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王世羚 煙臺報導
幸福是什麼?有人說,幸福就是有套自己的房子,有個稱心的工作和安穩的生活。作家畢淑敏說,幸福需要恰到好處。煙臺開發區,就是一座恰到好處的城市。這裡的生活節奏是恰到好處的愜意,這裡的生態環境是恰到好處的優美,這裡的房價是恰到好處的友好,這裡的公共設施是恰到好處的便利。生活在煙臺開發區,一切都是剛剛好。
《2019年中國內地及港澳臺100座城市宜居指數排名》報告中顯示,煙臺排名第一位。有研究員認為,一座城市的宜居性應包含經濟活力與競爭力、環保與可持續性、國內安全與穩定、社會文化狀況、城市治理五個主要維度,這些要素煙臺開發區剛好都有。
一路向西,打造城市中的生態宜居樣本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生態是宜居城市最亮麗的底色。近年來,煙臺開發區努力探索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徑,通過實施以「改善水質、提升生態環境」為核心系統治理和綜合治理,完善河道各類功能體系。
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自「十二五」以來,煙臺開發區累計投入40多億元,完成了16座水庫除險加固工程以及17條河流綜合整治,超前完成水利設施綜合整治和景觀提升。重點解決了柳子河「河道狹窄,岸線生硬,親水性差」的問題,先後完成了夾河、柳林河、白銀河、黃金河、柳子河五處溼地公園的改造,形成了「北有金沙灘,南有柳子河」的新格局。2018年,煙臺市創建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試點驗收,5個觀摩點中3個選擇了開發區。2020年,煙臺開發區柳子河綠道入選首批「山東省最美河道」。白銀河入選山東省美麗河湖示範點;八角河入選市級美麗河湖示範點。
煙臺開發區的大氣環境也特別宜居。在全國219個國家級開發區綜合考核中,煙臺開發區連續3年被評價為生態環保處於全國領先水平,連續多次榮獲「綠色發展最佳實踐園區」等榮譽稱號。根據的煙臺開發區生態環境分局1—10月份數據顯示,煙臺開發區臭氧超標天數同比減少7天,空氣優良率86.6%,均達到歷史最好水平,預計全年空氣品質將全面達到國家空氣品質二級標準。也就是說煙臺開發區市民幾乎每天都能呼吸新鮮的空氣,飲乾淨健康的水。「煙臺開發區的城市環境很好,空氣清新,道路整潔,綠化率高,生活在這裡我很幸福。」碧海雲天小區居民劉女士說。
物產豐富,美食眾多
煙臺開發區物產豐富。古現東村系魯菜發源地,除了獨具特色的美食,煙臺開發區的水果蔬菜品類也是相當豐富。煙臺開發區大季家街道黨領辦合作社通過與煙臺農科院等深度合作,聯合社引入陽光玫瑰、冰糖櫻等新品種,平棚架葡萄種植規模和品質在膠東地區名列前茅,同時還註冊了「祥源順鑫」商標,葡萄、蘋果等13種產品通過國家綠色認證和無公害產品認定。
據悉,煙臺開發區積極落實惠農補貼,核實小麥補貼面積2500畝、小麥種植保險140畝、蘋果種植保險2300畝,及時發放保費補貼23萬元;加強農資市場監管。抓好各類農機具維修保養,加快先進適用、節能環保、安全可靠農業機械推廣應用,充分發揮農業機械在「三秋」農業生產中的主力軍作用,全區農業生產農機化率達80.09%,其中,農作物收割機械化率達71.87%。
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培育出一代代正直善良的開發區人
