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創新合作交流會舉行,粵港澳標準規則融合獲突破

2020-12-10 大洋網

2020年度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合作交流會12月2日在廣州南沙舉行。該交流會是中國首個常態化粵港澳創新合作交流平臺,由廣州南沙開發區(自貿區南沙片區)管委會和暨南大學主辦。

該交流會以「創新、合作、發展」為主題,設置了「粵港澳團體標準對接、粵港澳跨境物流便利化、粵港澳跨境投融資」三個分會場,探索三地創新合作推動規則銜接率先突破,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構建新發展格局相銜接,與港澳攜手打造連接內外雙循環重要節點,助力共建國際一流灣區。

全國首個粵港澳科技創新團體標準服務平臺啟動

粵港澳三地標準規則融合取得新突破

會上,全國首個粵港澳標準化服務平臺——粵港澳科技創新團體標準服務平臺正式啟動。為探索破除粵港澳三地市場主體在互動交流中各類要素流通受阻的現狀,南沙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以標準化為創新手段,凝聚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廣州市標準化研究院技術力量,打造粵港澳科技創新團體標準服務平臺。

據了解,該項目充分發揮市場監管局和標準化研究院的職能和技術優勢以粵港澳大灣區標準對接與應用為研究主題,創建服務大灣區、輻射內地的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的團體標準服務平臺,積極探索粵港澳三地標準互認互通和產業對接新模式。

交流會現場,《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共建營商環境創新實踐基地框架協議》、澳門科技大學下一代網際網路國際研究院南沙分院、《廣州南沙開發區港澳合作事務辦公室與粵港澳大灣區經貿協會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一帶一路」中泰中葡跨境新零售數位化展示及交易項目》合作意向協議書等四大項目完成籤約。

發布首批全球商品溯源標準等一系列創新成果

打造連結「雙循環」的重要節點

活動現場,南沙發布了首批全球商品溯源標準等一系列粵港澳交流合作創新成果。

據悉,南沙在前期編制的《全球溯源體系標準體系框架》指導下,以全球溯源體系運行規則和全球溯源中心基本定位為準則編制《全球溯源體系共建方通則》《全球溯源體系服務通則》《全球溯源中心建設指南》三項標準,明確各共建方參與溯源的權責、服務質量及全球溯源中心建設內涵,為共建方提供規範化和標準化的指導依據,以統一技術要求、服務要求和管理要求等標準化手段,推動全球溯源體系在各地快速複製推廣、跨行業跨領域延伸,彰顯南沙自貿片區制度創新的規則引領,實現全球溯源體系制度創新向國際規則標準轉變,發揮數字經濟社會治理「南沙經驗」。

同時,出臺實施《發揮廣州南沙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優勢 推進「灣區啟夢港」支持港澳青年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

為進一步規範自由裁量權、統一法律適用,南沙自貿區法院在堅持我國民事訴訟基本制度的基礎上,借鑑英美法系司法理念,進一步落實我國案例指導制度要求,出臺《關於類案辯論程序的訴訟指引》。推進與判例法國家普遍適用的遵循先例規則的對接互鑑,有利於消除港澳人士對內地司法的陌生感,增強對內地司法制度的信心,助推南沙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化法律服務高地。

專家論策,三地大咖多角度暢談粵港澳合作對接思路

北京大學滙豐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巴曙鬆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與到場嘉賓分享了他在粵港澳大灣區拓展金融規則對接合作領域的思考,特別是結合南沙金融發展特點和優勢,從數字人民幣跨境應用、完善粵港澳三地基金保險互認機制、建立綠色金融認證中心、探索金融機構「單一通行證」制度、探索三地徵信合作機制等等方面,為南沙加速粵港澳區域金融合作提出先行先試方向。

香港物流與運輸學會前會長倫婉霞介紹了香港在貿易、物流等領域的優勢與短板,提出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為三地在貿易物流方面功能互補、融合發展提供了絕佳機遇。她倡議香港與南沙充分發揮各自豐富的港航物流優勢,創新對接合作機制,共同打造多式聯運國際物流樞紐和與國際接軌的物流制度體系,提升大灣區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國標準化研究院副院長邱月明從粵港澳團體標準戰略地位與國家重大戰略部署的匹配度講起,詳細闡釋粵港澳區域標準化工作在推動粵港澳地區核心技術標準化、產業化方面的實踐意義。粵港澳科技創新團體標準服務平臺的搭建,有效補足了粵港澳區域標準化工作短板,將從標準上為粵港澳大灣區更深入合作提供技術支撐,為廣州南沙打造華南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高地助力。

