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羅融媒體訊(記者 張為)12月30日,記者從市文旅廣電局獲悉,在剛剛結束的第四屆嶽陽文化藝術節上,汨羅市推送的各類文藝作品「戰績」斐然,共獲得優秀組織獎、小戲小品一等獎、音樂舞蹈二等獎、優秀劇目展演獎等9個獎項。
在12月29日晚舉行的第四屆嶽陽文化藝術節閉幕式上,汨羅市文旅廣電局榮獲優秀組織獎;由市文旅廣電局推送的花鼓小戲《最美新娘》、小品《特殊的嫁妝》獲舞臺藝術類一等獎;《鸞鳳和鳴》獲「百花爭豔」音樂舞蹈二等獎;大型傳統花鼓戲《皮秀英四告》獲優秀劇目展演獎;花鼓戲劇團演員熊資獲「十佳優秀青年演員獎」,孫正、吳思雨、劉禮貌分獲戲曲劇目表演獎。
據了解,《皮秀英四告》是大型傳統花鼓戲劇目,迄今為止已經在汨羅城市、鄉村連續演出超過三十年,是我市優秀傳統劇目復排工程內容。近年來,市花鼓戲劇團克服重重困難,大膽啟用青年演員重新排練,使得該劇不僅成為我市「送戲下鄉」的重要劇目,也在此次文化藝術節上獲得優秀劇目展演獎。
「這個劇目深受百姓喜愛,不僅充分發揮了戲劇惠民功能,飾演皮秀英的青年演員熊資也因此成為嶽陽市十佳優秀青年演員。」市花鼓戲劇團團長陳志敏告訴記者。
21歲的熊資是劇團第五代「皮秀英」。第一次作為主角登臺表演,她就以靈動的表演、紮實的功底獲得了這個含金量十足的獎項。「在老一代演員的『傳幫帶』下,汨羅的青年演員正在成長,說明我們的傳統文化也得到了傳承。」陳志敏對此十分欣慰。
一等獎獲獎作品、花鼓小戲《最美新娘》講述的是一位新娘積極落實習總書記提出的「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重要指示,決定參加集體婚禮不收受禮金,因此與父母產生一系列矛盾的故事。
「非常高興,說明這個劇不但主題思想鮮明,而且在藝術上得到了肯定。」鄭志勇是汨羅市花鼓戲劇團前團長。離開團長職位後,出於對戲劇的熱愛,他依舊多方籌措資金,編排了花鼓小戲《最美新娘》。小戲自登臺演出後,因生動而緊貼現實的劇情,在社會上引起熱烈反響,被望城紀委作為廉政文化建設的宣傳內容邀請下鄉演出。
此外,以湖南好人「愚哥」吳勝利為原型創作的小品《特殊的嫁妝》,曾先後在2019年汨羅市「德耀羅城」道德模範頒獎晚會、2020年上半年度湖南好人榜發布儀式、「國際詩歌周」戲劇晚會等大型活動中演出。其以真實故事改編的催淚劇情感動無數汨羅人,成為我市文藝作品在此次藝術節上一大「閃光點」。
在音樂舞蹈類別獲二等獎的《鸞鳳和鳴》把汨羅江畔的原生態民俗文化用藝術形式表現出來。「我們編排的《鸞鳳和鳴》其實是以楚舞的形式,演繹了汨羅江畔古老的楚國文化,採用了宮廷楚舞和祭祀巫舞相結合的方式,並加入了汨羅神秘的民俗『打猖』,主要就是想把汨羅民俗文化裡最美部分呈現到舞臺上,讓更多人知道我們汨羅深厚的文化底蘊。」《鸞鳳和鳴》導演塗微笑告訴記者,節目從2019年開始構思、創作,2020年開始編排,第一次亮相是在「汨羅江之夜」詩歌晚會。
「今年競爭比較激烈,但此次汨羅獲得的獎項,是四屆文化藝術節以來數量和類別都最多的一次。」市花鼓戲劇團團長陳志敏介紹。
「這麼多優秀作品和青年演員的湧現,從側面反映了文化汨羅建設的新成就。」市文旅廣電局相關負責人朱佑寶表示,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我市的專業團隊還是民間集體,都在積極參與文化汨羅建設,並將文藝創作直接服務於「樹文明新風」和創建「志願者之城」的社會需要,實現了「為人民服務」和「為社會主義服務」的「兩為」方針,「不但充分說明了我們汨羅人充滿文化情懷,更體現了汨羅這座城市擁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堅實的群眾文化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