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鳴:創新合作助力大灣區打造全球創新高地

2020-12-24 新華網客戶端

12月9日,由新華網與莫幹山研究院共同發起的「推動與完善都市圈建設高端對話——數字經濟時代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與發展」在京舉辦。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在對話中表示,當前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快推進,深化粵港澳創新合作更為緊迫。

王一鳴認為,粵港澳大灣區科技資源豐富,創新要素集聚,產業體系完備,粵港澳三地在基礎研究、科技成果產業化、科技服務等方面各具優勢,再加上強大的金融市場與人才優勢,大灣區在開展創新合作,推動創新鏈與產業鏈深度融合方面具有獨特優勢。

「粵港澳大灣區是我們國家改革開放的前沿地帶,也是經濟實力雄厚、國際化水平領先的地區,有條件在推動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中扮演樞紐平臺和前沿陣地的角色。」王一鳴說道。

作為我國開放水平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粵港澳大灣區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戰略地位。對標世界三大灣區,王一鳴表示,雖然單項比可能還不具有優勢,但綜合看,粵港澳大灣區有潛力打造成為世界級城市群。

除了機遇,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也面臨挑戰。「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國兩制,三個關稅區,三個貨幣體系,三個法律體系,要素流動和交易成本相對較高,提高要素流動效率,降低交易成本,是大灣區發展面臨的一個挑戰。」王一鳴說。

他認為,通過制度創新,可以打通人才、資金、信息流動的梗阻,數位技術發展也有助於解決這些問題。「數位化技術可以大大降低要素流動成本,降低交易費用。」在王一鳴看來,新科技革命的核心是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而大灣區是我國數位化轉型走在前列的地區。

科技創新是大灣區的核心競爭力。深化創新合作,將助力大灣區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王一鳴認為,大灣區深化創新合作要破解制度性障礙,最有效的辦法是在特定區塊內實施一些特殊政策,比如,可以在落馬洲河套深港創新及科技園先行先試,探索推進創新合作的有效做法。

他建議,粵港澳三地可探索共建人工智慧、生命信息與生物醫藥等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建共享大數據中心等數字基礎設施。同時完善科技人員跨境流動政策,允許在粵工作的港澳高層次科技人員在子女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方面享受當地居民待遇,探索海外高端科技人才綠色通道制度等。

