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星期天,我寫了一篇「班主任文明育人大招放送,只需『一天九問』便能搞定『潛能生』」,閱讀量比較大,我提到的方法,得到了不少網友的肯定。當天,就有網友向我提問:「如果在班主任工作中遇到有的家長不配合,該怎麼辦?」
我覺得這個朋友的問題問得很好,極具普遍性。當時我吹了牛,說不難,今天雖然一直比較忙,但是我再吹一下牛皮,也算是兌現諾言。
一、班主任工作起來首先要自信
世事無絕對,處事要自信。
班主任工作先向內,再向外。向內就是不斷反省、總結、提煉自己的愛好及特長並且由此制定自己的帶班思路及如何制定班規、如何監督去落實。
換句話說,班主任工作先不需要考慮家長或者學生,先考慮好自己。讓自己的帶班思路及一系列規章制度既符合教育規律,又要合理合法,這樣才能經得起各種類型的家長從各個角度來挑剔。
如果自己帶班的思路本身就不清晰,有些說法和做法自相矛盾,難以自圓其說,給家長一挑刺,就變得驚慌失措,手忙腳亂,那麼只能說是技不如人。
當然,這種情況發生的概率比較低。不過,哪個老師不是從年輕時的缺乏經驗到年老後的經驗豐富逐漸成長起來的?
現在的家長素質普遍比以前高得多。如果剛參加工作的班主任,發現自己班中有個別家長也是從事與教育有關的工作或者教育經驗比較豐富,主要的判斷依據就是孩子的行為習慣及學習成績。利用家訪的機會多虛心向有教育經驗的家長學習,一方面可以加深自己對教育的認識,另一方面可以減少被學習的家長與自己的教育思路產生矛盾的機率。
班主任工作只有身份優勢,並無實際權力,因此不要主動跟家長產生敵對情緒,用自己的實力說話。如果確實缺乏自信和經驗,用一個可稍加彌補,就是要「勤」。早、中、晚到班要「勤」,找違反紀律的學生談話要「勤」,給家長提供服務要「勤」。
別埋怨,好好幹。活是替別人幹了,能力最後還是自己賺到了,眼光要放長遠一些。
二、對個別不配合自己的家長,先放一放
俗話說,人各有志。隨著中國經濟開放程度的逐漸加大,人們的思想早已呈現出多元化的態勢了。有一些家長的三觀與班主任不合,十分正常。
說實話,我以為,孩子是人家爹媽生、爹媽養的。因此,家長有權力給自己的孩子灌輸一些他們認為正確的觀念。班主任也沒有能力統一得了家長們的思想呀。
在班主任實際工作中,如果遇到個別家長不理解自己的教育思路,進而不支持自己的教育工作,不配合自己對孩子實施的合理懲戒,那麼我們就先放一放。千萬不要跟家長較勁,大家沒有對錯,只是三觀不同而已。
一般情況下,班主任最難過的一個心理關是:如果這個孩子的家長對我的處理方法有意見,我就不堅持自己的意見,反而聽了家長的,那麼後果就會變得很嚴重。
第一,我今後的工作豈不變得很被動,完全被家長牽著鼻子走?
第二,今後如果其他學生違反了同樣的班規,我還如何處罰?
說實話,我以前做班主任的時候,這個問題也困擾了我很多年。在具體的工作實踐中,我不斷觀察和反思,現在逐漸打開了心結,再也不會這麼想問題了。
為什麼?這種想法是受大一統思想的影響,以為學生與學生都是一樣的,家長與家長都是一樣的。其實這是大錯特錯的!為什麼很多家長都支持,只有少數家長有意見呢?就是因為家長與家長的認知水平完全不一樣。
因此,今後別的學生再犯相同的錯誤時,就按照既定的班規進行必要的懲戒。如果家長或者學生有意見,私下裡給他們解釋一下,就說上次違反紀律的那個學生或者家長情況特殊,如果嚴格執行班規,可能會引發無法挽回的損失。我想家長也不至於逼班主任鋌而走險吧。
以我的經驗看,只要學生不在課堂上或者自習課上違反紀律,影響其他學生學習。其他事情都好辦。打個比方,如果他家長覺得自己的孩子不應該值日,那就依了他,就別讓他值日。您不用擔心這樣下去,班中就沒有孩子會值日了。您跟覺得不公平的學生私下來解釋一下,就說那個孩子家庭情況極其特殊,有不可告人的原因。孩子們想必也不會再追問了。
家長表現特殊,您就對他的孩子特殊一些。當然,前提是自己的做法一定要正確,不能讓家長抓住把柄。總的原則就是不跟這類家長直接產生矛盾。要是該生經常違反紀律,家長又不配合教育,不允許按照既定的班規進行懲戒,自己又實在無法可施,那就要尋求領導的幫助了。說實話,在我的教育生涯中,很少出現這種情況。
下面我給大家舉兩個真實的例子:
