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意味著什麼?
於鍾南山院士而言,等待妻子八年終結婚,是成就一對神仙眷侶。
於某乎上一個女孩而言,等待男友八年被分手,是看透人性涼薄。
當兩則消息同步霸屏網絡,讓人忍不住在想:
耗費青春去等一個人,到底是對愛情的預支還是透支?
1
被時間考驗的,不只是愛情,還有人性
最近,有兩則消息在網上火了。
一則是鍾南山院士曾經等妻子八年完婚,如今,是妻子邊打籃球邊等他回家吃飯的視頻;
一則是某乎上,一女孩自爆被戀愛八年的男友以無趣為由分手,對人性不再信任。前者甜哭眾人,後者則讓人非常氣憤。
同樣是八年,為何結果天壤之別?因為鍾老夫婦是情比金堅;男友對女孩是情比紙薄。至於人品,更是一個在天,一個在地。
鍾老妻子之所以讓鍾老等八年,是因她曾經作為國家隊運動員,有實現自我價值和報效祖國的夢想。而鍾老願意等待是成全妻子,更是投資愛情。
而某乎上女孩的男友卻是典型的利己主義,兩人大二就認識,男生先追的女生,一起走過這麼多年,直到談婚論嫁,女生才覺得男生越來越嫌棄自己,嫌女生事多,窮乾淨,最終提出分手,理由是認為女生無趣,想找個性格開朗、生活有意思的人,並且還說因為兩人民族不同,怕和女方親戚語言不通……
說到底他不過是把女孩當備胎,假如矛盾真不可調和,何需八年才分手?
在兩性交往中,除了愛情,人性同樣重要。愛可以穿越時間,人品可以抵禦變數。用青春去守候一個人品好抑或不好的人,結局顯然不一樣。
人品好的人,不會做辜負對方等待的事情,克服萬難也會如約而至;哪怕有一天不愛了,也可以好聚好散。
而人品差的人明明可以直接說明不愛,可他們卻偏偏以一種高高在上的姿態去挑剔對方,讓自己站在道德制高點,從而進可攻退可守。
他們的邏輯是:你那麼不好,我還願意與你在一起,你就要對我感恩戴德。若對方心智不夠成熟,自信就很容易被打壓,在一次次被洗腦中,失去自我,對他們言聽計從,滿足他們的控制欲。而當他們找到更適合的對象,就會對你棄如敝帚。
其實,愛情本身亦是一種人性上的較量。
幸運的是,時間就是最好的過濾器,一個人骨子裡到底是好是壞,TA到底值不值自己去愛,在時間的加持下,只要我們讓愛裡帶點鋒芒,就一定有辦法去分辨。而有勇氣堅持真愛、揮別錯愛,才無愧於每一個從前以及當下的等待。
看一個人值不值得我們付出青春去等,不僅要看對方開始對你怎麼樣,更要看TA現在對你怎麼樣,預測未來會對你怎麼樣。而預測的籌碼,便是愛情與人性。
2
等待能否為幸福連線,看人品和婚品是否在線
就像鍾老夫婦,他們經過愛情與人性的考驗,縱使期間的等待難免苦澀,結局卻是讓幸福升值。無論是從前,鍾老等妻子結婚;還是現在,妻子邊打籃球邊等鍾老回家吃飯。
他們間的等飽含相濡以沫,除了讓人羨慕,只有敬意與心疼。
有些等待,就像我們付給幸福的定金,等到瓜熟蒂落,自然滿室飄香。而有些等待卻如同肉包子打狗,讓人連本錢都輸掉。
對於某乎上女孩的遭遇,大多數人同情之餘,更為她慶幸。因為遇見一個人品差的人,還能指望婚品好到哪?就算現在不分手,熬到結婚,只怕錯得更遠。
等待,亦是婚姻生活裡的常客。等待對方回家,等待對方看見……誰在婚姻裡,敢說自己沒等過?
對人品和婚品同時在線的人來說,翹首以盼可以讓感情升溫。因為在外操勞一天,家裡那盞為我們留的燈、那張溫暖的臉、那碗溫熱的飯,就是連接彼此最珍貴的愛。
而得不到回應的等,不僅浪費時間,更是對愛情的空耗。看過這樣一句話:很多人的婚姻狀態,不是已婚,只是「尚未離婚」。
扎心之餘,很多人不解,讓婚姻成為煉獄的,到底是什麼?
原因固然很多,想必其中最消磨人的一個一定是不知所謂的等。因為當失望積攢多了,寂寞變成了落寞,愛怎能不千瘡百孔。
或許在很多人看來,家就在那裡,愛人就在那裡,只要我不做什麼出格的事,難道TA還能因為我爽約就連家都不要了?
沒錯,誰也不會因為愛人偶爾失約就鬧得天翻地覆。真正讓他們痛苦的,是被忽略以後,要麼只得到一個拙劣的謊言;要麼連個解釋都等不來。
如果得到就不珍惜是人性的弱點,再碰上一個「婚盲」就是雪上加霜,註定在等待中孤獨。而比這更糟糕的,是這種孤獨往往沒有時限。
只有當兩人的人品與婚品同時在線,等待才能為幸福連線。
3
是預支還是透支?拼到最後全靠「信任值」
其實,一個「等」字,源於愛情,止於人品,說到底拼的不過是「信任值」。
就像鍾老夫婦,他們之間有等待、有失約,愛卻不減反增。因為他們用信用預支幸福,就算中間偶爾失約,亦是為國為民,無損信任。甚至從某種程度而言,正是兩人對家國的熱愛、對夢想的執著,讓他們愛得更深沉。
而某乎上女孩的遭遇,則恰恰相反。他們的等待是一種信用透支,一個過於卑微,不撞南牆不回頭,透支青春去相信對方總有一天會回頭;
一個則過於不齒,用盡藉口,透支人品去踐踏對方的一往情深。在一次次信任與希望落空的錯配中,女孩懷疑起人性。
不是等待對不對,是等的那個人值不值。漫漫一生,誰也無法保證自己沒有意料之外,而等待是讓愛情固若金湯還是不堪一擊,就看彼此間的「信任值」是高還是低?
有人問,「信任值」到底從何而來?它就藏在等待與赴約的過程裡。今天你等我,明天我等你。就算來晚點,也沒關係,哪怕最終你不能來,至少告訴我為什麼。
我願意等你,是我對你的信任。你應約而來,是成全我的信任。其實,兩個人之間的「信任值」就像我們的信用記錄,靠「養」。後者靠的是有借有還,前者靠的是你來我往。
相信很多人在漫長的等待中,難免有過心焦。「信任值」高的人,想的也許是TA剛好有重要的事被耽擱,甚至關心起對方的安危;「信任值」低的人,想的或許就是TA會不會在出軌?
有時,不怪愛人疑心,或許是你的「信任值」餘額不足。無論何時,不要仗著對方的愛,就肆無忌憚去揮霍信任。當「信任值」被過度透支,愛情就會成為一筆還不起的壞帳,讓彼此之間無法親密如初。最後,在彼此懷疑和互相傷害中,漸行漸遠。
有一種等待是透支青春,是連自己都沒把握對方能否回饋同等的愛,又如何贏得幸福;
有一種等待是預支幸福,是相信兩個人以後不僅能還得起,還能讓幸福升值。
一字之差,從開始就註定了輸贏。
等待最痛苦的味道,莫過於有期待,無滿足;最美妙的滋味,就在於有期待、有滿足。願每個人,都能用「我等你」為愛情加滿油,攜手走向幸福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