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底實名手機「黑卡」:一百多元一張,或源於身份證信息洩露

2020-12-12 澎湃新聞

成都商報12月26日報導,今年12月1日起,工信部針對手機實名制全國三大運營商下達最後通牒:12月起對非實名制手機號採取雙向停機措施,既不能撥打也不能接聽,不能接發簡訊也不能上網,這也是2013年提出手機實名制以來最嚴厲的實名制措施。此舉目的,工信部明確直指防範打擊通訊信息詐騙。

但成都商報記者調查了解到,為了應對手機號實名制,一種叫「實名卡」的「黑卡」卻依然在線上線下售賣,並形成完整產業鏈。這樣的「黑卡」其實是用別人的身份證做了實名認證,到手之後可以直接使用。多位警方人士向成都商報記者表示,這些「黑卡」的存在對通訊詐騙追蹤產生很大阻撓。

「黑卡」交易範圍之廣,覆蓋全國多個省級行政區的「黑卡」甚至在微信朋友圈公開售賣。警方人士表示,已實名電話卡倒賣的背後,是不計其數的身份證信息洩露,只要拿到一個身份證,理論上可以註冊390張電話卡。對於成都商報記者反映的情況,工信部和四川省通信管理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一方面在採用明察暗訪的形式打擊,另一方面,也在要求通信企業加快技術升級。

暗訪

黑卡買得到嗎?

價格:150元~170元不等

商家稱「不熟悉的人不賣」

12月中旬,成都商報記者在太升南路走訪表示要買電話卡,在記者提出沒有身份證是否可以辦理時,多位店家都表示不行,「必須要實名登記」。

記者隨後走到賽格廣場4樓,一家商鋪得知記者要買實名「黑卡」,表示可以幫忙先電話諮詢。隨後,店鋪老闆稱,「移動150元(每張),可以改套餐,(電話卡)有(登記)名字但不是你的,現在不實名不能用。」記者提出多買幾張時,對方很謹慎地詢問:「那就不賣了……你買那麼多幹啥子?」記者隨後表示再看幾家對比一下,但幾分鐘後回到該店時,該店鋪已拒絕售賣:「不熟悉的人不賣。」

另一層樓的一名女商戶先表示沒有,後打了一通電話之後表示有貨,「170元(一張),135、136號段都有,成都的號。」不過,女商戶始終很謹慎地追問記者買卡作何用。聽到記者回覆說是幫別人買的,女商戶推薦記者買雲南號碼,「成都號不敢賣。」

和商場商戶的普遍謹慎相比,太升南路附近的流動商販要「膽大」很多。得知記者要買3張,一位女商販打了兩個電話後告訴記者,「移動賣150元一張。」記者追問是在哪裡實名登記的,女商販表示:「你不管身份證哪裡拿到的,你拿來用就是了。」她還表示可以現場試用,「只是不能去營業廳辦業務,其他都可以。」另一家流動攤販自稱還可以拿出38元、58元的不同套餐實名手機卡,「你要我可以幫你先問一下,價格150元一張。」

成都商報記者大量走訪後發現,這些商販都不是「現貨發售」,遇到生意上門,都是先電話聯繫上家詢問有沒有貨。一個商家可能會對應多個上家,除了四川以外甚至還有省外實名電話卡可以提供。

朋友圈叫賣 走二手平臺

標「內存卡」賣「實名卡」

除了線下實體店,寄生於網絡的已實名電話卡買賣更加猖獗大膽。隨便在網上進行搜索,就可以在微博、貼吧彈出很多實名制電話卡網絡商的聯繫方式。成都商報記者根據網絡搜索添加了幾個微信。

一位商販表示,可以提供全國多地的多張實名電話卡,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蘇州等17個城市,不同地區對應的月租套餐不同,而這些已實名電話卡都是在商販本人的朋友圈公開叫賣,其朋友圈上最早售賣時期可追溯到今年9月3日。