四年前,我任七年級的班主任。我對學生要求極其嚴格,當然,嚴格的前提是,我對自己的要求也嚴格。我每天進教室都很早,陪學生早讀、跑操,和學生一起練習健美操等等。當時,我規定,如果有學生忘了做值日,第二節就要停兩節課。乍一聽,這樣處罰好像有些無釐頭,而且也確實比較重。
事實上,我在宣布這個規定的時候,每天都會不斷提醒學生要認真完成值日工作,然後才能回家。結果有一天一個小孩因為急著要去上補習班,忘了做值日。按規定,第二天我就停他兩節課的。因為已經有學生因為忘了做值日而被停過課了,他還不長記性。
因為他媽媽是家委會的成員,十分支持我的工作。當天晚上回到家後,那個孩子想起來我的班規了,然後告訴他媽媽,自己下午忘了值日,第二天要被我停兩節課的。
於是,她媽媽就打電話來向我求情,講了一大堆理由,希望我不要停他兒子的課。我一聽就明白了,這是一個不懂教育的主。我當然答應了她的要求,從此以後,我再也沒有操心過她兒子的事情。
因為我覺得這樣的媽媽實在是傻得可愛,護犢子心切,但是不懂教育。
現在的問題點是,她兒子因為粗心,竟然忘了做值日。如果這兩節課能夠讓他長長記性,改變一下他的不良習慣,有何不可?俗話說,不捨不得。在我看來,一個孩子的思維習慣是最重要的。如果我們能夠把一個孩子的思維習慣培養得相當縝密,每天做事井井有條,不會忘三忘四、丟東拉西,那麼他的學習成績也很容易提上升。其實,考試不過就是考一些思維而已,知識只是思維的載體罷了。
孩子的媽媽捨不得讓孩子受短時的傷痛,去扭轉他的思維的不足,進而對我的教育進行幹涉。我班中有55個孩子呢,於是,我不得不把注意力挪到那些支持我教育的孩子身上。
還有一個學生學習基礎實在是差,很多知識根本就理解不了,已經完全沒有跟上學習進度的能力了。我既是班主任,又是生物老師,可他的生物考試成績一樣慘不忍睹。不過,這個孩子有個優點,就是經得起開玩笑。
我是一個臉皮相當厚的人,又喜歡拿他開玩笑。第一學期下來,我們相處得不錯,相安無事。第二學期,他的成績一樣毫無起色,我繼續拿他開玩笑。當然,我並不是只拿他一個人開玩笑。我相信天下沒有哪個喜歡開玩笑的老師就專門拿一個學生開玩笑吧。開玩笑的目的無非是用一種相對輕鬆的心態化解尷尬或者矛盾罷了。
突然有一天,這個孩子的媽媽給我發了幾段相當嚴肅的內容。說我經常拿她兒子開玩笑,最近搞得他兒子心情鬱悶,都不想上學了。天哪,這不是嚇我嗎?真是:言者無意,聽者有心呀。
我連忙把孩子的媽媽請到辦公室,並且當著領導的面,我誠懇地向她道了歉。而且我十分認真地向她提出來,希望她能提出一種辦法,讓我彌補他兒子的精神傷害。比如,我可以給他寫一封檢討書,當著全班學生的面讀出來,並且誠懇向該生道歉。哪怕孩子的媽媽要求我在全年級甚至全校師生大會上做檢討,我都願意。
這些都是我當時主動提出來的。因為沒有造成什麼實質性的傷害,而且她媽媽也知道我平時工作的態度十分認真負責,造成那種局面,實在屬於無心之過。因此,她並沒有提出任何要求。我當著領導的面不斷向她道歉。注意,這件事情也是我主動向領導匯報的,不是家長要求找領導解決的。我當時已經下定決心,我寧願付出再多,也要與這樣的學生以及家長做個了斷。
從此以後,不用說拿他開玩笑了,我正眼都沒敢再看他一下。不是我心胸狹窄,是我擔心看出意外。
就這樣,我們一樣和平相處到初二結束。
聰明的家長都懂得:班主任嚴格要求本身就是負責任的一種表現,因為嚴格要求就有可能出一些意外。俗話說:玉不琢,不成器。班主任願冒著雕琢過程中的風險,盡心盡力培養學生,家長還不樂意?
那就讓他自己慢慢培養吧。如果影響他人上課,就請家長到校自己教育。再犯了,再請家長來教育。家長不來?向領導問計!
三、把眼睛盯在大多數支持自己的家長身上
家長們總的說來,充滿正能量的還是多一些。不要被少數家長擾亂了心神,放他們和他們的孩子一馬,大家各自都能收穫輕鬆。班主任的時間和精力有限,能盡心盡力培養了多少?
班主任是一個公共資源,越支持班主任工作的家長,他的孩子得到班主任的正能量自然也就越多。這並是做買賣一樣的等價交換,班主任也記不住哪個家長究竟有多少支持自己的工作。這是自然法則,符合能量守恆定律。天不知道,地不知道,但是能量知道。
盯著大多數家長,教育處處充滿陽光,不要希望百分之分,除非你讀書的時候,每一科都能考取滿分!
季羨林老先生曾經寫過一篇文章,題目就叫:不完美才是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