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linx亮相香港科技園A.I.R.Week AI平臺加速粵港澳創新成果轉化

2020-12-14 電子發燒友

Xilinx亮相香港科技園A.I.R.Week AI平臺加速粵港澳創新成果轉化

南山 發表於 2020-01-21 14:22:15

賽靈思公司日前亮相香港科技園公司舉辦的「人工智慧與機器人活動周(A.I.R. Week)暨AI PLUG與機器人技術促進中心(RCC) 2.0 」開幕儀式。AI PLUG與 RCC 2.0 是香港科技園公司最新促進AI及機器人技術發展的舉措,致力於為AI和機器人科研發展提供配套設施、技術支持和知識交流平臺,加速相關技術的市場應用,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署署長潘婷婷專程出席並致開幕詞。作為全球人工智慧領域的核心平臺提供商和香港科學園區入駐企業之一,賽靈思公司應邀出席,並與渠道合作夥伴安富利電子一起攜多通道 AI 邊緣開發平臺和 16 通道交通監控系統亮相,面向眾多香港科學園內各類初創企業、學術界及AI專業人士展示了賽靈思靈活應變的雲到邊緣 AI 解決方案。賽靈思公司大中華區銷售副總裁唐曉蕾出席會議,並向與會者展示了賽靈思服務並加速粵港澳AI 創新成果轉化與落地的技術實力。

圖1:賽靈思大中華區銷售副總裁唐曉蕾(左二)參加 AI PLUG & RCC 2.0 揭幕儀式

當前,基於人工智慧的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蓄勢待發。香港科技園公司所在的粵港澳大灣區是中國開放程度最高且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2019年2月頒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指出,要加強科技創新合作並加快推進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從而建設全球創新高地。

香港科技園公司人工智慧及機械人技術平臺及精密工程總監霍露明博士,對賽靈思成為AI PLUG 的技術方案夥伴感到相當振奮。她表示:「AI是科技園公司重點發展的科技領域,此技術可為傳統產業創造更多新機會。科技園公司一直積極匯聚創科生態圈的不同持分者,我們很榮幸與賽靈思合作,為不同行業及學術界提供領先的AI解決方案,促進相關技術的開發及應用。相信AI PLUG將為AI項目的研發和合作帶來新動力,為香港、大灣區乃至國際的各行各業創造更多解決方案。」

賽靈思大中華區銷售副總裁唐曉蕾表示:「香港科學園是粵港澳大灣區舉足輕重的創新中心。長期以來,賽靈思始終與香港科技園公司緊密合作,以強大的 FPGA 平臺推動科學園內企業創新與發展。此次,賽靈思與科技園公司圍繞 AI 、機器人及雲計算等新技術進一步拓展合作,我們感到非常榮幸。我們相信,憑藉先進的自適應技術及一系列培訓項目與技術支持,賽靈思將為香港科學園生態圈內的企業提供更大助力,讓更多創新加速落地,從而為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繁榮貢獻一份力量。」

在展示區,賽靈思向眾多與會者展示了兩款基於賽靈思AI IP 解決方案:多通道 AI 邊緣開發平臺和基於人工智慧的 16 通道交通監控方案。多通道 AI 邊緣開發平臺採用 Zynq® UltraScale+™ MPSoC ZCU104。Zynq UltraScale+ MPSoC 提供了 64 位處理器可擴展性,同時還將實時控制與軟硬體引擎相結合,支持圖形、視頻、波形與數據包處理。其中,頻編解碼器(EV)器件採用高清視頻理念設計,融入了集成型 H.264 / H.265 視頻編解碼器,能夠同時編解碼達 4Kx2K(60fps)的視頻,是多媒體、汽車 ADAS、監控及其它嵌入式視覺應用的理想選擇。 

另一款基於人工智慧的 16 通道交通監控方案採用賽靈思 Alveo™ U250 數據中心加速器卡,展示了賽靈思先進的神經網絡剪枝技術。賽靈思深度神經網絡 (xDNN) 引擎是一款可編程的深度學習推斷處理器,能夠在賽靈思 Alveo 加速器卡上運行低時延、高能效的推斷,實現每秒 GoogLeNet v1 傳輸 4,000 張或更多圖像的處理速度,並達到每個信道25 fps 的高性能處理效果,非常適合廣泛應用於智能交通等領域。

圖2:賽靈思在香港科技園公司 A.I.R. Week上展示雲到邊緣 AI 解決方案

隨著海量計算需求呈指數級增長,以及人工智慧技術在廣泛應用領域的普適性,無論是初創企業還是500 強企業,或者個體創新者、工程師與科學家們,常常受到固定晶片性能的局限,而賽靈思靈活應變的自適應計算技術正成為解鎖創新的新一代計算未來。伴隨去年十月賽靈思新一代工具平臺Vitis™ 統一軟體平臺的推出,包括軟體工程師和 AI 科學家在內的越來越多的開發者都將受益於硬體靈活應變的優勢。賽靈思希望通過攜手香港科技園公司,驅動更多園區創業者藉助賽靈思下一代平臺加速創新成果轉化,推動香港及整個大灣區智能世界的全面發展。

