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芨芨草
近日,有一則新聞炒得沸沸揚揚,內容大意是一個女孩為了救病重的父親,向男友提出「預支彩禮」來救自己的父親。這件事弄到最後的結局是男孩放棄了這段感情,並把女孩刪除了好友。
我不想去評論女孩的做法是對是錯,我想每一個人做任何一件事都必有他的理由存在。而「預支彩禮」也可能是她想到的能救父親的唯一辦法。當然,只是「也可能」,因為真正的內情,除了當事人,誰也無法說個真切。
而因為「預支彩禮」這個現象,我和朋友有了很大的爭論。女子要結婚時,跟男方索要彩禮,似乎也很常見,特別是在農村。只不過,「預支」這個詞,出現得有些新鮮。當然,這個詞的詞性不難理解。
朋友覺得,要彩禮這個事他接受不了,因為結婚是兩個人的事,如果把彩禮提到結婚的頭個大事,那這婚就結得沒意思了。特別是女方要了彩禮之後是去給她的兄弟結婚的,朋友更覺得無法接受。
我的看法則是,要彩禮也是正常的現象,但問題是要量力而行,並不是說女方父母就可以獅子大開口,如果那樣,感覺像在「賣女兒」一樣。
反過來說,女孩子面對著父母提出的彩禮數目太大時,自己是否能夠清醒地去衡量男友的能力,還是覺得父母提出的就是有道理的,因為她也覺得父母養自己這麼大,要些彩禮不為過。
所以,彩禮的出現,對於愛情是一種很大的考驗。我甚至覺得,當彩禮出現的時候,愛情或者就已經沒有了。因為,愛情本身是浪漫的,而彩禮卻是那麼的現實。這兩者之間,似乎總是無法搭上邊。
當然,婚姻本身也是現實的。從愛情到婚姻,浪漫其實就已經碎了一地。能在婚姻裡保持浪漫愛情的,幾乎是屈指可數。這樣看來,婚姻和彩禮,倒是相配的,只是和愛情無關而已。
記得我姐結婚時,我爸跟我姐夫要了三萬八的彩禮。然後,我爸用紅紙包了二萬四的現金,說是給我姐嫁過去之後可以買「田地」(這是以前農村的習俗,有田有地,人才不會挨餓),然後,又買了「老四樣」(冰箱、空調、洗衣機和電視機)給我姐當嫁妝。這四樣花的錢,就是那剩下的一萬四,可能我爸還貼了一點,具體多少我也不知道。
但從這個事看,我爸想從嫁女兒去「掙錢」的機率幾乎為零,甚至是「虧損」的,因為我姐出嫁那天,家裡還要宴請親戚,沒個上萬元也是下不來的。所以,要彩禮只是一種習俗,並不是要用來掙錢的。這一點,我覺得我爸的做法是值得稱道的。所以,我也一直是這樣的看法。這應該也是受我爸的影響。
如果這樣的要彩禮,我覺得是正常的,想必男方也不會有二話。因為這些東西,到頭來還是回到結婚的兩個人身上。對於他們來說,也不會成為一種壓力和負擔。如果彩禮太高,超乎男孩子的承受能力,我想他可能就要去考慮一下了。這不,網上那麼多因為彩禮而分手的男女,他們的愛情在彩禮面前,還剩下多少?
所以,從這一句「預支彩禮」的話一出來,我忽然就想到了一個問題;彩禮可以預支,那麼愛情是否早已透支?因為,如果女孩子的心中還有愛情,她會主動提出這麼現實的要求來嗎?她的心中,或者早沒有了愛情,所以才會考慮到婚姻的現實。
一段緣,能夠走到白頭並不容易。特別是現在的社會,各種現實的因素太多,許多的愛情,沒有等到走進婚姻,就已經煙消雲散。所以,那位男孩的失望,應該不是只對女孩提出預支彩禮的失望,更是對這一段愛情的失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