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 | 大英帝國戰爭博物館

2021-02-23 讀書與藝術

紀錄片《大英帝國戰爭博物館》來源:騰訊視頻

附錄:大英帝國戰爭博物館文字介紹:

帝國戰爭博物館是一座有著多個分館的全國性博物館,成立於1917年,以紀錄「一戰」史實和大英帝國的人民為這次戰爭所作的貢獻。1920年的《議會法案》正式成立了博物館及其主管團體博物館董事會,並在水晶宮宣布開館。1924年至1935年,博物館搬到帝國學院隔壁的兩間小美術館內。1936年,在Southwark的Lambeth路以前的Bethlem皇家醫院的中心區域重新開館,直到現在。

1939年,博物館董事會的館藏範圍擴至「二戰」,1953年再度擴至從1914年8月起英國及大英國協參加過的所有軍事行動。這樣,帝國戰爭博物館就成為記錄20世紀戰爭衝突的國家博物館。它詮釋和記錄了現代戰爭及個人戰爭經歷的方方面面,無論盟軍還是敵軍,無論軍人還是平民,無論軍方還是政界,無論社會還是文化的各個方面。它涵蓋了戰爭衝突的起因、過程和結果,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教育意義。

博物館董事會努力地收集博物館館藏範圍內的每一件證物,進而維護好藝術收藏品。館內收藏有15,000多幅油畫、素描和雕刻品,以及30,000多張海報。館藏物品包括從飛機、裝甲戰車、海軍艦艇到制服、徽章、個人裝備、獎章和裝飾品等;英國和外國的文件;參考書閱覽室內155,000多冊的印刷書籍;1.2億英尺的電影膠片和超過6,500小時的錄像帶;600多萬張相片、底片和幻燈片,以及約32,000小時的歷史錄音帶。

因此,帝國戰爭博物館不僅僅有著傳統博物館的功能,還是一座國家級的藝術館,一座大型的國家級文字和視聽記錄檔案館,一個研究中心。其活動不僅包括文物收藏、文件記錄、研究、館藏品保護,還包括物品展覽、教育、出版、研究、貿易及參加和舉行各種相關會議。

1966年,Lambeth路博物館建築的首次擴建完工,這為藝術收藏品和檔案文件的存放、相片衝洗暗房和研討會舉行提供了更多的空間。1936年以來,雖然Lambeth路的美術館的館藏範圍擴大了,館藏品也更豐富,但一直未曾擴建,對老建築的維護和訪客服務也未能妥善地安排。1986年,Lambeth路的博物館建築全面翻修擴建一期工程開工,旨在增加其有限的展區面積,為這座具有國際重要意義的博物館提供相關配套設施,以及對老化、破損的建築進行修復以符合現代標準。第一期工程耗資1670萬英鎊。政府要求博物館董事會通過公眾募集和從自營收入中拿出450萬英鎊。工程於1989年3月完工,1989年6月29日女王主持揭幕儀式宣布開放。二期工程,即對四層樓的East Infill的改造,通過新建和對原有美術陳列室粉刷修葺,新增展區1500平方米,於1994年底完工,耗資220萬英鎊,全部來自自營收入。三期工程和最後工程又新增建築面積5300平方米,包括一個專門修建的教育中心、臨時及長期展品美術陳列館和全國大屠殺展。工程由英國文化遺產彩票基金(the Heritage Lottery Fund)資助,於2000年6月6日由女王主持揭幕儀式宣布開放。

帝國戰爭博物館於1970年和1980年新建了三座分館。1976年,博物館正式獲得了劍橋郡(Cambridgeshire)的Duxford Airfield一地,此處被同時作為存放收藏品、檔案和藝術品的收藏室和博物館,如今則是董事會下面的Duxford執行小組和劍橋郡議會聯合經營的一家非常出色的公共博物館,其中,博物館旁的跑道由劍橋郡議會所有。1978年,一艘名為「HMS Belfast」(即貝爾法斯特號巡洋艦)、排水量為11,500噸的二戰時期的巡洋艦被博物館「收藏「了起來,加入了博物館。這艘巡洋艦自1971年以來一直由一家私人信託公司停泊在倫敦池(the Pool of London)。