經多次溝通後,對方以168元每張賣給記者一張實名卡,並同意走網絡二手平臺流程,網上標識的物品為「金士頓8G內存卡」。12月20日,記者收到包裹後在手機上試用,電話卡確實可以正常使用。在包裹上,對於寄件人信息寫得相當模糊,姓名一欄用數字代替,地址信息也草草略過。對於實名卡的來源,商販不願多說。

另一位商戶自稱可以提供聯通0月租的實名電話卡,價格僅僅為68元。此外還可以提供虛擬卡170、171號段,以及不顯示歸屬地的電話卡。

除了國內電話卡外,部分商販還提供諸如緬甸卡之類的國外手機卡,自稱「移動、聯通通用,不用擔心實名制問題。」

追問

黑卡從何而來?

通信詐騙案偵民警:根源應在於身份證信息洩露

這些已實名電話卡從何而來?成都商報記者了解到,這樣遍布多省份的已實名電話卡,其實已經中轉多次。多位從事通信詐騙案偵工作的基層民警表示,這樣的黑卡背後很可能是身份證信息的倒賣,已實名電話卡僅僅是身份證信息洩露的分支之一,還有不法分子冒用身份證信息辦理信用卡、冒用身份證信息開設儲蓄卡、借用身份證及個人信息推銷保險貸款服務,更有甚者冒用身份證從事違法犯罪活動,可以說防不勝防。

近日,成都商報記者聯繫上一個做身份證買賣的商販,對方表示身份證全部是真的,230元一張,最低可以少到200元,「男女和年齡可以選擇。」對於身份證來源,對方稱,「回收的。」

多身份、多地域的身份證信息售賣,源頭又在哪裡?一位從事反詐騙工作的民警告訴成都商報記者,

被倒賣的身份證主要有兩方面來源:一部分是被盜身份證回收,一部分是遺失身份證後回收。還有就是有人會在一些偏遠地區以低價收購身份證信息,或者以低價要求對方登記手機號。

值得注意的是,身份證如遺失或被盜,公民在重新申請新身份證後,原身份證在部分場合仍然可用,這也導致一部分身份證信息在被倒賣,而在法律層面上,律師會建議公民須在公開讀物上刊登遺失免責聲明。

購買身份證後辦卡 一張身份證理論上能辦390張卡

那麼,拿到一個身份證後,可以通過哪些渠道完成手機實名制註冊?

12月22日,中國移動客服告訴成都商報記者,市民拿到本人身份證後可以到移動營業廳現場登記,「但並不一定要求使用者是身份證本人,親戚、朋友身份證均可以辦理,只是此後辦理移動業務、要求出示身份證時會不方便。」電信、聯通客服回復也相同。

今年9月23日,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工信部、央行、銀監會等六部門聯合發布《關於防範和打擊電信網絡詐騙犯罪的通告》,通告要求,針對同一用戶在同一家基礎電信企業或同一移動轉售企業辦理有效使用的電話卡達5張的,該企業不得為其開辦新的電話卡。

成都商報記者向四川移動、四川聯通求證得知,同一用戶在該運營商內最多可以開5張電話卡。

而四川電信因為系統尚未全國通查,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從理論上說,同一個身份,在中國電信的34個省級行政單位可以辦理170張電信電話卡。

如果再加上移動、聯通兩大基礎電信業務經營者,同一用戶在全國範圍內就可以辦理180張電話卡(電信170張,移動5張,聯通5張)。

除了移動、聯通、電信,國內電信企業還包括虛擬運營商(即移動通信轉售企業),按上述通告要求,同一用戶在同一移動通信轉售企業辦理的電話卡上限也是5張。

12月22日,成都商報記者以市民身份向工信部諮詢,

工信部相關部門王姓工作人員介紹,目前批准的移動通信轉售試點企業有42家,那麼,按上述通告要求,理論上同一用戶可以註冊登記210張電話卡,「但部分移動通信轉售試點企業有自己的合同要求,例如同一用戶限開3張、同一用戶限開2張,只是我們說不超過5張,所以210張電話卡的說法只能說是理論上。」

監管

黑卡怎麼杜絕?

