 15:39:28
  • 於浩:線上線下相結合過程中,商業模式轉變是首要面臨的問題
    理光軟體研究所(北京)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理光中國投資有限公司聯席總經理於浩在「智能+」時代—新工業與新工作圓桌論壇上發表講話。於浩指出,遠程醫療、遠程教育都是需要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方式,今天北京小學的「神獸」也開始回歸。商業模式的轉變可能是首要面臨的問題,傳統的技術或者服務的角度出發,還是需要考慮商業模式的變化,可能這是目前疫情帶來的一個很大問題。
  • P2P傳統線上線下結合模式必將被淘汰
    在這些年的發展中,P2P模式發生了一定的變化。現階段的P2P平臺更多的採用的是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即在線下布置大量門店用以尋找借款人,再由線上尋找投資人完成交易的模式。這也是國內主流網貸平臺與美國所堅持純線上模式主流網貸平臺的不同之處。相比於純線上模式的P2P而言,這種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我國P2P行業的發展。
  • 唯品會布局線下奧萊業務,探索線上線下特賣模式
    唯品會表示,通過本次收購,布局線下奧萊業務,並積極探索線上線下融合的特賣模式,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全渠道特賣零售布局。根據天眼查顯示,寧波星通創富股權投資合夥企業(有限合夥)持有杉杉商業集團有限公司72%的股份,為第一大股東,而杉杉集團有限公司則持股28%。
  • 寶貝格子開啟母嬰市場新零售模式,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企業線上線下加速融合,寶貝格子引領新零售業態發展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爆發,激發了母嬰行業的變革意識,線上線下融合加速,母嬰新零售體系日趨完善,期間也湧現出一些新模式,新業態,新方法,如智慧升級,全域營銷,線上直播等
  • 線上線下相結合,全資源共享商業運營模式
    在消費升級和新興技術推動下,新零售產業蓬勃發展,萬億市場規模加速形成。隨著消費場景的多元化,消費者對於場景的選擇也更加不確定,作為主力消費人群的80、90後既鍾情於線上消費的商品豐富、價格實惠、送貨上門,也享受線下消費的即到即買、現場體驗、質量可靠以及完善的服務。
  • 線上線下齊發力 大興區創新舉措分散超市客流壓力
    通過「興福購」、「健坤優選」等多平臺,建立「直通車+線上下單+線下提貨+送貨到家」的新型購物模式,實現線上線下聯動,為周邊社區群眾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購物方式,有效分散規上重點超市的客流壓力。直通車靈活補位 緩解重點超市客流壓力3月3日,大興區商務局以物美大賣場為試點,在物美大賣場對面(帝園西側停車場)增設生活必需品直通車,3月4日,大興區商務局聯合林校路街道、清源街道及時在黃村火車站站前廣場、187號院小停車場增建直通車,並已於3月5日12時起正式投入使用。
  • 線上線下觀影模式比較研究
    較之線下模式,線上觀影獲得了傳統模式欠缺的互動性、獨立性和私密性,但也同時失去了線下觀影的儀式感和沉浸感;加之附屬設備和功能有限,其影像的畫質和音質都與影院觀影相差甚遠;至於觀看3D、VR等一些特殊種類的電影在目前條件下更難以實現。  於是,為破解院線停擺困局和普通線上觀影缺陷,一種被稱為「雲觀影」的新模式異軍突起。
  • 乾貨:面臨困境的傳統零售企業該如何突圍?
