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綜合各地旅遊部門、通訊運營商、線上旅行服務商的數據:在八天長假期間,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6.37億人次,同比恢復79%,實現國內旅遊收入4665.6億,同比恢復69.9%。面對國內消費的快速恢復,專家們表示,因為疫情因素,很多城市「封城」,尤其是湖北武漢等地,此次中秋加國慶的假日彌補了很多人春節、五一節未能消費的遺憾,紛紛感慨過出了第二個春節的感覺。
而我們認為,民間消費對提振經濟的重要性愈發重要。上半年,因疫情受到衝擊的服務業,都在下半年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復,如酒店、餐飲、交通、旅遊以及電影業等,都趁著難得的國慶長假進行補血,希望儘可能的減少點疫情帶來的經濟損失,從目前來看,這些行業恢復得總體上還是不錯的。
第一類,電影業的數據恢復得還不錯。截止至10月8日17時22分,國慶檔的總票房近40億。雖然仍未打破2019年國慶檔的票房紀錄,但遠超了2018年國慶檔票房近15億元的數據。值得一提的是,截止目前,2020年中國電影總票房達到119.91億元,而北美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2020年票房目前只有11.41億美元(約為77.47元人民幣)。顯然,中國電影市場在2020年總票房這個數據上面,已經超越北美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
第二類,交通運輸方面的三個數據也在恢復當中。截止10月8日,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6.37億次,實現旅遊收入4665.6億元。從9月30日至10月7日,全國鐵路已經連續8天發送遊客超千萬人次,加開旅客列車1234列。而在飛行方面,今年國慶長假,家庭出遊的人群居多,購買3人以上機票的人數比端午節漲了160%,難怪乎有人稱」今年國慶節像過年一樣」。在公路方面,10月1日至8日,預計全國高速公路日平均流量4766.62萬輛,同比2019年同時段下降了4.69%。現在高速公路因車輛堵車而感到「崩潰」。
第三類,景區外賣業務越來越紅火。美團外賣數據顯示,10月1日至5日期間,熱門景區外賣單量同比去年增長200%,平均單價超60元。美團外賣要有多樣性,而且更個性化。基本上是代排隊、代買奶茶、代買衣服、代送大閘蟹。其中,最火爆的是代跑腿排隊,同比增加419%,成為假日消費的新業務,90後們是此消費的主要群體。而由於外賣業務在節假日的火爆,10月5日開盤的港股美團點評,受到市場的追捧而持續上漲。
第四類,餐飲業出現明顯分化。部分網紅店的消費情況好於預期,但是大部分餐飲店的生意不及去年同期。很多人現在選擇大眾點評、美團APP等手機軟體來選擇餐廳,一般都選擇口碑較好的網紅餐廳去消費。而多數普通餐廳的消費量肯定不如去年同期的,餐飲業由於同質化競爭嚴重,恢復起來也是好壞不一。
那麼,國慶假期6億人出遊,實現收入4665億,這背後究竟說明了什麼呢?第一,中國14億人口的消費潛力是無窮的。中國發展內循環經濟是沒有問題的,但是只要把收入分配收入多向民間傾斜,把國內偏高的房價降下來,這樣中國老百姓消費的能量會更加爆發,這樣才能有實力,成為世界第一大消費國家。目前,並非大家不願意消費,而是社會貧富差距較大,國民消費能力有限,或者有後顧之憂。
第二,想讓國民的消費能力恢復到原來的位置,尚需些時日。本來大家寄希望於在五一勞動節啟動消費,現在看來,這個報復性消費被延遲至國慶黃金周來消費了。儘管大家拿出了集中了大半年的消費能力,但即使是這樣,還是不及去年同期的水平。說明疫情過後,國民的消費水能力降低明顯,消費需求要想全面復甦仍有待時日。2021年春節也未必恢復得到疫情之前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