文化是一個城市的靈魂,一個城市文化體系的形成非一朝一夕之事,要經過數百年甚至數千年時間的沉澱。一草一木,一城一池,皆能體現一個城市的文化屬性,身處一城之中,潛移默化的會受城市文化的薰陶。東北人的豪爽,南方人的細膩,都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結果,而文化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古現東村進士文化。173年前,甲骨文之父、著名愛國志士王懿榮在古現呱呱墜地,在這裡度過歡樂的童年。在這裡,通常拿王懿榮、王氏家族27進士教育孩子好好讀書,文化「基因」傳承良好。改革開放後,這裡先後走出數百名大學生,其中不乏一大批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名校畢業生,「一門兩博士」等在這裡傳為美談。
經濟發展空間足,適合創業的熱土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對一個人而言,如果每天只奔波於滿足溫飽,幸福感則無從談起。只有手中的資金和時間充足了,才有幸福感可言。而對一個城市而言,只有經濟不斷向前發展,才會有源源不斷的活力和節節攀升的居民幸福感。煙臺開發區,恰好是這樣一個城市。
2019年山東省各市GDP排行榜中,煙臺市GDP總量達到7653.45億元,位居全省第三。據煙臺統計局網站信息顯示,2019年煙臺市各縣市區GDP數據,煙臺開發區實現生產總值(GDP)(1602.32億),位居煙臺各縣市區第一。
數據來源煙臺統計局網站
煙臺開發區具備大發展的雄厚產業基礎,配套服務完善。共有5萬多家市場主體,工業企業3千家,產值過百億企業4家,過十億企業30家,形成機械製造、電子信息兩大主導產業持續升級,生物醫藥、化工新材料兩大優勢產業強勢崛起,大數據、節能環保、智能製造等潛力產業增容擴規的產業格局。實施先進位造業卓越集群計劃,2020年十大卓越產業集群產值達到4000億元。實施現代服務業「1110」計劃,聚集各類金融機構122家,包括1家保險公司全國總部、14家市級分行,設立各類基金181支、總規模1396億元、佔全市近70%。
「雙招雙引」撬動經濟發展新動能。累計完成合同外資158億美元,完成實際外資91.1億美元,引進外資項目1800多個,世界500強項目達到123個。2019年12家企業入圍全省百強進出口企業,其中富士康位列全省第一位。建成中俄託木斯克、中匈寶思德2個國家級境外合作園區,佔全省一半,累計投資33.3億美元,入園企業32家,成為煙臺搶灘「一帶一路」的橋頭堡。
煙臺開發區具有大發展的充足資源空間。「藍色」基礎較好,煙臺八角灣海洋經濟創新區目前已與46家企業建立合作關係,帶動和關聯的涉海產業產值超過200億元。落戶運行總投資100億元的「亞洲單體規模最大、裝備水平最高、綜合效益最好」的「百箱計劃」,建成亞洲最大的海洋漁業規模化養殖基地;全球首制超大型海上油田設施一體化建設、安裝和拆解裝備「藍鯤號」籤約落地,建成後的「大國重器」將補齊我國在該領域的空白。新常態之下,煙臺開發區海洋經濟正在加速「蝶變」。
產學融合,人力資源豐富。八角灣中央創新區自啟動以來,先後籤約落戶哈工程煙臺研究(生)院為代表的科教項目,以及中科院蘭化所研究院、先進材料與綠色製造山東省實驗室為代表的高端科研項目,逐步建設產、學、研一體化特色的科教協同創新區。
營商環境是一座城市參與全球合作的核心競爭力。煙臺開發區堅持政務服務集成創新,打造一流營商環境,引領全區闊步挺進「自貿時代」。用「活力奔湧、動力充盈」來形容煙臺開發區經濟最合適不過了。眼下,在煙臺開發區,「一線通」專線讓打個電話即開辦企業成為現實,行政許可事項100%可全程網辦,出口退稅24小時可到帳……怎一個「快」字了得!
