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合作交流會」上獲悉,大灣區建設啟動以來,南沙作為國家確定的大灣區重大合作平臺,被定位為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迎來了新的重大發展機遇。近年來,南沙堅持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自貿試驗區建設為引領,積極推動與港澳產業合作、規則銜接、政策融通,為進一步推動實現區域協同聯動發展、不斷強化與港澳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助力打造國際一流灣區打下了堅實基礎。前三季度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51.03億元,同比增長10.3%;固定資產投資503.13億元,同比增長38.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2.55億元,同比增長15%,三項指標增速排名全市第一。」
推動商事登記制度與港澳相銜接:首創「香港通」和「國際營商通」
南沙對接香港公司註冊制度,深入推進商事登記確認制改革,將商事登記由行政許可改為行政確認,通過登記確認方式,對符合法定條件的申請人確立其市場主體資格、取得一般經營資格的實施條件。今年3月20日,出臺《中國(廣東)自由貿易試驗區廣州南沙新區片區商事登記確認制管理辦法(試行)》,為改革提供制度保障,進入規範試點推行新階段。截至2019年10月底,南沙區通過廣州市全程電子化登記系統實現「智能確認」發放營業執照7038份。此外,南沙以「灣區通」工程為牽引,建設與港澳規則銜接示範基地,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首創「香港通」和「國際營商通」,香港和全球投資客足不出戶就可以註冊企業,又在全國率先推出商事登記確認制,在澳門頒發了國內首張離岸自助列印的南沙營業執照。
推動貿易服務監管與港澳相銜接:首創「粵港跨境貨棧」
首創「粵港跨境貨棧」項目,實現香港機場與南沙保稅港區物流園區之間一站式的「空陸聯運」,使穗港間物流運輸時間壓縮1/2以上,極大提升了物流效率。開通了澳門至南沙的跨境電商專線(粵澳跨境電商直通車),實現澳門跨境電商貨物在南沙一體清關,架起了連接內地與澳門的貿易、物流橋梁。創新建立了進口港澳食品檢驗互認、標準互認和證書互認機制,對原產地為港澳地區的五大類上千種食品實行「預報預檢」、「即查即放」等一系列檢驗檢疫優惠措施。此外,南沙借鑑香港自由港理念,依託全球溯源中心、全球優品分撥中心和全球報關服務系統等重大項目,開展倉儲貨物按狀態分類監管、分送集報、先入區後報關等創新措施,探索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建設新路徑。
推動法律、專業服務規則與港澳相銜接
南沙法院率先引入港澳籍人民陪審員制度,在全國率先試點聘任港澳籍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員服務粵港澳大灣區法治化建設。獲批全國首批粵港澳律師事務所合夥聯營試點,設立國信信揚麥家榮(南沙)聯營律師事務所。南沙檢察院借鑑香港地區「認罪認罰具結」「刑事和解」兩大機制,率先試行對接港澳法律體系的社會服務令檢察制度,確保涉案人員認罪悔罪及保障被害人及時獲得賠償。南沙國際仲裁中心率先實現當事人自主選擇內地和港澳三大仲裁庭審模式,落地全球首例國際商事糾紛跨國遠程庭審,設立粵港澳大灣區仲裁聯盟。獲批全國首個聘任港澳籍勞動人事爭議仲裁員試點。成立外國(地區)法律查明中心,建立港澳、內地法律互查機制。發布港澳執業醫師資格認可、香港建築專業人才執業備案、港澳社工資格認可等十項互聯互通措施,進一步優化港澳專業人才職稱評定和執業資格認可環境,持續擴大專業資格認可實施範圍,攬更多港澳專業英才參與大灣區建設。
推動港澳青年人才在南沙創新創業就業更加便利
南沙已連續四年實施港澳青年學生南沙「百企千人」實習計劃,截至目前港澳青年學生實習人數達1500多名。粵港澳(國際)青年創新工場、「創匯谷」等青創平臺入駐94個港澳團隊。連續四年舉辦香港科大百萬獎金(國際)創業大賽,累計吸引500餘個港澳團隊報名參賽。全面落實「港人港稅、澳人澳稅」政策,共有產權住房試點拓展至符合條件的港澳居民,建立大灣區國際人才「一站式」服務窗口,可提供90多項事項「一站式」辦理。降低港澳人才綠卡申請門檻,經南沙認定的港澳及國際人才,可享受14類30項便捷高效的公共服務。
推動港澳一批重點項目和平臺落地開花
南沙現有港澳企業3676家,投資額1132.2億美元。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已動工,新鴻基交通樞紐綜合體項目試點實施香港建築管理模式;香港「一帶一路」總商會(大灣區)總部、嘉華現代服務業總部等一批重點項目加快推進。南沙資訊科技園已成為粵港科技合作的典範,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被國家科技部授予「國際科技創新合作基地」。成立穗港澳「一帶一路」企業合作聯盟,落戶粵港澳院士專家創新創業聯盟。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互聯互通
今年4月南沙大橋建成通車,為大灣區互聯互通打通了新的動脈。每天有18個航班往返南沙客運港和香港中港城碼頭、機場碼頭。11月17日正式啟用了國內規模最大的國際郵輪母港首期項目,將聯合香港建設大灣區郵輪母港群,開通了郵輪一日夢享·大灣郵(香港—廣州南沙)。國家超算中心(「天河二號」)南沙分中心已累計為170多個港澳及海外團隊提供數據服務,還建設運營了國際IPv6根伺服器,將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數字經濟、建設離岸數據中心起到重要支撐作用。未來3到5年內,廣州地鐵18號線、22號線、深茂鐵路、深中通道等一批重大交通基礎設施投入使用。
廣州日報全媒體文字記者 耿旭靜、董業衡廣州日報全媒體圖片記者 耿旭靜、董業衡 通訊員 南宣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羅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