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與亞洲視角:成功離不開亞洲各國的奧援

2020-12-21 中國新聞網

武昌新軍攻佔楚望臺軍械庫

  上世紀90年代,由於溝口雄三、濱下武志等日本學者的倡導,「亞洲視角」一度成為東亞學者突破「西方文化影響」論單一模式,從亞洲出發研究亞洲的新學術範式,並取得了若干富有啟迪性的學術成果。在紀念辛亥革命百年之際,我們借鑑「亞洲視角」這一新思路,可以更為充分地認識辛亥革命的亞洲意義,從而拓寬辛亥革命史研究的空間。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最為重要、影響最大的政治事件之一,但辛亥革命的發生又同亞洲各國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繫,深刻地影響著亞洲政治格局的走向,其流風餘響至今未絕。從亞洲出發思考辛亥革命的意義,我們將獲致許多前所未有的啟示。

  首先,辛亥革命之所以能取得成功,離不開亞洲各國的奧援,其中與中國同處東亞、一衣帶水的日本又發揮了最重要的作用。當年,孫中山、黃興、宋教仁等一大批革命者或求學,或亡命於東瀛,將日本作為中國革命「消息易通,便於籌畫」的據點。辛亥革命中最重要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即於1905年成立於東京。當年革命派與改良派最著名的大論戰也發生在創刊於東京的《民報》和《新民叢報》上。一大批日本友人如山田良政、宮崎滔天、萱野長知、梅屋莊吉等始終同情並支持中國革命,與孫中山、黃興等革命領導人建立了終身的友誼。南洋(今東南亞地區)的華僑,則是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支持力量和革命活動經費的主要捐贈者,據統計,僅辛亥這一年,南洋華僑的捐款即達五六百萬之巨(陳宗山:《南洋華僑革命史略》第21-22頁)。

  其次,亞洲各國的民族解放運動又都曾受到辛亥革命的影響和啟迪。同屬東亞的朝鮮,1905-1911年的義兵運動,曾受到孫中山在中國發動的一系列革命活動的啟示和影響。辛亥革命之後,朝鮮獨立運動的一批領導人也曾與革命黨人有著密切的交往,領導該獨立運動的「大韓民國」臨時政府即於1919年成立於上海法租界。東南亞各國如越南、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緬甸、暹羅(今泰國)都曾受到辛亥革命的影響,興起過本地的民族解放運動。孫中山在日本與菲律賓革命志士彭西、越南革命志士潘佩珠等過從甚密,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從亞洲視角看,辛亥革命是當時席捲亞洲的民族革命風暴中的重要一環。當年,列寧曾對辛亥革命在亞洲民族運動中的地位與影響有過深刻的論述。武昌首義成功後,列寧極其興奮地宣布:「極大的世界風暴的新源泉已在亞洲湧現出來了。」(《列寧選集》第2卷,第439頁)他認為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使四億落後的亞洲人爭得了自由,覺醒了起來,參加了政治生活。地球上1/4的人口已經從酣睡中清醒,走向光明、運動和鬥爭了。」(《新生的中國》,《列寧全集》第18卷,第395頁)而孫中山則是一位在亞洲湧現出來的「能夠代表真誠的、戰鬥的、徹底的民主主義的資產階級」和「不愧為法國十八世紀末葉的偉大宣傳家和偉大活動家的同志」(《中國的民主主義和民粹主義》,《列寧選集》第2卷,第425頁)。

  實際上,孫中山當年也深受在日本流行的「大亞洲主義」的影響,有著一種復興亞洲的強烈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其政治抱負並不完全局限於中國國內。早在1897年,孫中山在日本首次會見宮崎滔天時,便向他傾訴了自己「為支那之蒼生,為亞洲之黃種,為世界之人道」而興起革命軍的宏偉抱負。愈到晚年,孫中山所抱持的「大亞洲主義」愈為自覺與清醒,認識到「亞洲除日本而外,所有的弱小民族都是被強暴的壓制,受種種痛苦,他們同病相憐,將來一定聯合起來去抵抗強暴的國家。」(《民族主義》,《孫中山全集》第9卷,第193頁)孫中山這種在亞洲在國際上替弱小民族打抱不平的「濟弱扶傾」的國際交往思想,不可能不對後繼的革命者產生深刻的影響。我們從毛澤東、周恩來的外交思想中,不難發現與孫中山類似的思想與實踐。就連印尼前總統蘇加諾也自稱年輕時曾受到過孫中山思想的影響,「作為一個青年,我受到孫逸仙博士所提出的三民主義的鼓舞」,「我的心從那個時候起,在三民主義的影響下,深深地樹立了民族主義的思想」(《蘇加諾演講集》,世界知識出版社,1956年版,第14頁)。