第三,在1984年,位於白廳的內閣作戰部作為博物館向公眾開放。1989年4月1日,帝國博物館董事會全面接管了這座博物館。此前,董事會只是替英國環境部代為管理。此外,1986年以來,博物館一直使用位於Lambeth路的一棟建築物,裡面主要存放視聽檔案。這些視聽檔案此前曾藏於London SE11的Austral街的All Saints醫院。2002年7月5日,位於特拉福(Trafford)的帝國戰爭博物館北館開始向公眾開放。

因此,帝國戰爭博物館是一座具有多家分館的全國性博物館,其分館遍及六地,其中五處向公眾開放,所有的分館都是博物館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19年9月22日,帝國戰爭博物館在英國劍橋郡達克斯福德舉辦航展。

(沈豐編選 整理)

歡迎訂閱

讚賞鼓勵

相關焦點

  • 視頻 | 大英帝國戰爭博物館
    紀錄片《大英帝國戰爭博物館》來源:騰訊視頻附錄:
  • 英國倫敦博物館遊玩攻略,大英帝國的文化之旅
    大英博物館大英博物館是整個英國最有名的博物館,和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巴黎的羅浮宮並列為世界三大博物館,這裡也是很多遊人在倫敦花時間最多的地方。不同於大英博物館的包羅萬象鉅細靡遺,V&A博物館更側重藝術和設計方面的展品,裡面的藏品不一定有多古老的歷史,但一大足夠有藝術價值或者貼近生活,其中有做工考究的皇家用品、令人驚嘆的大師作品、技藝精湛的民間手工藝品、還有貼近生活的古代日常用品。首飾館、銀製品館、拉斐爾館、不列顛美術館都是V&A博物館中有意思的展館。
  • 美國的第一戰:獨立戰爭|英國_歷史|美國_歷史|獨立戰爭|大英帝國|...
    隨後英軍翻越懸崖抵達亞伯拉罕平原,再次擊敗法軍,迫使法屬加拿大總督投降,這個省份落入大英帝國手中。英法雙方大打出手,削弱了各國列強對北美殖民地的控制力。英國雖然打敗了法國,控制了北美大部分地區,但因長期的戰爭而導致財政困難。大英帝國不斷地向北美各殖民增加稅收,實行高壓政策,大英帝國與北美殖民地的矛盾日益尖銳,最終導致北美十三殖民地的獨立戰爭爆發。
  • 英國倫敦博物館遊玩攻略,大英帝國的文化之旅
    大英博物館大英博物館是整個英國最有名的博物館,和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巴黎的羅浮宮並列為世界三大博物館,這裡也是很多遊人在倫敦花時間最多的地方。不同於大英博物館的包羅萬象鉅細靡遺,V&A博物館更側重藝術和設計方面的展品,裡面的藏品不一定有多古老的歷史,但一大足夠有藝術價值或者貼近生活,其中有做工考究的皇家用品、令人驚嘆的大師作品、技藝精湛的民間手工藝品、還有貼近生活的古代日常用品。首飾館、銀製品館、拉斐爾館、不列顛美術館都是V&A博物館中有意思的展館。
  • 解碼大英帝國的衰落之戰,布爾人的民族驕傲——第二次布爾戰爭
    在19世紀和20世紀相交之時,英國人再次發動了一場戰爭,以圖繼續擴大帝國的版圖和勢力範圍,但這場戰爭卻終止了大英帝國的擴張,其便是發生在南非的第二次布爾戰爭。在之前的戰爭中,雙方的傷亡和損失都不大。然而,進入20世紀,第二次布爾戰爭已成為大英帝國的一場嚴峻考驗——大英帝國還能所向無敵地繼續擴張嗎?
  • 英國帝國戰爭博物館館長一行訪問國際二戰博物館協會秘書處(抗戰館)