省通信管理局:若確認違規,會處罰電話卡歸屬電信企業

四川省通信管理局相關人員介紹,對於營業廳、店鋪以及流動攤販,該局和各電信企業均在持續檢查,若發現存在違反電話用戶實名登記的情況,例如未要求用戶提供有效證件或未對用戶證件進行查驗,直接將已登記身份信息的電話卡售賣給用戶,通信管理局會複查辦理此卡流程,若確認違規行為屬實,則會對電話卡的歸屬電信企業進行行政處罰。電信企業對於檢查發現的違規行為也會按照委託代理協議對營業廳進行處罰。

具體行政處罰力度如何?成都商報記者查詢工信部2015年發布的《電話用戶真實身份信息登記規定》,如果營業廳或店鋪未要求用戶出示有效證件、提供真實身份信息,或者未對用戶出示的證件進行查驗,就直接將已登記身份信息的電話卡售賣給用戶,則違反了《規定》第6條、第9條規定,按照《規定》第17條規定,「由電信管理機構依據職權責令電信業務經營者(即電信企業)限期改正,予以警告,可以並處一萬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

針對成都商報記者反映的情況,四川省通信管理局相關人員表示,該局已多次赴太升南路檢查並摸底。目前已採取的措施主要有三項:一是通信管理局和電信企業均加強監督檢查,對發現的違規情況一律從嚴處罰;二是要求電信企業完善制度,電信企業要求籤約代理商(營業網點)禁止將宣傳單投放到廳店以外的路邊攤販,並在委託代理協議上明確對籤約代理商的違規懲罰標準;三是要求電信企業對一證五號以上用戶的身份信息進行逐一重新核實,儘量將流轉到流動攤販的已登記電話卡清理掉。

對於身份證實名登記在不同省份可以重複使用的情況,工信部王姓工作人員解釋:「目前是存在這個問題,因為從歷史成因上來講,企業數據是以省級行政區域來分的,他們內部做的號碼限制也是以省級行政區域來分的。但現在我們對電信企業提出了全國統一的要求。」

