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創造五項「中國首次」44年來再獲月球樣品

2020-12-19 南寧日報

  新華社記者張泉彭韻佳
  十年磨劍,載譽歸來!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著陸。
  過去的23個日夜,嫦娥五號完成了1次對接、6次分離,兩種方式採樣、5次樣品轉移,經歷了11個重大階段和關鍵步驟,環環相連、絲絲入扣。
  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對我國航天事業發展具有怎樣的意義?嫦娥五號帶回的月球樣品將怎樣儲存、研究?17日下午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權威專家第一時間作出解讀。
  五項「中國首次」
  中國航天實現裡程碑式新跨越
  11月24日,長徵五號準時並成功發射,之後探測器地月轉移、近月制動、兩兩分離、平穩落月、鑽表取樣、月面起飛、交會對接及樣品轉移、環月等待、月地轉移,今天再入返回、安全著陸,整個工程任務現在轉入科學研究的新階段。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說,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一是在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準入軌;三是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四是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五是建立我國月球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系統。
  「此次任務的成功實施,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中裡程碑式的新跨越。」吳豔華說,標誌著我國具備了地月往返的能力,實現了「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完美收官,為我國未來月球與行星探測奠定了堅實基礎。
  求索寰宇開新篇。據介紹,以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為起點,我國探月工程四期和行星探測工程將接續實施。目前,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天問一號」正在奔火的徵程;嫦娥六號、七號、八號,小行星探測、火星取樣返回、木星系探測等工程任務也將按計劃陸續實施。
   多項創新支撐
  帶動我國航天科技整體發展
  怎樣實現在月球上可靠地採樣並封裝到真空容器中?如何實現月面起飛並精準入軌?如何確保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精準完成……
  「五個『中國首次』都是嫦娥五號任務所面臨的新挑戰。實際上,對整個工程來講,恐怕還不止這五個方面。」國家航天局探月工程三期總設計師胡浩說,作為探月工程三期的嫦娥五號任務,和前期任務比,技術跨度是比較大的。
  新研製的3000牛的發動機在到達月球制動和從月面起飛時表現良好;基於視覺的月面採樣區快速分析,以及採樣、放樣、裝罐、放罐過程的快速定位,為機械臂快速調整提供支持;對飛行軌道、飛行程序等進行快速設計,支撐任務中可能遇到的天上或者地面的應急情況……
  「作為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自主創新是我們的目標,也是我們的主旨。」胡浩說,我們設計了整個一套工程體系,建立了深空測控網,使我們深空測控能夠達到全球布局,支撐整個任務的完成。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探月工程系統地帶動了我國航天科技的整體發展。
  吳豔華說,探月工程建設提升了我國深空探測核心能力,培養造就了一支專業化、年輕化、能打硬仗的人才隊伍,完善形成了組織實施複雜航天工程的系統方法。
  44年來再獲月球樣品
  鼓勵國內外科學家參與研究
  伴隨著嫦娥五號任務圓滿成功,人類44年以來再次獲得月球樣品,此次月球樣品的研究備受關注。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探月工程三期副總設計師李春來介紹,嫦娥五號的採樣點選擇了風暴洋東北角的玄武巖區域,這是全新的採樣區域,全新的樣品研究,對月球表面的風化作用、火山作用和區域地質背景、區域地質演化方面應該能作出很多科研貢獻。
  「絕大部分樣品會用於科學研究,我們會在實驗室進行長期的、系統的對月球樣品的研究工作,包括它的結構構造、物理特性、化學成分、同位素組成、礦物特點和地質演化方面,希望能夠深化我們對月球的起源、演化方面的認識。」李春來說。
  月球樣品是人類共同的財富。吳豔華說,後續,將依據月球樣品及數據管理辦法,廣泛徵集合作方案,鼓勵國內外更多科學家參與科學研究,力爭獲得更多科學成果。
  「除了位於北京的中科院國家天文臺作為主要存儲地點以外,還將在湖南韶山毛主席的故鄉進行異地災備,他提出的『可上九天攬月』的夙願實現了。」吳豔華說。(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

