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在上大學的時候,學校隔一段時間就會來一輛獻血車,小編在榮譽感的驅使下,主動去獻了300毫升血。在印象中,獻血有益健康,但是小編獻血之後,沒感覺身體變好了,反而變得異常的怕冷,手腳常常冰涼,以前是沒有出現過的。於是小編對獻血有益健康這件事產生了深深的懷疑。獻血,到底是有益健康,還是有損健康?
目前說獻血有益健康,比較常見說法是獻血可以延年益壽、增強造血能力、提高免疫力、降低心腦血管出現概率等。
這些說法中,就延年益壽是沒有依據的,翻遍目前的文獻和研究,並找不到獻血可以延年益壽的理論依據。對於增強造血能力的說法,在獻血後,由於身體缺血,我們身體的造血能力是會得到短暫的提高,但是等到血液恢復到從前的水平後,能力還是會變得和從前一樣,所以提高造血的能力不明顯,只是恢復而已。至於提高免疫力這個說法,免疫力是比較很難說的東西,並無法直接說明。
關於獻血可以降低心腦血管這一說法,確實有幫助的。因為曾有人進行了實驗,對照了經常獻血和從不獻血的人,發現經常獻血的人,血液中的鐵儲存量少,所以獻血可以降低心腦血管問題的風險這一說法,是有一定道理的。但也只是說降低風險,並不是說只要獻了,就不會得了。
很多人包括小編,在獻血之後,身體出現了不舒服的情況,比如說身體怕冷,噁心嘔吐、身體變虛弱等情況後,就會認為獻血有損健康。其實適度獻血並不有損健康,我們大家獻血一般是200—400毫升,失去這些血量對身體的影響並不大,這些血佔了還不到身體的5%。當身體失去這些血之後,身體會迅速的喚醒造血系統,很快補上血。我們的身體有很強大的調節能力,失去這些血,並不影響健康。獻血有損健康的說法,也是沒有理論依據的。
至於之所以獻血後出現這些不舒服的情況,主要是關於獻血時可能本身身體情況就不太好,體質比較差,再去獻血,身體變得更加虛弱了。當然也有可能是獻血的時候,情緒不太好,獻血時太焦慮導致的。還有的人,獻血的時候沒有吃飯就去獻血了,若不吃飯就去獻血,可能會出現暈倒的情況。獻血需要注意的事項是比較多的,本身體質差的人不能獻血,沒吃飯的人也不可以直接去獻血,獻血後要調節情緒等,這些知識很多人不了解,獻血後會出現些不良的反應,會誤認為獻血有損健康。
所以結論就是,適量的獻血並不有損健康,對健康也沒有什麼明顯的好處。但是獻血可以優先用血,了解自己的血型等。在身體允許的條件下去獻上自己的愛心也是比較好的,畢竟是可以救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