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多元/張 線上線下都在賣 起底手機「黑卡」
為應對手機號實名制,一種叫「實名卡」的「黑卡」卻依然在線上線下售賣,並形成完整產業鏈。
太升南路有售?
記者在太升南路走訪買實名「黑卡」,賽格廣場一家商鋪老闆稱,「移動150元(每張),(電話卡)有(登記)名字但不是你的。」但該店鋪後來拒絕售賣:「不熟悉的人不賣。」
一位街頭流動女商販告訴記者,「移動賣150元一張。」
網上也買得到
網上一位商販表示,可以提供全國多地的多張實名電話卡。經多次溝通後,對方以168元每張賣給記者一張實名卡,並同意走網絡二手平臺流程,網上標識的物品為「金士頓8G內存卡」。記者收到卡後發現確實可以用。
黑卡咋來的?
多位從事通信詐騙案偵工作的基層民警表示,這樣的「黑卡」背後很可能是身份證信息的倒賣。一個做身份證買賣的商販表示,身份證全部是真的,230元一張,最低要200元,對於身份證來源,其稱,「回收的。」
今年12月1日起,工信部針對手機實名制全國三大運營商下達最後通牒:12月起對非實名制手機號採取雙向停機措施,既不能撥打也不能接聽,不能接發簡訊也不能上網,這也是2013年提出手機實名制以來最嚴厲的實名制措施。此舉目的,工信部明確直指防範打擊通訊信息詐騙。
但成都商報記者調查了解到,為了應對手機號實名制,一種叫「實名卡」的「黑卡」卻依然在線上線下售賣,並形成完整產業鏈。這樣的「黑卡」其實是用別人的身份證做了實名認證,到手之後可以直接使用。多位警方人士向成都商報記者表示,這些「黑卡」的存在對通訊詐騙追蹤產生很大阻撓。
「黑卡」交易範圍之廣,覆蓋全國多個省級行政區的「黑卡」甚至在微信朋友圈公開售賣。警方人士表示,已實名電話卡倒賣的背後,是不計其數的身份證信息洩露,只要拿到一個身份證,理論上可以註冊390張電話卡。對於成都商報記者反映的情況,工信部和四川省通信管理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一方面在採用明察暗訪的形式打擊,另一方面,也在要求通信企業加快技術升級。
暗訪
黑卡買得到嗎?
價格:150元~170元不等商家稱「不熟悉的人不賣」
12月中旬,成都商報記者在太升南路走訪表示要買電話卡,在記者提出沒有身份證是否可以辦理時,多位店家都表示不行,「必須要實名登記」。
記者隨後走到賽格廣場4樓,一家商鋪得知記者要買實名「黑卡」,表示可以幫忙先電話諮詢。隨後,店鋪老闆稱,「移動150元(每張),可以改套餐,(電話卡)有(登記)名字但不是你的,現在不實名不能用。」記者提出多買幾張時,對方很謹慎地詢問:「那就不賣了……你買那麼多幹啥子?」記者隨後表示再看幾家對比一下,但幾分鐘後回到該店時,該店鋪已拒絕售賣:「不熟悉的人不賣。」
另一層樓的一名女商戶先表示沒有,後打了一通電話之後表示有貨,「170元(一張),135、136號段都有,成都的號。」不過,女商戶始終很謹慎地追問記者買卡作何用。聽到記者回覆說是幫別人買的,女商戶推薦記者買雲南號碼,「成都號不敢賣。」
和商場商戶的普遍謹慎相比,太升南路附近的流動商販要「膽大」很多。得知記者要買3張,一位女商販打了兩個電話後告訴記者,「移動賣150元一張。」記者追問是在哪裡實名登記的,女商販表示:「你不管身份證哪裡拿到的,你拿來用就是了。」她還表示可以現場試用,「只是不能去營業廳辦業務,其他都可以。」另一家流動攤販自稱還可以拿出38元、58元的不同套餐實名手機卡,「你要我可以幫你先問一下,價格150元一張。」
成都商報記者大量走訪後發現,這些商販都不是「現貨發售」,遇到生意上門,都是先電話聯繫上家詢問有沒有貨。一個商家可能會對應多個上家,除了四川以外甚至還有省外實名電話卡可以提供。
朋友圈叫賣走二手平臺標「內存卡」賣「實名卡」
除了線下實體店,寄生於網絡的已實名電話卡買賣更加猖獗大膽。隨便在網上進行搜索,就可以在微博、貼吧彈出很多實名制電話卡網絡商的聯繫方式。成都商報記者根據網絡搜索添加了幾個微信。
一位商販表示,可以提供全國多地的多張實名電話卡,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蘇州等17個城市,不同地區對應的月租套餐不同,而這些已實名電話卡都是在商販本人的朋友圈公開叫賣,其朋友圈上最早售賣時期可追溯到今年9月3日。
經多次溝通後,對方以168元每張賣給記者一張實名卡,並同意走網絡二手平臺流程,網上標識的物品為「金士頓8G內存卡」。12月20日,記者收到包裹後在手機上試用,電話卡確實可以正常使用。在包裹上,對於寄件人信息寫得相當模糊,姓名一欄用數字代替,地址信息也草草略過。對於實名卡的來源,商販不願多說。
另一位商戶自稱可以提供聯通0月租的實名電話卡,價格僅僅為68元。此外還可以提供虛擬卡170、171號段,以及不顯示歸屬地的電話卡。
除了國內電話卡外,部分商販還提供諸如緬甸卡之類的國外手機卡,自稱「移動、聯通通用,不用擔心實名制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