打開APP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聲明:本文內容及配圖由入駐作者撰寫或者入駐合作網站授權轉載。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電子發燒友網立場。文章及其配圖僅供工程師學習之用,如有內容圖片侵權或者其他問題,請聯繫本站作侵刪。 侵權投訴

相關焦點

  • Xilinx 亮相香港科技園 A.I.R. Week
    AI PLUG與 RCC 2.0 是香港科技園公司最新促進AI及機器人技術發展的舉措,致力於為AI和機器人科研發展提供配套設施、技術支持和知識交流平臺,加速相關技術的市場應用,香港特區政府創新科技署署長潘婷婷專程出席並致開幕詞。
  • 粵港澳大灣區民營企業科技成果對接會今日開幕
    11月27日,粵港澳大灣區民營企業科技成果對接會(數字經濟專場)在白雲國際會議中心開幕,廣東省新興雷射等離子體技術研究院等8個機構掛牌成立,白雲區與6家企業現場籤約,將建設一批數字經濟產業項目;本次活動共有200餘項科技成果參加轉化對接。
  • 18個明星產品集體亮相展現粵港澳大灣區企業創新力
    郭超凱 攝中新網佛山11月20日電 (郭超凱 吳丹)第二十四屆全國發明展覽會——一帶一路暨金磚國家技能發展與技術創新大賽11月19日至21日在佛山舉行。備受矚目的粵港澳大灣區展區有350項科技創新成果集中亮相,由「9+2」城市地方科技部門選送的18個高新技術企業登陸大會視頻直播間舉行了戰略新產品發布會。
  • 恆明集團與深圳科技園籤約達成戰略合作
    雙方將圍繞恆明集團重點產業項目——恆明ONE產業園,在產業規劃、產業資源對接、產業資源導入、創新孵化平臺等領域展開全面合作,助力恆明集團發展成為國內領先的產業新城建設和運營商,共同為推動區域創新發展、區域產業升級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貢獻驅動力量。
  • 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 香港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香港特區政府正充分利用大灣區發展帶來的機遇,結合自身優勢,致力於將香港打造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科技創新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中佔有重要的位置。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一員,香港將如何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4月1日表示:「香港擁有雄厚的科研實力、世界級的大學、國際化和市場化的營商環境、健全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制度等各方面的優勢,可以擔當大灣區裡創新科技先鋒的角色。而大灣區擁有龐大的市場,以及轉化科研成果和先進位造的能力,能夠為香港的創新科技企業提供做大做強的空間。
  • 2020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合作交流會在南沙舉行 以制度創新推動灣區...
    通過深入推進規則標準等制度型開放,首創商事登記確認制、全球溯源體系等創造型引領型改革;加快建設南沙科學城、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等粵港澳聯合科技創新重大平臺;規劃建設粵港深度合作園,打造內地與港澳規則相互銜接示範基地,推動機制要素「軟聯通」協同高效。
  • 大灣區創新合作交流會舉行,粵港澳標準規則融合獲突破
    全國首個粵港澳科技創新團體標準服務平臺啟動 粵港澳三地標準規則融合取得新突破 會上,全國首個粵港澳標準化服務平臺——粵港澳科技創新團體標準服務平臺正式啟動。 據了解,該項目充分發揮市場監管局和標準化研究院的職能和技術優勢以粵港澳大灣區標準對接與應用為研究主題,創建服務大灣區、輻射內地的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的團體標準服務平臺,積極探索粵港澳三地標準互認互通和產業對接新模式。
  • 「2020粵港澳院士峰會十大創新成果」發布
    信息時報訊(記者 成小珍 通訊員 袁仕聯)源於中藥梔子的抗老年痴呆候選新藥、自主開發的新型超靈敏柔性觸覺傳感器……11月2日下午,2020粵港澳院士峰會暨第六屆廣東院士聯合會年會(以下簡稱「院士峰會」)專題活動——「IBT重大創新成果發布會」在東莞松山湖舉行。
  • 專訪香港科技園總裁黃克強:香港年輕人努力工作,一定就有機會
    近日,記者專訪了香港科技園行政總裁黃克強。他認為,香港最近發生的事情,對於經濟有一些短暫的影響。但他相信,很多困難都會克服,長遠來看希望能夠更加帶動香港科技創新與粵港澳大灣區其他城市更多的合作。黃克強指出,香港有很好的基礎優勢,包括科研、投資以及「一國兩制」的制度。再加上粵港澳大灣區的高效協同,擁有7000萬人的廣闊市場。
  • 中山加快對接香港、澳門創新資源 融入國際創新網絡
    從中山市主要領導前往香港訪問的足跡可以看到,與香港加強科技、醫療等領域的深度合作是其中的重點。2 成果轉化靈活運用港澳科研創新成果推動創新發展是中山與香港、澳門對接的重點,三地多次以籤署合作框架協議的方式,不斷推動創新成果轉化和創新人才的交流。
  • 揚州北大科技園精彩亮相「2020中國(南京)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展覽...
