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座1∶1復原假天儀亮相
第九屆廈門(同安)蘇頌國際文化節開幕,紀念蘇頌誕辰1000周年系列重磅活動推出
泉州網12月11日訊 (記者 康雲 通訊員 楊心亮 餘雪燕 陳邦文/文 夏海濱/圖)蘇頌是廈門的蘇頌,是中國的蘇頌,也是世界的蘇頌。昨日,第九屆廈門(同安)蘇頌國際文化節盛大啟幕,來自海內外的專家學者、鄉賢、嘉賓,共同紀念「同安之子」蘇頌誕辰1000周年。開幕式上,紀念蘇頌誕辰1000周年系列精彩活動同步重磅推出:《蘇頌全集》和《北宋科學巨匠蘇頌》科教宣傳片全球首發,全球首座且唯一一座1∶1複製還原的「假天儀」揭牌,蘇頌書院舉行建設線上啟動儀式,歌仔戲《蘇頌斷案》、配樂情景劇《蘇氏家訓》、歌曲《蘇頌之歌》等文藝精品也集中展演。
「假天儀」內可觀日夜星辰變化
第九屆廈門(同安)蘇頌國際文化節開幕
全球首座1∶1復原「假天儀」
昨日的開幕式上,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發來賀信,中國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做了視頻講演,中國科技館原館長、博士生導師王渝生進行了主旨演講。今年蘇頌國際文化節的主題是「千秋唯頌 五洲共光」。昨日下午,文化節的配套活動——蘇頌文化學術研討交流會也如期舉行,近50名學者匯聚一堂,從醫學、人文、科技三個方面進行學術研討交流,重溫蘇頌的大家風採。
同安區素有「海濱鄒魯之地,聲名文物之邦」的美譽,人文底蘊深厚,文化遺產眾多。祖籍同安的蘇頌,是北宋時期的一代賢相,在天文、物理、數學、機械、醫藥等20多個領域均取得卓越成就,為中國創造了「七項世界第一」,是古同安、今廈門的一張亮麗文化名片。歷年來,同安區十分重視蘇頌文化的傳承弘揚工作,已連續舉辦了8屆蘇頌國際文化節,對蘇頌精神進行了全方位的宣傳、挖掘、展示,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影響。同安區相關負責人表示,同安區將以紀念蘇頌誕辰1000周年為契機,進一步增強文化自信,積極推進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可持續發展,傳承好、弘揚好蘇頌的創新理念、工匠精神,讓蘇頌文化在故鄉紮根,助力同安構築「未來科技城核心區」。
本屆蘇頌國際文化節由廈門市同安區區委、廈門市同安區人民政府、廈門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主辦,同安區委宣傳部、同安區社會科學界聯合會承辦。活動在同安發布微信公眾號、央視頻移動網、看廈門、新華網、新浪微博等9個平臺進行了直播,截至12月10日18時,累計觀看555.186萬人次。
全球首座1∶1複製「假天儀」
可入內觀看日夜星辰變化
作為紀念蘇頌誕辰1000周年活動的配套項目,昨日,全球首座1∶1複製還原的「假天儀」在同安區科技館首次亮相。
「假天儀」是蘇頌等人研製的天文力作,可以說是近代天象儀的祖先。據了解,一般的渾象(表現天體運動的演示儀器),是人站在儀器外看,這有利於計算坐標和觀察星空,但對於象徵天穹來說,還不夠形象逼真。因此,蘇頌、韓公廉主持研製了「假天儀」。它在球面相應於天空星象的位置鑿有小孔,人在其中可以看到點點光亮如天上繁星,轉動球體,可直觀感受日夜星辰之變化。
同安區科技館館長高水滿介紹,館內的「假天儀」根據圖紙進行復原,研發製作歷時2年,零部件都是純手工製作。「這臺『假天儀』引入了現代科技元素,可以快速演示,讓人們在短時間內更快、更直觀地看到日夜星辰之變化。」
據悉,今後複製還原版的「假天儀」也將作為同安區科技館的常設展項,供市民遊客體驗。
蘇頌書院線上建設啟動
推動蘇頌文化走向世界
昨日的開幕式上還舉行了蘇頌書院的線上建設啟動儀式。
蘇頌書院選址位於同安區蘇頌公園內,用於補充蘇頌公園服務設施短板,同時強化蘇頌公園紀念和科普教育主題,也作為中小學生研學旅行基地。蘇頌書院含琴棋書畫教室、科技室等配套功能。蘇頌書院建築層高均為一層,建築面積2780.11平方米,佔地面積3270.69平方米。
同安區對蘇頌書院的規劃和未來給予了厚望,將充分發揮蘇頌書院的功能作用,並成立「全球蘇頌文化研究中心」,打造「蘇頌研學之路」,共同推動蘇頌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蘇頌公園全新亮相開放
兩大軸線串聯蘇頌成就
蘇頌公園是同安區首座以歷史名人命名的公園。昨日,完成景觀提升後的蘇頌公園全新亮相,正式對外開放。
據了解,蘇頌公園已投用10年,但是園區文化元素多,主題不夠鮮明。今年5月,蘇頌公園的提升改造正式啟動,以「戶外博物館」為營造理念,以體現蘇頌成就的「人生軸」和「科技軸」為主線,凸顯公園主題,增強其科普性。
「科技軸」連接蘇頌公園入口和水運儀象臺,主要展示蘇頌在科技方面的成就。通過閱讀花崗巖上的文字,市民遊客可了解到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鐘——水運儀象臺的部件和運行原理。「人生軸」以園區制高點——「洗墨池」和旱溪為依託,介紹蘇頌出生、入仕、編撰《本草圖經》等重要人生節點。改造後的蘇頌公園主題更鮮明、環境更通透、設施也更完善,市民遊客可以從中領略到濃濃的蘇頌文化和精神。
★聲音
「蘇頌身上那種『篳路藍縷、以啟山林、報效朝廷、矢志不渝』的精神一直激勵著我。紀念蘇頌,不僅是紀念一位偉人,更是在為中華文明傳承發展、為建設文化強國作出實實在在的努力,希望蘇頌精神能夠在世界範圍內發揚光大。」
——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 鍾南山
「今天,我們在這裡紀念蘇頌這位偉大的先人、偉大的科學家,我個人認為,它有助於向科學界傳遞一個信號,中華民族是一個崇尚科學的民族,鼓勵科技工作者繼承先輩的光榮傳統,勇攀科技高峰。我希望和大家一起,通過紀念蘇頌、弘揚蘇頌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出力。」
——中國工程院院士 倪光南
「蘇頌對我們中國傳統的農、醫、天、算四大科學體系,都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可以說他是我們人類歷史上一個百科全書式的人物。有這樣一個偉大的人物,是我們同安的驕傲,也是我們中國的驕傲,更是我們世界的驕傲。相信通過對一些偉大先賢的學習、研討和繼承,能夠對我們的未來起到啟發作用、借鑑作用。」
——中國科學技術館研究員、原館長 王渝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