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合作交流會在南沙舉行 以制度創新推動灣區...

2020-12-17 中國日報網

12月2日,2020年度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合作交流會在南沙舉辦。活動以「創新 合作 發展」為主題,設置了「粵港澳團體標準對接、粵港澳跨境物流便利化、粵港澳跨境投融資」三個分會場,探索三地創新合作推動規則銜接率先突破,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構建新發展格局相銜接,與港澳攜手打造連接內外雙循環重要節點,助力共建國際一流灣區。

會上,啟動了全國首個粵港澳科技創新團體標準服務平臺。《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共建營商環境創新實踐基地框架協議》、澳門科技大學下一代網際網路國際研究院南沙分院、《廣州南沙開發區港澳合作事務辦公室與粵港澳大灣區經貿協會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一帶一路」中泰中葡跨境新零售數位化展示及交易項目》合作意向協議書等四大項目在現場籤約。

南沙攜手港澳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

本次活動由廣州南沙開發區(自貿區南沙片區)管委會、暨南大學主辦,南沙開發區創新工作局、暨南大學自貿試驗區研究院、南沙開發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南沙開發區口岸工作辦公室、南沙開發區金融工作局承辦。活動由暨南大學原校長、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研究院院長胡軍主持,廣州南沙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潘玉璋致辭。廣東省原副省長陳雲賢、北京大學滙豐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巴曙松、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副院長邱月明、香港物流與運輸學會前會長倫婉霞等知名專家學者發表主題演講。

潘玉璋致辭表示,南沙充分發揮粵港澳重大合作發展平臺優勢,以規則銜接為關鍵,推動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建設不斷取得新突破。通過緊抓大灣區城際交通路網建設機遇,加快構建大灣區「半小時交通圈」,推動基礎設施「硬聯通」日趨成型。通過深入推進規則標準等制度型開放,首創商事登記確認制、全球溯源體系等創造型引領型改革;加快建設南沙科學城、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等粵港澳聯合科技創新重大平臺;規劃建設粵港深度合作園,打造內地與港澳規則相互銜接示範基地,推動機制要素「軟聯通」協同高效。通過積極創新區域合作模式,深化與前海等周邊地區合作,打造廣深「雙城聯動」發展先行示範區;實施支持港澳青年來穗「樂遊、樂學、樂業、樂創、樂居」行動計劃,共建粵港澳優質生活圈,推動人員往來「心聯通」生動彰顯。

會上,全國首個粵港澳標準化服務平臺——粵港澳科技創新團體標準服務平臺正式啟動。為探索破除粵港澳三地市場主體在互動交流中各類要素流通受阻的現狀,南沙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以標準化為創新手段,凝聚中國標準化研究院、廣州市標準化研究院技術力量,打造粵港澳科技創新團體標準服務平臺。

據了解,該項目充分發揮市場監管局和標準化研究院的職能和技術優勢以粵港澳大灣區標準對接與應用為研究主題,創建服務大灣區、輻射內地的科技創新及成果轉化的團體標準服務平臺,積極探索粵港澳三地標準互認互通和產業對接新模式。

南沙區副區長劉朝陽表示,按照內地《團體標準管理規定》和有關要求,南沙市場監管局深入調研三地標準應用的現狀,構建起以政府引導、企業共享標準化資源、社會團體聯合發布的粵港澳標準制定互動機制;通過鎖定標準對接的關鍵點,運用信息化手段,形成了粵港澳科技創新團體標準從提案、立項、起草、徵求意見、技術審查到發布的全鏈條服務,實現了三地團體標準互融互認,解決了當前大灣區創新協同機制大多以政府為主,且交流探討活動多、可供實際操作指引少的現狀,是推動粵港澳規則制度對接落地的新突破。

交流會現場,《廣州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委員會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共建營商環境創新實踐基地框架協議》、澳門科技大學下一代網際網路國際研究院南沙分院、《廣州南沙開發區港澳合作事務辦公室與粵港澳大灣區經貿協會戰略合作框架協議》、《「一帶一路」中泰中葡跨境新零售數位化展示及交易項目》合作意向協議書等四大項目完成籤約。

