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頌公園完成景觀提升。
廈門網訊(廈門日報記者 羅子泓 圖/通訊員 夏海濱)蘇頌公園是同安區首座以歷史名人命名的公園。明日,紀念蘇頌誕辰1000周年暨第九屆廈門(同安)蘇頌國際文化節將在同安舉行,而完成景觀提升後的蘇頌公園,也將於同日正式對外開放。
據了解,改造提升後的蘇頌公園,主題更鮮明、環境更通透、設施也更完善。市民遊客前來時,不僅能從蘇頌的「人生軸」「科技軸」中領略到濃濃的蘇頌文化、蘇頌精神,也能從疏林草地、濱水休閒空間、兒童娛樂區中收穫滿滿的幸福感、獲得感。今日,本報記者帶您提前探園,體驗蘇頌文化的精神與風採。
兩條軸線串聯蘇頌人生印跡
「蘇頌公園已投用十年,園區文化元素多,主題不夠鮮明。」同安市政建設開發有限公司(簡稱「同安市政公司」)蘇頌公園景觀提升工程項目經理蔡志垚介紹說,此次改造提升以「戶外博物館」為營造理念,以體現蘇頌成就的「人生軸」和「科技軸」為主線,凸顯公園主題,增強其科普性。
「科技軸」連接蘇頌公園入口和水運儀象臺,主要展示蘇頌在科技方面的成就。景觀巧妙融入筆墨紙硯概念,利用閩南紅磚、形如「紙卷」的黑色花崗巖、鏡面水池等要素,營造簡潔大氣的氛圍。通過閱讀花崗巖上的文字,市民遊客還可以了解到世界上最早的天文鐘——水運儀象臺的部件和運行原理。
「人生軸」以園區制高點——「洗墨池」和旱溪為依託,介紹蘇頌出生、入仕、編撰《本草圖經》等重要人生節點。「洗墨池」水緩緩流入由花崗巖塑造的旱溪。旱溪採用當代藝術裝置手法,提煉宋代著名藝術家對水紋的描繪,並將其刻於溪岸邊,以水的精神來反映蘇頌或潤物無聲、或波瀾壯闊的一生。溪中,形如墨滴的黑色磨光石上則刻有摘自《本草圖經》的中草藥圖譜和文字介紹。
值得一提的是,水運儀象臺中的渾象(表現天體運動的演示儀器)、渾儀(古代天文測量天體球面坐標的儀器)還被做成雕塑,分別放置於「科技軸」「人生軸」中,方便市民遊客參觀學習。
多個區域滿足市民休閒需求
除突出主題外,改造提升工作也讓蘇頌公園的服務能力有所升級。
此次,蘇頌公園增設了兒童區。該區域將擺放以進口木材為原材料的鞦韆、滑梯等娛樂設施,滿足兒童遊玩需求;一旁的林蔭下,石桌石凳也將為家長提供等待休憩去處。蘇頌公園原有的盆景園被改造為老人休閒區,開闊的草坪、紅磚靠背椅等設施將成為市民集會、晨練的良好空間。
蘇頌公園景觀步行橋附近,原有的300多米沿溪護欄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臺階和濱水休閒空間。未來,濱水休閒空間生態水系沿岸將種上綠植,市民遊客可在此欣賞同安天藍岸綠水清的美景,感受蘇頌公園乃至轄區生態環境帶來的舒適感、幸福感。
公園綠化方面,同安市政公司秉持「去弱留壯,就地移植」的改造原則,對原本平均分布的喬木進行了梳理。如今,公園裡的草更綠了,錯落有致的園林景觀增強了整個園區的通透度,為市民休閒娛樂提供更多空間,也大大減少了後期管護的成本。
亮點 兩條軸線
「科技軸」:連接蘇頌公園入口和水運儀象臺,主要展示蘇頌在科技方面的成就。
「人生軸」:以園區制高點——「洗墨池」和旱溪為依託,介紹蘇頌出生、入仕、編撰《本草圖經》等重要人生節點。傳說,蘇頌出生地、蘆山堂門口有一個池子,是練兵後洗馬的地方。蘇頌和幾位叔父寫字勤奮,每天在洗馬池內洗筆墨,池水漸漸變黑。當地人覺得有教育意義,便將「洗馬池」改成為「洗墨池」。
展開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