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即將通車 為大灣區發展添動力

2020-12-18 人民網
香港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蘇偉文博士 賈文婷攝影

人民網香港12月22日電 (賈文婷)被譽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港珠澳大橋,歷時8年、耗資千億,即將迎來通車的歷史性時刻。香港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蘇偉文博士接受人民網採訪,將這項世紀超級工程背後的故事娓娓道來。

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建造中的困難與挑戰

蘇偉文博士說,在建造大橋的過程中,碰了很多困難,這是一個國家級的工程,需要造橋、填海、造人工島、挖隧道、在這個過程中,克服了土質、天氣等各種難題,現在可以驕傲地說我們配合國家完成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項目。

在世界上其中一個最繁忙的國際機場附近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在設計和建造階段都要應對各種挑戰。為了維持機場的正常運作,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香港接線工程(連接港珠澳大橋主橋至香港口岸)結構的垂直、水平布線,對施工方法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為了建造海堤,香港接線工程需要在機場島東面建造一萬多個碎石樁,甚至還要用上伸縮式和低淨空高度的碎石樁機械。在機場南跑道旁是高度限制最嚴格的區域,部分工程只能在南跑道關閉後的深夜進行,還要在各種機器上安裝高度監測儀器後才能開始施工。

因毗鄰機場跑道及北大嶼山的郊野公園,香港接線於機場水路也面臨諸多限制,其中高架橋需以長達180米的大跨度預製預應力平衡懸臂法建造,以跨越大嶼山北岸、避免觸及陸地和海岸線。同時,為儘量減少對機場水道水流的影響,主要橋墩樁帽均藏於海床之內,大大增加了施工難度。

此外,由於需要克服不同的地質及環境限制,約1公裡長的觀景山隧道工程,需要採用4種不同的建造方法來解決不同的技術困難。

消除公眾疑慮 嚴把質量關

針對今年5月港珠澳大橋香港段爆出施工醜聞,蘇博士稱,在工程的建造過程中發生這樣的狀況是大家不願意看到的,但香港特區的監察制度運行良好,將嚴把質量關,居民大可放心。

為消除公眾疑慮,香港特區政府路政署委聘了一間專業機構為上述三個工程項目所使用的混凝土進行一個額外的、全面及有系統的抗壓強度覆檢。所有測試結果及分析均顯示全部達到要求。路政署已在本年10月中開始分階段為全長9.4公裡的香港接線高架橋段進行負重荷載測試,以確定橋梁符合設計要求。

試驗人員以共380噸的載重卡車組(包括一輛連載重約200噸的重型拖車及排卡, 及六輛連載重約30噸的卡車),在每一座橋梁進行荷載測試。有關測試仍然在進行中,現階段的測試結果顯示已經測試的橋梁全部符合設計的要求。

採取屬地原則 營造通行便利環境

蘇博士介紹,對於車輛牌證及交通規則的差異,目前粵港兩地已有行之有效的兩地牌車輛管理制度。粵港澳政府也同意大橋的交通安排採取屬地原則,即適用屬地法律處理各項事務,會以現行粵港跨境交通安排為基礎。因此,來往粵港或港澳兩地的跨境車輛,必須取得粵港或港澳兩地政府的批准,並符合目的地對入境車輛的各項規定。廣東和香港的司機和運輸業界已十分熟悉有關要求,不存在適應問題。

此外,粵港澳三地一直積極研究和商討,制定一套切合三地居民、旅客和業界需要的跨境交通安排,力求做到「便利通行」及「增加大橋人流和貨流」,讓大橋發揮最大的經濟和運輸效益,並充份利用大橋促進大灣區城市發展。三地政府已經同意安排不同的跨境交通工具,包括口岸穿梭巴士、跨境巴士、跨境計程車、跨境貨車和跨境私家車使用大橋,來往粵港和港澳,便利有不同交通需要的旅客。