四川省通信管理局相關人員也表示,「各電信企業均正在對各自電信系統進行升級改造,不久後,即可將全國數據匯總分析,可確保同一用戶在同一電信企業僅能辦理5張電話卡。」

(原題為《100多元/張 線上線下都在賣 起底手機「黑卡」》)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起底手機「黑卡:一張賣100多 線上線下都有
    100多元/張 線上線下都在賣 起底手機「黑卡」  為應對手機號實名制,一種叫「實名卡」的「黑卡」卻依然在線上線下售賣,並形成完整產業鏈。  太升南路有售?經多次溝通後,對方以168元每張賣給記者一張實名卡,並同意走網絡二手平臺流程,網上標識的物品為「金士頓8G內存卡」。記者收到卡後發現確實可以用。  黑卡咋來的?  多位從事通信詐騙案偵工作的基層民警表示,這樣的「黑卡」背後很可能是身份證信息的倒賣。
  • 無身份證仍能買到移動、聯通手機「黑卡」
    圖為記者沒用身份證購買到的「黑卡」。  電話「黑卡」是指未進行實名登記並常被不法分子利用進行傳播淫穢色情信息、實施通訊信息詐騙、組織實施恐怖活動等違法犯罪活動的行動電話卡(含無線上網卡)。當記者問道不想用本人的身份證是否可以買卡時,「賣卡阿姨」告訴記者只要多付「手續費」就可以,最後記者在沒有出示身份證的前提下,分別以50元和30元的價格買到了一張含50元話費的聯通卡(132XXXX2731)和一張含10元話費的移動卡(135XXXX3365)。
  • 4萬餘張手機「黑卡」如何流向境外
    警方告訴他,他的身份信息是在找工作時被中介機構洩露的。  去年8月1日,90後河南小夥吳斌從江蘇宿遷去鄭州打工。找工作時,吳斌請朋友幫他報名,並把身份證正反面拍照傳給朋友,再轉給中介機構。  讓吳斌沒想到的是,他的個人身份信息照片隨後被中介機構工作人員發到某個微信群中,群內對接人員將這些信息錄入系統,偷偷製作了手機「黑卡」。
  • 手持身份證照片網上能輕易搜到 信息是如何洩露的?
    「感覺每天都像在裸奔,這麼隱私的信息都能搜到。」一位網友憤怒地留言評論。  記者嘗試在谷歌、搜狗、百度等搜尋引擎上搜索後發現,「手持身份證」這個關鍵詞的圖片搜索結果中,確實有不少人的手持身份證信息。除一部分圖片在關鍵信息上打了馬賽克外,不少人的照片中,姓名、地址、身份證號都一覽無遺。從身份證信息來看,遭遇信息洩露的受害者遍布內蒙古、四川、湖北、河北等全國各大省區市。
  • 身份證複印件惹煩惱 個人信息洩露竟「被開卡」
    &nbsp&nbsp&nbsp&nbsp到此,何同學已經初步判斷,自己的個人信息不僅被洩露了,還在他不知情的情況下,被開了一張銀行卡。於是當天,他就致電中信銀行北京總公司投訴。
  • 如何保護身份證信息及洩露信息的處理辦法
    在日常生活中,身份證是經常被用來辦理各項業務時需要出示的證明證件;在網絡中,我們要操做一些重要的內容也需要輸入身份證號碼和上傳身份證照片。總之,我們的身份證被洩露的風險越來越大。我們該如何保護身份信呢,如果信息不慎洩露又該怎麼做,下面我們來給大家說說。
  • 身份證在手火車票卻被取走 福州火車站:信息洩露
    資料圖東南網3月4日訊(海峽都市報記者張志宏)「明明身份證還捏在自己手裡,自己網購的火車票怎麼會被別人取走昨日上午,張女士憑著網購成功的簡訊來到福州火車站,在2號自助取票機通過身份證和訂單號取票,但取票機顯示「錯誤」,無法出票。張女士說,她隨後就到窗口進行查詢,窗口工作人員告知車票已經被取走。她隨即來到服務臺掛失,由於已經過了掛失的時間,因此無法掛失。最終在耽誤了一些時間後,她只得再買一張車票前往三明。
  • 手機號"黑卡"新套路 實名卡叫價150元一張
    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電話「黑卡」銷售更隱秘,出現了新的套路。原本30元一張的170/171號段電話卡已經消失,但150元至200元一張的已「實名」手機卡仍在銷售。由身份證賣家、實名卡賣家、養卡人、套現者等多個群體構成的黑色產業鏈依舊在運行。
  • 調查:誰是明星"身份證+航班信息"洩露背後黑手
    調查:誰是明星"身份證+航班信息"洩露背後黑手 原標題:   「張繼科在參加某節目飛北京的時候,飛機上所有頭等艙和商務艙的票全部被私生飯(瘋狂粉絲)買光了。」一條微博,轉發2萬餘次,讓倒賣明星航班信息的產業鏈浮出水面。
  • 揭秘航空數據洩露源頭:出票帳號被違規放大共享|信息洩露|鄧超|...