  再次,從亞洲視角來反思辛亥革命,我們不僅可以看到辛亥革命的意義已遠遠超出中國的範圍而具有世界性的影響,並且對今天亞洲各國如何和平共處、共建和諧亞洲亦具有極大的啟示性。孫中山及部分革命志士的亞洲觀中,一個主要的思想就是亞洲是一個整體,是一個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亞洲的命運必須由亞洲各國人民自主決定,「(亞洲人民)要脫離歐洲的束縛,不做歐洲的殖民地,要做亞洲的主人翁」。同時,亞洲各國又完全是平等的,任何國家都不能試圖成為亞洲的霸主,針對日本當時的軍國主義傾向和稱霸亞洲的企圖,孫中山晚年特別對日本人民呼籲,「日本究竟做西方的鷹犬,或是做東方王道的幹城,就在於你們日本人民去詳審慎擇」(孫中山:《大亞洲主義》)。

  回顧孫中山當年的呼籲及「二戰」期間日本所走過的彎路,歷史的經驗值得記住。在當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格局下再來反思亞洲的復興與重建,如何走出歷史的陰影,實現民族和解,建立起戰略互惠關係,推動亞洲一體化進程的發展,共創亞洲和平崛起的願景,是亞洲各國包括中日之間一個無法迴避的熱點問題,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由東南亞國家所組成的「東協」,以及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等所倡導的「東亞共同體」,某種意義上正是一種新亞洲意識的體現。當然,從新亞洲意識到亞洲共識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因受到諸多歷史恩怨和領土糾紛的阻隔,亞洲各國要真正平等共處,建立起類似於歐盟一樣的共同體還不是短期內可以實現的,但我們若能彼此尊重各自的文化傳統與價值觀,擺脫一國中心和一種價值觀念獨大的偏狹思維,拋除歷史的成見,在多元文化的交流、共融中來探索亞洲民族和解與國家合作的新架構,或許能為亞洲爭取一個更加光明的未來。

  (作者單位:華中師範大學)