在隨後的三個會會場中,各界專家與智庫代表、企業與行業協會代表分別圍繞「粵港澳團隊標準對接」「粵港澳跨境物流便利化」「粵港澳跨境投融資」三個主題展開更深入的研討,與會代表共郷思想盛宴,收穫真知灼見。現場精彩紛呈,與會嘉賓為南沙在跨境物流、跨境投融資和團體標準對接方面如何出新出彩、如何走出差異化發展之路亮出金點子,提出新思路。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耿旭靜 董業衡 通訊員 羅瑞嫻 慄雯陽
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蘇俊傑
廣州日報全媒體視頻記者 蘇俊傑 耿旭靜 董業衡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黃捷慧

相關焦點

  • 2020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合作交流會將在南沙舉行
    12月2日,2020年度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合作交流會將在南沙舉辦,活動以「創新 合作 發展」為主題,設置了「粵港澳團體標準對接、粵港澳跨境物流便利化、粵港澳跨境投融資」三個分會場,探索三地創新合作推動規則銜接率先突破,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構建新發展格局相銜接,與港澳攜手打造連接內外雙循環重要節點,助力共建國際一流灣區。
  • 2020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合作交流會在南沙舉行 以制度創新推動灣區...
    12月2日,2020年度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合作交流會在南沙舉辦。活動以「創新 合作 發展」為主題,設置了「粵港澳團體標準對接、粵港澳跨境物流便利化、粵港澳跨境投融資」三個分會場,探索三地創新合作推動規則銜接率先突破,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構建新發展格局相銜接,與港澳攜手打造連接內外雙循環重要節點,助力共建國際一流灣區。
  • 廣東:全國首個粵港澳科技創新團體標準服務平臺南沙啟動
    廣東:全國首個粵港澳科技創新團體標準服務平臺南沙啟動發布日期:2020-12-03 15:49瀏覽次數:5次12月2日,2020年度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合作交流會在廣州南沙舉辦,全國首個粵港澳科技創新團體標準服務平臺啟動。
  • 惠州惠陽舉行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青年人才交流系列活動
    12月19日至20日,「人才助力·築夢惠陽」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青年人才交流系列活動在惠州市惠陽舉行。一批粵港澳大灣區創業青年,以及來自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東莞理工學院等高校逾60名青年人才代表以「智造新體驗·活力惠陽行」為主題深度走訪惠陽。
  • 2020粵港澳佛教文化交流會召開 籤署首份合作備忘錄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作為國家重大發展戰略,這次交流會三地佛教界首次探討「粵港澳佛教祖庭文化」,籤署粵港澳大灣區佛教界首份合作備忘錄,這對增進粵港澳大灣區佛教界的友誼,加強粵港澳大灣區的人文交流和民心互通明生法師指出,本次粵港澳佛教文化交流會,落實了2019年粵港澳佛教界迎新年聯誼會會議精神,制定出具體交流合作內容,對粵港澳佛教界進一步加強交往交流,將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明生法師希望在當今與未來,粵港澳佛教界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為指導,以《粵港澳大灣區佛教界交流合作備忘錄》為具體踐行目標,發菩提心,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國家的繁榮富強作出貢獻。
  • 深圳經濟特區金融學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將完成兩個轉型,金融融合...
    同時,課題報告從頂層設計,全局視角、激勵機制、服務實體經濟導向、金融市場、金融科技、風險防範等方面,系統地提出了未來粵港澳大灣區金融融合發展方向和七大政策建議,包括建議設立粵港澳大灣區金融融合發展委員會,設立「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基金」,積極探索跨境資產管理聯動合作機制,建立大灣區內部保險跨境服務機制,允許港澳居民購買大灣區內地人民幣理財產品,建立灣區高端金融人才市場
  • 粵港澳合作加快大灣區建設步伐
    粵港澳合作加快大灣區建設步伐     自2017年7月1
  • 港珠澳大橋通車在即,粵港澳大灣區面臨的機會與挑戰
    該消息在21日於深圳舉行的以「凝聚創新力量 打造世界灣區」為主題的2018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峰會上引發熱議,與會的學者與行業人士稱,這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過程中的一件大事,將為大灣區發展帶來新機遇。
  • 一帶一路貴州(安順)國際商旅陸港投資合作交流會舉行
    一帶一路貴州(安順)國際商旅陸港投資合作交流會舉行 發布時間:2018-10-31 14:41:21      來源:安順市政府辦公室   10月30日,一帶一路貴州(安順)國際商旅陸港投資合作交流會舉行
  • 粵港澳大灣區極端天氣災害風險學術交流會召開