發布首批全球商品溯源標準等一系列創新成果

打造連結「雙循環」的重要節點

活動現場,南沙發布了首批全球商品溯源標準等一系列粵港澳交流合作創新成果。

據悉,南沙在前期編制的《全球溯源體系標準體系框架》指導下,以全球溯源體系運行規則和全球溯源中心基本定位為準則編制《全球溯源體系共建方通則》《全球溯源體系服務通則》《全球溯源中心建設指南》三項標準,明確各共建方參與溯源的權責、服務質量及全球溯源中心建設內涵,為共建方提供規範化和標準化的指導依據,以統一技術要求、服務要求和管理要求等標準化手段,推動全球溯源體系在各地快速複製推廣、跨行業跨領域延伸,彰顯南沙自貿片區制度創新的規則引領,實現全球溯源體系制度創新向國際規則標準轉變,發揮數字經濟社會治理「南沙經驗」。

同時,出臺實施《發揮廣州南沙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優勢 推進「灣區啟夢港」支持港澳青年發展三年行動計劃實施方案》。

為進一步規範自由裁量權、統一法律適用,南沙自貿區法院在堅持我國民事訴訟基本制度的基礎上,借鑑英美法系司法理念,進一步落實我國案例指導制度要求,出臺《關於類案辯論程序的訴訟指引》。推進與判例法國家普遍適用的遵循先例規則的對接互鑑,有利於消除港澳人士對內地司法的陌生感,增強對內地司法制度的信心,助推南沙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化法律服務高地。

潘玉璋表示,近期的三項創新舉措展示了南沙在溯源標準規則引領、打造港澳青年灣區創新創業首選地和大灣區國際化法律服務高地方面做出的努力和成績。下一步將繼續以更高標準建設南沙粵港澳規則對接平臺,擦亮南沙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常態化交流品牌,推出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改革創新舉措,在粵港澳大灣區融合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打造連結「雙循環」的重要節點。

專家論策,三地大咖多角度暢談粵港澳合作對接思路

廣東省原副省長陳雲賢博士在名為「灣區金融規則銜接,助推經濟雙循環」的主旨演講中從「一帶一路」建設、內地與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等角度與大家分享了與港澳金融規則銜接的思考。

北京大學滙豐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巴曙鬆通過視頻連線的方式與到場嘉賓分享了他在粵港澳大灣區拓展金融規則對接合作領域的思考,特別是結合南沙金融發展特點和優勢,從數字人民幣跨境應用、完善粵港澳三地基金保險互認機制、建立綠色金融認證中心、探索金融機構「單一通行證」制度、探索三地徵信合作機制等等方面,為南沙加速粵港澳區域金融合作提出先行先試方向。

香港物流與運輸學會前會長倫婉霞介紹了香港在貿易、物流等領域的優勢與短板,提出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為三地在貿易物流方面功能互補、融合發展提供了絕佳機遇。她倡議香港與南沙充分發揮各自豐富的港航物流優勢,創新對接合作機制,共同打造多式聯運國際物流樞紐和與國際接軌的物流制度體系,提升大灣區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國標準化研究院副院長邱月明從粵港澳團體標準戰略地位與國家重大戰略部署的匹配度講起,詳細闡釋粵港澳區域標準化工作在推動粵港澳地區核心技術標準化、產業化方面的實踐意義。粵港澳科技創新團體標準服務平臺的搭建,有效補足了粵港澳區域標準化工作短板,將從標準上為粵港澳大灣區更深入合作提供技術支撐,為廣州南沙打造華南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高地助力。(中國日報社廣東記者站)