相關焦點

  • 嫦娥五號創造五項中國首次
    國新辦17日舉行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發布會,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介紹,17日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著陸,任務獲得圓滿成功。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來賀電,指出嫦娥五號任務作為中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中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
  • 嫦娥五號幾個首次?棒!嫦娥五號創造5項中國首次 回顧嫦娥五號探月...
    嫦娥五號創造5項中國首次 回顧嫦娥五號探月之旅高光時刻 央視新聞 eet 快科 發表於 2020-12-17 17:49:49   你曉得嫦娥五號幾個首次嗎?權威準確的數據是嫦娥五號創造5項中國首次!五項!
  • 嫦娥五號帶著月球「土特產」順利回家
    作為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實現了我國首次月面採樣與封裝、月面起飛、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攜帶樣品再入返回等多項重大突破,其成功實施標誌著我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完成。
  • 嫦娥五號創造五項中國首次成就,回顧嫦娥五號探月之旅(珍藏版)
    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一是在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二是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準入軌,三是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四是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12月2日4時53分,嫦娥五號著陸器和上升器組合體完成了鑽取採樣及封裝。12月2日22時,嫦娥五號探測器完成所有月面無人採樣工作,並將2公斤重的月球樣品封裝保存至上升器所攜帶的貯存裝置中。這也是中國第一次自主採集月球樣品。
  • 嫦娥五號奔向月球!時隔44年人類再去月球「挖土」「星特寫」
    今日凌晨4時30分,我國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將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我國開啟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此行,它的目標是採集約2公斤月球樣品並送回地球。
  • 【傳習錄】嫦娥五號回家,中國航天將創造更多精彩
    王石川 中國網時事評論員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在內蒙古四子王旗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嫦娥五號創造5項中國首次,未來中國還將實施火星取樣返回
    12月17日1時59分,嫦娥五號攜帶月球樣品順利回家,首次實現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嫦五「挖」回來的月球樣品將如何利用?月球樣品是否會分享給美國NASA?載人登月何時能安排?為回應社會關切,17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
  • 嫦娥五號任務轉入科學研究新階段 中方願與國際社會就月球樣品科研...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李琳):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月球樣品在預定區域安全著陸,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是人類44年來再次獲得月球樣品。目前,嫦娥五號任務轉入科學研究新階段。
  • 部分樣品將進入國博與公眾見面!嫦娥五號取回的月壤有這三大用途
    昨日,國新辦舉行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發布會。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介紹,12月17日凌晨1時59分,嫦娥五號返回器攜帶月球樣品成功著陸,任務獲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的成功實施,是我國航天事業發展中裡程碑式的新跨越,標誌著我國具備了地月往返能力,實現了「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完美收官,為我國未來月球與行星探測奠定了堅實基礎。創造五項「中國首次」嫦娥五號是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
  •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
    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時間:2020-11-24 12:34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嫦娥五號發射成功 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 智東西11月24日消息,剛剛,北京時間凌晨4時30分21秒806,我國搭載嫦娥五號月球探測器的長徵五號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
  • 中國航天歷史性一天!嫦娥五號發射成功,44年後人類再去月球「挖土」
    「長徵五號」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升空,這是「嫦娥五號」首次從月球採樣返回任務的第一步!美國和蘇聯分別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通過載人飛船和月球探測器為人類帶回了月球上的土壤樣本,但從1976年8月18日蘇聯的「月球24號」探測器最後一次採集月球樣本至今,人類已經有44年沒有再更新月壤樣本,而今天中國終於也要採集月壤了!
  • 嫦娥五號23天內完成5個「中國首次」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記者 賈璇) 12月17日下午,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等介紹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吳豔華介紹,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首次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首次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準入軌,首次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首次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再入返回,首次建立我國月球樣品的存儲、分析和研究系統。
  • 嫦娥五號創造中國航天史上多個首次
    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著陸月球表面;12月3日23時10分,完成月表工作的嫦娥五號上升器點火起飛。鑽取完成、採樣結束、點火起飛……一系列操作在這48小時裡按計劃順利進行,每一步都是中國航天領域的首次嘗試。
  • 我國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 嫦娥五號完成在軌樣品轉移
    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6日5時42分,嫦娥五號上升器成功與軌道器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並於6時12分將月球樣品容器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這是我國太空飛行器首次實現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 攝
  • 嫦娥五號攜土特產回家
    中國成為第三個從月球採樣回來的國家,這也是時隔44年後,人類再次把月球樣品帶回地球。對探月工程技術人員來說,嫦娥五號回家意味著此次探月工程任務圓滿完成,但對地面應用系統的科學家來說,月球樣品的科學研究工作才剛剛開始。嫦娥五號共獲取了兩種月壤樣本,分別是利用抓取裝置獲得的月球表層土壤和利用鑽探設備獲得的月球表面下約2米深的月巖樣本,總重量預計約2公斤。
  • 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在京舉行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導 記者 劉揚】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12月19日上午,國家航天局在京舉行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與部分參研參試單位一道,共同見證樣品移交至任務地面應用系統,標誌著嫦娥五號任務由工程實施階段正式轉入科學研究新階段,為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工作拉開序幕。
  • 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在京舉行 劉鶴出席交接儀式並講話
    12月19日,國家航天局在京舉行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與部分參研參試單位一道,共同見證樣品移交至任務地面應用系統,標誌著嫦娥五號任務由工程實施階段正式轉入科學研究新階段,為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樣品儲存、分析和研究工作拉開序幕
  • 嫦娥五號月球「挖土」回家,驚心動魄23天回顧
    嫦娥五號攜月壤回歸地球,意義重大,既是中國探月工程的裡程碑,也是人類在44年後重返月球獲取月球土壤的標誌性節點。嫦娥五號的哪部分最終回歸地球?月壤的重要性到底體現在哪?讓我們一文看盡這驚心動魄的23天到底發生了什麼。
  • 劉鶴出席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
    新華社北京12月19日電12月19日,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月球樣品交接儀式在京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出席交接儀式並講話。劉鶴指出,嫦娥五號任務在多方面創造了「中國首次」和世界紀錄,實現了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戰略規劃的圓滿收官。這是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奪取的又一偉大勝利,在航天強國建設徵程中具有重要裡程碑意義。要組織好月球樣品的科研協同攻關,為深化人類對宇宙形成演化的科學認知貢獻中國智慧。
  • 嫦娥五號開啟月球「挖土」之旅
    奔月之旅步步創新嫦娥五號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大部分共15個分系統組成,是中國首個實施無人月面取樣返回的太空飛行器。發射成功後,嫦娥五號將經過11個飛行階段,共計20餘天的在軌飛行過程,採集約2千克月球樣品返回地球。