相關焦點

  • 《亞洲減貧報告2020》:亞洲仍是對全球減貧貢獻最大地區
    截至2019年,大部分亞洲發展中國家的貧困發生率已經降到了3%以下。如果以收入性貧困指標來衡量,亞洲的極端貧困發生率僅為1.85%。報告專家團隊牽頭人、中國農業大學文科講席教授、國際發展與全球農業學院名譽院長李小雲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亞洲視角」和「新冠肺炎疫情」是本報告兩大亮點。亞洲地區為世界提供了多樣性的減貧方案。
  • 展示亞洲各國文旅產業成果 亞洲文化旅遊展在京開幕
    人民網北京5月16日電 (田虎)今天上午,「亞洲文化旅遊展」在全國農業展覽館(北京)開幕。中國文化和旅遊部部長雒樹剛、柬埔寨旅遊部部長唐坤、寮國新聞文化和旅遊部部長波顯坎·馮達拉等共同出席開館儀式並致辭。
  • 「知味杭州」亞洲美食節開幕 開啟亞洲各國美食文化的對話
    「知味杭州」亞洲美食節開幕 開啟亞洲各國美食文化的對話 來源:人民網浙江頻道    2019年05月15日19:36 人民網杭州5月15日電 (王麗瑋)今天下午,作為亞洲文明對話大會配套活動之一的「知味杭州」亞洲美食節在杭州開幕。
  • 亞洲各國綜合國力前十排行榜
    從上面可以看出,亞洲各國經濟規模靠前的基本都是國土面積大,人口多的國家,或者是石油富國,唯有韓國,以色列,新加坡三個袖珍發達國家例外。按軍事實力排名,亞洲各國目前來說前6強的排名沒有異議,分別是:1、中國,2、印度,3、以色列4、日本,5、韓國,6、土耳其而第7-10強的排名榜有點爭議:7、伊朗,8、朝鮮,9、印尼
  • 亞洲各國「中秋節」習俗——越南
    亞洲各國圖片來源:東方IC 版權作品 請勿轉載   發布時間:2012-09-29 09:00:23 【編輯:李美多】 亞洲各國「中秋節」習俗——越南
  • 亞洲各國「中秋節」習俗——馬來西亞
    亞洲各國「中秋節」習俗——馬來西亞 (5/10) 「← →」 可以實現快速翻頁
  • 浙江大學成立亞洲文明研究院,學科匯聚推動亞洲文明綜合研究
    ,分別作了題為《亞洲東部海域作為一個歷史世界》《「蒲陶酒」的行旅:從西亞到東亞》《東亞各國的前近代實況與近現代忌諱》《語言和亞洲文明》的主旨報告,拉開了首屆亞洲文明交流與互鑑高端論壇的帷幕。相信這一理念的成功實踐,能夠發揮促使人類價值走向中和的引領意義。程工的發言圍繞語言和亞洲文明展開。他將亞洲語言和文字納入文明的視角下考察,重點探討了語言和文字在亞洲文明的形成、交流與互鑑中的作用。如果沒有伴隨本語種人群的遷徙或者擴散,那麼永遠不可能產生跨大洲級別的基因相似的語言群。
  • 習近平:中國願同各國實施亞洲旅遊促進計劃
    各種文明在這片土地上交相輝映,譜寫了亞洲文明發展史詩。亞洲先人們早就開始了文明交流互鑑。絲綢之路、茶葉之路、香料之路等古老商路,助推絲綢、茶葉、陶瓷、香料、繪畫雕塑等風靡亞洲各國,記錄著亞洲先人們交往交流、互通有無的文明對話。
  • 中國實力派演員姜武榮獲紐約亞洲電影節亞洲之星獎
    中國演員姜武昨日在第17屆「紐約亞洲電影節」(New York Asian Film Festival)榮獲亞洲之星獎。(【姜武】榮獲紐約亞洲電影節【亞洲之星獎】)紐約亞洲電影節創始於2002年,是北美最重要的亞洲電影節,受到美國媒體和觀眾的廣泛關注。歷來得獎的中國電影人包括徐克、成龍、甄子丹、段奕宏等人。
  • 亞洲·美術(組圖)
    由文化部主辦,中國美術館承辦的「亞洲美術館館長論壇——東協中日韓主題會議」於8月31日至9月2日在北京舉行。出席此次會議的有東協十國以及中日韓各國的美術博物館的館長(或代表)以及研究東南亞美術的專家學者,會議還特邀了一些其他國家的美術博物館的代表。另外,參加本次論壇的代表還包括上海美術館、廣東美術館、江蘇美術館等14家省市級美術館,以及中國的臺灣、香港、澳門的美術館(藝術館)的館長。
  • 各國嘉賓暢談文化傳承與創新 讓亞洲文明之光熠熠生輝
    孟夏時節,亞洲文明對話大會及一系列豐富多彩的配套活動,讓世人領略了亞洲的地大物博、山河秀美,真切感受到了亞洲文明的絢爛多彩。藝術展、文物展、圖片展、音樂會、藝術節……多彩的活動讓人應接不暇,全方位展示了亞洲豐富的文化遺產,為促進亞洲各國民心相通,增強文化自信,賡續文明之美,搭建了廣闊的舞臺。
  • 美團點評發布《數讀亞洲美食》報告 亞洲各國中餐廳在線數量超4.4...
