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通車在即,粵港澳大灣區面臨的機會與挑戰

2020-12-18 經濟觀察網

(圖片來源:遼寧衛視)

經濟觀察網 記者 沈述紅 港珠澳大橋將於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時正式通車。這座大橋如巨龍騰躍在伶仃洋的上空,將港珠澳三地緊密相連,打開一個全新的時代。屆時,從香港到珠海澳門驅車僅需30分鐘的車程。

該消息在21日於深圳舉行的以「凝聚創新力量 打造世界灣區」為主題的2018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發展峰會上引發熱議,與會的學者與行業人士稱,這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發展過程中的一件大事,將為大灣區發展帶來新機遇。

但也有觀點認為,雖然港珠澳大橋開通將使得粵港澳經濟聯繫不斷提升,但按照粵港澳大灣區目前的發展來看,離中央的期待和「自由化」發展還有很大的差距,而這種差距的關鍵在於是否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的市場與體制對接。

機會

50多歲的何浩培是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近年來,他越來越頻繁前往內地城市,與各大高校和企業進行交流。廣深港高鐵的開通和港珠澳大橋的即將開通,更使這個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的教授感受到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一體化進程的不斷加速,並在其中發現了不少機會。

「交通的便利讓我們與內地交流越來越方便,合作也越來越多。我非常認可醫療服務行業在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前景。香港擁有高水平的醫療技術,醫療制度的體系性與國際化程度高,可以與深圳、東莞等地在產學研方面合作,包括在醫療雲服務、高端醫療器械等領域實現互利共贏。未來,粵港澳大灣區甚至可以為整個中國的醫療行業服務,成為中國最前沿的醫療人才教育和輸送重心。」何浩培說。

戴德梁行是一家今年8月份在紐交所上市的房地產服務型企業,該公司高級董事、粵港澳大灣區業務發展總經理江冰河表示,港珠澳大橋開通對粵港澳大灣區的格局將起到很大的影響。屆時,珠海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西岸崛起將帶動中山、江門等城市發展。同時,通過整個區域融合,不同城市的定位會發生一些變化,這也將給交通基建行業、房地產行業、未來的衛星城和產業新城帶來新的投資機會。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產業規劃部部長、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戰略研究課題組組長王福強認為,粵港澳大橋正式通車後,珠西將是最好的區域,這其中有很多的機會。「粵港澳大灣區的任務是解決珠西和珠東的發展,珠西打造一個新的地區,珠東可以帶動珠西的發展,珠西的發展可以輻射西南、北部灣、東南亞,在旅遊、金融、教育、文化娛樂、醫療健康等產業大有可為。」

同時,隨著港珠澳大橋通車以及一地兩檢通關模式的建立,粵港澳合作模式和大灣區建設的工作機制將出現重大突破,逐步實現產業相依、設施相通。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澳門基金會行政委員會主席吳志良稱:「可以考慮在廣東的自貿區和港澳之間尋找貨物和資金相對自由流通的新模式,例如將港深一地兩檢的通關模式進一步延伸到港澳與內地連接的其他口岸,加快通關速度,提高通關的效率。」

挑戰

雖然港珠澳大橋被視為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的「脊梁」,可以有效打通灣區內部交通網絡的「任督二脈」,從而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技術流等創新要素的高效流動和配置,但有專家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目前仍然面臨重重挑戰。

深圳市原市委書記厲有為直言,粵港澳大灣區目前還沒有實現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經濟活動、經濟方針政策、經濟關係也沒有實現同城化。「要建設一流灣區,香港和深圳、澳門和珠海生產要素必須自由流動,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不了,要達到世界級的灣區很困難。同時,大灣區裡的所有城市在經濟活動方面應該朝著同城的方向前進,行政體制可以不變,經濟活動、經濟方針政策、經濟關係完全可以朝著同城的方向前進,這樣我們的經濟活動、我們的創新就更加方便,生產力的發展就更快、更好。」