    在目前的新舊經濟形態轉換,消費者生活方式重新刷新的時代,傳統零售企業面臨著更為艱難的困境:1.以上幾個方面不但是零售企業面臨的困境,也是許多經銷商和中小廠家面臨的挑戰,如何應對和困境突圍,筆者結合身邊的幾家案例,再次以作分享。在今年年中的時候,一家做精品社區連鎖的負責人打過電話來,諮詢我企業準備轉型社區O2O的事宜,在我月底回訪的過程中,企業已初步發現曙光。
  • 貴州百靈與大醫生醫療達成合作 探索「線上+線下」醫療健康服務模式
    原標題:貴州百靈與大醫生醫療達成合作 探索「線上+線下」醫療健康服務模式   12月16日,
  • 線上線下反差極大 家紡行業面臨新形勢下渠道再造問題
    目前,家紡行業正面臨著新形勢下的渠道再造的問題。業內人士認為,發展線上銷售是大勢所趨,但線上渠道並不能夠取代傳統渠道,線上線下的融合才是根本出路。   線上線下反差極大   把行業主營收入整體放緩的原因歸結為消費需求和消費習慣出現了變化。
  • 線下體驗採摘樂趣,線上送貨上門,安嶽小夥銷售草莓有妙招
    每年1月到6月是草莓大量上市的季節,今年受疫情影響,草莓面臨滯銷的困境。但草莓種植戶們沒有坐以待斃,他們改變傳統的銷售模式,採取線上訂購、線下配送等方式,解決了草莓的銷售問題。近日,記者來到嶽陽鎮船形村的一家草莓種植園,一位果農正戴著口罩和手套在果實成熟的大棚裡採摘草莓。
  • 《荒野大鏢客2》線下與線上模式新手指南
    《荒野大鏢客2》已經登陸了PC端,相信不少玩家都已經進入遊戲開始西部生活了。可能還有些玩家剛剛接觸這款遊戲,對這款遊戲還不是很熟悉,不妨看看玩家「baiduren」分享的《荒野大鏢客2》線下與線上模式新手指南。希望能為各位玩家帶來一些幫助。
  • 山西烘焙店所面臨的困境
    建立線上線下互通互融的網際網路平臺,為締造下一個商業奇蹟奠定堅實的基礎。在新的商業環境下,我們烘焙行業發展和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利潤越來越低,但競爭的環境越來越惡劣,我們所承擔的工資,房租,各項費用在不斷持續上漲。由於大家的規模小,影響力弱,在日常業務洽談,商圈選址,產品升級,團隊建設,制度建設,網際網路布局等方面處處受到制約,有許多看得見的商機又抓不住,想做成的事情做不了,整天勞心勞力毫無時間思考,對當前商業的發展有心無力,喪失發展的條件。
  • VR遊戲產業商業模式:線上線下齊頭並進
    目前來看,眾多遊戲廠商和行業巨頭仍主要選擇了建立在硬體品牌之上的內容分發平臺,少有與線下體驗店建立深度合作的廠商。而現有的VR平臺,由於缺乏可靠的商業模式,大多數是面向內容開發者的分享平臺。  1、線上:VR內容平臺分發
  • 疫情下的實體書店:「線上直播」興起 重新考慮商業模式
    但是,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原本就飽受電子化浪潮衝擊的書店行業有了「雪上加霜」的困境。有江蘇最美書店之稱的知行空間和全年同期相比,營業額縮減了許多。因為大部分實體書店的收入來源都比較單一,基本上就是書、文創、咖啡和活動。這導致依賴於線下模式的書店在疫情期間遭受了重創。
  • 董幼鴻:破解「鄰避」設施建設面臨的困境
    原標題:破解「鄰避」設施建設面臨的困境   近年來,一系列「民眾都覺得需要,卻又不願意建在自家門口」的「鄰避」設施,紛紛因為設施周圍民眾的抗議而匆匆下馬。
  • 會展行業線上展會模式如何擺脫線下模式
    隨著疫情常態化以來,會展行業線上模式從熱點開始到了實踐階段,但線上展會模式是什麼,和線下模式關係又是怎樣的,區別在哪裡。即,既不是購買線下展位贈送線上展位,也不是購買線下展位,少量收費享受線上權益,更不是強制購買線上的服務才能獲得線下展位。最後,線上會展應該有專門的運營團隊和模式。通過以上的兩個否定的回答,這就回到了本文的正題——線上展會應該摒棄線下思維。
  • 社區新茶店——線上線下一體化
    另一方面,茶葉生產企業面臨銷售困難。中國各地政府與茶企都感受到了巨大的銷售壓力。為了促進茶葉市場的經濟發展,近年來政府與茶企不斷宣傳茶文化,舉辦大型茶文化活動,修建各地茶文化博物館,但是單一的強調茶文化而沒有優秀的茶銷售、茶產品和茶品牌,依然解決不了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