    許多今天中國人餐桌上的家常菜,追溯起來,都來自其他亞洲地區,原產自中國的茶、稻米等也成為亞洲各國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在新時代,美食在增進友好往來、促進民心相通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中國大陸的亞洲餐廳門店數呈持續增長態勢。同時中餐廳也遍布亞洲各國,中華美食越來越受到亞洲各國人民的喜愛。亞洲文明交流的大背景下,無論是亞洲美食在中國,還是中國美食在亞洲其他國家,均得到迅速發展。
  • 廣州亞洲美食節來了!不出國門嘗遍亞洲味道
    想一次性品鑑各種亞洲美食味道?在廣州,亞洲美食節即將到來,快到廣州塔、海心沙、正佳廣場等廣州地標打卡吧!首屆亞洲文明對話大會本月將在北京舉行。淵遠流長的亞洲飲食文化,是亞洲文明的一張名片。大會期間,北京、廣州、成都、杭州四城將同步舉辦亞洲美食節,向世人展示中國乃至亞洲美食文化的魅力。作為活動重要的一站,廣州亞洲美食節將於5月16日至5月23日舉行。屆時,廣州塔、海心沙、正佳廣場等城市旅遊地標將共同開展一場以「共享亞洲美食文化,推進文明交流互鑑」為主題的饕餮盛宴,讓市民和遊客「樂享亞洲美食,品味千年花城」。
  • 博鰲亞洲論壇雪梨會議開幕 各國共商亞洲經濟合作新願景
    原標題:博鰲亞洲論壇雪梨會議開幕 各國共商亞洲經濟合作新願景 原標題:博鰲亞洲論壇雪梨會議開幕 各國代表商談亞洲經濟合作新願景   國際在線報導(駐澳大利亞記者 王瀟):30日,博鰲亞洲論壇雪梨會議拉開帷幕,會議邀請來自全球特別是亞太地區的政府官員、行業領袖和專家學者出席,共同商討亞洲經濟合作的新願景。
  • 博鰲亞洲論壇發布《亞洲減貧報告2020》
    12月15日上午,博鰲亞洲論壇《亞洲減貧報告2020》發布會在北京舉行。這是論壇再次就可持續發展議題推出專題研究報告。報告以「全球化變動與公共危機影響下的亞洲貧困」為主題,梳理了亞洲減貧的最新進展和面臨的挑戰,總結了亞洲減貧的成就和經驗。
  • 推介亞洲文化,「2019年亞洲美食節」在捷克舉行
    中國南海新聞網4月1日電據越通社1日消息,由東協各國駐捷克大使館贊助的「2019年亞洲美食節」於3月29日在捷克首都布拉格舉行,旨在向捷克人民推介亞洲文化特色。活動的構想來自布拉格東協留學生,他們把自己的構想變成亞洲文化交流活動。報導稱,這是一個具有人文價值的活動,旨在為2018年印度尼西亞地震和海嘯遇難者和亞洲貧困者募捐。據悉,2019年亞洲美食節吸引上百名遊客參加。
  • 「開創亞洲美術的新紀元——亞洲美術館館長論壇」即將舉行
    又據文化部孫家正部長在第二屆東協中日韓文化部長會議上的提議,同期舉辦10+3美術館館長會議,並將其納入第八屆亞洲藝術節的系列項目之一。  「亞洲美術館館長論壇——東協中日韓主題會議」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主辦,中國美術館承辦。本次會議得到了東協秘書長王景榮先生的大力支持,得到了東協以及中日韓各國美術博物館的積極響應,同時也得到了中國駐相關國家使館文化處的協力。
  • 2016亞洲樂園及景點博覽會盛大開幕:整合升級、打造亞洲盛宴
    胡:CIAE展為中國(廣州)國際電玩暨遊藝設備展自2005年首屆以來已成功舉辦11屆,TPAE展為廣州主題公園暨文化旅遊產業展覽會自2013年首屆以來已成功舉辦3屆。CIAE展以產品類型名稱命名,TPAE展以應用場景為命名,兩個展會展覽內容和服務的目標觀眾各右側重,也有相當部分的重疊。
  • 中國成功舉辦亞洲旅遊論壇
    2001年東北亞、東南亞地區的旅遊業外匯總收入佔全球國際旅遊外匯總收入的15.88%,發展旅遊業在亞洲不但有著廣闊的前景,更有著巨大的潛力,作為亞洲旅遊業規模最大、發展最快的國家,中國日前在著名的旅遊城市桂林召集了亞洲各國政要及旅遊業行政官員、國際旅遊協會首腦、世界著名旅遊城市的市長和知名旅遊專家500多人,舉辦了首屆博鰲亞洲旅遊論壇,在這次以亞洲旅遊合作為主題的論壇中,各國旅遊部長還就旅遊合作等六個分議題發表了各自的看法
  • 亞洲各國「中秋節」習俗——韓國「秋夕節」
    亞洲各國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亞洲一些國家尤其是生活在當地的華僑華人的傳統節日。雖然同為中秋,但各國習俗不同,多樣的形式一併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如果你選擇在中秋假期去東南亞各地旅遊,一定要看看這些習俗,還是和中國有些許區別的,可以借著假期好好體驗下當地的風土人情,讓中秋旅程更加不一樣哦! 韓國「秋夕節」:家團圓,品松糕。韓國人稱中秋節為「秋夕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