    11月27日至29日,第一屆粵港澳大灣區極端天氣氣候及災害風險學術交流會舉行。會議由廣東省氣象學會、中山大學大氣科學學院聯合主辦,廣東省氣象學會天氣學專業委員會承辦,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廣東省實驗室(珠海)和汕頭市氣象局協辦。
  • 大鵬攜手坪山 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生命健康創新試驗區
    本報訊 (深圳僑報記者 李苑 通訊員 雷雲飛) 昨日,在2020深圳國際生物醫藥產業創新發展大會上,大鵬新區與坪山區籤訂合作框架協議,攜手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生命健康創新試驗區。
  • 《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發展報告(2020)》正式發布
    行業分析廣州高等教育、醫療衛生實力雄厚依據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GB/T4754—2017對粵港澳大灣區TOP500優勢創新機構樣本中的企業行業進行歸類,入選企業樣本的行業共11個類別,主要集中在第二、第三產業:製造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信息傳輸、軟體和技術服務業,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
  • 以服務貿易一體化推動粵港澳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進程
    粵港澳大灣區服務業發展水平較高,並且擁有港澳作為自由貿易港的重要優勢。粵港澳服務貿易一體化,能夠使國際社會分享我國14億人服務型大市場,更能使大灣區更好地融入國際市場。目前的突出矛盾在於,受制於規則、標準等方面的差異,服務貿易一體化滯後成為大灣區市場一體化的突出短板。
  • 粵港澳大灣區軟實力建設研討會在深圳舉行
    粵港澳大灣區軟實力建設研討會在深圳舉行 2018年05月04日 13:5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李永傑 字號 內容摘要:中國社會科學網訊(記者李永傑)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即將出臺,如何發揮粵港澳三地文化軟實力的作用助推大灣區建設
  • 何厚鏵、梁振英談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創新
    1月16日,全國政協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對口協商座談會在珠海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何厚鏵、梁振英出席會議並講話。何厚鏵指出,2019年2月頒布的《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提出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發展願景,這是中央從頂層設計上明確了這一發展目標。
  • 南沙開發區港澳辦攜手粵港澳大灣區經貿協會共同推動粵港澳全面...
    12月2日,2020年度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合作交流會在廣州南沙舉辦。本次交流會由廣州南沙開發區(自貿區南沙片區)管委會、暨南大學主辦,活動以「創新 合作 發展」為主題,邀請國家、省、市、區政府代表,粵港澳三地知名專家學者、智庫,行業協會、企業等重要嘉賓出席,共計200餘人參會。
  • 廣州市在澳門舉辦超高清視頻產業合作交流會暨花果山超高清小鎮...
    10月22日,由廣州市商務局、越秀區人民政府和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共同舉辦的穗港澳超高清視頻產業合作交流會在澳門威尼斯人酒店展館會議區隆重舉行,來自穗港澳三地影視機構、優質企業、大咖人才等匯聚一堂,論道粵港澳大灣區超高清視頻產業合作共贏發展。
  • 大鵬新區: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海洋旅遊合作的示範區
    在這樣的背景下,2018年11月2日,由深圳市文體旅遊局、深圳市大鵬新區管理委員會共同發起,深圳市大鵬新區文體旅遊局、佳兆業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主辦,21世紀經濟報導承辦的「粵港澳休閒灣區文旅產業大鵬峰會」在深圳大鵬新區舉行。
  • 廣州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核心引擎,六大關鍵詞來了
    關鍵詞1:規則對接規則對接推動要素資源在灣區內自由流動如何實現粵港澳制度規則相互銜接,將制度差異變成制度優勢,是當前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當中,進一步深化與港澳規則對接,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也成為一系列政策頂層設計的重要突破口。對標國際標準,借鑑港澳經驗,廣州先後實施營商環境1.0、2.0和3.0改革,並於近期《中國營商環境報告2020》中獲評「標杆城市」。
  • 讓「嘉應茶」香飄粵港澳大灣區
    今年來,梅州市農業農村局等相關部門、茶企、茶農在種植、管理、營銷等方面著力改進和提升,春茶、秋茶品質和銷量有所提高,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市場,進一步打響「嘉應茶」品牌,做優做強茶葉產業。從今年該公司牽頭舉辦的多場茶葉品鑑交流會交流的情況來看,今年「嘉應茶」品質更高、製作工藝提升、品種更豐富,對外銷量尤其是對粵港澳大灣區整體城市群的銷量上升。該公司銷往外地茶葉佔比呈逐年增長趨勢,今年佔比約三分之一,其中大部分銷往珠三角、香港、澳門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