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舉辦「創新科技嘉年華2018」展示本地最新科研成果

2020-12-13 國際在線

香港創新科技嘉年華2018開幕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年永剛):由香港特別行政區創新科技署主辦的「創新科技嘉年華2018」3日至11日在沙田香港科學園舉行。活動以「創科生活·智慧未來」為主題,展出多項香港本地最新的創意發明和科研成果。

陳茂波出席創新科技嘉年華2018開幕禮

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主持活動的開幕典禮時表示,創新科技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引擎,特區政府決心推動創科發展。在過去兩年多,特區政府投入約800億港元,資助不同科研目展開,不少取得不錯進展,包括於香港科學園內建設「醫療科技」和「人工智慧及機械人科技」兩個科技創新平臺,發展合適的智慧城市方案,以及在「香港政府一站通」網站引入人工智慧和聊天機械人功能。

陳茂波參觀創新科技嘉年華

今年11月是香港特區政府確定的創新科技月。「創新科技嘉年華2018」是香港特區科技月的重點活動,旨在提高市民對創新科技的興趣和認識,進一步在社區宣揚創科文化,造就更多創科人才。

相關焦點

  • 香港舉辦網上「創科嘉年華」與市民分享科研成就
    人民網香港12月23日電 (記者陳然)由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署主辦的「創新科技嘉年華2020」於23日在線舉行。為期9天的嘉年華以「攜手共創·超越所想」為主題,展出多項本地最新創意的發明和科研成果,並舉辦一系列創科工作坊和講座,與市民分享香港的傑出科研成就。
  • 香港舉辦網上「創科嘉年華」
    本報香港12月24日電  (記者陳然)由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署主辦的「創新科技嘉年華2020」於23日在線舉行。
  • 香港「創新科技嘉年華2020」將於12月在線舉行
    新華社香港11月20日電(記者王茜)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署署長潘婷婷20日宣布,香港「創新科技嘉年華2020」將於12月23日至31日在線舉行。潘婷婷介紹,這次活動以「攜手共創·超越所想」為主題,將展出多項本地創新發明和科研成果,並將舉辦一系列創科工作坊和講座。在20日的傳媒預覽環節,展出了部分參與團隊的研發項目,團隊代表現場介紹其作品的理念來源、研發過程、特色和應用範疇。
  • 香港舉辦漁農美食嘉年華 展出本地精準農業成果
    1月3日,香港「本地漁農美食嘉年華」的「蔬菜工廠」展位技術員在介紹新的種菜技術和成果。新華社記者 吳曉初 攝1月3日,香港「本地漁農美食嘉年華」的魚攤售貨員在推銷產品。新華社記者 吳曉初 攝1月3日,顧客在香港「本地漁農美食嘉年華」的魚攤購物。
  • 香港科技大學創新中心落子廣東中山
    記者從28日揭幕的「2018年中山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洽談會暨第五屆中山人才節」(簡稱「洽談會」)獲悉,中山最新定位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先進位造業基地,打造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產業創新中心;而目前落戶港企已突破2000家,並新引入香港科技大學中山聯合創新中心。
  • 2020年香港本地漁農美食嘉年華開幕
    【解說】1月3日,2020年香港本地漁農美食嘉年華在九龍旺角花墟公園開幕,為期三日,至1月5日結束。嘉年華由香港特區政府漁農自然護理署、蔬菜統營處及魚類統營處主辦,是香港規模最大的戶外漁農墟,免費入場。本次有超過380個攤位展銷本地漁農產品和相關貨品,還設有多個以本地漁農業產品製作的美食攤位。
  • 香港將著力打造國際創新科技中心
    展會除了為眾多企業提供產品展示平臺,也請來業界大咖指點行業未來,為科創企業提供交流和發展良機。攜最新科技產品亮相展會本次展會的科技館共設有五大展區,分別是「初創」「虛擬實境」「智能科技」「機械人及無人操控技術」以及「3D列印」專區。其中,匯集了110家科技新銳的初創展區備受關注。
  • 每周聽香港|香港「創新科技嘉年華2020」將於12月在線舉行
    林鄭月娥指出,中央提出了七個方面的支持措施,包括:在今年年底前全面落實早前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原則上通過的24項政策措施、支持深化兩地金融互聯互通、支持香港國際機場按市場化原則投資入股珠海機場、支持香港與深圳共同建設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的深圳園區和位於落馬洲河套的香港園區,實踐位處「一河兩岸」的「一區兩園」、完善港深陸路口岸建設、支持港企開拓內地市場、支持在香港疫情可控的情況下逐步有序恢復粵港人員往來
  • 機器人衝港式奶茶 香港產力局將辦開放日展科研成果
    中新網5月16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產力局)推出新機構形象,5月25日將在九龍塘總部首度舉行公眾開放日,展示有關數碼轉型及智慧生活的最新科研成果。在近日的媒體預展上亮相的「衝奶茶機器人」吸引了多數人的注意,此外,開放日還會舉辦創意市集及工作坊,讓公眾參與其中。機器人衝港式奶茶。
  • 鼓勵科研與創新 浙江高職院校科技成果拍賣所得資金95%返還科研團隊
    我這個電梯分布式監控項目,讓各部件實現本地控制,大大降低了系統風險和故障率,每部電梯還能降低約8000元生產成本!」2020年12月16日,在2020浙江科技成果競價拍賣會杭職院專場拍賣活動現場,電梯工程技術專業教師崔富義的一款 「基於lonworks網絡的電梯分布式監控系統」 專利技術,經過多輪激烈競爭,最終拍出了60萬元。