針對上述難題,深圳市原市委副秘書長李羅力認為,搞好政府合作機制是建設大灣區的重中之重。「粵港澳大灣區不僅有廣東省內的不同行政區,還有香港和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現在遇到的問題就是在不同行政區域之間開展合作,要打破行政體制的阻隔,實現人員的自由流通和要素的自由流動。最好的解決辦法是首先要解決政府之間的合作機制,逐步的解決行政體制之間的問題。例如可建立粵港澳大灣區行政首長聯席會、粵港澳大灣區部門首長聯席會、粵港澳大灣區行政聯席會的秘書處、粵港澳大灣區專家組和專業委員會等。」

此外,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遲福林認為,雖然港珠澳大橋開通將使得粵港澳經濟聯繫不斷提升,三地不斷的擴大開放,但按照粵港澳大灣區目前的發展來看,離中央的期待和「自由化」發展還有很大的差距。

他進一步指出,這種差距的關鍵在於是否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的市場與體制對接。「港珠澳大橋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相繼完工後,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服務貿易一體化的重點與難點,在於產業體系的深度合作、市場體系的直接融合、服務體系的全面對接。比如香港特首提出來要把醫院、大學辦到大灣區,如果沒有體制機制的突破就難以發揮好作用。」

為此,遲福林提出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發展的三條建議:

一、以開放為先,推動粵港澳服務產業體系的對接。將廣東自貿試驗區的開放政策擴大到整個大灣區,實現廣東對港澳服務業開放的全面突破;賦予粵港澳大灣區在負面清單制定中更大的自主權,實行更加開放的服務貿易市場準入機制,取消或放寬對港澳投資者股比限制、經營範圍限制等條件;在泛珠三角其他有條件的地區實行與港澳在旅遊、金融、教育、文化娛樂、醫療健康等產業項下的自由貿易政策。嚴格貨物管理條件下,儘快的全面放開人文交流、建立相關的管理制度極為重要。

二、以制度創新為核心,推動粵港澳服務業市場體系的直接融合。深圳、廣州開個企業20天,深圳一天半,建議借鑑香港的經驗,深圳、廣東更有廣東逐步建立與港澳對接的信用機制為基礎的市場管理體系,在創新方面加快推進產權保護制度法制化,並逐步加強粵港澳產權保護法律體系的對接,形成產權保護的合力。面臨嚴重困難的時候,廣州、深圳本地能不能借鑑香港的經驗,出關於民營經濟法律保護的文件。

三、以體制機制創新為重點,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服務業等多方面的制度體系加快對接。粵港澳服務貿易一體化,不僅涉及服務標準、管理規則的對接,也涉及經濟管理體制、社會體制、行政體制的對接。從現實情況看,由於受到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的因素影響,三地經濟領域的各種要素仍然難以實現自由流動。比如說全面實現港人港稅、澳人澳稅,避免高層次人才的重複徵稅,實現更加便利的人員出入境政策,儘快將一籤多行擴大到廣東全省,儘快落實和完善專業資格互認,允許港澳地區取得專業資格的人員到廣東、深圳、海南等地提供專業服務,推進服務業行業管理標準規範及市場監管執法標準的全面對接。