來源:中國日報網

相關焦點

  • 2020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合作交流會將在南沙舉行
    12月2日,2020年度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合作交流會將在南沙舉辦,活動以「創新 合作 發展」為主題,設置了「粵港澳團體標準對接、粵港澳跨境物流便利化、粵港澳跨境投融資」三個分會場,探索三地創新合作推動規則銜接率先突破,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構建新發展格局相銜接,與港澳攜手打造連接內外雙循環重要節點,助力共建國際一流灣區。
  • 大灣區創新合作交流會舉行,粵港澳標準規則融合獲突破
    年度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合作交流會12月2日在廣州南沙舉行。該交流會是中國首個常態化粵港澳創新合作交流平臺,由廣州南沙開發區(自貿區南沙片區)管委會和暨南大學主辦。 該交流會以「創新、合作、發展」為主題,設置了「粵港澳團體標準對接、粵港澳跨境物流便利化、粵港澳跨境投融資」三個分會場,探索三地創新合作推動規則銜接率先突破,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構建新發展格局相銜接,與港澳攜手打造連接內外雙循環重要節點,助力共建國際一流灣區。
  • 南沙開發區港澳辦攜手粵港澳大灣區經貿協會共同推動粵港澳全面...
    12月2日,2020年度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合作交流會在廣州南沙舉辦。本次交流會由廣州南沙開發區(自貿區南沙片區)管委會、暨南大學主辦,活動以「創新 合作 發展」為主題,邀請國家、省、市、區政府代表,粵港澳三地知名專家學者、智庫,行業協會、企業等重要嘉賓出席,共計200餘人參會。
  • 廣東:全國首個粵港澳科技創新團體標準服務平臺南沙啟動
    廣東:全國首個粵港澳科技創新團體標準服務平臺南沙啟動發布日期:2020-12-03 15:49瀏覽次數:5次12月2日,2020年度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合作交流會在廣州南沙舉辦,全國首個粵港澳科技創新團體標準服務平臺啟動。
  • 多個首創,南沙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建設結碩果
    記者從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合作交流會」上獲悉,大灣區建設啟動以來,南沙作為國家確定的大灣區重大合作平臺,被定位為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迎來了新的重大發展機遇。近年來,南沙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自貿試驗區建設為引領,積極推動與港澳產業合作、規則銜接、政策融通,為進一步推動實現區域協同聯動發展、不斷強化與港澳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助力打造國際一流灣區打下了堅實基礎。前三季度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51.03億元,同比增長10.3%;固定資產投資503.13億元,同比增長38.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2.55億元,同比增長15%,三項指標增速排名全市第一。」
  • 以服務貿易一體化推動粵港澳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進程
    一方面,三地創新市場未能高度融合、科技要素流動的壁壘較高等制約大灣區創新活力的釋放。例如,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的發明專利數量已居四大灣區之首,但從發明專利施引數與發明專利數的比值這一衡量專利質量指標看,四大灣區中,舊金山灣區為2.93,紐約灣區為1.60,東京灣區為0.90,粵港澳大灣區僅為0.75。
  • 大灣區超級CBD浮出水面!南沙推動環內灣區域一體化
    環內灣區域一體化發展要遵循四條路徑在《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落定之時,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實現一體化發展大灣區各市相繼籤訂了一批區域合作框架協議初步形成了區域合作、二是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三是世界級航空航運服務中心四是粵港澳深度合作中心
  • 王一鳴:創新合作助力大灣區打造全球創新高地
    12月9日,由新華網與莫幹山研究院共同發起的「推動與完善都市圈建設高端對話——數字經濟時代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與發展」在京舉辦。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在對話中表示,當前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快推進,深化粵港澳創新合作更為緊迫。
  • 惠州惠陽舉行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青年人才交流系列活動
    12月19日至20日,「人才助力·築夢惠陽」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創業青年人才交流系列活動在惠州市惠陽舉行。一批粵港澳大灣區創業青年,以及來自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暨南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東莞理工學院等高校逾60名青年人才代表以「智造新體驗·活力惠陽行」為主題深度走訪惠陽。
