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7日下午,江華苦茶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神州瑤都大酒店舉行。
江華苦茶。
高峰論壇現場。
紅網時刻永州5月1日訊(通訊員 楊丁香 李端生)最美人間四月天,江華茶香迎客來。4月27日下午,江華苦茶產業發展高峰論壇在神州瑤都大酒店舉行,來自湖南省茶業界的專家、教授們雲集江華,就江華苦茶產業發展、市場營銷、品牌建設、茶旅融合、茶與文化等話題開展交流和發言,為江華苦茶的發展壯大和樹立品牌進行了多方論證。
湖南農業大學教授、博導、大湘西茶產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劉仲華稱,江華瑤族自治縣地處湖南省最南端,瀟水的源頭,所處地理位置為南嶺山脈中心,是湖南省規劃的優質茶優勢產業區域之一,處於最適宜種植適制紅茶茶樹品種區域線上(即北緯25度線上),世界四大紅茶(印度大吉嶺紅茶、斯裡蘭卡錫蘭紅茶、阿薩姆紅茶、中國祁門紅茶),除祁門紅茶外,其餘都是位於這條黃金線上。已故劉寶祥研究員是江華苦茶研究的先驅,1987年,「茶樹珍貴資源——江華苦茶的研究」研究課題通過省級鑑定,並獲得湖南省農業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這個獎項是湖南農科院改革開放頒發的第一個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江華是湖南省頂級紅茶的發源地,1967年,江華紅星茶場成功試製的4.6噸紅碎茶,在廣州口岸按二套樣驗收,這也是湖南省出口創匯的第一單。
湖南省茶業協會會長、省茶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重旺說,茶祖在湖南,茶源始三湘,江華是苦茶的故鄉。江華茶文化久遠,茶葉資源豐富,瑤文化底蘊深厚,江華苦茶曾在湖南紅茶發展過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曾經是湖南的驕傲。我堅信,只要有信心、有決心、有恆心,緊緊抓住加快茶產業結構調整,創新發展理念,推進資源整合,江華發展江華苦茶產業大有希望。我們將在品牌推廣,市場營銷等方面全力支持江華,早日實現振興江華苦茶產業振興發展目標。
湖南農業大學教授、省茶葉學會理事長肖力爭表示,江華茶葉歷史悠久,根據古籍《爾雅釋木》及長沙馬王堆漢墓陪葬出土文物考證,江華茶葉約有2500年的生產歷史。江華是古樹茶資源的原產地之一,茶樹品種以江華苦茶和江華甜茶等小葉品種為主栽品種。建議江華高度重視茶產業發展,充分挖掘江華苦茶的種質優勢,塑造「江華苦茶」的特色品質,樹立「江華苦茶」特色小產區品牌茶的品牌形象,利用江華苦茶特色品種和瑤族文化結合,打造「江華苦茶」地方特色小產區品牌茶概念,走出一條小而美,小而精,小而高效茶產業發展和茶品牌成長之路。
省茶葉產業技術體系首席專家、研究員包小村稱,江華古茶樹類似勐海野生大茶樹,茶氣四溢,滋味濃厚、先苦後甜、回甘持久。江華苦茶具有「古、苦、長、早」四大特點,「古」即約2500年的歷史,江華境內有成片的古樹林;「苦」即江華苦茶茶多酚含量全省最高,據湖南省茶葉研究所檢測,江華苦茶水浸出物總量48.5%,多酚類含量39.21%,胺基酸含量164mg/100g,簡單型兒茶素含量可以與勐海野生大茶樹相媲美,複雜型兒茶素含量與原始阿薩姆茶種比肩,適宜紅、黑茶類,所制紅茶甜香濃鬱、濃醇富收斂性。「長」即江華無霜期長達308天,鮮葉採摘時間長;「早」因江華屬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區,具有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冬寒期短,茶葉發芽時間在湖南境內最早。
浙江永續農業品牌研究院副院長莊慶超表示,江華位於南嶺山脈的中心,瀟水的源頭,地處亞熱帶季風溼潤氣候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冬寒期短,夏無酷暑,無霜期長,溼度大。境內有涔天河水庫及國家溼地公園,形成了絕佳生態環境,是生產優質茶葉最理想的地方。根據「考茶說茶」中的記載,苦茶至少有2500年歷史,長沙馬王堆漢墓的出土印證,2000多年前,湖南南方山中瑤民已掌握制茶技術,一箱箱苦茶翻山越嶺來到古長沙城。江華苦茶是湖南省茶葉四大珍稀地方群種之一。1987 年成為湖南省認定的優良地方群體品種;2016 年成功申報地理標誌證明商標,1986年起連續多年被評為省級名茶。上世紀70年代,全縣利用大葉苦茶成功試製「紅碎茶」,達到國家二套樣標準,也是全省紅碎茶唯一達到二套樣標準的出口紅茶(全省其他地方的茶葉最多只能達到四套樣標準),出口創匯,80年代被確定為外貿定點茶葉基地。華南農業大學教授、博導黃亞輝:日本著名茶學專家松下智在其著作《茶之路》提到,他通過多年的考察,並參考大量資料認為,中國南方瑤族是世界上最早利用茶葉的民族。1961年,我的老師、湖南省茶葉研究所劉寶祥教授與江華縣農業局對江華苦茶開展了調查研究,在江華發現了苦茶的原始群落。建議相關部門制定保護政策,按照國家二級保護樹種的力度保護江華野生茶樹資源,劃定核心區域,建設江華苦茶古茶樹公園。同時要加快對江華苦茶的研究科學:一是利用江華苦茶的品質特性,開發優質的茶葉產業。春季加工優質紅綠茶,夏季加工高檔黑茶。歷史上,江華苦茶生產綠茶、黑毛茶。二是反向引種,發展苦茶產業。湖南茶葉所從七十年代開始苦茶研究,碩果纍纍。我大學畢業就到苦茶課題組工作,給劉寶祥老師做助手。後來儘管工作單位由湖南茶葉所調到華南農業大學,但苦茶研究從未停止。我們選育的一些品種裡面有苦茶的血統。這些良種可以為現代江華苦茶產業所用。
湖南農業大學 茶文化博士、教授朱海燕稱: 江華苦茶,不忘其典,不背其宗,忠實地保留了茶的根本不變!「江華苦茶」屬小喬木型大葉類茶種,是茶樹種質資源由原始喬木型向灌木型進化的過渡類型,是湖南省茶葉四大珍稀地方群體之一。江華苦茶資源,滋味濃,茶多酚含量高,「苦」味明顯,年代久遠,延續了古老的茶樹品種,也傳承了中華民族「歷苦知甘」「艱苦奮鬥」的精神。苦茶有「治病、解毒」之效,可治「積熱、久瀉」和「心脾不舒」等症,為家常必備之品。傳說中瑤族始祖盤王以茶解毒,故有瑤茶之稱,江華全縣瑤族同胞至今普遍沿襲各種飲茶的習俗與方法。此外,瑤族三個支系中的其中一個支系名之茶山瑤,其名隱含著先民對茶的最初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