相關焦點

  • 港珠澳大橋全線貫通在即 粵港澳大灣區加速起航
    港珠澳大橋全線貫通在即 粵港澳大灣區加速起航 來源:金融時報-中國金融新聞網作者:新華社責任編輯:yxt發布日期:2017-05-03 09:51
  • 港澳直通巴士班次公布,暗指港珠澳大橋通車在即,粵港澳主題有望再...
    據悉,港珠澳大橋即將通車,行走大橋的香港澳門直通巴士「港澳一號」15日正式公布班次及收費標準,並準備好在短期內投入服務。此外,據媒體報導,港珠澳大橋在9月28日起一連三日進行聯合試運,測試各口岸運作,穿梭三地的旅遊巴士公司也獲邀參與。
  • 港珠澳大橋通車在即 香港、澳門社會各界充滿期待
    央廣網香港10月23日消息(記者張磊 周偉琪)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今天(23日),連接珠海、香港、澳門三地的港珠澳大橋舉行通車儀式,明天(24日)上午9點,大橋將正式通車。  大橋開通在即,香港社會各界對大橋的開通充滿期待。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張建宗昨天(22日)接受了央廣記者的獨家專訪。
  • 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全線貫通在即,粵港澳大灣區加速起航
    5月2日13時許,伶仃洋上,重達6000噸的最後接頭像「楔子」一樣將海底隧道連為一體,這意味著迄今世界最長跨海大橋——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即將全線貫通。如一條巨龍,港珠澳大橋已騰躍在伶仃洋上空。隨著一橋飛架三地,粵港澳半小時超級城市群經濟圈加快形成,世界級大灣區加速起航。
  • 港珠澳大橋引領澳門加速融入大灣區
    新華社澳門12月20日電(記者王晨曦、郭鑫)港珠澳大橋今年10月24日正式通車,至今已近兩個月,其對澳門經濟、社會、民生等領域潛移默化的影響,已逐漸顯現。以大橋通車為標誌和契機,伴隨年內一系列配套舉措的出臺,澳門正加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融入」也成為澳門2018年的關鍵詞之一。港珠澳大橋通車後,使出入境渠道更趨多元化和便利化,尤其是去往香港不再單純依賴海路。
  • 港珠澳大橋上午正式通車 開啟粵港澳大灣區嶄新未來
    今天(10月24日)上午9時,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運營。當天,記者在珠海公路口岸現場看到,大橋實行客貨分流,旅客出發順暢,首批滿載貨物的貨車快速過關,標誌著歷時九年建設而成的這座「國之重器」正式走入普通百姓生活,開啟了粵港澳大灣區的嶄新未來。
  • 港珠澳大橋通車後 珠海將面臨類似深圳的發展機遇
    珠海將面臨類似深圳的發展機遇」……12月12日,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舉辦「2017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論壇」,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如何規劃發展,港珠澳大橋將帶來哪些改變等熱點話題,眾多專家、學者坐而論道,進行思想碰撞。
  • 港珠澳大橋是連通粵港澳大灣區最經濟、便捷有效通道之一
    港珠澳大橋是連通粵港澳大灣區最經濟、便捷有效通道之一 2017-07-05 22:25:00來源: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7月5日消息
  • 港珠澳大橋即將通車 為大灣區發展添動力
    香港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蘇偉文博士 賈文婷攝影 人民網香港12月22日電 (賈文婷)被譽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港珠澳大橋 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建造中的困難與挑戰 蘇偉文博士說,在建造大橋的過程中,碰了很多困難,這是一個國家級的工程,需要造橋、填海、造人工島、挖隧道、在這個過程中,克服了土質、天氣等各種難題,現在可以驕傲地說我們配合國家完成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項目。
  • 港珠澳大橋通車在即!這10件事你要知道
    港珠澳大橋通車在即一段航拍,先睹為快↓↓↓
  • 港珠澳大橋今年通車,你知道這項大國工程究竟有多牛嗎?
    1月3日,港珠澳大橋燈火璀璨。圖/視覺中國日前,廣東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傳來好消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已順利完成,有望在近期獲批。隨著港珠澳大橋將於2018年上半年通車,大灣區的願景離我們越來越近了,人們喜聞樂見的「粵港澳一小時生活圈」即將實現。
  • 港珠澳大橋開通在即 將形成「黃金三小時旅遊圈」
    中新網7月30日電 據《澳門日報》報導,今年暑假,港珠澳大橋開通在即,江湛鐵路則已正式開通,形成粵港澳大灣區「黃金三小時旅遊圈」。  業內人士表示,港珠澳大橋開通,改變粵港澳三地旅遊流動,重構區域旅遊發展的格局;江湛鐵路開通,結束了粵西地區的「零高鐵」時代,使珠三角和港澳地區遊客直接受益。