    2020年10月23日至25日,「2020中國(南京)文化和科技融合成果展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化科技融交會」)在南京國際展覽中心成功開展。揚州北大科技園作為揚州市參展企業代表之一,通過視頻宣傳、展示展覽傳遞揚州獨特的文化科技融合魅力。
  • 中關村豐臺園和北交大聯手,軌道交通科技成果將轉化落地
    11月25日下午,北京交通大學與中關村豐臺園管理委員會聯手啦,他們將共同促進軌道交通科技科技成果的轉化落地,中關村科技園將成為眾多軌道交通科技成果匯聚的應用場景。北京交通大學是「雙一流」建設高校,有國家「2011軌道交通安全協同創新中心」及眾多國家級、省部級科研平臺,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處於國際先進水平的原創性重大成果,當前正在積極推動科技與軌道交通產業的深度融合。
  • 高新區打造京津冀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高地
    本報訊(記者陳鳳來 通訊員崔曉明、張巖)近日,衡水市舉辦了2017·衡水京津冀「雙協同」創新論壇,衡水市高新區管委會與中科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中科院微生物研究所等籤署了戰略合作意向書,超臨界二氧化碳發電裝備等三個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和汽車尾氣淨化系統等6個配套服務及高科技項目籤約進區。
  • 松山湖科學城:灣區創新之城加速崛起
    重大活動落地舉辦、重大項目加速推進、高水平人才四方匯聚,折射出松山湖科學城建設正迎來「大提速」。通過構建從原始創新到產業轉化的全鏈條創新體系,一座灣區創新之城正加速崛起。  大科學裝置群  支持灣區發展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 贛州加快融入粵港澳大灣區
    格力智能製造基地落戶帶來了索菲亞、大自然等一批大灣區優質家具家裝企業和配套企業,何鵬鵬說,「小鎮投產後,千億級體量的『南康家具』將升級為國內領先的泛家居產業鏈新平臺」。  同樣忙碌的,還有返鄉興業的東莞訊康電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楊逢春。新基建方興未艾,訊康電子的網絡變壓器、5G濾波器產品供不應求,他們在贛州經開區新上的生產線9月份投產後,三班倒都搞不贏。
  • 2020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合作交流會將在南沙舉行
    下一步,南沙將緊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歷史機遇,依託粵港澳規則對接平臺,聚焦三地經濟運行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加強與港澳創新資源協同配合立足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合作發展,進一步完善粵港澳制度規則對接常態化平臺港澳多層次多渠道對接機制,通過聯動,通過大灣區9+2城市政府、智庫及企業資源,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合作交流,挖掘規則對接需求,展示粵港澳創新合作成果,推動對接項目落地
  • 深圳科技園佛山科創園落戶佛山西站樞紐新城
    經過30年的開發建設,園區成功轉化了一批高新技術成果,引進了大量國內外高新技術企業,在園區內形成了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製藥、金融科技、網際網路、文化創意等產業集群,造就了國內科技產業界赫赫有名的「深圳科技園」模式。目前,該園區入駐科技企業超過1000家,還擁有長城計算機、長城國際、珀金埃爾默、艾默生、康泰、科興、長園新材等一批高新技術企業。
  • 投資50億元 深圳科技園佛山科創園落戶佛山西站樞紐新城
    經過30年的開發建設,園區成功轉化了一批以中國科學院為主的高新技術成果,引進了大量國內外高新技術企業,在園區內形成了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製藥、金融服務和網際網路金融等產業集群,成為深圳市發展高新產業的重要基地。
  • 何厚鏵、梁振英談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
    1月16日,全國政協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對口協商座談會在珠海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梁振英出席會議並講話。何厚鏵指出,2019年2月頒布的《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提出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發展願景,這是中央從頂層設計上明確了這一發展目標。
  • 發揮香港優勢 助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在聶德權看來,粵港澳大灣區給香港帶來的機遇,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推動香港產業多元化,尤其是帶動創新創業科技的發展。藉助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可以充分發揮香港和內地的優勢,實現優勢互補、機會共贏。二是為香港拓展生活和發展的空間,給香港居民包括年輕人創業、休閒、求學等提供更多的機會、更大的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