    雙方就英國帝國戰爭博物館加入國際二戰博物館協會及館際文物互借、人員交流、展覽互換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有效地交流,達成了諸多共識。 在交流中,他特別介紹了抗戰館以國際二戰博物館協會為平臺,與各會員單位開展了人員互訪、展覽互換、資料共享等各種形式的交流合作,同時誠摯邀請英國帝國戰爭博物館加入協會,利用國際平臺加強二戰歷史的宣傳,共同維護地區乃至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 《帝國邊緣》:大英帝國在東方的收藏與劫掠
    第二部分是大英帝國收藏的關鍵時期:1798年法國入侵埃及,1799年英國佔領南印度的塞林伽巴丹,英國逐漸開始在東方和美洲直接對抗法國的殖民擴張,大英帝國的政策轉向主動徵服,沿著印度的前線和邊界「收藏」領地。第三部分主要講述了英法兩國19世紀上半期在埃及的爭霸戰爭和「收藏競賽」,英法兩國為在埃及擴大政治影響而對抗,引發了搜羅文物的「暗戰」。  其中,克萊武的故事頗具代表性和戲劇性。
  • "帝國戰爭博物館"——留學在英國
    本期介紹鄧博士拍攝的「帝國戰爭博物館」之航空館部分,期望鄧博士給我們帶來更多的英倫風情。帝國戰爭博物館「帝國戰爭博物館(Imperial War Museum)」即英國戰爭紀念博物館,成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1917年,1939年館藏範圍擴至「二戰」,1953年再度擴至從1914年8月起英國及大英國協參加過的所有軍事行動。
  • 布爾戰爭:大英帝國日薄西山的序曲,亦是軍事史的重要轉折
    1880年12月,布爾人市民群體和英國駐軍發生衝突,布爾人的民兵組織隨即伏擊了英國援軍,第一次布爾戰爭爆發。當時的大英帝國勢力遍布全球,而布爾人只是一個剛剛形成的少數人口族群。但布龍克霍斯特幹河戰役中,英軍的247人中有77人陣亡、157人受傷,布爾民兵卻僅有2人死亡、4人受傷,一時間布爾人士氣大振。
  • 大英博物館:亞述制度是福音還是詛咒?解析亞述帝國為何自掘墳墓
    引言世界上著名的博物館很多,但首屈一指的還要數英國的大英博物館和法國的羅浮宮。羅浮宮裡館藏著許多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品,其中數羅浮宮三寶最為有名。如果你喜歡西方藝術,那麼羅浮宮是你不得不去的地方。但是如果你問藏品最為豐富的博物館有哪些,那麼大英博物館絕對是名列前茅的。
  • 大英博物館喊你進群了!
    大英博物館,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國家博物館,也是歷史上第一座向公眾開放的博物館。兩個半世紀以來,仍然沒有哪一座博物館的收藏廣度可以和大英博物館相比擬。 如果要在大英博物館拍一部奇妙夜,那恐怕會是個一輩子都講不完的故事。 去年12月,假日博物館正式推出大英博物館系列視頻。
  • 七年戰爭:大英帝國如何成為日不落帝國?
    七年戰爭是指從1754~1763年英國的一系列對外戰爭,英國先後在北美和印度打敗了法國,在古巴和菲律賓打敗了西班牙。從此,英國獲得了一大片新殖民地,一躍成為世界第一的殖民帝國。同時也贏得了「日不落帝國」的稱號。
  • 布爾戰爭—大英帝國衰落的起點