  • 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 習近平:了不起
    今天,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運營。這一史無前例的世紀工程跨越伶仃洋,將粵港澳緊緊連在一起,為新時代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注入了澎湃動力。這座大橋是「一國兩制」偉大實踐下新的裡程碑,更是中國力量、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
  • 港珠澳大橋開通,泰禾布局大灣區!
    港珠澳大橋的開通,對於提升珠海城市的形象、旅遊、環境、服務等方面都有了不少的好處。而泰禾集團,在這次港珠澳大橋開通的時間裡,看到了投資之道。「黃金商旅通道」——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繼國家最高領導人十月下旬視察珠海,並為全球第一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橋通車剪彩後,港珠澳大橋馬上就成為三區市「一地兩檢」的快速便利通道,成為三地跨境旅遊的最新熱門線路。
  • 港珠澳大橋通車一周年巡禮:大灣區管理創新增動力
    圖為旅客在港珠澳大橋澳門邊檢大樓準備前往珠海。 新華社記者 張金加攝  創造多項世界紀錄的港珠澳大橋,可謂創新之橋。投建以來,港珠澳大橋的各項新科技一直是媒體與公眾的關注焦點。而今,港珠澳大橋通車已經一年,這座跨越三個地區、兩種制度的大橋,不但持續為世界橋梁工程提供技術標準和啟發,更以管理制度的不斷推陳出新,詮釋「中國智慧」的意涵。  科技創新再攀高峰  創新是港珠澳大橋最鮮明的底色。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祝大會上,群眾遊行中出現了港珠澳大橋元素,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總工程師林鳴作為建設者代表就站在「創新驅動」方陣的彩車上。
  • 「珠海第一跨」洪鶴大橋通車 與港珠澳大橋直接連通 完善大灣區...
    12月15日,珠海洪鶴大橋正式通車。圖片來源:南方+客戶端  12月15日,經過四年的建設,珠海洪鶴大橋全線正式通車。通過與港珠澳大橋直接連通,洪鶴大橋將打開連接港澳與珠江西岸乃至粵西地區的大通道,進一步完善大灣區交通網絡。  作為珠海市「六橫十縱」主幹線之一,洪鶴大橋是粵港澳互聯互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大橋起點位於南屏鎮洪灣,銜接洪灣互通,與廣珠西線及橫琴二橋、港珠澳大橋連通,終點與正在建設的鶴港高速公路連接,途經鶴港高速公路與正在規劃建設的黃茅海通道連通,直通江門臺山市和粵西地區。
  • 組圖: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運營
    港珠澳大橋通車首日,乘客在香港口岸用自動購票機買港珠澳大橋穿梭巴士的車票。(中國日報 廖雁雄攝)中國日報10月24日電 港珠澳大橋24日正式通車運營。上午九點十五分,香港、澳門、珠海三地的穿梭巴士同時發車,粵港澳三地人民正式迎來「一小時生活圈」!
  • 剛剛,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快去香港澳門搶人吧!
    這更是讓十幾億中國人的自豪,畢竟放眼全世界,能和港珠澳大橋相媲美的,屈指可數!港珠澳大橋的總投資超過1000億元,據估算,如果僅靠收取過橋費,它需要幾十乃至上百年才能收回成本。然而,港珠澳大橋將珠江口兩岸的城市連為一體,通車後,從香港開車去澳門只需30分鐘,大大促成了珠三角經濟的一體化,其社會價值是無法估量的。
  • 大灣區再添一條跨海通道,將連接港珠澳大橋,通車時間……
    黃茅海跨海通道是繼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之後,粵港澳大灣區又一跨海通道工程。項目起於珠海市高欄港區,東連港珠澳大橋,西連新臺高速並與西部沿海高速相交,止於臺山市鬥山鎮。其中高欄港大橋擬採用鋼箱梁雙塔單跨斜拉橋設計,跨徑700米;黃茅海大橋擬採用鋼箱梁三塔雙跨斜拉橋設計,跨徑720米,建成後將成為世界跨徑最大的三塔斜拉公路橋。由於橋址位於珠江口西部,受太平洋西海岸熱帶海洋氣候影響,是全球檯風發生頻率最高區域之一,黃茅海跨海通道建設過程將面臨颱風正面襲擊。同時,項目兩座斜拉橋分別跨越五萬噸、三萬噸、三千噸航道,通航條件複雜、防撞等級較高。跨海引橋超長,面臨撞擊風險。
  • [分享]港珠澳大橋建了幾年資料下載
    港珠澳大橋跨越伶仃洋,東接香港,西接廣東珠海和澳門,總長約55公裡,是粵港澳三地首次合作共建的超大型跨海交通工程。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網站曾刊登記者莎拉·拉扎勒斯的文章,題為《造價200億美元的「臍帶」:中國公布全球最長的跨海大橋》。文章稱,港珠澳大橋是中國發展自己的粵港澳大灣區宏偉計劃的核心,它希望這一地區的技術創新和經濟發展成就可媲美舊金山、紐約和東京的灣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