聯通港珠澳三地經濟繁榮的超級工程

大橋建成通車後,將大大縮短香港到珠海、澳門三地的時空距離,從香港到珠海澳門驅車僅需30分鐘的車程。

大橋是首條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的跨境陸路聯通。大橋落成後,將成為粵港之間第五個陸路口岸,也是首條連接港澳陸路交通的幹道,促進香港、澳門和珠江三角洲西部的經濟發展與聯繫。車輛利用大橋通關可大幅縮減往來香港與珠江三角洲西部的行車時間,將珠三角西部納入香港3小時車程可達的範圍內。從珠海到香港國際機場目前需要4小時車程,未來取道大橋只需約45分鐘;往來珠海與葵湧貨櫃碼頭的行車時間為約3.5小時,若從大橋通過則只需約75分鐘。

蘇博士表示,基礎設施的聯通將推動港澳與內地的交流,無論是商貿還是人員往來將會更加頻繁,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責編:賈文婷、劉潔妍)

相關焦點

  • 國際輿論熱議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
    圖為港珠澳大橋一段的鳥瞰圖。法新社/蓋蒂圖片社伶仃洋上,長龍躍海。舉世矚目的港珠澳大橋終於迎來正式通車的歷史時刻。新加坡《海峽時報》採訪了當地人對港珠澳大橋的看法,由衷感慨。該文還援引學者分析指出,港珠澳大橋使香港更好地連通珠江三角洲,從而給三地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工程上的非凡壯舉」港珠澳大橋是目前世界跨海距離最長的橋隧組合公路,它集橋梁、隧道和人工島於一體,被業界譽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
  • 港珠澳大橋通車在即,粵港澳大灣區面臨的機會與挑戰
    (圖片來源:遼寧衛視)經濟觀察網 記者 沈述紅 港珠澳大橋將於2018年10月24日上午9時正式通車。這座大橋如巨龍騰躍在伶仃洋的上空,將港珠澳三地緊密相連,打開一個全新的時代。屆時,從香港到珠海澳門驅車僅需30分鐘的車程。
  • 港珠澳大橋通車一周年巡禮:大灣區管理創新增動力
    圖為旅客在港珠澳大橋澳門邊檢大樓準備前往珠海。 新華社記者 張金加攝  創造多項世界紀錄的港珠澳大橋,可謂創新之橋。投建以來,港珠澳大橋的各項新科技一直是媒體與公眾的關注焦點。而今,港珠澳大橋通車已經一年,這座跨越三個地區、兩種制度的大橋,不但持續為世界橋梁工程提供技術標準和啟發,更以管理制度的不斷推陳出新,詮釋「中國智慧」的意涵。  科技創新再攀高峰  創新是港珠澳大橋最鮮明的底色。新中國成立70周年慶祝大會上,群眾遊行中出現了港珠澳大橋元素,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總工程師林鳴作為建設者代表就站在「創新驅動」方陣的彩車上。
  • 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 習近平:了不起
    今天,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運營。這一史無前例的世紀工程跨越伶仃洋,將粵港澳緊緊連在一起,為新時代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注入了澎湃動力。這座大橋是「一國兩制」偉大實踐下新的裡程碑,更是中國力量、中國精神的生動詮釋。
  • 港澳媒體熱評港珠澳大橋通車:為中國經濟發展創建新戰略增長極
    港澳媒體認為港珠澳大橋的開通,極大地便利了香港、珠海和澳門三地間的往來,為香港和澳門的發展提供了新動力。香港《南華早報》10月23日報導稱,港珠澳大橋的開通,最先受益的便是香港的貿易和物流領域。往來珠海和香港葵湧貨櫃碼頭的行車時間將從3個半小時大幅縮減到75分鐘,香港同內地之間的貨運量有望翻一番。
  • 港珠澳大橋即將通車!港澳直通巴士公布班次站點及收費
    港珠澳大橋即將通車行走大橋的香港澳門直通巴士「港澳一號」
  • 港珠澳大橋開通,泰禾布局大灣區!