「如果把要素流動和交易成本降下來,粵港澳大灣區特有的體制交融優勢就會顯現出來,並將創造出新的奇蹟,這是值得期待的。」王一鳴表示。

相關焦點

  • 王一鳴:創新合作助力大灣區打造全球創新高地
    12月9日,由新華網與莫幹山研究院共同發起的「推動與完善都市圈建設高端對話——數字經濟時代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與發展」在京舉辦。第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在對話中表示,當前新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快推進,深化粵港澳創新合作更為緊迫。
  • 王一鳴:堅持改革創新,打造全球標杆城市
    首先,深圳應通過創新驅動發展打造創新發展範例。其次,深圳應通過深化改革打造高標準市場經濟體系範例。第三,深圳應通過深度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打造「一國兩制」合作範例。第四,深圳應通過推進城市治理體系現代化打造城市治理範例。第五,深圳應通過生態文明建設創新實踐打造美麗中國建設範例。
  • 2020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合作交流會在南沙舉行 以制度創新推動灣區...
    12月2日,2020年度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合作交流會在南沙舉辦。活動以「創新 合作 發展」為主題,設置了「粵港澳團體標準對接、粵港澳跨境物流便利化、粵港澳跨境投融資」三個分會場,探索三地創新合作推動規則銜接率先突破,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構建新發展格局相銜接,與港澳攜手打造連接內外雙循環重要節點,助力共建國際一流灣區。
  • 大灣區創新合作交流會舉行,粵港澳標準規則融合獲突破
    該交流會以「創新、合作、發展」為主題,設置了「粵港澳團體標準對接、粵港澳跨境物流便利化、粵港澳跨境投融資」三個分會場,探索三地創新合作推動規則銜接率先突破,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構建新發展格局相銜接,與港澳攜手打造連接內外雙循環重要節點,助力共建國際一流灣區。
  • 王一鳴:深圳應全面深化與香港合作 進一步互聯互通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出席並演講。王一鳴認為,從全球範圍來看,粵港澳大灣區的創新因素集聚度很高,特別是擁有強大的科技轉化能力,特別是深圳的技術產業化領先全球的。他認為,當前需要構建大灣區特有的生態體系,即以科技為中心,同時產業、金融、人力資本相互協調、相互對應的體系。
  • 創新加速度:粵港澳大灣區邁向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7月26日召開的省委十二屆七次全會指出,要以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為引領,大力營造良好創新環境,加快集聚世界一流創新人才,深入推進跨境科技合作,築牢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關鍵支撐。  當前,粵港澳三地創業聯動活躍,創新鏈條融通。依託「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這一重要連接載體,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全球科技高地的進程進一步加快。
  • 打造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 推動大灣區可持續發展
    南方網訊 11月30日,2020年嶺南科學論壇系列活動—粵港澳大灣區生態文明建設與創新高端論壇在廣州舉辦,圍繞大灣區建設中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生態文明建設的新思路、區域合作機制體制的創新等領域開展學術交流,共同探索生態文明建設與創新在大灣區建設中的應用與實踐,助力廣東生態文明建設與創新發展。
  • InnoSpace與大灣區創新機構攜手,共建大企業創新生態協同網絡
    8月2日下午,由InnoSpace主辦,深圳灣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香港產學研合作促進會聯合主辦的2019大灣區企業創新力生態峰會,在深圳灣萬怡酒店舉行。InnoSpace是瑞安集團打造的一站式新型創業社區,本次峰會,也是InnoSpace深圳灣成立一周年。
  • 2020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合作交流會將在南沙舉行
    12月2日,2020年度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合作交流會將在南沙舉辦,活動以「創新 合作 發展」為主題,設置了「粵港澳團體標準對接、粵港澳跨境物流便利化、粵港澳跨境投融資」三個分會場,探索三地創新合作推動規則銜接率先突破,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與構建新發展格局相銜接,與港澳攜手打造連接內外雙循環重要節點,助力共建國際一流灣區。
  • 開放創新助力洛陽打造先進位造業高地
    洛陽大院大所大企業負責人, 產業集聚區、高校院所、新型研發機構、省級以上創新平臺(載體)、金融機構等單位負責同志300餘人參加活動。 專場活動設置了院士主題報告、合作項目籤約、項目路演及項目現場洽談、中意智慧城市創新合作發展論壇等內容。在院士主題報告環節,國際宇航科學院魯宇院士、中國工程院樊會濤院士分別圍繞航天運輸系統、航空產業作主題報告。
  • 創新研發布局海外,廣藥集團加速打造大灣區中醫藥產業高地
    廣東擁有全國中藥工業規模1/10的體量,新型冠狀肺炎疫情暴發後,廣東中醫藥企不僅在海內外抗疫戰場表現亮眼,還率先把握中醫藥發展的「新風口」,加速中藥創新研發,深度布局海外市場,著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產業高地,進一步推動嶺南中醫藥走向國際,成為全國中醫藥產業發展的排頭兵。