    起底航空數據洩露源頭2012年開始,國內機票退改籤電信詐騙事件開始爆發,此類詐騙在2015年前後進入高峰期,各大航空公司、OTA平臺因此被不斷投訴。中航信因此備受困擾,雖然一直在完善自身管理,並推動上下遊保護旅客信息,收效卻並不理想。帳號放大是中航信數據洩露的主要渠道,但帳號放大卻是國內代理人管理體系下的必然產物。
  • 掛失的身份證可能還在被用!起底「二代證買賣」利益鏈
    日常生活中,不少人有過丟失或身份證被盜的經歷。大多數人以為只需要掛失並補辦一張新身份證,一切即可照舊,然而真相是:被掛失的丟失身份證其實還能用。這不,一名80後男子通過微信低價收購他人的真實二代身份證,然後從「貼吧」高價出售,不到一年非法獲利2萬多元。
  • 「您好,需要裝修嗎……」《民法典》:個人信息被洩露?我來保護你!
    這樣的事情很多人早已見怪不怪,但這背後的根源卻讓人細思極恐:這個時代,個人信息和隱私的洩露程度已經相當嚴重。相關案例鄭州某高校兩萬名學生信息遭到洩露,洩露內容以表格形式在社交網絡上流傳,信息具體到姓名、身份證號、專業宿舍門牌號等,而且多名學生反映接到了騷擾電話和營銷電話。
  • 艾多美是否涉及洩露身份證信息?
    最近在知乎上,看到有網友爆料說艾多美涉嫌洩露身份證信息,在此,我想為艾多美正名一下。雖然人微言輕,但是,我是站在理性的立場說一下整個流程。艾多美的官網註冊確實是需要提供身份信息的。在這個網際網路快速發展的時代,個人信息的暴露洩露,確實比較嚴重,謹慎的精神確實非常的必要。但是,請理性地想一下,你去一個新公司入職,是否需要提供身份證信息?
  • 身份證信息洩露的危險,你知道嗎?簡單一招就能查詢
    我們的微信號根據網絡的實名制的要求都做了實名認證,可是我們的身份證會不會被別人偷偷綁定微信號呢?其實只要簡單一招,就能夠查看我們的身份證是否安全。現在身份證信息洩露的危險層出不窮,我們的信息是否安全誰也說不準,一旦我們的身份證被壞人綁定了微信號,用它做一些非法的事,那就糟糕了,不過不用擔心,微信的這個功能就能輕鬆查詢出來。
  • 莫名上了黑名單 竟然是代售點盜用信息辦手機黑卡
    想去辦理新的手機號碼,卻被告知自己的身份證已被列入黑名單,無法辦理,原來,消費者吳先生的身份信息被文成縣一家手機號碼代售點盜用。從去年9月份開始,該代售點老闆陳先生陸續用吳先生的身份證複印件辦了9張手機「黑卡」,其中8張手機SIM卡因為欠費停機,導致吳先生被列入該通信商的「黑名單」。  代售點是從何種渠道獲得客戶的身份信息?又將9個號碼賣給了誰?
  • 「買傅園慧送胡歌」,誰是明星身份證航班信息洩露背後黑手
    新華社上海9月20日消息,孫楊、傅園慧身份證號40元一個,300元「我知道的明星手機號、證件號,打包帶走」。從普通旅客莫名收到「航班取消、改籤」的簡訊,到明星航班信息屢被洩露,究竟誰是明星「身份證+航班信息」洩露背後的黑手?電子客票自主乘機登記設備。
  • 起底明星隱私倒賣鏈:除了行程信息,還提供微信、手機號
    明碼標價「一段時間以來,德雲社旗下多位藝人的住址、行程等信息多次被洩露、傳播及售賣,這些行為已嚴重妨礙了藝人正常的工作和生活,並嚴重侵犯了藝人的隱私權,甚至還會對藝人的人身安全帶來隱患」,2月15日,德雲社的一則聲明將人們的視線再次聚焦在明星信息洩露上。
  • 買傅園慧送胡歌 誰是明星"身份證+航班信息"洩露背後的黑手?
    原標題:買傅園慧送胡歌 誰是明星"身份證+航班信息"洩露背後的黑手? 孫楊、傅園慧身份證號40元一個,300元「我知道的明星手機號、證件號,打包帶走」。從普通旅客莫名收到「航班取消、改籤」的簡訊,到明星航班信息屢被洩露,究竟誰是明星「身份證+航班信息」洩露背後的黑手?
  • 江西景德鎮、宜春政府網站洩露個人信息,包含完整身份證號碼
    近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相繼披露了安徽銅陵市政府信息公開網、合肥市政府信息公開網等官方網站存在洩露個人信息的情況,包括姓名、聯繫電話、身份證號碼等涉及隱私的個人信息均可從上述網站公開獲取。
  • 長春兩所高校洩露職工、貧困生身份證號等信息,均當天整改
    連日來,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報導了全國各地多起政府官網洩露居民個人隱私信息的案例。澎湃新聞記者還注意到,在國內部分高校的官網上,類似洩露個人隱私信息的情況同樣存在。其中,長春理工大學就連續三年洩露了職工身份證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