  • 香港舉辦5G科技嘉年華 拉近科技與生活的距離
    新華社香港6月13日電(記者丁梓懿)香港電訊5G科技嘉年華13日在香港啟德郵輪碼頭開幕,參展方展示了智慧城市的科技實踐以及一系列智能方案,讓人們進一步了解科技與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繫。步入展館,充滿未來感的設計讓人印象深刻。
  • 創新香港·國際人才嘉年華2019在港舉行
    人民網香港3月24日電 (沈婧婕、實習生陳嘉姚)由粵港澳大灣區青年總會、「一帶一路」科技金融協會、港漂圈、香港菁英會聯合主辦的「創新香港·國際人才嘉年華2019」於23日至24日在香港亞洲國際博覽館舉行。
  • 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 香港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員,香港將如何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4月1日表示:「香港擁有雄厚的科研實力、世界級的大學、國際化和市場化的營商環境、健全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制度等各方面的優勢,可以擔當大灣區裡創新科技先鋒的角色。而大灣區擁有龐大的市場,以及轉化科研成果和先進位造的能力,能夠為香港的創新科技企業提供做大做強的空間。
  •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與長沙市聯合舉辦首屆科技成果交易會
    為積極推動長沙創新驅動示範市建設,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加強政產學研合作,長沙市科協積極整合相關全國、省、市三級學會和省會科技資源,啟動「長沙醫藥產業技術創新服務聯合體」建設項目。今年該項目被中國科協列為學會創新驅動示範項目和全國科協系統深化改革試點項目,以「促進政產學研結合、加速科技成果轉化」為主題,匯集科研院所、智慧財產權服務機構,投融資機構,科研機構和科技企業等主體單位對接洽談,構建政產學研緊密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本屆科技成果交易會匯聚前沿成果,突出展示體驗,注重交易實效,共謀合作共贏,是湖南省首個醫院主辦的交易會。
  • 第三屆長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覽會在嘉定開幕
    自2018年創辦以來,長三角科交會集聚長三角科技創新優勢資源,突出市場化、專業化、品牌化為引領,以科技成果轉化為重點,探索科技服務新模式,以會展活動為載體,在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協同發展的過程中,推動嘉定成為創新技術的策源地、創新要素的集散地、創新成果的轉化地。  「科交會」的舉辦,並非是「空中樓閣」。老牌科技城嘉定,區內的科技博覽會已舉辦多年、形成品牌。
  • 大學生創新創業嘉年華活動舉辦
    4月13日,由市委教育工委、市教委、天津海河傳媒中心主辦的第四屆天津市大學生創新創業人才與成果展洽交流會、2019年高校眾創空間聯盟大會、「電信杯」第四屆天津市大學生創客馬拉松大賽啟動儀式在西青區中北鎮新城市中心舉辦。
  • 2020年科技成果直通車(河北省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站)舉行
    為提高全省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成效,搭建高校、院所高水平科技成果與高質量科技企業的精準對接平臺,促進重大研發成果及科研能力在河北省落地轉化為新產品、新產業、新動能,2020年12月16日,由科技部火炬中心、河北省科學技術廳主辦的「2020年科技成果直通車(河北省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站)
  • 南京市舉辦2020年中小學科技創新教育嘉年華活動
    為激發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深入推進中小學科技創新教育,12月12日,2020年南京市中小學科技創新教育嘉年華活動在六合區實驗小學舉辦。現場展示活動中,來自全市30所學校的學生和老師們帶來各自學校獨特奇妙的科技創新項目,展位上各式各樣的作品讓同學們歡呼雀躍,每一個展位都人頭攢動。同學們可以通過參與項目互動贏取積分,然後到其他的展位用積分兌換自己喜歡的美食和小禮物,享受科技帶來的味覺體驗和精神愉悅,現場氣氛歡樂熱烈。
  • Xilinx亮相香港科技園A.I.R.Week AI平臺加速粵港澳創新成果轉化
    賽靈思公司日前亮相香港科技園公司舉辦的「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活動周(A.I.R.AI PLUG與 RCC 2.0 是香港科技園公司最新促進AI及機器人技術發展的舉措,致力於為AI和機器人科研發展提供配套設施、技術支持和知識交流平臺,加速相關技術的市場應用,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署署長潘婷婷專程出席並致開幕詞。
  • 香港2018年研發投入增10% 仍不及深圳研發費用四分之一
    文|駐香港記者 文思敏 隨著香港四大支柱產業發展日漸疲軟,近年特區政府正大力推動科技創新發展。12月23日,香港政府統計處公布,2018年香港本地研究及發展總開支為244.97億港元,同比上升10%,佔當年GDP的比重(即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增加0.03個百分點至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