  • 南方網專訪霍啟山:助粵港澳大灣區打造人才高地
    原標題:南方網專訪霍啟山:助粵港澳大灣區打造人才高地  編者語:今年是香港回歸二十周年。為慶祝香港回歸,南方網特別推出「香江二十年粵港共輝煌」專題報導,並推出系列人物專訪,敬請關注。霍啟山認為,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更有利於三地共同發展,希望大灣區未來能吸引更多高端人才落戶,霍英東集團也將助力南沙建設大灣區內的優質宜居宜業環境。  開啟粵港澳大灣區時代 支持香港繁榮穩定  霍啟山表示,廣東是國家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擁有良好的營商環境。
  • 生物醫藥集群高地再添新丁!大灣區中醫藥科技創新聯合研究院落戶...
    9月16日,廣州高新區管委會與廣東省大灣區集成電路與系統應用研究院、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基礎理論研究所籤約,聯合10餘家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廣東省大灣區中醫藥科技創新聯合研究院」。研究院旨在推進傳統中醫藥理念與現代高科技技術跨界融合創新,打造全國最高水平的中醫藥創新研究院。
  • ...個雲啟創新中心在珠海香洲開園,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智慧產業新名片
    在新基建提速的背景下,以產業網際網路為重要支撐的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體系正在加速形成,珠三角在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數字產業發展效能逐步顯現。12月9日,全國首個騰訊雲啟創新中心在珠海香洲正式開園,多家生態合作夥伴現場籤約達成進駐意向,騰訊雲啟創新中心(珠海)展廳正式亮相。
  • 新華三助推僑鄉打造數字經濟創新高地
    數字經濟大潮下,這座東南沿海名城,如今正充分利用「數字」賦能實體經濟發展,努力打造數字經濟創新高地。11月26日,紫光股份旗下新華三集團「智行中國2020——新華三壯智凌雲城市峰會」列車抵達福建第三站·泉州,在這座充滿活力的民營製造業大市,各與會嘉賓針對「產業數位化」轉型和「數字產業化」培育,大力發展新產業新經濟分享了自己的真知灼見。
  • 姚勝利:中關村全國技術創新高地 與深圳合作潛力巨大
    中關村發展集團副總經理姚勝利出席「未來科技峰會暨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交流會並演講。姚勝利表示,在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及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方面,中關村與深圳合作潛力巨大。中關村擁有全國最豐富的高端人才資源及科研資源,是全國基礎研究及應用技術創新的高地;同時,又匯聚了極為充沛的金融資源;在培育創新型企業方面獨樹一幟、成績斐然;而深圳擁有完善產業體系,在科技成果產業化方面首屈一指,在技術與實踐結合中找出了新路;藉助優越的地理位置,在國際化合作交流及資源對接落地中極具吸附力;在引領粵港澳大彎區發展和建設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實踐中,在創新政策的探索和落地上又將先人一步。
  • 騰訊首個雲啟創新中心在珠海香洲開園,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智慧產業新...
    在新基建提速的背景下,以產業網際網路為重要支撐的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體系正在加速形成,珠三角在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數字產業發展效能逐步顯現。12月9日,全國首個騰訊雲啟創新中心在珠海香洲正式開園,多家生態合作夥伴現場籤約達成進駐意向,騰訊雲啟創新中心(珠海)展廳正式亮相。
  • 中南大學校長田紅旗:​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
    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高地 ——訪中南大學校長田紅旗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易禹琳 「習近平總書記勉勵湖南著力打造國家重要先進位造業、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科技創新、內陸地區改革開放的高地,為湖南未來發展錨定了新坐標,賦予了新使命。
  • 創投大賽與創投論壇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網際網路創新發展
    大賽經驗和結果的總結髮布,粵港澳大灣區網際網路創新發展合作的推進,更將有力促進創新創業項目與創投資本、創業政策、創業服務的對接,有效激發深圳、粵港澳大灣區網際網路行業的創新活力與創新潛能,助力深圳加快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都,跑出「雙區」建設「加速度」。
  • 澳門科技大學與珠海籤署合作協議推進大灣區科技創新
    新華社澳門5月27日電(記者胡瑤)澳門科技大學與珠海市人民政府27日在澳門籤署框架合作協議,共同推進大灣區科技創新發展,打造澳珠優質教育和創新科技中心。  根據框架合作協議,雙方計劃在創新教育、前沿科技、優質醫療與醫學研究、醫藥與健康產業、下一代網際網路、空間大數據、人工智慧、航空航天、優秀文化傳承、青年創新創業創造等領域開展深度合作。  雙方還將在珠海橫琴新區共同建設澳門科技大學珠海研究院(總部)、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分部)和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