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質疑是否合規,多部門聯合調查釋疑
住宅樓下開餐廳惹業主投訴
樓下商鋪突然進行裝修,聽說要開一家大餐廳。近日,江岸區融科天城小區4期20棟的居民們,因為這一消息炸開了鍋。住宅樓下怎麼能開餐館?油煙、氣味、噪音如何處理?消防安全如何保障?是否違反相關法律法規?懷揣這些疑問,連日來,居民們憂心忡忡。連日來,有多位市民反映,融科天城4期20棟樓如果開設大型中餐廳,油煙、噪音等勢必會對樓上居民正常生活造成幹擾。
住宅樓下商鋪要開餐廳
13日中午,記者在該小區看到,這家餐廳名為「宴江城」,位於20棟和21棟之間的裙樓臨街商鋪,分上下兩層,餐廳裝修已基本完成,餐廳廚房門緊鄰小區3號門和地下車庫入口。
在小區物業辦公室,記者遇到了幾名居民。他們介紹,2014年小區交房後,該商鋪一直空置,今年10月突然開始裝修,11月底,商家掛出招牌後,大家才知道這裡要開一家餐廳。居民們認為餐廳與居民樓距離太近,居民都強烈反對。大家向工商、環保、城管等多個部門反映,但至今仍未有結果。
小區業主駱先生從事餐飲行業,得知此事後,他進行了細緻調查。「該餐廳經營中餐,重油煙對樓上肯定有影響,中午餐廳試菜時,小區裡已經聞到了油煙味,試菜量小尚且如此,開業肯定會對居民生活環境造成更大影響。」駱先生說,裙樓樓頂平臺設置有煙道,但煙道正位於兩棟居民樓中間,距離兩棟樓都不足10米,又處於風口。根據《飲食業環境保護技術規範》規定,經油煙淨化後的排放口,與周邊敏感目標距離不應小於20米。另外,即使安裝了油煙淨化器,炒菜時的辣椒和花椒味道也無法消除。
駱先生表示,根據《食品經營許可證》辦理規定,面積超過150平方米的餐廳,需要進行環評和消防評定,該餐廳兩層相加,面積超過400平方米,業主們曾要求餐廳提供相關證明,但至今沒有回應。
小區物業工作人員稱,該餐廳到物業辦理裝修手續時,物業就意識到會遇到小區業主的反對,曾多次規勸,但餐廳負責人有租賃合同和營業執照,物業無權阻止。
記者來到該餐廳,一名工作人員稱,餐廳已辦理相關營業執照、消防登記、環評手續等,但餐廳負責人不在,不能提供給記者查看。
緊鄰居民樓開餐廳是否合規
近幾日,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據球場街辦事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接到市民反映後,街道聯合多個部門進行了調查,商家向街道提供了已辦理的營業執照、消防登記手續、環評備案登記表等。目前,該餐廳只要領到《食品經營許可證》就可以開業了。
14日上午,記者在江岸區行政審批局核實到,該餐廳已於11月8日辦理了營業執照,根據規定,該餐廳提供了門面房產證原件、複印件、租房合同等資料,符合辦理條件。同時,工作人員也核實了該餐廳開設位置屬於商業性質的商鋪,有獨立煙道,並告知商家,經營餐飲服務項目,在取得營業執照後,需向環保部門報批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表或者登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備案系統自行備案,還需辦理《食品經營許可證》。
而武漢市《食品經營許可證》的審批,主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汙染防治法》第81條規定,禁止在居民住宅樓、未配套設立專用煙道的商住綜合樓以及商住綜合樓內與居住層相鄰的商業樓層內新建、改建、擴建產生油煙、異味、廢氣的餐飲服務項目。
江岸區環保局環境監察大隊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環境影響備案,主要是針對廢氣、廢水、固廢等三廢處理情況,該商家在系統進行備案後,執法人員已上門檢查發現,商家設置有三廢處置設施。
對此,小區居民則有不同意見。居民們認為,餐廳雖然辦理了各項手續,但該餐廳距離居民樓過近是事實。油煙和噪音勢必對居民正常生活造成影響,即使其符合規定,要經營是否應徵得相鄰居民同意。
駱先生表示,根據《大氣汙染防治法》規定,禁止在與居住層相鄰的商業樓層內新建餐飲服務項目。該餐廳上方三四層為商業樓層,5樓就是居民樓,應屬於相鄰。且該餐廳煙道位於裙樓樓頂平臺,與居民樓處在同一平面,相隔不足10米,等於緊挨居住樓層,應禁止其經營餐飲服務。
餐廳煙道與居民樓水平距離不合規範
目前,江岸區環保局、球場街辦事處、球場街城管執法中隊等多個部門積極展開行動,應對處理此事。18日,事情有了新進展。
江岸區環保局介紹,2010年,國家環保部發布的《飲食業環境保護技術規範》中規定,經油煙淨化後的排放口,與周邊敏感目標距離不應小於20米。新建產生油煙的飲食業單位邊界與環境敏感目標邊界水平間距不宜小於9米。此為行業規範,開設餐飲服務項目應遵照此規範。
18日下午,江岸區環保局環境監察大隊與城管部門進行了聯合執法,實地測量發現,該餐廳所用煙道與21棟居民樓水平距離為8.5米,不足9米。工作人員現場表示,下一步,將會把此結果向上級部門匯報,就此進行研究商議。
記者孫笑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