  • 《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發展報告(2020)》正式發布
    專利是創新的重要衡量要素,反映一個國家或地區的創新能力。17日,廣州日報數據和數位化研究院(GDI智庫)發布 《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報告》以專利作為重要尺度,以發明專利、PCT專利、施引專利和同族專利為評價指標,挖掘粵港澳大灣區近五年(2015-2019年)的專利數據,對標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東京灣區,分析粵港澳大灣區(珠江東岸、珠江西岸和港澳地區)的科技創新情況、創新機構與行業優勢、大灣區協同發展程度,展示粵港澳大灣區的綜合創新能力、優勢和不足,助力世界一流灣區建設。
  • 面向全球,南沙打造大灣區國際人才資源配置樞紐
    為進一步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對南沙提出的「加快創建國際化人才特區」要求,南沙積極探索有利於人才發展的政策和體制機制,制定了《廣州南沙新區(自貿片區)集聚國際英才20條措施》,彰顯南沙積極創建國際化人才特區的決心和信心。 亮點三:頒發2020南沙高端領軍人才證書和發放安家補貼。
  • 粵港澳攜手邁向世界一流灣區
    記者近日走進廣州通向海洋的唯一通道、連接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的樞紐性節點——廣州市南沙區,目睹了南沙區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建設的飛速進展:粵港跨境貨棧、粵澳跨境電商直通車開通,粵港澳遊艇「自由行」首航完成;廣深港高鐵開通,大灣區「半小時」交通圈加快形成……南沙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的建設成績,是粵港澳大灣區加速向世界一流灣區邁進的縮影
  • 對標舊金山灣區,粵港澳大灣區的矽谷在哪裡?
    而事實上,同為科技創新主導型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和舊金山灣區有著眾多相似之處。  剖析兩者規劃和發展,廣州PLUS竟發現了一個秘密。  二戰以後,舊金山灣區步入後工業化發展,灣區開始主打科技研發,大力推動創新經濟成長。  從礦業城市-鐵路城市-科技灣區,舊金山灣區經歷3次轉型,才悟出了灣區經濟發展的硬道理。  那就是,科技創新。
  • 廣州南沙推動環內灣區域一體化,大灣區超級CBD浮出水面
    國家發改委城市中心綜合交通所所長、高級工程師潘昭宇認為,率先推動環內灣區域一體化,有望成為破局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的突破口。潘昭宇團隊研究發現,世界級的灣區核心資源向內灣區聚集有一定的規律和特徵,其根本動力是產業集聚和科技創新,高效的交通體系是灣區一體化的重要支撐,跨區域的協調機制對於灣區的協作具有關鍵的作用。
  • 廣州南沙:「灣區啟夢港」一站式服務平臺發布
    創新為港澳青年提供全方位一站式服務「哩度喺灣區啟夢港,大灣區青年開啟夢想嘅港灣」,「灣區啟夢港」廣州南沙新區支持港澳青年發展全方位一站式服務平臺(以下簡稱「『灣區啟夢港』一站式服務平臺」)在會上正式發布。
  • 南方觀察|廣州南沙推動環內灣區域一體化,大灣區超級CBD浮出水面
    國家發改委城市中心綜合交通所所長、高級工程師潘昭宇認為,率先推動環內灣區域一體化,有望成為破局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的突破口。潘昭宇團隊研究發現,世界級的灣區核心資源向內灣區聚集有一定的規律和特徵,其根本動力是產業集聚和科技創新,高效的交通體系是灣區一體化的重要支撐,跨區域的協調機制對於灣區的協作具有關鍵的作用。
  • 南沙區委改革辦、南沙區發改局與廣東海絲研究院共同舉辦南沙...
    潘昭宇團隊研究發現,世界級的灣區核心資源向內灣區聚集有一定的規律和特徵,其根本動力是產業集聚和科技創新,高效的交通體系是灣區一體化的重要支撐,跨區域的協調機制對於灣區的協作具有關鍵的作用。  而當前粵港澳大灣區的環內灣區域實際上已具備了一體化發展的基礎。
  • 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競爭力研究院在廣東惠州成立分院
    宋秀傑 攝中新網惠州12月9日電 (記者 宋秀傑)12月9日,記者從在廣東惠州市富力萬麗酒店隆重舉行的「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競爭力研究院惠州分院」掲牌儀式上獲悉,「粵港澳大灣區創新競爭力研究院」廣東惠州成立分院成立後在大灣區中的發展與創新模式,就是要融合高端智庫平臺,整合分散的智庫平臺人才資源,充實智庫全面綜合性發展,對助力惠州爭創一流城市建設,具有重要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 GDP直逼紐約灣區 粵港澳大灣區時代來臨
    2017年3月5日,李克強總理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要推動內地與港澳深化合作,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粵港澳大灣區」的提出,意味著粵港澳合作新篇章的開啟,世界級大灣區即將強勢崛起!
  • 2019廣州南沙新區粵澳合作葡韻嘉年華開幕
    中國改革報廣東記者站12月6日訊(記者 馬國鈞 張新華)12月6日,由澳門貿易投資促進局、澳門經濟局、澳門教育暨青年局支持,廣州市南沙區青年聯合會、南沙區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主辦,澳門十三行文化貿易促進會、澳門電子金融產業貿易促進會、中華文化產業促進會、澳門我是演講家協會協辦的2019廣州南沙新區粵澳合作葡韻嘉年華在廣州南沙正式開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