民生投入持續增加,社會公共服務體系日趨完善
交通體系建設是否完善決定著一個城市生活的便利程度,直接影響著居民的幸福感。近年來,煙臺開發區逐漸形成了空港、海港、公路、鐵路、管道等配套設施齊全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煙臺國際機場,國家一類航空口岸,年旅客吞吐量已突破1000萬人次。煙臺西港區已建成5-40萬噸級的大型泊位19個,目前西港區已經承接了芝罘灣港區的大部分貨運功能,年吞吐量超過1億噸。全區公路網裡程達到716公裡,在東區,完成了長江路、黃河路等13條重點道路改造工程,道路品質不斷提升;在西區,新建拉薩大街、重慶大街等道路51條,路網更加完善;在農村道路方面,新建、改建中古路河堤路等7條農村公路,居民出行更加便利。
此外,煙臺開發區已建成鐵路總裡程80公裡,包括龍煙鐵路、萬華專線、西港專線等,下一步將重點推進濰煙高鐵的建設。已建成西港區至淄博540公裡的原油長輸管道,下一步將重點推進原油管線複線、LNG長輸管線等重大項目的建設。積極做好7項公園及70餘項道路綠化建設,促進城市品質提升;完成工業及非工業項目雨汙水、電力配套工程共計220餘項,累計敷設各類地下管線410餘公裡。5G、大數據中心、京東智聯雲等新基建加速推進。交通和網絡的通達便利,使煙臺開發區迅速接駁人流、物流和資金流,實現「八方通衢、四海來聚」。
教育文化事業健康發展。「十三五」以來,開發區新建8所小學、3所初中,共增加16000個學位,持續滿足廣大群眾學有所教需求。改建2所學校、擴建6所學校,總建築面積達到4.6萬平方米。投入7000多萬元,完成11所新建學校標準化建設,全區31所中小學全部通過省級標準化學校核驗,高級中學等4所學校入選山東省教育信息化試點學校,實驗中學等18所學校成為煙臺市百所數字校園示範校,入選比例居全市各區之首。
推動醫療衛生服務水平上臺階。2020年,煙臺開發區醫保服務站在煙臺業達醫院掛牌,可為群眾辦理門診慢病申報、市域外生育醫療費手工代傳結算、未成年意外傷害門診報銷受理、異地轉診備案登記、住院票據遺失審核受理等業務,同時還可以協助參保人使用醫保微信公眾號和激活醫保電子憑證。精準覆蓋,對全區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低保對象、特困人員、貧困重度殘疾人員,做到了逐一核實、精準標識、應保盡保。
在全市率先實現養老、醫療保險一票徵繳,努力提高城鄉居民保障水平,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由110元提高到165元,繼續保持全市最高標準;連續16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待遇,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率和社會化發放率均達100%。
加強就業創業扶持,拓寬城鄉居民就業渠道,以穩就業惠民生促進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十三五」期間,共創業培訓2713人;共向創業人員發放創業擔保貸款2.46億元。免費技能培訓11700人,發放職業技能培訓補貼10625人,金額1000萬元。全區新增城鎮就業再就業15.7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
煙臺開發區積極抓好精準扶貧、農改廁、村居城鄉一體化供水等各項工作,持續鞏固脫貧成果,推動鄉村振興。扶貧攻堅方面,創新開展「六項監測」,完善「雙幫扶責任人」機制、設立孝德基金,實施公益扶貧專崗,搭建具有開發區特色的脫貧攻堅「六大平臺」,啟動「同心聚力·助力扶貧」「百企幫百村」等脫貧攻堅行動,開展「希望小屋」建設,激發社會合力,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煙臺開發區,正處於高速發展的階段,卯足了勁兒大步向前。
煙臺開發區居民收入水平不斷提高,房價卻相當友好
作為市民安居樂業最關心的一個問題,煙臺開發區相對適中的房價是成為宜居城市的一大優勢。
「之所以選擇定居煙臺開發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這裡的房價吸引我。煙臺開發區既適合年輕人打拼事業,小區的品質和環境很好,與定居其他城市的同學相比,我在這裡很幸福。」定居開發區的德州人梁先生告訴記者。
煙臺開發區,一隻正在騰飛的雄鷹,正積聚力量蓄勢待發,全力打造「生態、開放、活力、精緻」的現代化高品質城市!生活在開發區的人兒,幸福感日益倍增,四通八達的交通帶你去任何想去的地方。煙臺開發區,就是舒適、愜意與便利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