    港珠澳大橋的開通,對於提升珠海城市的形象、旅遊、環境、服務等方面都有了不少的好處。而泰禾集團,在這次港珠澳大橋開通的時間裡,看到了投資之道。繼國家最高領導人十月下旬視察珠海,並為全球第一跨海通道——港珠澳大橋通車剪彩後,港珠澳大橋馬上就成為三區市「一地兩檢」的快速便利通道,成為三地跨境旅遊的最新熱門線路。
  • 港珠澳大橋通車京東物流將在大灣區布局首個智能口岸
    而在以往,商品從深圳皇崗通關,再經虎門大橋到珠海,全程200多公裡,需要5個多小時才能通行,這還不算堵車耗費的時間。港珠澳大橋的通車讓這段路程節省了四個多小時。多方聯動提升跨境進出口時效 這次看似普通的貨物運輸過程,卻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時代,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使得大陸地區的消費者可以享受到更快收到香港及海外商品的便利,也勢必為跨境電商的發展帶來極大助力。
  • 港珠澳大橋通車後 珠海將面臨類似深圳的發展機遇
    珠海將面臨類似深圳的發展機遇」……12月12日,澳門科技大學社會和文化研究所舉辦「2017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論壇」,圍繞粵港澳大灣區如何規劃發展,港珠澳大橋將帶來哪些改變等熱點話題,眾多專家、學者坐而論道,進行思想碰撞。
  • 港珠澳大橋引領澳門加速融入大灣區
    新華社澳門12月20日電(記者王晨曦、郭鑫)港珠澳大橋今年10月24日正式通車,至今已近兩個月,其對澳門經濟、社會、民生等領域潛移默化的影響,已逐漸顯現。以大橋通車為標誌和契機,伴隨年內一系列配套舉措的出臺,澳門正加速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融入」也成為澳門2018年的關鍵詞之一。港珠澳大橋通車後,使出入境渠道更趨多元化和便利化,尤其是去往香港不再單純依賴海路。
  • 大灣區再添一條跨海通道,將連接港珠澳大橋,通車時間……
    黃茅海跨海通道是繼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之後,粵港澳大灣區又一跨海通道工程。項目起於珠海市高欄港區,東連港珠澳大橋,西連新臺高速並與西部沿海高速相交,止於臺山市鬥山鎮。其中高欄港大橋擬採用鋼箱梁雙塔單跨斜拉橋設計,跨徑700米;黃茅海大橋擬採用鋼箱梁三塔雙跨斜拉橋設計,跨徑720米,建成後將成為世界跨徑最大的三塔斜拉公路橋。由於橋址位於珠江口西部,受太平洋西海岸熱帶海洋氣候影響,是全球檯風發生頻率最高區域之一,黃茅海跨海通道建設過程將面臨颱風正面襲擊。同時,項目兩座斜拉橋分別跨越五萬噸、三萬噸、三千噸航道,通航條件複雜、防撞等級較高。跨海引橋超長,面臨撞擊風險。
  • 「珠海第一跨」洪鶴大橋通車 與港珠澳大橋直接連通 完善大灣區...
    12月15日,珠海洪鶴大橋正式通車。圖片來源:南方+客戶端  12月15日,經過四年的建設,珠海洪鶴大橋全線正式通車。通過與港珠澳大橋直接連通,洪鶴大橋將打開連接港澳與珠江西岸乃至粵西地區的大通道,進一步完善大灣區交通網絡。  作為珠海市「六橫十縱」主幹線之一,洪鶴大橋是粵港澳互聯互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大橋起點位於南屏鎮洪灣,銜接洪灣互通,與廣珠西線及橫琴二橋、港珠澳大橋連通,終點與正在建設的鶴港高速公路連接,途經鶴港高速公路與正在規劃建設的黃茅海通道連通,直通江門臺山市和粵西地區。
  • 港珠澳大橋通車最全知識點(值得收藏)
    這表明()①我國已成為科技全面領先世界的國家 ②科技已成為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 ③文化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 ④文化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5.港珠澳大橋是連接香港、珠海、澳門的超大型跨海通道,將為三地聯動發展注入新動力,給旅遊