    英國佬開始琢磨,要把南部非洲的這些大大小小的邦國,不管是黑人的王國還是布爾人的共和國,統統合併到咱大英帝國旗下,那才像樣啊。但是黑人和布爾人可不願意這麼乖乖就範。於是戰爭爆發了。首先爆發的是祖魯戰爭。當時的祖魯是個半奴隸制國家,自有許多落後習俗。英國方面抓住幾位婦女因逃婚而被殺害的事件做藉口,要求祖魯王國解散軍隊、服從英王、接受英國代表的監督。這條件分明就是要我屈膝投降嘛!
  • 帝國落幕 大英帝國在布爾戰爭撲街往事
    ,牛逼哄哄的大英帝國是怎麼在這場戰爭中疲態盡顯,隨後被群狼撕扯,最終一步步走下了神壇。英國人非此時也非常鬱悶,大有大的難處,一旦成為老大,就被所有的國家當做假想敵,沙俄在蠢蠢欲動,到處煽風點火蠶食英國殖民地,法蘭西雄雞一直有著跟自身實力嚴重不搭的野心,現在又崛起了"以武立國"能打能生產的德國,要想維持老大地位,就必須維持能直接擊敗老二老三的軍備,當時的軍備競賽已經進入了新時代,德國和英國都在修建巨貴無比的「無畏級」戰列艦,德國生產一艘,英國目標是兩艘(其實最後只修了1.6艘),瘋狂軍備支出幾乎耗到大英帝國吐血
  • 人與戰爭的對話——英國帝國戰爭博物館
    這場戰爭對英國人的影響是慘痛且深遠的,昔日「日不落帝國」的榮光已經漸漸日薄西山。為了紀念「一戰」,使人們了解現代戰爭及其對個人和社會的影響,避免重蹈覆轍,英國於「一戰」結束前一年即1917年成立帝國戰爭博物館。
  • 大英博物館:到底是大英帝國的光榮還是恥辱,看看藏品就知道了
    大英博物館位於英國倫敦的布魯姆斯伯裡區,收藏了大約八百萬件文物,是目前存在的規模最大,最全面的博物館。(不清楚800萬件是什麼概念,我告訴你,我國最大的博物館,故宮博物院,連地上的可以當文物的磚頭算上,也才180萬件文物。)它記錄了全球幾乎全部人類文化從開始到現在的歷史文物,這是世界上第一個國家博物館。
  • 世界上氣密性最好的建築:英國帝國戰爭博物館新檔案管
    英國帝國戰爭博物館在英國劍橋郡新設立了一個名為IWM Paper Store的檔案館。據悉,這是現今世界上氣密性最好的建築。
  • 大英博物館:亞述制度是福音還是詛咒?解析亞述帝國為何自掘墳墓
    引言世界上著名的博物館很多,但首屈一指的還要數英國的大英博物館和法國的羅浮宮。羅浮宮裡館藏著許多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品,其中數羅浮宮三寶最為有名。如果你喜歡西方藝術,那麼羅浮宮是你不得不去的地方。但是如果你問藏品最為豐富的博物館有哪些,那麼大英博物館絕對是名列前茅的。
  • 大英博物館
    最終,多達2萬件以上的巨大的人首飛牛雕像、人首獅身帶翼雕塑以及浮雕,泥版文書成為大英博物館的收藏,而代價僅是博物館贊助萊亞德個人的2000英鎊,這些珍品在今日,仍然存放於博物館亞述與埃及分館,其珍貴與豐富程度使得它們的故鄉——伊拉克國家博物館都自嘆弗如。這座全球有史以來最為宏大的博物館坐落於倫敦羅素廣場,被看做是大英帝國乃至整個歐洲現代文明的縮影與建構模型。
  • 大英博物館又刷屏了 這次是為什麼?
    英國《衛報》的相關報導,《大英博物館自辯:不是每件藏品都是搶來的》今年初,藝術史學者愛麗絲·普羅克特(Alice Procter) 舉辦了名為「令人不安的藝術」 (Uncomfortable Art ) 的巡迴展,揭露英國收藏的許多世界文化珍寶的殖民主義淵源,其中就包括大英博物館。而大英博物館本周開始的講座活動,正是要回應普羅克特的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