  • 港珠澳大橋即將通車,這10件事你要知道
    籌備6年,建設9年,歷時足足15年的港珠澳大橋24日即將正式通車!它的建成與通車,讓粵港澳三地之間的往來更加方便了。但它的意義遠不止如此,關於它,還有很多事情你要知道!特別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三地成功創立的完整的大橋工程決策體系,對未來大灣區整體基礎設施建設是極為寶貴的財富。2、港珠澳大橋有何特別之處?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裡,是中國第一例集橋、雙人工島、隧道為一體的跨海通道。
  • 港珠澳大橋上午正式通車 開啟粵港澳大灣區嶄新未來
    今天(10月24日)上午9時,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運營。當天,記者在珠海公路口岸現場看到,大橋實行客貨分流,旅客出發順暢,首批滿載貨物的貨車快速過關,標誌著歷時九年建設而成的這座「國之重器」正式走入普通百姓生活,開啟了粵港澳大灣區的嶄新未來。
  • 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60分鐘一橋直達珠海長隆
    珠海2018年10月19日電 /美通社/ -- 隨著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在即,港珠澳三地將實現「一小時生活圈」,佔據大灣區發展「橋頭堡」關鍵位置的珠海將迎來大規模增長的香港及境外客流,有望將大大提升珠海在大灣區的旅遊組織中心地位。
  • 港珠澳大橋通車一周年:一座橋、三座城、一個灣區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起前三個季度入境澳門的旅客總數約為3020.3萬人,也就是說在通車還未滿一年,已經大約有14.2%赴澳遊客會選擇通行港珠澳大橋。這一組數據是一個映照,在港珠澳大橋通行後,無論是來自中國內地還是香港的旅客都更多地開始選擇通過港珠澳大橋入境澳門,而不是以往通過輪渡、熱氣球等方式。
  • 港珠澳大橋通車 旺丁不旺財?
    來源:財華網2018年10月23日,熙熙攘攘的珠海迎來各方賓客,見證港珠澳大橋的開通儀式。「一橋拉動,珠三角西部棋子全盤皆活」。東起香港口岸人工島,向西橫跨伶仃洋連接珠海和澳門人工島,止於珠海洪灣,港珠澳大橋連接粵港澳三地,與9月23日通車的廣深港高鐵一起構成大灣區發展的戰略布局。據報導,港珠澳大橋通車後,穿梭巴士「金巴」已超出負荷,大量旅客在香港、珠海及澳門口岸滯留,足見火爆程度。
  • 港珠澳大橋到底有多重要?
    在了解到港珠澳大橋即將通車的消息後,他顯得非常期待。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院長助理史欣向稱,港珠澳大橋通車後,對香港、澳門和珠海最為直觀的影響是,三地人員的往來將更為便捷。只是,相比而言,澳門的經濟體量和產業發展水平,都難以匹敵香港;而深圳依靠經濟特區優勢,承接香港經濟和產業,迅速發展為超級城市。在史欣向看來,珠海相比深圳,缺乏發揮制度優勢所應有的經濟活力。港珠澳大橋通車後,能否改變珠江兩岸「東強西弱」格局?史欣向分析,珠海和深圳相比,明顯的短板是金融業。
  • 專訪梁振英:港珠澳大橋開通是粵港澳發展重要裡程碑
    中新社珠海10月24日電 題:港珠澳大橋的開通是粵港澳共同發展的重要裡程碑  ——專訪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  中新社記者 唐貴江  「港珠澳大橋的開通是粵港澳共同發展的重要裡程碑!」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23日在珠海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這樣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